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馈线自动化现场自动测试方法和系统

一种馈线自动化现场自动测试方法和系统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馈线自动化现场自动测试方法和系统,涉及配电自动化领域。该方法包括:通过在测试过程中,根据上一步骤的测试数据、上一步骤测试执行后被测系统中馈线终端动作行为反馈获取的拓扑变化时间和本次步骤计算出的数据三部分数据进行数据合成,生成当前步骤用测试数据,控制测试自动进行,直至被测系统动作行为不再发生变化。通过本方案的测试方法不需要预先编制多种测试方案及人为设置序列工作状态,根据被测系统内馈线终端的动作行为反馈自动生成测试方案,能够进行馈线自动化功能的检查,能够进行系统中多个馈线终端间的配合性的检查,降低对测试人员的要求,现场测试过程简单,测试结果可靠,测试全面。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电自动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馈线自动化现场自动测试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测试方法为多台继保仪将正常电流电压注入多台馈线自动化终端;其中一台继保仪向一台馈线自动化终端注入故障电流电压,生成预置开关量,所述预置开关量的逻辑即为预置逻辑规则,该方法需预先设置标准故障,但没有给出注入故障电流电压的具体方法;只有一台继保仪向一台馈线自动化终端注入故障电流电压,而配电网系统实际发生故障时,在故障支路上会有多个馈线终端流过故障电流,上述方法中的测试序列若干个工作状态中电气量人为设置,不是被测馈线终端所在系统一次发生故障的实际数据,即使被测馈线终端通过测试,也不能说明被试馈线终端在实际运行中系统一次发生故障时动作行为仍然正确。上述测试方案根据一个馈线终端的馈线自动化的具体功能类型进行编制,没有对多个馈线终端在系统同时运行动作行为的相互影响进行测试,不能确定系统中多个馈线终端的配合是否满足系统运行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馈线自动化现场自动测试方法和系统。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馈线自动化现场自动测试方法,包括:

S1,测试主站读取待测试系统的测试项目,包括:故障点、故障类型和故障持续时间;

S2,所述测试主站将测试步骤数预置为i、故障类型数预置数值为j、将故障点数预置为k;

S3,所述测试主站进行所述被测系统第i次拓扑识别,获取故障点k所有开关状态,生成所述被测系统的第i拓扑状态;

S4,所述测试主站计算所述第i拓扑状态下各个馈线终端的故障数据,并结合第i-1故障数据生成第i故障数据,故障持续时间为所述第i故障时间;其中所述故障数据包括:电压量和电流量,

S5,所述测试主站并将所述第i故障数据发送到各个测试装置,控制各个所述测试装置同步执行预设测试步骤,获得被测系统的反馈;

S6,所述测试主站根据所述被测系统的反馈,判断所述被测系统的拓扑状态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发生变化,则计算所述被测系统从第i拓扑状态到第i+1拓扑状态的拓扑变化时间,将i值加1,继续执行所述S3至所述S5的操作;其中,i≥1,j≥1,j的最大值为第k故障点的故障类型种类数;

S7,所述测试主站判断出所述被测系统的拓扑状态未发生变化,将j加1,继续执行所述S3至所述S6的操作;当j达到预设值,则生成第k故障点子测试报告,并将k值加1,继续执行所述S3至所述S7的操作,其中k≥1,k的最大值为故障点的总数;

S8,所述被测系统根据所述测试项目结合所述S3至所述S7的步骤依次测试每一个故障点的所有故障类型,获得所有故障点的子测试报告来生成总测试报告,则自动测试结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通过在测试过程中,根据上一步骤的测试数据、上一步骤测试执行后被测系统中馈线终端动作行为反馈获取的拓扑变化时间和本次步骤计算出的数据三部分数据进行数据合成,生成当前步骤用测试数据,采用累进式自动测试方法,根据系统拓扑及被测系统的动作行为反馈自动计算、合成生成测试数据,控制测试自动进行,直至被测系统动作行为不再发生变化。从S6转到S3至S5的这一步不要求实时性,秒级分钟级都可以,不需要高实时性,降低了操作难度。通过本方案的测试方法不需要预先编制多种测试方案及人为设置序列工作状态,根据被测系统内馈线终端的动作行为反馈自动生成测试方案,与被测终端的定值无关,与具体馈线自动化功能类型无关,能进行定值合理性检查,能够进行系统中多个馈线终端间的配合性的检查,降低对测试人员的要求,现场不需核对被测终端的参数,不需要人为更改测试数据,现场测试过程简单,测试结果可靠,测试全面。

