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企业知识管理系统

一种企业知识管理系统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包括知识沉淀子系统、文档编辑子系统以及业务协同子系统;知识沉淀子系统用于在企业空间的团队下创建和管理若干个知识库;文档编辑子系统用于监听用户发起的文档协同编辑事件,将用户信息和文档更新信息实时显示在每一协同用户的超文本编辑页面中;业务协同子系统用于监听@功能发起事件和文档标记事件,对被@信息处理后进行存储和/或推送,记录标记文档信息。本发明通过构建专属的团队和专属的知识库,汇聚沉淀为企业的知识资产,实现知识的可溯源和可传承;能够实现用户在浏览器中在线协同编辑文档;能够在业务流程中通过文档信息进行深度协同协作,实时讨论,合作办公,提高办公效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86093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成都咕咕知识管家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10514270.9

  • 发明设计人 陈芋宇;

    申请日2022-05-11

  • 分类号G06F16/35(2019.01);G06F40/166(2020.01);

  • 代理机构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冉丽

  • 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府五街200号2号楼A区12楼1201-1203室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17:3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8-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F16/35 专利申请号:2022105142709 申请日:202205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2-08-05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知识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企业知识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知识是人类通过实践对自然、社会和思维活动形态及其规律认识和描述的信息,他来源于人类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对实践具有指导性作用,知识是人类认识时间和改造世界的实践的产物,知识是信息的一部分,是对自然、社会、思维活动形态、规律的认识把握,并加以描述。描述是知识和认识的关键区别,凡是认识了的东西都可以描述,知识经过描述后必须依赖物质载体才能存储起来,以供流传、积累、交流、发展、开发和利用。所谓知识管理的定义为:在组织中构建一个量化与质化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的资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储、更新和创新等过程,不断地回馈到知识系统内,形成不间断的累积个人与组织的知识,并成为组织智慧的循环,在企业组织中成为管理与应用的智慧资本,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以适应市场的变迁,一句话概括为:知识管理是对知识、知识创造过程和知识的应用进行规划和管理的活动。

随着我国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不断深入,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企业对信息的收集、传输、存储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各种类型的数据库中存储了海量的信息。但对于绝大多数的企业而言,管理信息系统对于这些信息的利用和处理的能力还很有限。虽然管理信息系统扩大了信息的收集范围、提高了管理信息的传输效率和准确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但是却无法提高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决策能力,因此出现了信息丰富,但知识匮乏的现象。而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信息孤岛问题严重,即企业不同的团队可能使用不同的工具,导致信息异常割裂,团队之间无法快速有效共享信息,使得知识无法被有效利用;二是信息碎片化现象严重,许多有价值的信息都产生于日常工作会议或工作群聊中,信息过于碎片化,无法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且未参与会议或群聊的用户无法获知该知识;三是信息丢失现象严重,在日常工作中,企业重要的文档可能会随着项目结束、员工离职等事务一起丢失,导致后续工作无以为继,重复性工作较多。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亟需提出一种有效的知识管理系统来提升企业日常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所述系统采用BS架构,客户端通过浏览器对服务器端进行访问,所述浏览器内嵌有超文本编辑器;所述系统包括知识沉淀子系统、文档编辑子系统以及业务协同子系统;其中,

所述知识沉淀子系统用于根据企业不同的业务域创建不同的企业空间,为每一企业空间创建不同业务团队,并为每一业务团队创建和管理若干个知识库,其中,所述知识库用于对团队知识进行分类管理;

所述文档编辑子系统用于利用超文本编辑器监听用户发起的文档协同编辑事件,获取文档协同编辑的用户信息和文档更新信息,并将用户信息和文档更新信息实时显示在每一协同用户的超文本编辑页面中,实现文档协同编辑;

所述业务协同子系统用于利用超文本编辑器监听@功能发起事件和文档标记事件,当监听到@功能发起事件时,由服务器端获取被@信息,并对被@信息处理后进行存储和/或推送,当监听到文档标记事件时,由服务器端记录标记文档信息,以供其他用户获取并加入对文档标记信息的讨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企业知识管理系统还包括知识分享子系统,所述知识分享子系统用于创建学习空间,所述学习空间用于供制课用户上传学习项目,所述学习项目配置有学习权限和学习路径,以供具有学习权限的用户进入学习空间进行课程学习。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企业知识管理系统还包括知识应用子系统,所述知识应用子系统用于根据企业需求,从所述知识沉淀子系统中提取所需知识并处理,以生成知识应用文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知识沉淀子系统包括空间创建模块、团队创建模块以及知识库模块;

