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适用于电池极群板耳的矫正装置

一种适用于电池极群板耳的矫正装置

摘要

一种适用于电池极群板耳的矫正装置,包括立柱、顶板、推中机构、升降机构、PLC、横移机构、感应件、控制器和校准件;所述顶板下端面的四角均垂直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对称设置在传送带的两侧;所述推中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且其对称设置在传送带两侧的立柱上;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顶板的正中心;所述横移机构设置在升降机构的底端;所述校准件设置在横移机构上;所述感应件设置在推中机构上;所述控制器设置在立柱上;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PLC的信号输入端。本发明提高了极群板耳的矫正效率,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58340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风帆有限责任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10177152.3

  • 申请日2022-02-25

  • 分类号H01M50/531;B21D1/00;

  • 代理机构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冯耀辉

  • 地址 071057 河北省保定市富昌路8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5:32:1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6-03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矫正装置,特别是一种能够使极群板耳对齐的装置,属于蓄电池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蓄电池由极板、隔板、壳体、电解液、铅连接条、极柱等部件组成;实际生产中,为了增大蓄电池的容量,将多个极板按照极性依次装入极群夹具中;此过程是通过人工来完成的,人工手动将一片片极板插入夹具中;安装完极板后,后续还有一道铸焊工序,此工序对板耳位置的一致性要求较高,故需要人工将极群的板耳进行矫正对齐,人工手动对齐极群板耳的作业十分耗时耗力,极大增大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效率;故需要一种矫正装置,要求它能够高效地将极群的板耳对齐,从而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电池极群板耳的矫正装置,它不仅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还能够提高板耳校对效率。

本发明所述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适用于电池极群板耳的矫正装置,包括立柱、顶板、推中机构、升降机构、PLC、横移机构、感应件、控制器和校准件;所述顶板下端面的四角均垂直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对称设置在传送带的两侧;所述推中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且其对称设置在传送带两侧的立柱上;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顶板的正中心;所述横移机构设置在升降机构的底端;所述校准件设置在横移机构上;所述感应件设置在推中机构上;所述控制器设置在立柱上;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PLC的信号输入端。

上述适用于电池极群板耳的矫正装置,所述推中机构包括连接板、第一液压缸、推板和压力传感器;所述连接板设置在传送带一侧的立柱上;所述第一液压缸的壳体设置在连接板远离传送带的垂直端面上;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穿设连接板上的穿孔,且活塞杆的端部设置有推板;所述推板平面为垂直面,且推板的中心线与传送带的运输线相互平行;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数量为两个,且其对称设置在推板靠近传送带中心的端面的两侧;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PLC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上述适用于电池极群板耳的矫正装置,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二液压缸、第三液压缸、导向板和导向块;所述第二液压缸的壳体设置在顶板上端面的正中心;所述导向板的数量为两个,且其对称设置在顶板下端面的两侧;所述导向板在垂直方向上设置有贯穿性导向孔;所述第三液压缸的壳体设置在两个导向板之间;所述导向块设置在第三液压缸的侧壁上,且导向块插设在导向板的贯穿性导向孔内;所述顶板的正中心设置有垂直向的通孔,且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穿设顶板中心的通孔与第三液压缸的上端面连接;所述第二液压缸和第三液压缸的信号控制端均与PLC的信号输出端连接。

上述适用于电池极群板耳的矫正装置,所述横移机构包括水平板、侧板、凸榫条、无杆气缸、红外测距传感器和直线位移传感器;所述水平板的上端面与第三液压缸的活塞杆端部连接;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设置在水平板的上端面;所述侧板的数量为两个,且其对称设置在水平板下端面的两侧;所述侧板的内侧面设置有凸榫条,且凸榫条的中心线与侧板的中心线相互平行;所述无杆气缸的壳体设置在水平板的上端面,且无杆气缸的中心线与侧板的中心线相互平行;所述水平板在垂直方向上设置有贯穿性滑孔,且滑孔的中心线与无杆气缸的中心线平行,滑孔位于无杆气缸的正下方;所述直线位移传感器设置在水平板的滑孔内,且其与无杆气缸的滑块连接;所述无杆气缸的信号控制端连接PLC的信号输出端;所述直线位移传感器和红外测距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均与PLC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上述适用于电池极群板耳的矫正装置,所述校准件形状为方柱状,且校准件的下端面沿着其中心线方向设置有V形槽;所述校准件的两端均设置有凹卯槽,且校准件两端的凹卯槽分别和不同的凸榫条插接配合;所述校准件的中心线与无杆气缸的中心线相互垂直;所述无杆气缸的滑块穿过水平板的滑孔与校准件的上端面连接。

