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坑支护装置以及基坑支护方法

一种基坑支护装置以及基坑支护方法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坑支护装置以及基坑支护方法,涉及基坑支护的领域,包括预埋在基坑内的多个基桩,每两个相邻的基桩之间均连接有加固板件,加固板件包括与基桩连接的框架,框架内插接有用于向靠近基坑侧壁的方向运动并抵紧基坑侧壁的支撑板,支撑板上连接有将支撑板与框架之间锁定的加固组件。本申请具有进一步减少基坑侧壁上的泥土出现滑落的情况发生的效果。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7-21

    授权

    发明专利权授予

  • 2022-09-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2D17/04 专利申请号:2022108350455 申请日:202207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基坑支护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坑支护装置以及基坑支护方法。

背景技术

排桩支护是目前国内应用较广的基坑支护形式之一,排桩支护具有支护刚度大、占用空间小、施工工艺成熟等优点。

现有公告号为CN112878336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基坑支护装置以及基坑支护方法,包括连续并排列设置的支护桩以及设于相邻两支护桩之间的加固件,加固件包括至少一个阻挡板,阻挡板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支护桩相连。当支护桩设置完成后,在相邻两支护桩之间设置加固件,通过加固件覆盖相邻两支护桩之间的基坑侧壁,使该区域的基坑侧壁上的泥土不容易下滑至基坑内。

然而加固件在与相邻的两支护桩安装的过程中,加固件可能距离基坑侧壁较远,因而加固件不易起到较好的支护效果,基坑侧壁上的泥土还有可能出现滑落的情况发生。

发明内容

为了进一步减少基坑侧壁上的泥土出现滑落的情况发生,本申请提供一种基坑支护装置以及基坑支护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坑支护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坑支护装置,包括预埋在基坑内的多个基桩,每两个相邻的基桩之间均连接有加固板件,加固板件包括与基桩连接的框架,框架内插接有用于向靠近基坑侧壁的方向运动并抵紧基坑侧壁的支撑板,支撑板上连接有将支撑板与框架之间锁定的加固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每两个相邻的基桩之间连接加固板件,随后向靠近基坑侧壁的方向推动每个支撑板,直至每个支撑板均抵紧基坑的侧壁。随后通过加固组件将每个支撑板与框架之间锁定,使支撑板保持抵紧基坑侧壁的状态,进一步减少了基坑侧壁上的泥土出现滑落的情况发生。

优选的,所述框架的两个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一安装块,加固组件包括与两个安装块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铰接的一加固杆,加固杆的一端朝远离安装块的方向设置并抵触支撑板背离基坑侧壁的一侧面,加固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弹性的限位杆,安装块背离基坑侧壁的一侧面开始有限位槽,限位杆沿靠近基坑侧壁的方向逐渐向靠近加固杆铰接处的方向倾斜,限位槽的倾斜方向与限位杆的倾斜方向一致;拉动限位杆脱离限位槽后,弹性的限位杆抵触安装块背离基坑侧壁的一侧面,加固杆远离限位杆的一端抵紧支撑板背离基坑侧壁的一侧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动支撑板抵紧基坑的侧壁,并转动加固杆,使限位杆挤压变形并逐渐脱离限位槽,脱离限位槽的限位杆抵触安装块背离基坑侧壁的一侧面,此时加固杆远离限位杆的一端抵紧支撑板背离基坑侧壁的一侧面,使支撑杆板较好的保持抵触基坑侧壁的状态。加固组件的结构简单,操作简单便捷,且较为节省资源。

优选的,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基桩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竖向贯通基桩,框架的每一端均与相应的一安装槽插接,框架上连接有将框架与基桩之间锁定的锁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每个加固板件由上至下放入两个基桩之间,并将框架的每一端分别与相应的一安装槽插接,随后通过锁定组件将框架与基桩之间锁定,加固框架与基桩之间的连接。

优选的,所述框架的两个内侧壁均开设有连接槽,每个连接槽的两个侧壁均开设有连接孔,锁定组件包括在每个连接孔内插接的连接杆,每个连接杆远离连接槽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接触安装槽侧壁的抵紧块,连接槽内转动连接有过渡杆,过渡杆与连接槽的连接处位于两个安装杆之间,且两个安装杆均接触过渡杆,支撑板的两个侧壁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每个连接杆均与相应的连接槽插接,且连接杆接触过渡杆背离基坑侧壁的一侧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靠近基坑侧壁的方向推动支撑板,支撑板运动带动连接杆运动,连接杆运动则推动过渡杆进行转动。过渡杆转动则推动两个安装杆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每个安装杆运动则带动每个抵紧块向靠近安装槽侧壁的方向运动,由此抵紧块可抵紧安装槽的侧壁,使得框架与基桩之间完成紧固连接。

