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手臂固定装置及专用床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手臂固定装置及专用床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手臂固定装置及专用床。手臂固定装置包括安装控制台和手臂约束固定器,安装控制台包括控制台架、固定器操纵机构和固定器安装板,固定器操纵机构安装在控制台架内,固定器安装板安装在固定器操纵机构的输出端,手臂约束固定器安装在固定器安装板上,固定器操纵机构用于带动手臂约束固定器从置管床的床下向外运动移出至床侧或从床侧反向移至床底,手臂约束固定器包括U形安装架、上臂支架、上臂固定板、上臂约束带、前臂支架、前臂固定板和前臂约束带。专用床包括置管床,置管床头端两侧的床腿上分别安装有手臂固定装置。本发明能在置管时妥善固定置入侧手臂,并能使操作者方便旋转患者腕部调整角度。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91709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泰州市人民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2111538905.0

  • 发明设计人 朱健;赵玉桃;鞠俊强;

    申请日2021-12-15

  • 分类号A61G7/075(2006.01);A61G7/05(2006.01);A61G7/00(2006.01);

  • 代理机构苏州言思嘉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85;

  • 代理人徐永雷

  • 地址 225300 江苏省泰州市医药高新区太湖路366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25:2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8-15

    授权

    发明专利权授予

  • 2022-09-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G 7/075 专利申请号:2021115389050 申请日:202112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手臂固定装置及专用床,属于医用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医疗技术及科技水平的进步,护士护理操作能力逐步提升,临床上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如手臂输液港、PICC等也在逐渐普及。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过程中,需要患者配合,置入侧手臂需外展90°左右,同时需要翻转手臂配合操作,且需保持该体位较长时间。目前,临床护士大多在专用置管室完成该操作,但并无专用置管的器具。临床操作中有时会让患者紧贴置入侧对侧床沿平卧,尽量伸展置入侧手臂,但这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且置入空间较为局限,易污染无菌区。也有的是在床边加一与床同高的小平台以解决操作空间问题,但存在患者无法配合旋转腕部的问题,难以达到最佳穿刺位置。而体位的摆放合理是置管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但现有技术中由于缺乏专用置管器具,导致置管操作时间通常比较长,需要患者的配合度比较高,很多年老体弱、或是神志不清、烦躁不安的患者并不能顺利配合完成该项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手臂固定装置及专用床,其结构巧妙,设计合理,能在置管时妥善固定置入侧手臂,并能使操作者方便旋转患者腕部调整角度后固定,同时保障患者安全。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手臂固定装置,包括安装控制台和手臂约束固定器,所述安装控制台包括控制台架、固定器操纵机构和固定器安装板,所述控制台架用于安装在置管床上,所述固定器操纵机构安装在控制台架内,所述固定器安装板安装在固定器操纵机构的输出端,所述手臂约束固定器安装在固定器安装板上,所述固定器操纵机构用于带动手臂约束固定器从置管床的床下向外运动移出至床侧或从床侧反向移至床底;所述手臂约束固定器包括U 形安装架、上臂支架、上臂固定板、上臂约束带、前臂支架、前臂固定板和前臂约束带,所述U形安装架的底部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器安装板上,上臂支架的后端通过可松紧调节的第一螺栓轴安装在U形安装架的后叉臂上端,上臂支架的前端通过可松紧调节的第二螺栓轴安装在U形安装架的前叉臂上端,上臂支架能够绕第一螺栓轴、第二螺栓轴旋转调节;所述上臂固定板安装在上臂支架上,上臂固定板侧边安装有上臂约束带,所述前臂支架的后端与上臂支架的前端通过带锁定铰接组件铰连,前臂支架上臂支架之间能够相对旋转调节;所述前臂固定板安装在前臂支架上,前臂固定板侧边安装有前臂约束带。

