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多自由度水下航行体模型脉动载荷测试装置

一种多自由度水下航行体模型脉动载荷测试装置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自由度水下航行体模型脉动载荷测试装置,属于船舶与海洋工程测试技术领域。解决现有装置无法实现水下航行体模型脉动载荷测试问题。它包括循环水槽、水下航行体模型、整流罩、连接杆、支撑杆、定位铁块和导流板,水下航行体模型设在循环水槽内部且模型头部朝向循环水槽的来流方向,围壳朝向上方;在循环水槽的进出液端处均设有若干导流板,整流罩安装在围壳上,通过调整支撑杆穿过连接杆上圆形孔洞的位置调节水下航行体模型的浸水深度和俯仰角度,通过改变支撑杆和循环水槽侧壁的夹角调节水下航行体模型的迎流角度。本发明可完成水下航行体在不同工况下的脉动压力和振动加速度测试,为水下航行体脉动载荷特性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0-28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G01M10/00 专利申请号:2022104296358 变更事项:发明人 变更前:陈海龙鲍真庞福振邹通达李海超王逸纯郑嘉俊杜圆郎济才王娜 变更后:李海超鲍真庞福振邹通达陈海龙王逸纯郑嘉俊杜圆郎济才王娜

    著录事项变更

  • 2022-09-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M10/00 专利申请号:2022104296358 申请日:202204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船舶与海洋工程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自由度水下航行体模型脉动载荷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水下航行体在潜航时的振动及流激噪声情况对其隐蔽性和航行安全性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水下航行体模型脉动载荷试验测量得到其表面的脉动压力及振动加速度响应,可以分析其流激噪声的形成与传播规律,这对于降低水下航行体流激噪声,提高其隐蔽性和航行安全性具有指导意义。同时,进行水下航行体流激试验能够提前发现船舶结构设计中存在的声学问题,为船舶声学设计提供良好的实验平台和仿真数据参考。

试验测试在水下航行体船型开发、声学性能分析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模型试验一方面可以验证已有的研究成果,更容易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为后续仿真设计提供优秀的数据参考。随着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的发展,利用CFD软件对水下航行体模型脉动载荷的仿真成为一种效果好、成本低的方法。应用相关仿真软件可对试验场景进行复现:对流体区域进行网格前处理,验证网格收敛性,设置与试验实际边界条件相符合的初始条件,进行脉动载荷的数值仿真计算。试验测试能够与数值仿真双向验证,检验和修正仿真数据,进而优化仿真计算方法,准确地找出设计缺陷。

循环水槽是由振荡机构、驱动电机控制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组成大型试验设备。操作者可通过流速控制台向驱动电机发送指令,调整电机转速,从而获得所需流速进行流激试验,同时实现水槽中水的循环利用。循环水槽具有良好的流速控制能力和工作段尺寸大等一系列优点,是水下模型试验的常用设备。因此,基于循环水槽开发设计水下航行体模型脉动载荷测试装置具有广阔的实际应用价值;通过对现有技术的文献检索发现,近年来,关于循环水槽中水下结构脉动载荷测试装置的专利文件鲜有发表,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多自由度水下航行体模型脉动载荷测试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创造旨在提出一种多自由度水下航行体模型脉动载荷测试装置,以解决现有装置无法实现水下航行体模型脉动载荷测试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多自由度水下航行体模型脉动载荷测试装置,包括循环水槽、水下航行体模型、整流罩、连接杆、支撑杆、定位铁块和导流板,所述水下航行体模型布置在循环水槽内部且水下航行体模型的头部朝向循环水槽的来流方向,且围壳朝向上方;在循环水槽的进液端和出液端处均设有若干导流板,所述整流罩安装在围壳上,试验时,整流罩露出水面;

所述支撑杆设置两个,支撑杆长度大于循环水槽的宽度,两个支撑杆平行布置,所述连接杆设置两个,在每个连接杆上均匀开设若干圆形孔洞,每个连接杆的末端均设置为螺纹段,一个支撑杆穿过一个连接杆上的某一圆形孔洞后横跨在循环水槽的侧壁上,且每个支撑杆的两端各通过一个定位铁块定位在循环水槽的对应侧壁的边沿上,并通过夹具将定位铁块和循环水槽的边缘夹紧;连接杆上相邻两圆形孔洞的圆心间距d满足d=L·tanθ,其中L为两个连接杆之间距离,θ为试验所需最小俯仰角度;

在水下航行体模型的正上部开设两个连接杆螺纹孔,水下航行体模型上的两个连接杆螺纹孔分别与一个连接杆的螺纹段相连;在水下航行体模型底部开设有若干传感器安装大开口,在水下航行体模型的外表面设有若干压力传感器螺纹孔,在水下航行体模型内部设有若干加速度传感器螺柱,压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由传感器安装大开口放入水下航行体模型内部,在加速度传感器螺柱上安装加速度传感器,在压力传感器螺纹孔上安装压力传感器,各传感器的电缆在围壳和整流罩内部穿过;在水下航行体模型的每个传感器安装大开口处设有一配套曲板,且配套曲板与相应传感器安装大开口处设有橡胶密封垫;