上述适用于电池极群板耳的矫正装置,所述感应件包括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所述红外线发射器设置在连接板上端面远离传送带首端的一侧,且红外线接收器设置在另一个连接板的上端面;所述红外线接收器与红外线发射器的连接线与传送带中心线之间互为垂直线;所述红外线接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PLC的信号输入端。

上述适用于电池极群板耳的矫正装置,极群中各个极板的排列方向线与校准件的中心线相互平行。

本发明通过校准件,将不齐的板耳进行了矫正,使一条线上的板耳能够笔直排列,从而确保后续作业的效率;通过升降机构和横移机构,使校准件移动至各列板耳的正上方,然后落下,校准件下端面上的V型槽对同一列上的板耳进行了矫正,从而对全部的板耳进行矫正对齐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顶板的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装有极群的夹具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清单为:1.立柱,2.顶板,3.校准件,4.连接板,5.第一液压缸,6.推板,7.压力传感器,8.第二液压缸,9.第三液压缸,10.导向板,11.导向块,12.水平板,13.侧板,14.凸榫条,15.无杆气缸,16.感应件,17.传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2和图3,本发明包括立柱1、顶板2、推中机构、升降机构、PLC、横移机构、感应件16、控制器和校准件3;所述顶板2下端面的四角均垂直设置有立柱1;所述立柱1对称设置在传送带17的两侧,传送带17的同一侧有两个立柱1;所述推中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且其对称设置在传送带17两侧的立柱1上;位于传送带17同一侧的立柱1上设置有推中机构,两侧的推中机构同步动作,将极群组推至传送带17的中分线上;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顶板2的正中心;所述横移机构设置在升降机构的底端;升降机构带动横移机构在垂直方向上移动;所述校准件3设置在横移机构上;校准件3用于将极群板耳对齐;所述感应件16设置在推中机构上;感应件16的作用在于,感应传送带17上是否有极群组经过;所述控制器设置在立柱1上;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PLC的信号输入端。

所述推中机构包括连接板4、第一液压缸5、推板6和压力传感器7;所述连接板4设置在传送带17一侧的立柱1上;所述第一液压缸5的壳体设置在连接板4远离传送带17的垂直端面上;所述第一液压缸5的活塞杆穿设连接板4上的穿孔,且活塞杆的端部设置有推板6;第一液压缸5活塞杆的伸缩来控制推板6的前进或退后,通过两侧第一液压缸5的同步动作,来控制两个推板6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推板6平面为垂直面,且推板6的中心线与传送带17的运输线相互平行;所述压力传感器7的数量为两个,且其对称设置在推板6靠近传送带17中心的端面的两侧;通过压力传感器7所检测到的数据情况,来判断推板6与极群组的接触情况,如果两侧推板6上的压力传感器7全部感应到压力信号,说明此时极群组已经到位,恰好位于传送带17的中心线上;所述压力传感器7的信号输出端与PLC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二液压缸8、第三液压缸9、导向板10和导向块11;所述第二液压缸8的壳体设置在顶板2上端面的正中心;所述导向板10的数量为两个,且其对称设置在顶板2下端面的两侧;所述导向板10在垂直方向上设置有贯穿性导向孔;所述第三液压缸9的壳体设置在两个导向板10之间;第三液压缸9在两侧的导向板10直线垂直移动;所述导向块11设置在第三液压缸9的侧壁上,且导向块11插设在导向板10的贯穿性导向孔内;通过第三液压缸9侧壁上导向块11与导向板10的导向孔配合,确保第三液压缸9能够稳定在垂直方向上移动;所述顶板2的正中心设置有垂直向的通孔,且第二液压缸8的活塞杆穿设顶板2中心的通孔与第三液压缸9的上端面连接;第二液压缸8能够带动第三液压缸9在垂直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二液压缸8和第三液压缸9的信号控制端均与PLC的信号输出端连接。

