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农庄规范化生产的智能管理装置

一种用于农庄规范化生产的智能管理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农庄规范化生产的智能管理装置,涉及生产管理领域,包括生产间、工作人员管控机构与单片机控制器,所述工作人员管控机构安装于生产间的进入通道处,所述工作人员管控机构的主体结构由第一纵向安装板、第二纵向安装板、底板与顶板组成,所述第一纵向安装板、第二纵向安装板、底板与顶板通过螺栓组装成矩形门户,所述单片机控制器固定安装于顶板的后侧。本发明通过设置的工作人员管控机构,其结构中各组件相互配合,能够实现对工作人员规范化穿戴的智能管理,通过设置红外测温器与蜂鸣器,能够实现对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智能监测,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加热器与加湿器,能够实现规范化的温湿度智能管理。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11033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福建省招宝生态农庄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427704.7

  • 发明设计人 蓝招衍;蓝卓成;

    申请日2021-04-21

  • 分类号G05B19/418(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364100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湖雷镇白岽村兰屋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49:09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产管理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农庄规范化生产的智能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农庄是以绿色、生态、环保为目标,以资源有效利用为载体,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市场化运作为手段,集农业生产深加工与观光旅游为一体的规模集约化农业公司。目前,在农庄内的生产环节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部分产品在生产加工中的各项要求较高,在产品方面,如温度、湿度等要求,人为操作难以精准达到要求;在人员方面,如卫生等方面的要求,部分工作人员不规范化穿戴手套、口罩等,难以管理,对整个生产加工环节带来隐患,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农庄规范化生产的智能管理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农庄规范化生产的智能管理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农庄规范化生产的智能管理装置,包括生产间、工作人员管控机构与单片机控制器,所述工作人员管控机构安装于生产间的进入通道处,所述工作人员管控机构的主体结构由第一纵向安装板、第二纵向安装板、底板与顶板组成,所述第一纵向安装板、第二纵向安装板、底板与顶板通过螺栓组装成矩形门户,所述单片机控制器固定安装于顶板的后侧。

优选的,所述底板与第一纵向安装板之间的夹角内以及底板与第二纵向安装板之间的夹角内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条,所述顶板与第一纵向安装板之间的夹角内以及顶板与第二纵向安装板之间的夹角内均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条。

优选的,所述第一纵向安装板靠近第二纵向安装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RFID识别器,所述第二纵向安装板靠近第一纵向安装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RFID识别器,所述顶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安装台,所述安装台上固定安装有第三RFID识别器,所述第一RFID识别器、第二RFID识别器、第三RFID识别器还包含与其各自相对应的RFID标签,所述第一RFID识别器、第二RFID识别器、第三RFID识别器均通过传输线与单片机控制器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安装台上还固定安装有红外测温器,所述红外测温器通过传输线与单片机控制器相连接,所述顶板的前侧固定安装有蜂鸣器,所述蜂鸣器的供电电路上设置有第一电磁开关,且第一电磁开关通过传输线与单片机控制器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纵向安装板与第二纵向安装板的后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箱,且两组安装箱对称设置,所述安装箱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固定安装有栏杆,所述安装箱上开设有开口,且栏杆的一端穿过开口到达安装箱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安装箱的内侧底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驱动器通过传输线与单片机控制器相连接,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一传动轮,所述转轴上固定套装有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之间设置有传动皮带,所述第一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之间通过传动皮带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安装箱的后侧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内固定套装有第一深沟球轴承,所述安装箱的前侧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轴承座内固定套装有第二深沟球轴承,所述转轴的后端固定套装于第一深沟球轴承的内环中,所述转轴的前端固定套装于第二深沟球轴承的内环中。

