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小儿科护理用的静脉用药辅助装置

一种小儿科护理用的静脉用药辅助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小儿科护理用的静脉用药辅助装置,其包括可拆卸的安装于病床床沿的扇形的固定板,固定板上设有具有长度的固定环板;固定板沿着其对称轴设有导向槽,导向槽的上方可拆卸的覆盖有槽盖,槽盖上设有与其延伸方向同向的导向通孔;固定环板可沿着导向通孔移动。本发明固定板可拆卸的安装于病床床沿上,可快速调节固定环板的位置,可对患儿的上肢进行固定,避免在穿刺或静脉输液时,患者的上肢乱动导致穿刺不当或是输液针脱落,并且根据上肢输液位置的不同,可将固定环板沿着导向槽移动,以适应不同的注射穿刺或静脉输液位置;并且通过内部设有的充气气囊可对固定孔的内径进行调节,以可适应不同上肢粗细的病患。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8-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M 5/52 专利申请号:2022105866414 申请日:202205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儿科护理用的静脉用药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静脉用药一般分为静脉注射和静脉静滴。静脉滴注一般是静脉输液的意思,液体需要缓慢的从静脉里面滴到人的血管里面。静脉注射是静脉推注,就是把一定量的液体或者药物通过针筒,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打到人体的血管里面。其与吃药不一样。药剂经静脉后可迅速到达血液并产生作用。输液是静脉用药常见的治疗方式,静脉输液常用部位为上肢静脉,如手背静脉、前臂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前臂内侧静脉等。但对于儿童输液,因儿童血管相对较细,穿刺时技术要求高,加之儿童好动的天性,不可能长时间保持某种姿势,手动时容易造成鼓针、脱针,通常需要辅助装置对儿童上肢注射或输液部位进行固定作业,减轻陪护人员的心理和精神负担。

发明内容

因此,基于以上背景,本发明通过对现有装置进行改进,提供一种小儿科护理用的静脉用药辅助装置。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小儿科护理用的静脉用药辅助装置,其包括可拆卸的安装于病床床沿的扇形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具有长度的固定环板,所述固定环板由弧形的上环板和下环板对接构成,所述上环板和下环板相对面对接够成了固定孔;

所述固定板沿着其对称轴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上方可拆卸的覆盖有槽盖,所述槽盖上设有与其延伸方向同向的导向通孔;

所述下环板的底部设有第一导向柱,所述第一导向柱的下方设有第二导向柱,所述第一导向柱穿过导向通孔,所述第二导向柱位于导向槽内,所述第一导向柱可沿着导向通孔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均为圆柱形,所述第二导向柱的外径大于导向通孔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上环板的两侧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一端通过环扣连接于上环板上,其靠近环扣的位置处设有扭簧,所述限位杆的远离上环板的一端设有限位钩,所述固定环板在位于导向槽的两侧可适于地设有与所述限位钩配合的限位环。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其中一侧面上设有固定槽洞,所述病床床沿可插入固定槽洞内,所述固定板可适于地通过固定螺栓可拆卸的安装于病床,其中1个固定螺栓穿过固定板的对称轴上,所述固定螺栓靠近固定板的尖端处。

进一步地,所述上环板和下环板的一侧通过转动轴枢接连接,其另一侧通过锁扣可拆卸的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环板和下环板的相对的曲面上各设有充气气囊。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小儿科护理用的静脉注射用病床,所述病床床沿设有1个或2个或3个或4个上述的静脉用药辅助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病床两侧设有至少2组固定带,其中一组用来固定病患胸部的胸部固定带,其中一组用来固定病患腰部或大腿部的腰部固定带。

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固定板可拆卸的安装于病床床沿上,可快速调节固定环板的位置,对患儿的上肢进行固定,避免在穿刺或静脉输液时,患者的上肢乱动导致穿刺不当或是输液针脱落,并且根据上肢输液位置的不同,可将固定环板沿着导向槽移动,以适应不同的注射穿刺或静脉输液位置;并且通过内部设有的充气气囊可对固定孔的内径进行调节,以可适应不同上肢粗细的病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5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五;

图6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六;

图7为本发明的限位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病床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9为本发明的病床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竖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9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根据附图1至7所示的一种小儿科护理用的静脉用药辅助装置,其包括可拆卸的安装于病床2床沿的扇形的固定板1,所述固定板1上设有具有长度的固定环板3,所述固定环板2由弧形的上环板31和下环板32对接构成,所述上环板31和下环板32对接相对面构成了固定孔34;

如图6所示,所述固定板1沿着其对称轴设有导向槽12,所述导向槽12的上方可拆卸的覆盖有槽盖15,所述槽盖15上设有与其延伸方向同向的导向通孔151;

所述下环板32的底部设有第一导向柱35,所述第一导向柱35的下方设有第二导向柱36,所述第一导向柱35穿过导向通孔151,所述第二导向柱36位于导向槽12内,所述第一导向柱35可沿着导向通孔151移动。