所述横移机构包括水平板12、侧板13、凸榫条14、无杆气缸15、红外测距传感器和直线位移传感器;所述水平板12的上端面与第三液压缸9的活塞杆端部连接;第三液压缸9的动作带动水平板12在垂直方向上移动;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设置在水平板12的上端面;红外测距传感器能够测量水平板12与顶板2之间的距离,从而得知水平板12的相对垂直高度;所述侧板13的数量为两个,且其对称设置在水平板12下端面的两侧;所述侧板13的内侧面设置有凸榫条14,且凸榫条14的中心线与侧板13的中心线相互平行;凸榫条14与校准件3端面上的凹卯槽插接,从而为校准件3提供导向作用;所述无杆气缸15的壳体设置在水平板12的上端面,且无杆气缸15的中心线与侧板13的中心线相互平行;所述水平板12在垂直方向上设置有贯穿性滑孔,且滑孔的中心线与无杆气缸15的中心线平行,滑孔位于无杆气缸15的正下方;所述直线位移传感器设置在水平板12的滑孔内,且其与无杆气缸15的滑块连接;直线位移传感器能够实时感应无杆气缸15上的滑块的实时位置,从而得知校准件3的实时位置;所述无杆气缸15的信号控制端连接PLC的信号输出端;所述直线位移传感器和红外测距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均与PLC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所述校准件3形状为方柱状,且校准件3的下端面沿着其中心线方向设置有V形槽;同一列的板耳进入校准件3下端面的V形槽后,V形槽对板耳施加一个向中心靠拢的挤压力,从而使同列板耳对齐;所述校准件3的两端均设置有凹卯槽,且校准件3两端的凹卯槽分别和不同的凸榫条14插接配合;校准件3沿着凸榫条14的中心线方向滑动;所述校准件3的中心线与无杆气缸15的中心线相互垂直;所述无杆气缸15的滑块穿过水平板12的滑孔与校准件3的上端面连接;无杆气缸15带着校准件3沿着凸榫条14的中心线方向滑动。

所述感应件16包括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所述红外线发射器设置在连接板4上端面远离传送带17首端的一侧,且红外线接收器设置在另一个连接板4的上端面;所述红外线接收器与红外线发射器的连接线与传送带17中心线之间互为垂直线;所述红外线接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PLC的信号输入端,当极群在传送带17上经过红外线接收器时,红外线光被极群遮挡,导致红外线接收器接受不到信号,说明此时有极群经过。

极群中各个极板的排列方向线与校准件3的中心线相互平行,也就是说,各个极板是沿着校准件3的中心线方向依次排列设置的;这确保了同一列的板耳能够同时进入校准件3下端的V形空间内对齐。

实际使用过程:因为不同型号的极群组的组成不一样,有的夹具内的板耳可能有两列,四列等情况,而不同型号的极群板耳的高度也不一样;在本发明作业前,在控制器内输入此批次极群的型号情况,然后第二液压缸8动作,带动第三液压缸9垂直移动,使第三液压缸9移动至预设位置,此位置下的第三液压缸9带动校准件3向下移动到尽头时,恰好将板耳对齐,不至于下移过多压坏板耳;工作人员在控制器内输入此批次的极群参数情况后,第三液压缸9向下移动到位;然后工作人员将装有极群的夹具放置到传送带17上,放置夹具时,要求夹具内极群中的极板的排列方向和校准件3的中心线方向平行;放置装有极群的夹具后,传送带17动作,带动夹具移动,装有极群的夹具被感应件16感应到时,感应件16将信号传递给PLC,PLC控制传送带17停止动作,然后两侧的第一液压缸5动作,两侧的推板6同步向着传送带17的中心移动,直至各个推板6两端的压力传感器7均触发信号,说明两边的推板6均与夹具紧密接触,此时夹具位于传送带17的中心线上;PLC控制第一液压缸5复位;然后控制无杆气缸15动作,配合直线位移传感器可以实时得知校准件3的位置,因为此时夹具的位置固定,其上板耳的位置也相对确定,PLC控制无杆气缸15带动校准件3移动至第一列板耳的正上方,然后控制第三液压缸9动作,第三液压缸9带动校准件3下移,将第一列板耳对齐,然后第三液压缸9复位,无杆气缸15带动校准件3移动至第二列板耳的正上方,重复上述动作,如此反复,将各列板耳对齐;待到各列板耳均对齐后,启动传送带17,等待下一个装有极群的夹具的到来。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