所述空间创建模块用于对企业的业务域进行分类,并为不同业务域创建对应的企业空间;

所述团队创建模块用于根据每一企业空间下的组织关系创建多个业务团队,并对团队信息进行管理;

所述知识库模块用于为每一业务团队创建若干个知识库、设置知识库权限以及基于知识库对团队知识进行分类管理,其中,所述知识库中存储有若干文档。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文档编辑子系统包括监听模块、消息接收模块以及显示模块,所述监听模块和所述显示模块部署在浏览器中,所述消息接收模块部署在服务器端;

所述监听模块用于利用超文本编辑器监听用户发起的文档协同编辑事件,并将事件消息发送至所述消息接收模块;

所述消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事件消息,记录当前事件中的用户信息和/或文档更新信息,并将用户信息和/或文档更新信息同步至每一用户所在客户端;

所述显示模块用于利用超文本编辑器接收用户文档编辑操作、用户信息/或文档更新信息,并将用户信息和/或文档更新信息显示在用户的超文本编辑页面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监听模块包括第一监听单元和第二监听单元;

所述第一监听单元用于利用超文本编辑器监听协同实例创建事件,并在监听到时将实例创建消息发送至消息接收模块,以使所述消息接收模块根据所述实例创建消息记录并返回当前协同用户信息至每一用户所在客户端;

所述第二监听单元用于监听文档内容变更事件,并在监听到时将内容变更事件消息发送至所述消息接收模块,以使所述消息接收模块根据所述内容变更事件消息记录并返回当前协同用户的输入位置信息以及文档更新信息至每一用户所在客户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业务协同子系统包括业务请求模块和业务讨论模块;

所述业务请求模块用于利用超文本编辑器监听@功能发起事件,当监听到@功能发起事件时,请求服务器端获取@用户列表信息和/或@文档信息,由服务器端将@用户列表和上下文信息存储并推送至被@用户所在客户端,或者由服务器端将@文档与原文档进行关联后存储;

所述业务讨论模块用于利用超文本编辑器监听文档标记事件,当监听到文档标记事件时,激活讨论区,以供文档标记用户进入讨论区对文档标记信息进行讨论,同时由服务器记录文档标记信息和用户讨论信息,以供其他用户获取并加入对该文档标记信息的讨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业务协同子系统还包括文档同步模块,所述文档同步模块用于供第二用户将第一用户的知识文档同步至第二用户所属空间的知识库中,其中,所述第一用户为第一空间的用户,并在第一空间的第一知识库中创建了知识文档,所述第二用户为第二空间的用户,并具备访问所述第一知识库的权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业务讨论模块包括文档标记监听单元、讨论区激活单元以及文档标记信息存储单元;

所述文档标记监听单元用于监听用户对当前文档的划线事件,当监听到划线事件时,在划线位置弹出讨论按钮;

所述讨论区激活单元用于接收用户对讨论按钮的点击操作,并向用户所在客户端发送讨论发起弹窗,以供用户通过弹窗进入讨论区对文档标记信息进行讨论;

所述文档标记信息存储单元用于在用户发表讨论信息后,将划线标记的文档ID、划线内容以及用户的讨论信息发送至服务器端进行存储,以供其他用户根据文档划线标记在服务器端获取文档讨论记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文档同步模块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知识文档的评论信息和/或讨论信息时,向所述第一用户所在客户端发送提示消息。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通过知识沉淀子系统创建不同的企业空间,为每一企业空间创建不同业务团队,并为每一业务团队创建和管理若干个知识库,其中,知识库用于对团队知识进行分类管理,从而使得各个团队成员能够构建专属的团队和专属的知识库,并基于知识库存储团队知识,所有知识都可以基于浏览器进行线上共享和交流,极大提高了用户上传知识、获取知识和共享知识的便利性,同时,通过将知识文档存储在专用知识库,能够实现知识的可溯源和可传承,防止重要文件丢失;

通过文档编辑子系统利用超文本编辑器监听用户发起的文档协同编辑事件,获取文档协同编辑的用户信息和文档更新信息,并将用户信息和文档更新信息实时显示在每一协同用户的超文本编辑页面中,实现文档协同编辑;从而无需再借助独立的协同协同编辑文档工具来实现,同时,通过实时同步协同用信息并实时更新文档,能够很好实现用户操作意图的一致性,提高用户办公体验;