通过调整支撑杆穿过连接杆上圆形孔洞的位置调节水下航行体模型的浸水深度和俯仰角度,通过改变支撑杆和循环水槽侧壁的夹角调节水下航行体模型的迎流角度。

更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铁块上开设有方形卡槽和拱形卡槽,其中方形卡槽贯穿定位铁块的前后端面,拱形卡槽贯穿定位铁块的左右端面,其中固定铁块方形卡槽用于卡合循环水槽的侧壁,拱形卡槽用于容纳支撑杆。

更进一步的,若干导流板纵向布置,且相邻导流板之间设有一定间距,若干导流板上下分别通过一个定位座定位在循环水槽的端口处。

更进一步的,导流板的外边缘为流线型结构;所述连接杆的横截面形状为流线型。

更进一步的,所有压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在水下航行体模型上均匀分布。

更进一步的,若干压力传感器螺纹孔布置在水下航行体模型的一侧,若干加速度传感器螺柱对称布置在在水下航行体模型的另一侧。

更进一步的,在所述传感器安装大开口外围设有若干连接孔,在配套曲板上设有若干螺纹孔,通过螺钉穿过螺纹孔和对应的连接孔将配套曲板固定在对应的传感器安装大开口处。

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选用空心管;支撑杆选用空心管。

更进一步的,所述整流罩尺寸大于水下航行体的围壳尺寸,在整流罩上设置螺纹孔,通过螺丝将整流罩安装在围壳上,且整流罩和围壳之间设有密封防水橡胶垫片。

更进一步的,所述夹具为G型木工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创造所述的多自由度水下航行体模型脉动载荷测试装置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创造所述的测试装置可根据试验需求从多自由度调节水下航行体模型的浸水深度和角度,具有结构简单、应用范围广泛等特点,为水下航行体模型在循环水槽中脉动载荷的测试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为水下航行体脉动载荷特性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2)本发明创造所述的装置简单有效,可根据实际试验环境从多自由度调整模型浸水深度和角度,提升了水下航行体模型在循环水槽装置中脉动载荷测试时工况调整的便捷性。

(3)本发明结构简单、便于维护、适应性好、应用范围广泛,降低了水下航行体模型脉动载荷的测试难度,提高了水下航行体模型脉动载荷的测试效率。

(4)本申请设置若干导流板,更好规整试验段流体状态,增加实验结果准确性;在所述支撑杆与循环水槽的连接处设置有具有限位功能的定位铁块,限制支撑杆前后方向错动。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创造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创造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创造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创造,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创造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所述的多自由度水下航行体模型脉动载荷测试装置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所述的多自由度水下航行体模型脉动载荷测试装置(未包括循环水槽)的装配图;

图3为水下航行体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水下航行体模型的仰视图;

图5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所述的多自由度水下航行体模型脉动载荷测试装置中的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配套曲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G型木工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水下航行体模型;2、整流罩;3、连接杆;4、支撑杆;5、定位铁块;6、压力传感器螺纹孔;7、传感器安装大开口;8、连接杆螺纹孔;9、加速度传感器螺柱;10、圆形孔洞;11、螺纹段;12、配套曲板;13、螺纹孔;14、橡胶密封垫;15、G型木工夹;16、导流板;17、循环水槽;18、围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创造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创造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创造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创造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图8所示,一种多自由度水下航行体模型脉动载荷测试装置,包括循环水槽17、水下航行体模型1、整流罩2、连接杆3、支撑杆4、定位铁块5和导流板16,所述水下航行体模型1布置在循环水槽17内部且水下航行体模型1的头部朝向循环水槽17的来流方向,且围壳18朝向上方;在循环水槽17的进液端和出液端处均设有若干导流板16,所述整流罩2安装在围壳18上,试验时,整流罩2露出水面,防止传感器测试电线被水流冲击;

所述支撑杆4设置两个,支撑杆4长度大于循环水槽17的宽度,两个支撑杆4平行布置,所述连接杆3设置两个,在每个连接杆3上均匀开设若干圆形孔洞10,每个连接杆3的末端均设置为螺纹段11,一个支撑杆4穿过一个连接杆3上的某一圆形孔洞10后横跨在循环水槽17的侧壁上,且每个支撑杆4的两端各通过一个定位铁块5定位在循环水槽17的对应侧壁的边沿上,并通过夹具将定位铁块5和循环水槽17的边缘夹紧;所述夹具为G型木工夹15;连接杆3上相邻两圆形孔洞10的圆心间距d满足d=L·tanθ,其中L为两个连接杆3之间的距离,θ为试验所需最小俯仰角度;