优选的,所述加固杆远离限位杆的一端连接有伸缩件,伸缩件抵触支撑板背离基坑侧壁的一侧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伸缩件的长度,使得支撑板向靠近基坑侧壁的方向移动的距离不同时,伸缩件均能够抵触支撑板,使得支撑板较好的抵紧基坑的侧壁。

优选的,所述加固杆远离限位杆的一端面开设有导向槽,伸缩件包括与导向槽插接的伸缩杆,加固杆的一侧壁螺纹连接有锁定杆,锁定杆的一段深入导向槽内并抵紧伸缩杆的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锁定杆,直至锁定杆脱离接触伸缩杆,随后向靠近或远离加固杆的方向移动伸缩杆,如此即可调节伸缩件的长度,便于伸缩件较好的抵触支撑板。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坑支护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坑支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施工地点开挖出多个桩孔;

S2、在每个桩孔内下放钢筋笼并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形成基桩;

S3、在施工地点处开挖基坑;

S4、在每两个相邻的基桩之间安装多个加固板件,多个加固板件竖向排列;

S5、向靠近基坑侧壁的方向推动每个支撑板,使得每个支撑板均抵触基坑的侧壁,同时锁定组件将加固板件与基桩之间锁定;

S6、通过加固组件将此时支撑板的位置与框架之间锁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桩对基坑的支护较为稳固,减少基坑侧壁上的泥土出现滑落的情况发生,且整体施工结构较为简单,操作简单便捷,利于工作人员操作。

优选的,在步骤S5后添加:支撑板运动通过连接杆带动过渡杆转动,过渡杆转动推动两个安装杆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两个安装杆运动则带动两个抵紧块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如此每个抵紧块均抵紧安装槽相应的一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支撑板抵触基坑侧壁的过程中,加固了加固板件与基桩之间的连接,无需添加其他动力源。且在通过加固组件将支撑板与框架之间锁定的过程中,同时完成了抵紧块位置的锁定。

综上,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进一步减少了基坑侧壁上的泥土出现滑落的情况发生;

2.加固组件的结构简单,操作简单便捷,且较为节省资源;

3.基桩对基坑的支护较为稳固,且整体施工结构较为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体现基坑支护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体现加固板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体现锁定组件和加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基坑;2、基桩;21、安装槽;3、加固板件;31、框架;311、安装块;3111、限位槽;312、连接槽;313、连接孔;314、凹槽;32、支撑板;321、连接杆;4、锁定组件;41、安装杆;42、抵紧块;43、过渡杆;5、加固组件;51、加固杆;511、导向孔;52、限位杆;53、伸缩杆;54、锁定杆;6、弹性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图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基坑支护装置。参照图1,基坑1支护装置包括多个预埋在基坑1内部的基桩2,多个基桩2竖直向上设置,且每个基桩2的部分均埋设在基坑1的侧壁内部。相邻的基桩2之间连接有多个用于紧贴基坑1侧壁的加固板件3,两个基桩2之间的多个加固板件3竖向排列,相邻的加固板件3之间相互拼接,共同对基坑1的内壁进行支撑。

参照图1和图2,每两个相互靠近的基桩2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开设有安装槽21,安装槽21竖直方向设置并竖向贯通基桩2。加固板件3的每一端均插入相应的一安装槽21内,加固板件3上连接有将加固板件3与基桩2锁定的锁定组件4。

加固板件3包括方形的框架31,还包括设置在框架31内的支撑板32。支撑板32的形状大小与框架31内圈的形状大小相同,支撑板32可相对框架31向靠近基坑1侧壁的方向运动,支撑板32上连接有将框架31与支撑板32之间锁定的加固组件5。

将加固板件3从两个基桩2的上端插入相应的安装槽21内,使得加固板件3的每一端均与相应的安装槽21插接,随后通过锁定组件4将加固板件3与基桩2锁定。同时向靠近基坑1侧壁的方向推动支撑板32,使支撑板32抵触基坑1的侧壁,并通过加固组件5将支撑板32与框架31之间锁定。

参照图1和图3,框架31相对立的两个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一安装块311,安装块311位于支撑板32远离基坑1侧壁的一侧。加固组件5包括与每个安装块311远离框架31的一端铰接的加固杆51,加固杆51靠近安装块311的一端设有弹性的限位杆52,限位杆52沿靠近基坑1侧壁的方向逐渐向靠近加固杆51铰接处的方向倾斜。

安装块311远离基坑1侧壁的一侧壁开设有限位槽3111,限位槽3111的形状大小与限位杆52的形状大小相同,且限位槽3111的倾斜方向与限位杆52的倾斜方向一致。每个限位杆52均与相应的限位槽3111插接,加固杆51远离限位杆52的一端抵触支撑板32背离基坑1侧壁的一侧壁。