优选的,所述顶板的后侧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与湿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结构中的温度感应探头设置四组,且四组温度感应探头分别安置于生产间内的四组拐角处,所述湿度传感器结构中的湿度感应探头设置四组,且四组湿度感应探头分别安置于生产间内的四组拐角处,所述温度感应探头通过传输线与温度传感器相连接,所述湿度感应探头通过传输线与湿度传感器相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均通过传输线与单片机控制器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生产间的内部还设置有加热器与加湿器,所述加热器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加热管道,所述加热管道为矩形,且加热管道结构中的四组直角处均开设有第一输出孔,所述加湿器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加湿管道,所述加湿管道为矩形,且加湿管道结构中的四组直角处均开设有第二输出孔,所述加热器的供电电路上设置有第二电磁开关,且第二电磁开关通过传输线与单片机控制器相连接,所述加湿器的供电电路上设置有第三电磁开关,且第三电磁开关通过传输线与单片机控制器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设置的工作人员管控机构,其结构中设置第一RFID识别器、第二RFID识别器与第三RFID识别器,与其相适配的RFID标签安装于工作人员手套、口罩等物品上,工作人员按照规范穿戴,进入矩形门户内,第一RFID识别器、第二RFID识别器与第三RFID识别器对其进行感应识别,并向单片机控制器输出信号,单片机控制器则输出控制信号,控制伺服电机运转,使两组栏杆形成的障碍打开,工作人员可正常通行,反之,栏杆保持关闭状态,封闭进入通道,实现对工作人员规范化穿戴的智能管理。

2、本发明通过设置的红外测温器与蜂鸣器,工作人员进入到矩形门户内,红外测温器倾斜安装,对准工作人员额头位置,检测工作人员体温,并通过传输线将感应数据传递至单片机控制器,单片机控制器则通过预装程序对其进行分析,按体温正常与体温不正常进行判断,体温不正常,单片机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控制蜂鸣器供电电路上的第一电磁阀闭合,蜂鸣器通电后发出声响,做出警示,反之,单片机控制器则不发出控制指令,实现对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智能监测。

3、本发明通过设置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加热器与加湿器,温度传感器中温度感应探头设置四组,且于生产间内呈矩形分布,湿度传感器中湿度感应探头设置四组,且于生产间内呈矩形分布,形成多点分布结构,检测的温湿度数据采取平均值,更精准的体现出生产间内温湿度数值,其数据通过传输线最终传递至单片机控制器,单片机控制器则通过预装程序对其进行分析,按温湿度达到设定值与温湿度低于设定值进行判断,低于设定值,发出控制指令,第二电磁开关与第三电磁开关闭合,加湿器与加热器通电启动,产生热量与雾化水汽分别通过加热管道与加湿管道输入至生产间内,达到设定值,发出控制指令,第二电磁开关与第三电磁开关断开,使加热器与加湿器停止运行,其中,加热管道与加湿管道均为矩形结构,且分别于直角处开设第一输出孔与第二输出孔,能够提高输出均匀度,避免生产间内部各方位出现大幅度温湿度差值,实现规范化的温湿度智能管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工作人员管控机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中工作人员管控机构后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安装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系统构造图;

图6为本发明中生产间内温度感应探头、湿度感应探头、加热管道与加湿管道的分布图。

图中:1、第一纵向安装板;2、第二纵向安装板;3、底板;4、第一支撑条;5、顶板;6、第二支撑条;7、第一RFID识别器;8、第二RFID识别器;9、安装台;10、红外测温器;11、第三RFID识别器;12、栏杆;13、单片机控制器;14、温度传感器;15、湿度传感器;16、转轴;17、伺服电机;18、第一传动轮;19、传动皮带;20、第二传动轮;21、第一轴承座;22、第一深沟球轴承;23、第二轴承座;24、第二深沟球轴承;25、加热器;26、加湿器;27、生产间;28、加热管道;29、加湿管道;30、温度感应探头;31、湿度感应探头;32、蜂鸣器;33、安装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农庄规范化生产的智能管理装置,包括生产间27、工作人员管控机构与单片机控制器13,工作人员管控机构安装于生产间27的进入通道处,工作人员管控机构的主体结构由第一纵向安装板1、第二纵向安装板2、底板3与顶板5组成,第一纵向安装板1、第二纵向安装板2、底板3与顶板5通过螺栓组装成矩形门户,单片机控制器13固定安装于顶板5的后侧。