通过业务协同子系统利用超文本编辑器监听@功能发起事件和文档标记事件,当监听到@功能发起事件时,由服务器端获取被@信息,并对被@信息处理后进行存储和/或推送,当监听到文档标记事件时,由服务器端记录标记文档信息,以供其他用户获取并加入对文档标记信息的讨论;从而能够在业务流程中通过文档信息进行协同协作,实时讨论,合作办公,提高办公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的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的知识沉淀子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的业务请求模块的工作原理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的业务讨论模块的工作原理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的文档同步模块的工作原理图;

图6为本实施例中的知识分享子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图7为本实施例中的知识应用子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说明书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用户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所述系统采用BS(Browser-Server)架构,客户端通过浏览器对服务器端进行访问,所述浏览器内嵌有超文本编辑器,优选的,所述超文本编辑器采用slate-react超文本编辑器;所述系统包括知识沉淀子系统、文档编辑子系统以及业务协同子系统;其中,

所述知识沉淀子系统用于根据企业不同的业务域创建不同的企业空间,为每一企业空间创建不同业务团队,并为每一业务团队创建和管理若干个知识库,其中,所述知识库用于对团队知识进行分类管理;

所述文档编辑子系统用于利用超文本编辑器监听用户发起的文档协同编辑事件,获取文档协同编辑的用户信息和文档更新信息,并将用户信息和文档更新信息实时显示在每一协同用户的超文本编辑页面中,实现文档协同编辑;

所述业务协同子系统用于利用超文本编辑器监听@功能发起事件和文档标记事件,当监听到@功能发起事件时,由服务器端获取被@信息,并对被@信息处理后进行存储和/或推送,当监听到文档标记事件时,由服务器端记录标记文档信息,以供其他用户获取并加入对文档标记信息的讨论。

基于上述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能够使得各个团队成员能够构建专属的团队和专属的知识库,并基于知识库存储团队知识,所有知识都可以基于浏览器进行线上共享和交流,极大提高了用户上传知识、获取知识和共享知识的便利性,同时,通过将知识文档存储在专用知识库,汇聚沉淀为企业的知识资产,实现知识的可溯源和可传承;同时,能够无需再借助独立的协同协同编辑文档工具来实现,同时,通过实时同步协同用信息并实时更新文档,能够很好实现用户操作意图的一致性,提高用户办公体验;此外,能够在业务流程中通过文档信息进行深度协同协作,实时讨论,合作办公,提高办公效率。

如图2所示,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知识沉淀子系统包括空间创建模块、团队创建模块以及知识库模块;

所述空间创建模块用于对企业的业务域进行分类,并为不同业务域创建对应的企业空间;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企业空间只是若干业务域的集合,在同一空间下可以创建若干团队;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子公司创建对应的企业空间,具体不做限定。

所述团队创建模块用于根据每一企业空间下的组织关系创建多个业务团队,并对团队信息进行管理;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每一团队包括若干的团队成员,因此所述团队信息管理不仅包括知识管理,还包括团队人员管理,具体包括团队基本信息管理、团队成员管理、团队权限管理和团队统计查看等,此处不做限定。

所述知识库模块用于为每一业务团队创建若干个知识库、设置知识库权限以及基于知识库对团队知识进行分类管理,其中,所述知识库中存储有若干文档。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每一知识库下可沉淀存储多级文档,文档类型包括但不限于word文档、excel文档、超文本、ppt文档或pdf文档等;知识文档可通过层级进行分类管理,优选的,支持五层以上的层级管理。同时,知识文档可通过超文本创建以及上传office文档的方法存储至知识库中,当知识沉淀子系统创建导入文档后,文档的元数据将同步存储在子系统的数据库中。

具体的,如果采用在线创建编辑office文档,则在创建office文档时,子系统将保存空白的office文件并上传到oss(Object Storage Service,对象存储服务)中,返回文件路径,并将该文件路径与office文档进行关联,然后将文件路径返回到前端浏览器中;前端基于文件路径在Office编辑工具中进行在线编辑,编辑完成后将文档重新上传至oss,并通过web加载文档,展示编辑的信息内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文档编辑子系统包括监听模块、消息接收模块以及显示模块,所述监听模块和所述显示模块部署在浏览器中,所述消息接收模块部署在服务器端,优选的,所述监听模块和所述显示模块分别与所述消息接收模块基于sokcet连接,并通过websocket协议进行双向消息传输;

所述监听模块用于利用超文本编辑器监听用户发起的文档协同编辑事件,并将事件消息发送至所述消息接收模块;

具体的,所述监听模块包括第一监听单元和第二监听单元;