本方法除适用于馈线终端馈线自动化的测试,还适用于其他配电自动化终端的测试,也适用于变电站继电保护和自动化装置的测试。该方法除用于现场测试,也适用于研发阶段检测、认证阶段专业检测等不同场景测试。

进一步地,所述S1之前还包括:测试装置接入布置在不同地点的被测系统的馈线终端;

所述测试主站通过无线网络连接所述测试装置,对被测馈线终端的待测系统进行测试。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测试主站通过无线网络连接所述测试装置,对被测馈线终端的待测系统进行测试,实现对不同的地点的被测系统进行远程测试,保证测试主站与被测系统中多个馈线终端间的合理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S1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被测系统搭建测试模型,对所述测试模型输入所述被测系统参数;

设置所述被测系统的全部故障点、每个故障点的故障类型和故障持续时间,获得待测试系统的测试项目。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通过构建测试模型,设置被测系统的故障点、故障点类型和故障持续时间,获得测试项目,该过程与被测终端的定值无关,与具体馈线自动化功能类型无关,设置过程简单,通过该过程测试结果不易出错。

进一步地,所述设置所述被测系统的全部故障点、每个故障点的故障类型和故障持续时间具体包括:

将故障点设置在安装馈线终端的每条线路下端;每个故障点故障位置包括:出口、中间和末端;

每个故障点故障类型的设置项包括:单相接地、两相短路、两相短路接地、三相短路、三相短路接地;其中,所述单相接地包括:A相接地、B相接地和C相接地三种类型,所述两相短路选包括AB相短路、BC相短路、CA相短路三种类型;

每个故障点故障类型故障持续时间的设置项包括:瞬时、永久和短时。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通过对被测系统的故障点、故障点类型和故障持续时间的设置,不需要预先编制基于功能的序列工作状态测试方案,不需要熟知就地型馈线自动化各种情况下的功能逻辑,对测试人员水平要求不高,测试过程简单,不易出错。

当馈线自动化功能逻辑与现有测试方案不一致时不需要编制新的测试方案,大大减轻后续工作量。

进一步地,所述被测系统参数包括:系统电压、线路的等效参数、电压互感器参数和电流互感器。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另一种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馈线自动化现场自动测试系统,包括:测试主站、待测试系统、馈线终端和测试装置;

所述测试主站用于读取待测试系统的测试项目,包括:故障点、故障类型和故障持续时间;

所述测试主站用于将测试步骤数预置为i、故障类型数预置数值为j、将故障点数预置为k;

所述测试主站用于进行所述被测系统第i次拓扑识别,获取故障点k所有开关状态,生成所述被测系统的第i拓扑状态;

所述测试主站用于计算所述第i拓扑状态下各个馈线终端的故障数据,并结合第i-1故障数据生成第i故障数据,故障持续时间为所述第i故障时间;其中所述故障数据包括:电压量和电流量,

所述测试主站用于并将所述第i故障数据发送到各个测试装置,控制各个所述测试装置同步执行预设测试步骤,获得被测系统的反馈;

所述测试主站用于根据所述被测系统的反馈,判断所述被测系统的拓扑状态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发生变化,则计算所述被测系统从第i拓扑状态到第i+1拓扑状态的拓扑变化时间,将i值加1,继续执行所述S3至所述S5的操作;其中,i≥1,j≥1,j的最大值为第k故障点的故障类型种类数;

所述测试主站用于判断出所述被测系统的拓扑状态未发生变化,将j加1,继续执行所述S3至所述S6的操作;当j达到预设值,则生成第k故障点子测试报告,并将k值加1,继续执行所述S3至所述S7的操作,其中k≥1,k的最大值为故障点的总数;

所述被测系统用于根据所述测试项目结合所述S3至所述S7的步骤依次测试每一个故障点的所有故障类型,获得所有故障点的子测试报告来生成总测试报告,则自动测试结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通过在测试过程中,根据上一步骤的测试数据、上一步骤测试执行后被测系统中馈线终端动作行为反馈获取的拓扑变化时间和本次步骤计算出的数据三部分数据进行数据合成,生成当前步骤用测试数据,采用累进式自动测试方法,根据系统拓扑及被测系统的动作行为反馈自动计算、合成生成测试数据,控制测试自动进行,直至被测系统动作行为不再发生变化。通过本方案的测试方法不需要预先编制多种测试方案及人为设置序列工作状态,根据被测系统内馈线终端的动作行为反馈自动生成测试方案,与被测终端的定值无关,与具体馈线自动化功能类型无关,能进行定值合理性检查,能够进行系统中多个馈线终端间的配合性的检查,降低对测试人员的要求,现场不需核对被测终端的参数,不需要人为更改测试数据,现场测试过程简单,测试结果可靠,测试全面。