进一步的,底板3与第一纵向安装板1之间的夹角内以及底板3与第二纵向安装板2之间的夹角内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条4,提高底板3与第一纵向安装板1、第二纵向安装板2组装后的稳固性,顶板5与第一纵向安装板1之间的夹角内以及顶板5与第二纵向安装板2之间的夹角内均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条6,提高顶板5与第一纵向安装板1、第二纵向安装板2组装后的稳固性。

进一步的,第一纵向安装板1靠近第二纵向安装板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RFID识别器7,第二纵向安装板2靠近第一纵向安装板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RFID识别器8,顶板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安装台9,安装台9上固定安装有第三RFID识别器11,第一RFID识别器7、第二RFID识别器8、第三RFID识别器11还包含与其各自相对应的RFID标签,第一RFID识别器7、第二RFID识别器8、第三RFID识别器11均通过传输线与单片机控制器13相连接,RFID标签安装于工作人员手套、口罩等物品上,工作人员,进入矩形门户内,第一RFID识别器7、第二RFID识别器8、第三RFID识别器11对其进行感应识别,可判断该工作人员是否安装规范进行穿戴。

进一步的,安装台9上还固定安装有红外测温器10,红外测温器10通过传输线与单片机控制器13相连接,顶板5的前侧固定安装有蜂鸣器32,蜂鸣器32的供电电路上设置有第一电磁开关,且第一电磁开关通过传输线与单片机控制器13相连接,红外测温器10倾斜安装,红外测温器10对准工作人员额头位置,检测工作人员体温,并通过传输线将感应数据传递至单片机控制器13,单片机控制器13则通过预装程序对其进行分析,按体温正常与体温不正常进行判断,体温不正常,单片机控制器13输出控制信号,控制蜂鸣器32供电电路上的第一电磁阀闭合,蜂鸣器32通电后发出声响,做出警示,反之,单片机控制器13则不发出控制指令,实现对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智能监测。

进一步的,第一纵向安装板1与第二纵向安装板2的后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箱33,且两组安装箱33对称设置,安装箱33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转轴16,转轴16上固定安装有栏杆12,安装箱33上开设有开口,且栏杆12的一端穿过开口到达安装箱33的外部,安装箱33的内侧底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17,伺服电机17的驱动器通过传输线与单片机控制器13相连接,伺服电机17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一传动轮18,转轴16上固定套装有第二传动轮20,第一传动轮18与第二传动轮20之间设置有传动皮带19,第一传动轮18与第二传动轮20之间通过传动皮带19传动连接,工作人员按照规范穿戴,进入矩形门户内,第一RFID识别器7、第二RFID识别器8、第三RFID识别器11对其进行感应识别,并向单片机控制器13输出信号,单片机控制器13接受后则输出控制信号,控制伺服电机17运转,伺服电机17运转时带动第一传动轮18转动,第一传动轮18通过传动皮带19将转矩传递至第二传动轮20,从而带动转轴16与栏杆12转动,使两组栏杆12形成的障碍打开,工作人员可正常通行,反之,栏杆12保持关闭状态,封闭进入通道,栏杆12打开后短暂时间后,单片机控制器13继续输出控制信号,控制伺服电机17反方向运转,使栏杆12关闭,实现对工作人员规范化穿戴的智能管理。

进一步的,安装箱33的后侧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座21,第一轴承座21内固定套装有第一深沟球轴承22,第一轴承座21对第一深沟球轴承22起到定位作用,安装箱33的前侧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座23,第二轴承座23内固定套装有第二深沟球轴承24,第二轴承座23对第二深沟球轴承24起到定位作用,转轴16的后端固定套装于第一深沟球轴承22的内环中,转轴16的前端固定套装于第二深沟球轴承24的内环中,第一深沟球轴承22与第二深沟球轴承24相配合,对转轴16起到定位作用,并降低转轴16转动时的摩擦力,减少动能损耗。