所述第一监听单元用于利用超文本编辑器监听协同实例创建事件,并在监听到时将实例创建消息发送至消息接收模块,以使所述消息接收模块根据所述实例创建消息记录并返回当前协同用户信息至每一用户所在客户端;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协同实例创建事件是由协同用户通过编辑器中的协同加入功能发起的,则第一监听单元通过socket监听到协同实例创建事件后,将用户信息发送至消息接收模块,由服务器端记录和转发用户信息至所有协同用户所在终端。

所述第二监听单元用于监听文档内容变更事件,并在监听到时将内容变更事件消息发送至所述消息接收模块,以使所述消息接收模块根据所述内容变更事件消息记录并返回当前协同用户的输入位置信息以及文档更新信息至每一用户所在客户端。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二监听单元监听到内容变更事件时,将调用handleSend Operations插件函数对用户输入位置进行定位,将用户输入位置置于待发送列表中,同时,调用get Edit Content插件函数获取用户输入内容,以使所述第一socket端将用户输入内容和待发送列表中的用户输入位置发送至消息接收模块,消息接收模块将当前协同用户在文档中的输入位置信息以及文档的内容变更信息至每一用户所在客户端。

所述消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事件消息,记录当前事件中的用户信息和/或文档更新信息,并将用户信息和/或文档更新信息同步至每一用户所在客户端;

所述显示模块用于利用超文本编辑器接收用户文档编辑操作、用户信息/或文档更新信息,并将用户信息和/或文档更新信息显示在用户的超文本编辑页面中。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显示模块接收到收服务器用户信息和文档更新信息时,将会触发光标指令,从而在超文本编辑器通过光标展示用户输入位置信息,其中,光标展示内容包括用户ID,从而使得其他协同编辑用户实时获知当前正在进行协同编辑的所有用户信息和用户位置信息。

如图3-图5所示,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业务协同子系统包括业务请求模块和业务讨论模块;

所述业务请求模块用于利用超文本编辑器监听@功能发起事件,当监听到@功能发起事件时,请求服务器端获取@用户列表信息和/或@文档信息,由服务器端将@用户列表和上下文信息存储并推送至被@用户所在客户端,或者由服务器端将@文档与原文档进行关联后存储;

具体的,用户可以在本实施例中的任意文档、表格、评论区获讨论区发起@功能,通过@功能可对文档进行引用或者通知其他用户请求交互,从而可通知被@用户及时查看消息,降低线下沟通成本。

例如:用户A在阅读到某篇文档时,需要其他用户响应时,则@该用户,系统将提醒被@的用户有用户A在某篇文档中@了他。

具体的,当用户输入@符号时,就会触发前端监听事件,继而请求服务器端获取用户列表信息并展示,用户通过在用户列表中选择将@的用户,并将被@的用户作为文本内容的组成部分,推送至服务器端,服务器端通过解析文本内容,获取被@的用户列表以及@的上下文信息,将被@的用户列表和@上下文信息进行拼接后推送消息至被@的用户所在终端,同时,消息体也会携带文档连接存储到数据库中,当被@的用户点击消息时,将快速跳转到文档界面以供用户查看。

所述业务讨论模块用于利用超文本编辑器监听文档标记事件,当监听到文档标记事件时,激活讨论区,以供文档标记用户进入讨论区对文档标记信息进行讨论,同时由服务器记录文档标记信息和用户讨论信息,以供其他用户获取并加入对该文档标记信息的讨论。

具体的,所述业务讨论模块包括文档标记监听单元、讨论区激活单元以及文档标记信息存储单元;

所述文档标记监听单元用于监听用户对当前文档的划线事件,当监听到划线事件时,在划线位置弹出讨论按钮;

所述讨论区激活单元用于接收用户对讨论按钮的点击操作,并向用户所在客户端发送讨论发起弹窗,以供用户通过弹窗进入讨论区对文档标记信息进行讨论;

其中,优选的,用户进入讨论区后以文字形式进行讨论,便于服务器端记录讨论信息。此外,用户对已发布的讨论内容,若需要修改已发布内容,可在讨论区域中点击“编辑”按钮,对已发布的内容进行重新编辑修改,编辑完成后点击“修改”按钮,则重新返回到讨论聊天框;或点击“取消”按钮,若已编辑输入框内容,则保持原内容不变的情况下重新返回到聊天区域;若未编辑输入框内容,点击“取消”按钮后将重新返回到聊天区域。当用户关闭讨论区域后,可通过点击原文档划线部分重新进入讨论区域,重新进行内容讨论。用户点击“结束讨论”后,则讨论区域消失并且原文档底部划线部分也消失,用户可从文档功能区域中进入查看已结束讨论记录。