作为所述手臂固定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臂支架包括第一后固定片、第一前固定片和两根第一滑杆,两根第一滑杆平行并排设置,所述第一后固定片固定安装在两根第一滑杆的后端,所述第一前固定片固定安装在两根第一滑杆的前端,所述上臂固定板底部设有两个第一滑筒,两个第一滑筒分别滑动安装在两根第一滑杆上,每个第一滑筒上均安装有用于紧定第一滑杆的第一锁紧手轮;所述前臂支架包括第二后固定片、第二前固定片和两根第二滑杆,两根第二滑杆平行并排设置,所述第二后固定片固定安装在两根第二滑杆的后端,所述第二前固定片固定安装在两根第二滑杆的前端,所述前臂固定板底部设有两个第二滑筒,两个第二滑筒分别滑动安装在两根第二滑杆上,每个第二滑筒上均安装有用于紧定第二滑杆的第二锁紧手轮;所述带锁定铰连组件安装在第一前固定片和第二后固定片之上。

作为所述手臂固定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带锁定铰连组件包括两根第一铰连杆、两根第二铰连杆、铰接轴和第三锁紧手轮,两根第一铰连杆固定安装在第一前固定片上,两根第二铰连杆固定安装在第二前固定片上,两根第一铰连杆与两根第二铰连杆之间通过铰接轴铰连,所述第三锁紧手轮安装在铰接轴端部。

作为所述手臂固定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手臂约束固定器还包括手部固定板、手部约束带、双筒滑动座、第四锁紧手轮和第五锁紧手轮,所述双筒滑动座滑动安装在两根第二滑杆的前部,双筒滑动座上安装有两个用于紧定第二滑杆的第四锁紧手轮,双筒滑动座的上表面设有球窝座,所述手部固定板的下表面设有球头,所述球头安装在球窝座内,所述双筒滑动座底部对应球窝座处安装有用于紧定球头的第五锁紧手轮,所述手部固定板的侧边安装有手部约束带。

作为所述手臂固定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台架一端设有安装孔位,所述安装孔位内转动安装有床腿连接筒;所述固定器操纵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主动齿轮、固定筒齿轮、竖向导杆和升降驱动部件,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床腿连接筒旁侧,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安装主动齿轮,所述固定筒齿轮同轴安装在床腿连接筒的上端,固定筒齿轮与主动齿轮相啮合;所述控制台架的另一端安装有升降驱动部件,所述固定器安装板固定安装在所述升降驱动部件的上端,所述竖向导杆滑动穿设于控制台架内,竖向导杆上端固定连接在固定器安装板底部。

作为所述手臂固定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台架的底面安装有万向支撑轮。

作为所述手臂固定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驱动部件采用电动推杆、丝杆升降机或气缸。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专用床,包括置管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管床头端两侧的床腿上分别安装有一个上述的手臂固定装置,所述手臂固定装置中的控制台架转动连接在床腿上。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结构巧妙,设计合理,通过手臂固定装置,可以电动调整患者手臂与身体角度,便于操作者置管时根据置管需要随意调整,并有固定手腕的部件,以防止不配合的患者手腕随意乱动;手臂固定装置为隐蔽式设计,在需要使用时可以方便地从床下移出,而且移出操作采用电动调控,从而能够微调角度,不仅方便,而且精确度高,手臂固定装置底部有万向支撑轮提供支撑,稳定牢靠,保障安全,能有效预防置管过程中患者变换体位引起穿刺失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手臂约束固定器的仰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沿图1中的A-A向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控制台架、2-固定器安装板、3-U形安装架、4-上臂支架、 4.1-第一后固定片、4.2-第一前固定片、4.3-第一滑杆、4.4-第一锁紧手轮、5-上臂固定板、5a-第一滑筒、6-上臂约束带、7-前臂支架、7.1-第二后固定片、7.2- 第二前固定片、7.3-第二滑杆、7.4-第二锁紧手轮、8-前臂固定板、8a-第二滑筒、 9-前臂约束带、10-第一螺栓轴、11-第二螺栓轴、12-第一铰连杆、13-第二铰连杆、14-铰接轴、15-第三锁紧手轮、16-手部固定板、16a-球头、17-手部约束带、18-双筒滑动座、18a-球窝座、19-第四锁紧手轮、20-第五锁紧手轮、21-床腿连接筒、22-驱动电机、23-主动齿轮、24-固定筒齿轮、25-竖向导杆、26-升降驱动部件、27-万向支撑轮、28-蓄电池、29-置管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实施例1公开了一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手臂固定装置,包括安装控制台和手臂约束固定器,所述安装控制台包括控制台架1、固定器操纵机构和固定器安装板2,所述控制台架1用于安装在置管床29 上,所述固定器操纵机构安装在控制台架1内,所述固定器安装板2安装在固定器操纵机构的输出端,所述手臂约束固定器安装在固定器安装板2上,所述固定器操纵机构用于带动手臂约束固定器从置管床29的床下向外运动移出至床侧或从床侧反向移至床底;所述手臂约束固定器包括U形安装架3、上臂支架4、上臂固定板5、上臂约束带6、前臂支架7、前臂固定板8和前臂约束带9,所述U形安装架3的底部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器安装板2上,上臂支架4的后端通过可松紧调节的第一螺栓轴10安装在U形安装架3的后叉臂上端,上臂支架 4的前端通过可松紧调节的第二螺栓轴11安装在U形安装架3的前叉臂上端,上臂支架4能够绕第一螺栓轴10、第二螺栓轴11旋转调节;所述上臂固定板5 安装在上臂支架4上,上臂固定板5侧边安装有上臂约束带6,所述前臂支架7 的后端与上臂支架4的前端通过带锁定铰接组件铰连,前臂支架7上臂支架4 之间能够相对旋转调节;所述前臂固定板8安装在前臂支架7上,前臂固定板8 侧边安装有前臂约束带9。