进一步的,顶板5的后侧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4与湿度传感器15,温度传感器14结构中的温度感应探头30设置四组,且四组温度感应探头30分别安置于生产间27内的四组拐角处,湿度传感器15结构中的湿度感应探头31设置四组,且四组湿度感应探头31分别安置于生产间27内的四组拐角处,温度感应探头30通过传输线与温度传感器14相连接,湿度感应探头31通过传输线与湿度传感器15相连接,温度传感器14、湿度传感器15均通过传输线与单片机控制器13相连接,生产间27的内部还设置有加热器25与加湿器26,加热器2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加热管道28,加热管道28为矩形,且加热管道28结构中的四组直角处均开设有第一输出孔,加湿器2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加湿管道29,加湿管道29为矩形,且加湿管道29结构中的四组直角处均开设有第二输出孔,加热器25的供电电路上设置有第二电磁开关,且第二电磁开关通过传输线与单片机控制器13相连接,加湿器26的供电电路上设置有第三电磁开关,且第三电磁开关通过传输线与单片机控制器13相连接,温度传感器14中温度感应探头30设置四组,且于生产间27内呈矩形分布,湿度传感器15中湿度感应探头31设置四组,且于生产间27内呈矩形分布,形成多点分布结构,检测的温湿度数据采取平均值,更精准的体现出生产间27内温湿度数值,其数据通过传输线最终传递至单片机控制器13,单片机控制器13则通过预装程序对其进行分析,按温湿度达到设定值与温湿度低于设定值进行判断,低于设定值,发出控制指令,第二电磁开关与第三电磁开关闭合,加热器25与加湿器26通电启动,产生热量与雾化水汽分别通过加热管道28与加湿管道29输入至生产间27内,达到设定值,发出控制指令,第二电磁开关与第三电磁开关断开,使加热器25与加湿器26停止运行,其中,加热管道28与加湿管道29均为矩形结构,且分别于直角处开设第一输出孔与第二输出孔,能够提高输出均匀度,避免生产间27内部各方位出现大幅度温湿度差值,实现规范化的温湿度智能管理。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第一RFID识别器7、第二RFID识别器8、第三RFID识别器11与其相适配的RFID标签安装于工作人员手套、口罩等物品上,工作人员按照规范穿戴,进入矩形门户内,第一RFID识别器7、第二RFID识别器8、第三RFID识别器11对其进行感应识别,并向单片机控制器13输出信号,单片机控制器13接受后则输出控制信号,控制伺服电机17运转,伺服电机17运转时带动第一传动轮18转动,第一传动轮18通过传动皮带19将转矩传递至第二传动轮20,从而带动转轴16与栏杆12转动,使两组栏杆12形成的障碍打开,工作人员可正常通行,反之,栏杆12保持关闭状态,封闭进入通道,栏杆12打开后短暂时间后,单片机控制器13继续输出控制信号,控制伺服电机17反方向运转,使栏杆12关闭,实现对工作人员规范化穿戴的智能管理,同时,红外测温器10对准工作人员额头位置,检测工作人员体温,并通过传输线将感应数据传递至单片机控制器13,单片机控制器13则通过预装程序对其进行分析,按体温正常与体温不正常进行判断,体温不正常,单片机控制器13输出控制信号,控制蜂鸣器32供电电路上的第一电磁阀闭合,蜂鸣器32通电后发出声响,做出警示,反之,单片机控制器13则不发出控制指令,实现对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智能监测,温度传感器14中温度感应探头30设置四组,且于生产间27内呈矩形分布,湿度传感器15中湿度感应探头31设置四组,且于生产间27内呈矩形分布,形成多点分布结构,检测的温湿度数据采取平均值,更精准的体现出生产间27内温湿度数值,其数据通过传输线最终传递至单片机控制器13,单片机控制器13则通过预装程序对其进行分析,按温湿度达到设定值与温湿度低于设定值进行判断,低于设定值,发出控制指令,第二电磁开关与第三电磁开关闭合,加热器25与加湿器26通电启动,产生热量与雾化水汽分别通过加热管道28与加湿管道29输入至生产间27内,达到设定值,发出控制指令,第二电磁开关与第三电磁开关断开,使加热器25与加湿器26停止运行,其中,加热管道28与加湿管道29均为矩形结构,且分别于直角处开设第一输出孔与第二输出孔,能够提高输出均匀度,避免生产间27内部各方位出现大幅度温湿度差值,实现规范化的温湿度智能管理。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