所述文档标记信息存储单元用于在用户发表讨论信息后,将划线标记的文档ID、划线内容以及用户的讨论信息发送至服务器端进行存储,以供其他用户根据文档划线标记在服务器端获取文档讨论记录。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用户的讨论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名、用户头像、发表讨论信息的时间以及具体的讨论内容;在服务器存储记录有文档ID、划线内容和之前的讨论记录后,其他用户在阅读该文档时,通过点击划线位置,即可获取此前的讨论记录并加入讨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业务协同子系统还包括文档同步模块,所述文档同步模块用于供第二用户将第一用户的知识文档同步至第二用户所属空间的知识库中,其中,所述第一用户为第一空间的用户,并在第一空间的第一知识库中创建了知识文档,所述第二用户为第二空间的用户,并具备访问所述第一知识库的权限。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文档同步是指某用户将其他空间的文档收录到自己所属的空间,即在自己所属的空间中形成原文档的同步文档,此时原文档和同步文档之间是一种引用关系,而不是从属关系。

例如:用户A在A空间的A知识库中创建了文档A,且A知识库开启了文档同步权限,用户B在拥有A空间以及A知识库的文档访问权限时,可对文档A进行文档同步至用户B所在空间B,并在知识库B中生成文档B。其中,在完成同步后,若用户A对文档A进行修改,则文档B内容将同步成修改后的文档A内容,且用户B没有同步后文档B的编辑权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文档同步模块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知识文档的评论信息和/或讨论信息时,向所述第一用户所在客户端发送提示消息。

例如:当同步文档接收到评论或讨论时,系统将向用户A所在终端发送提示信息,但此时用户B不会收到提示信息,且用户A通过提示消息只能跳转到原文档A。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其他用户接收到同步文档的消息提示时,若该用户没有对第一空间的访问权限,则该用户基于提示消息进行跳转时,系统将提示用户暂无访问权限。

此外,文档的最终归属权仅属于原文档所有者,同步用户只是将文档同步至自己所属空间进行展示,因此同步用户没有删除、修改文档等权限,只能进行取消同步,若原文档所有者删除原文档或取消同步原文档,则同步文档也会被删除和取消同步。

如图6所示,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企业知识管理系统还包括知识分享子系统,所述知识分享子系统用于创建学习空间,所述学习空间用于供制课用户上传学习项目,所述学习项目配置有学习权限和学习路径,以供具有学习权限的用户进入学习空间进行课程学习。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学习权限包括但不限于付费学习、免费学习等,此处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中的知识分享子系统的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1)根据不同的业务场景,提供满足核心岗位人员不同能力培养与实操训练需求的培训项目;(2)供制课人员根据业务需求对培训内容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达成可视化的培训效果;(3)以制课工具为依托,帮助企业搭建自有编课师资梯队,完成知识生产沉淀;(4)为入职新人提供培训,快速融入团队,胜任岗位,给企业建设快速、高效、复用的新员工生产线;(5)支持多类型题库搭建,灵活组建测试和考试,结合证书管理,完成考评一体化。

此外,根据企业员工的培训方案,可以设计不同的学习路径,在学习路径中可以设置多个学习阶段、每个阶段可以添加多个知识点,例如:在学习计划中添加包括线上课程、考试、可以对每个计划设置计划的开始时间与截止时间;另外,阶段任务可以将知识点进行拆分,管理员可以设置阶段的学习方式(自由学习、解锁学习),阶段内课程的学习方式(自由学习、解锁学习),完成设置后管理员对阶段与阶段的内容设置解锁时间,当学员达到解锁条件时,系统会实时发送消息通知学员进行学习,并且,阶段任务不仅可以添加课程,也能添加作业、考试、文档、实操作业,并指定负责人进行监督,完成学习后学员和监督人会互相在线上进行打分评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企业知识管理系统还包括知识应用子系统,所述知识应用子系统用于根据企业需求,从所述知识沉淀子系统中提取所需知识并处理,以生成知识应用文件。

其中,所述知识应用文件包括但不限于帮助文档、FAQ(frequently-askedquestions,常见问题解答)、产品手册、帮助说明、在线问答、常见问题、技术支持和客户手册等,此处不做限定。从而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外部知识输出、品牌提升、学习培训和文化建设等,助力企业数字化知识管理升级。

例如:设置企业的手册簿,该手册薄是手册的集合,也是企业知识沉淀的集合,可作为企业对外输出的站点页面,承载企业对外的文化价值输出,并可对比线下企业文化知识宣传册;此外,手册薄也可以作为企业对外业务的承载,例如企业对外合同对接签署流程,都可沉淀在手册中,用于支持员工对外进行业务输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