具体使用时,手臂固定装置初始位于置管床29的床下,当需要进行置管操作时,安装控制台中的固定器操纵机构启动,带动固定器安装板2和手臂约束固定器从床下向外旋转,当固定器安装板2和手臂约束固定器移出到合适位置后,固定器操纵机构带动手臂约束固定器向上升起至合适高度,然后医护人员将患者置入侧的手臂放置到手臂约束固定器上。置入侧手臂的上臂放在上臂固定板5上后利用上臂约束带6固定,前臂放在前臂固定板8上后利用前臂约束带9固定。当置入侧手臂妥善固定好之后,再根据临床操作要求调整手臂约束固定器的位置,从而精确调节了置入侧手臂的外展角度【一般调节到90°左右】。置入侧手臂外展角度调整到位后,医护人员坐于患者身旁就可以进行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操作。医护人员还可以根据自身操作时的高度情况,微旋调节患者手臂【先旋松第一螺栓轴10和第二螺栓轴11,调节到位后再拧紧】,这样可以让医护人员在舒适的操作体位下进行置管,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另外,由于前臂支架7后端与上臂支架4前端通过带锁定铰接组件铰连,这样患者上臂与前臂之间的角度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节,以便于手术操作。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1中,所述上臂支架4包括第一后固定片4.1、第一前固定片4.2和两根第一滑杆4.3,两根第一滑杆4.3平行并排设置,所述第一后固定片4.1固定安装在两根第一滑杆4.3的后端,所述第一前固定片4.2 固定安装在两根第一滑杆4.3的前端,所述上臂固定板5底部设有两个第一滑筒 5a,两个第一滑筒5a分别滑动安装在两根第一滑杆4.3上,每个第一滑筒5a上均安装有用于紧定第一滑杆4.3的第一锁紧手轮4.4;所述前臂支架7包括第二后固定片7.1、第二前固定片7.2和两根第二滑杆7.3,两根第二滑杆7.3平行并排设置,所述第二后固定片7.1固定安装在两根第二滑杆7.3的后端,所述第二前固定片7.2固定安装在两根第二滑杆7.3的前端,所述前臂固定板8底部设有两个第二滑筒8a,两个第二滑筒8a分别滑动安装在两根第二滑杆7.3上,每个第二滑筒8a上均安装有用于紧定第二滑杆7.3的第二锁紧手轮7.4;所述带锁定铰连组件安装在第一前固定片4.2和第二后固定片7.1之上。如此设置,使得上臂固定板5和前臂固定板8的位置都可以根据情况进行灵活调节,一方面使得本手臂固定装置能够适于更多患者使用,另一方面可以方便地调节手臂受约束的位置,便于临床操作。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1中,所述带锁定铰连组件包括两根第一铰连杆12、两根第二铰连杆13、铰接轴14和第三锁紧手轮15,两根第一铰连杆12 固定安装在第一前固定片4.2上,两根第二铰连杆13固定安装在第二前固定片 7.2上,两根第一铰连杆12与两根第二铰连杆13之间通过铰接轴14铰连,所述第三锁紧手轮15安装在铰接轴14端部。如此设置,通过旋松、拧紧第三锁紧手轮15就可以方便地调节患者上臂与前臂之间的角度。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1中,所述手臂约束固定器还包括手部固定板 16、手部约束带17、双筒滑动座18、第四锁紧手轮19和第五锁紧手轮20,所述双筒滑动座18滑动安装在两根第二滑杆7.3的前部,双筒滑动座18上安装有两个用于紧定第二滑杆7.3的第四锁紧手轮19,双筒滑动座18的上表面设有球窝座18a,所述手部固定板16的下表面设有球头16a,所述球头16a安装在球窝座18a内,所述双筒滑动座18底部对应球窝座18a处安装有用于紧定球头16a 的第五锁紧手轮20,所述手部固定板16的侧边安装有手部约束带17。