向远离限位槽3111的方向转动限位杆52,直至限位杆52变形并脱离限位槽3111,此时限位杆52抵触安装块311远离基坑1侧壁的一侧面,加固杆51的另一端抵触支撑板32,从而使得支撑板32抵紧基坑1的侧壁。

支撑板32背离基坑1侧壁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弹性层6,加固杆51抵触弹性层6。转动加固杆51使限位杆52脱离限位槽3111的过程中,加固杆51抵触弹性层6从而使弹性层6发生形变,便于增大加固杆51的转动幅度。

为了便于加固杆51控制支撑板32较好的抵触基坑1侧壁,加固杆51远离限位杆52的一端连接有伸缩件,加固杆51远离限位杆52的一端面开设有导向孔511,伸缩件包括与导向孔511内插接的伸缩杆53,加固杆51的侧壁螺纹连接有锁定杆54,锁定杆54的一端贯穿加固杆51的侧壁并深入导向孔511内抵触伸缩杆53的侧壁。

转动锁定杆54,使得锁定杆54逐渐向远离伸缩杆53的方向运动并脱离伸缩杆53杆,此时可沿导向孔511向靠近或者远离加固杆51的方向移动锁定杆54。如此支撑板32向靠近基坑1侧壁的方向移动并紧贴基坑1侧壁时,调节伸缩件,便于加固杆51和锁定杆54能够较好的对支撑板32进行支撑。

框架31的两个内侧壁分别开设有连接槽312,支撑板32的两侧壁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21,一个连接杆321对应一个连接槽312,且连接杆321与连接槽312插接。当支撑板32向靠近基坑1侧壁的方向运动时,每个连接杆321均在相应的连接槽312内运动,连接槽312为连接杆321和支撑板32的运动提供了导向的作用,且减小了支撑板32脱离框架31的情况发生。

每个连接槽312的两个侧壁分别开设有连接孔313,每个连接孔313均朝靠近安装槽21侧壁的方向延伸。锁定组件4包括与每个连接孔313插接的安装杆41,每个安装杆41远离连接槽312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一弹性的抵紧块42。框架31的两个侧面分别开设有一组凹槽314,一组凹槽314为两个。其中一个抵紧块42对应一个凹槽314,抵紧块42插接在相应的凹槽314内。

锁定组件4还包括在每个连接槽312内转动连接的过渡杆43,过渡杆43与连接槽312的连接处位于两个安装杆41之间。过渡杆43不受外力时,过渡杆43与连接杆321相互平行,且一个过渡杆43的一端对应一个连接杆321,连接杆321紧贴过渡杆43背离基坑1侧壁的一侧面。

当向靠近基坑1侧壁的方向推动支撑板32时,支撑板32运动带动连接杆321运动,连接杆321运动推动过渡杆43发生转动。过渡杆43转动时推动两个安装杆41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两个安装杆41运动则带动两个抵紧板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如此两个抵紧板被安装槽21的侧壁挤压变形,且每个抵紧板均抵紧安装槽21相应的一侧壁,便于完成加固板件3与基桩2的紧固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基坑支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施工地点开挖出多个桩孔。

S2、在每个桩孔内下放钢筋笼并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形成基桩2。

S3、在施工地点处开挖基坑1,使每个基桩2靠近基坑1的部分裸露,基桩2剩余的部分埋设在基坑1的侧壁内。

S4、在每两个相邻的基桩2之间安装多个加固板件3,多个加固板件3竖向排列。即将每个加固板件3由上至下依次插入两个基桩2之间,并控制加固板件3的每一段均相应的以安装槽21插接。

S5、向靠近基坑1侧壁的方向推动每个支撑板32,使得每个支撑板32均抵触基坑1的侧壁。在此过程中,支撑板32运动通过连接杆321带动过渡杆43转动,过渡杆43转动推动两个安装杆41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两个安装杆41运动则带动两个抵紧块42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如此每个抵紧块42可抵紧安装槽21相应的一侧壁,加固了加固板件3与基桩2之间的连接。

S6、通过加固组件5将此时支撑板32的位置与框架31之间锁定。向远离限位槽3111的方向用力拨动限位杆52,限位杆52带动加固杆51转动,直至限位杆52脱离限位槽3111,此时加固杆51连接有伸缩件的一段抵紧支撑板32背离基坑1侧壁的一侧面。由于限位杆52呈倾斜状态,脱离限位槽3111的限位杆52抵触安装块311,使得伸缩件保持抵紧支撑板32的状态,此时支撑板32的位置被锁定。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