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二导向柱通过螺纹旋接的方式可拆卸的安装于第一导向柱的下方,以此可实现固定环板数量增减操作。

具体实施时,所述固定环板的数量至少为1个,所述固定环板可随着第一导向柱沿着导向通孔的移动而移动,以此可适应于对不同穿刺位置或是静脉输液位置,所述固定环板不能覆盖在穿刺或静脉输液位置处。

所述第一导向柱35和第二导向柱36均为圆柱形,所述第二导向柱36的外径大于导向通孔151的宽度,以此所述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的偏向角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应性的小角度变化。

如图4和图7所示,所述上环板31的两侧设有限位杆6,所述限位杆6的一端通过环扣62连接于上环板32上,其靠近环扣62的位置处设有扭簧62,所述限位杆6的远离上环板32的一端设有限位钩61,所述固定环板3在位于导向槽12的两侧可适于地设有与所述限位钩61配合的限位环16。所述限位钩61与限位环16配合,可在固定环板沿着导向槽12移动至合适位置后,进行限位固定。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限位杆6的一端也可通过环扣62安装于下环板31上。

如图3所示,所述固定板1其中一侧面上设有固定槽洞11,所述病床2床沿可插入固定槽洞11内,所述固定板1可适于地通过固定螺栓可拆卸的安装于病床2,其中1个固定螺栓9穿过固定板1的对称轴上,所述固定螺栓9靠近固定板1的尖端处。具体实施时,所述固定板上可适于地设有与固定螺栓对应的螺栓孔14,所述螺栓孔14分布于导向槽与固定板的方形侧面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可沿着固定螺栓9进行转动,然后通过固定螺栓通过对应的螺栓孔将固定板安装在病床上,即固定板的直边可不与病床床沿边平行或垂直进行安装,以此可对病患胳膊不同伸向进行适应。

所述上环板31和下环板32的一侧通过转动轴33枢接连接,其另一侧通过锁扣4可拆卸的进行连接。

所述上环板31和下环板32的相对的曲面上各设有充气气囊5。

具体实施时,所述充气气囊上设有充气阀。

本实施例的其中的一种实现方式为:所述上环板和下环板的充气气囊5相对面上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上环板或下环板的端侧面上设有压力显示表。在具体实施时,护理人员在对充气气囊进行充气操作过程中,需要压力显示表进行观察,其中在进行穿刺注射时,还可适当的将其中一固定环板(此固定环板位于穿刺注射位置与肩膀之间)内的充气气囊的压力进行控制,起到爆管带的作用。

并且还可设置备用的固定环板,将此固定环板移动至穿刺相对应的位置处,上环板和下环板分开,上肢放置在下环板的曲面上,待穿刺注射或静脉输液时,待穿刺注射或静脉输液完成后,将上环板翻转后,通过锁扣固定,然后对充气气囊进行充气,以可起到加压止血的作用。此种方式实施时,此固定环板的充气气囊的表面上铺设有无菌防护层或是止血药层。

实施例2:根据附图1至附图9所示的一种一种小儿科护理用的静脉用药用病床,其病床2床沿设有1个或2个或3个或4个上述的静脉用药辅助装置。

所述病床1两侧设有至少2组固定带,其中一组用来固定病患胸部的胸部固定带8,其中一组用来固定病患腰部或大腿部的腰部固定带7。

如图8所示,所述静脉用药辅助装置的数量为1个,其也可为2个,其位于胸部固定带8和腿部固定带7之间,此为病患上肢静脉用药。具体实施时,所述静脉用药装置对患儿的上肢进行固定,所述胸部固定带用于对患儿的胸部进行固定,所述腿部固定带用于固定于患儿的大腿位置处。

具体实施时,所述胸部固定带8、腰部固定带7可采用对应的魔术贴组进行粘结固定。

如图9所示,所述静脉用药辅助装置的数量为4个,其中2个几乎对称的位于胸部固定带8和腿部固定带7之间,另2个几乎对称的位于腿部固定带7的下方,位于胸部固定带8和腿部固定带7之间的静脉用药辅助装置用于固定患儿的上肢,另2个用于固定患儿的下肢处,特别是用于固定患儿的小腿及其脚腕处。所述胸部固定带8用于固定患儿的胸部处,所述腿部固定带7可用于固定患儿的腰部处,以此可实现对患儿的四肢进行固定。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如图8所示,将固定板根据患儿的上肢的伸向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病床床沿上,将上环板31翻转打开,然后将患儿的上肢放置在下环板32的内凹面上,将固定环板3沿着导向槽12调节至合适的位置处后,将上环板31翻转关闭后,然后用锁扣4进行固定,对充气气囊5进行充气,以对固定孔34的孔径进行调节,以患儿的上肢不能移动为止,即可对患儿的上肢进行固定,然后将胸部固定带8和腰部固定带7的两端进行适当的对接固定,对患者的胸部及其大腿处进行固定后,即可对上肢进行静脉穿刺注射或输液操作。

以上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