在水下航行体模型1的正上部开设两个连接杆螺纹孔8,水下航行体模型1上的两个连接杆螺纹孔8分别与一个连接杆3的螺纹段11相连;在水下航行体模型1底部开设有若干传感器安装大开口7,在水下航行体模型1的外表面设有若干压力传感器螺纹孔6,在水下航行体模型1内部设有若干加速度传感器螺柱9,压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由传感器安装大开口7放入水下航行体模型1内部,在加速度传感器螺柱9上安装加速度传感器,在压力传感器螺纹孔6上安装压力传感器,且压力传感器表面与水下航行体模型1表面齐平,各传感器的电缆在围壳18和整流罩2内部穿过;在水下航行体模型1的每个传感器安装大开口处设有一配套曲板12,且配套曲板12与相应传感器安装大开口处设有橡胶密封垫14;

通过调整支撑杆4穿过连接杆3上圆形孔洞10的位置调节水下航行体模型1的浸水深度和俯仰角度,通过改变支撑杆4和循环水槽17侧壁的夹角调节水下航行体模型1的迎流角度。

所述定位铁块5上开设有方形卡槽和拱形卡槽,其中方形卡槽贯穿定位铁块5的前后端面,拱形卡槽贯穿定位铁块5的左右端面,其中固定铁块方形卡槽用于卡合循环水槽的侧壁,拱形卡槽用于容纳支撑杆4。

循环水槽中水流较为紊乱,为更好规整试验段流体状态,若干导流板16纵向布置,且相邻导流板16之间设有一定间距,导流板16的外边缘为流线型结构;若干导流板16上下分别通过一个定位座定位在循环水槽17的端口处,增加实验结果准确性。

所述连接杆3的横截面形状为流线型,降低连接杆对试验流场的影响。

所述水下航行体模型脉动载荷测试装置中压力传感器开孔和加速度传感器螺柱的位置和数目根据实际测量需求进行设置,压力传感器螺纹孔尺寸和加速度传感器螺柱尺寸根据实际测试传感器型号进行调整;所有压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在水下航行体模型1上均匀分布;;试验模型具有对称性,压力传感器螺纹孔6和加速度传感器螺柱9各自布置在模型的一侧

在所述传感器安装大开口7外围设有若干连接孔,在配套曲板12上设有若干螺纹孔13,通过螺钉穿过螺纹孔13和对应的连接孔将配套曲板12固定在对应的传感器安装大开口7处。如此设计连接固定,且水密性有保证。

所述连接杆3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前提下选用空心管,降低结构重量;支撑杆4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前提下选用空心管,降低支撑杆重量。

所述整流罩2尺寸大于水下航行体的围壳尺寸,在整流罩2上设置螺纹孔13,通过螺丝将整流罩2安装在围壳上,且整流罩2和围壳之间设有密封防水橡胶垫片。

本申请的测试装置使水下航行体模型具备试验测试条件。若需调整水下航行体模型1浸水深度,改变支撑杆4穿过的圆形孔洞10的位置;若需调整水下航行体模型1俯仰角度,一个支撑杆保持不动,另一个支撑杆穿过不同圆形孔洞;若需改变试验模型的迎流角度,调整支撑杆4和循环水槽侧壁的夹角即可。

一种多自由度水下航行体模型脉动载荷测试装置的测试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布置传感器:将压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通过压力传感器螺纹孔6和加速度传感器螺柱9安装在水下航行体模型1的预定位置,并在压力传感器螺纹孔6处涂抹胶水或缠绕生料带进行防水处理,传感器电缆通过围壳18和整流罩2穿出,利用螺丝封闭传感器安装大开口7,并在围壳18上固定整流罩2;

(2)组装测试装置:在循环水槽17的进液端和出液端处各布设若干导流板16,利用螺纹段11将连接杆3与水下航行体模型1固定,连接杆3上的圆形孔洞10要正对循环水槽17侧壁,支撑杆4穿过连接杆3的圆形孔洞10,横跨在循环水槽17的侧壁,定位铁块5横跨支撑杆4,放置在循环水槽17的侧壁边缘上,利用G型木工夹15夹紧定位铁块5和循环水槽17的边缘,连接杆3和支撑杆4用绳子捆绑固定;

(3)开始测试:利用循环水槽流速控制台调节循环水槽17内流速,并通过若干导流板16导流,待流速稳定后利用数据采集仪器和配套测试软件进行脉动压力和振动加速度的数据采集;

(4)调整模型位置:若要改变水下航行体模型1的浸水深度,松开G型木工夹15,改变支撑杆4穿过连接杆3上的圆形孔洞10的位置,前后两个支撑杆4同时穿过位于连接杆3上同一高度的圆形孔洞10;若要改变水下航行体模型1的俯仰角度,松开G型木工夹15,保持一个支撑杆4位置不动,另一个支撑杆4穿过不同的圆形孔洞10;若要改变水下航行体模型1的迎流角度,改变支撑杆4和循环水槽17侧壁的夹角即可完成;

(5)结束测试:重复上述步骤完成测量任务后,利用循环水槽流速控制台调节循环水槽17内流速为0,待循环水槽17中水流静止后关闭流速控制系统;

(6)拆分测试装置:结束测试后,松开G型木工夹15,抬起支撑杆4将水下航行体模型1从循环水槽17中拿出,取出测试用传感器,拆分测试装置的零部件。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创造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创造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创造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创造。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