如此设置,患者的手部可以利用手部固定板16和手部约束带17来进行固定,而且患者还能够进行旋转腕部的调节,有利于达到最佳穿刺位置。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1中,所述控制台架1一端设有安装孔位,所述安装孔位内转动安装有床腿连接筒21;所述固定器操纵机构包括驱动电机22、主动齿轮23、固定筒齿轮24、竖向导杆25和升降驱动部件26,所述驱动电机 22安装在床腿连接筒21旁侧,驱动电机22的输出端安装主动齿轮23,所述固定筒齿轮24同轴安装在床腿连接筒21的上端,固定筒齿轮24与主动齿轮23 相啮合;所述控制台架1的另一端安装有升降驱动部件26,所述固定器安装板 2固定安装在所述升降驱动部件26的上端,所述竖向导杆25滑动穿设于控制台架1内,竖向导杆25上端固定连接在固定器安装板2底部。如此设置,工作时,驱动电机22启动带动主动齿轮23旋转,由于主动齿轮23与固定筒齿轮24啮合,而固定筒齿轮24和床腿连接筒21是与床腿固定连接而保持不动的,这样随着驱动电机22的运转,就会带动控制台架1另一端从床底旋转移出,从而使升降驱动部件26、固定器安装板2和手臂约束固定器移出,当手臂约束固定器旋转移出到合适角度位置后,驱动电机22停止,升降驱动部件26启动,带动固定器安装板2和手臂约束固定器升起至合适高度。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1中,所述控制台架1的底面安装有万向支撑轮27。如此设置,万向支撑轮27能够让安装控制台保持平稳,从而使整个手臂固定装置保持稳定,进而有利于提高置管成功率。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1中,所述升降驱动部件26采用电动推杆;在实际应用中,升降驱动部件26还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他常规产品,如丝杆升降机或气缸,只要具有升降功能即可。本实施例1中,所述驱动电机22的供电由蓄电池28提供,蓄电池28同时也给电动推杆供电;在实际应用中,驱动电机22也可以使用外接电源。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实施例2公开了一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专用床,包括置管床29,所述置管床29头端两侧的床腿上分别安装有一个实施例1的手臂固定装置,所述手臂固定装置中的控制台架1转动连接在床腿上。具体使用时,可以根据临床操作要求,将相应侧的手臂固定装置移出,手术结束之后再恢复原位。

另外,本实施例2中,所述置管床29侧边优选设置有床档【图中未画出】,这样有利于保障患者安全。

以上所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上述具体实施例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范畴内,可以出现各种变形及修改,凡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以上描述所做的润饰、修改或等同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