本方法除适用于馈线终端馈线自动化的测试,还适用于其他配电自动化终端的测试,也适用于变电站继电保护和自动化装置的测试。该方法除用于现场测试,也适用于研发阶段检测、认证阶段专业检测等不同场景测试。

进一步地,所述测试装置用于接入布置在不同地点的被测系统的馈线终端;

所述测试主站用于通过无线网络连接所述测试装置,对被测馈线终端的待测系统进行测试。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测试主站通过无线网络连接所述测试装置,对被测馈线终端的待测系统进行测试,实现对不同的地点的被测系统进行远程测试,保证测试主站与被测系统中多个馈线终端间的合理配合。

进一步地,还包括:测试项目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被测系统搭建测试模型,对所述测试模型输入所述被测系统参数;

设置所述被测系统的全部故障点、每个故障点的故障类型和故障持续时间,获得待测试系统的测试项目。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通过构建测试模型,设置被测系统的故障点、故障点类型和故障持续时间,获得测试项目,该过程与被测终端的定值无关,与具体馈线自动化功能类型无关,设置过程简单,通过该过程测试结果不易出错。

进一步地,所述测试项目建立模块具体用于将故障点设置在安装馈线终端的每条线路下端;每个故障点故障位置包括:出口、中间和末端;

每个故障点故障类型的设置项包括:单相接地、两相短路、两相短路接地、三相短路、三相短路接地;其中,所述单相接地包括:A相接地、B相接地和C相接地三种类型,所述两相短路选包括AB相短路、BC相短路、CA相短路三种类型;

每个故障点故障类型故障持续时间的设置项包括:瞬时、永久和短时。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通过对被测系统的故障点、故障点类型和故障持续时间的设置,不需要预先编制基于功能的序列工作状态测试方案,不需要熟知就地型馈线自动化各种情况下的功能逻辑,对测试人员水平要求不高,测试过程简单,不易出错。

当馈线自动化功能逻辑与现有测试方案不一致时不需要编制新的测试方案,大大减轻后续工作量。

进一步地,所述被测系统参数包括:系统电压、线路的等效参数、电压互感器参数和电流互感器。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种馈线自动化现场自动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提供的馈线终端自动测试系统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提供的测试主站功能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提供的一次系统接线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提供的馈线终端自动测试方法的创建测试项目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提供的馈线终端自动测试方法的自动测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馈线自动化现场自动测试方法,包括:

S1,测试主站读取待测试系统的测试项目,包括:故障点、故障类型和故障持续时间;

S2,测试主站将测试步骤数预置为i、故障类型数预置数值为j、将故障点数预置为k;

S3,测试主站进行被测系统第i次拓扑识别,获取故障点k所有开关状态,生成被测系统的第i拓扑状态;

S4,测试主站计算第i拓扑状态下各个馈线终端的故障数据,并结合第i-1故障数据生成第i故障数据,故障持续时间为第i故障时间;其中故障数据包括:电压量和电流量,

S5,测试主站并将第i故障数据发送到各个测试装置,控制各个测试装置同步执行预设测试步骤,获得被测系统的反馈;其中,预设测试步骤,可以根据故障点的系统拓扑状态来确定,例如:如图4所示,当F4点故障,AB两相永久短路故障;即为FS2和FS3之间发生AB两相永久故障。预设测试步骤可以是:CB断路器经延时分闸断开,FS1、FS2检测到故障电流并记忆,FS1、FS2、FS3、FS4、FS5、FS6开关无压分闸断开,YS1、YS2开关未感受故障不分闸保持闭合状态。系统拓扑发生变化形成第二拓扑状态:YS1、YS2为合位,CB、FS1、FS2、FS3、FS4、FS5、FS6、LSW1、LSW2为分位。

S6,测试主站根据被测系统的反馈,判断被测系统的拓扑状态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发生变化,则计算被测系统从第i拓扑状态到第i+1拓扑状态的拓扑变化时间,将i值加1,继续执行S3至S5的操作;其中,i≥1,j≥1,j的最大值为第k故障点的故障类型种类数;

S7,测试主站判断出被测系统的拓扑状态未发生变化,将j加1,继续执行S3至S6的操作;当j达到预设值,则生成第k故障点子测试报告,并将k值加1,继续执行所述S3至所述S7的操作,其中k≥1,k的最大值为故障点的总数;其中,预设值可以表示第k故障点的故障类型种类数的最大值。

S8,被测系统根据所述测试项目结合S3至S7的步骤依次测试每一个故障点的所有故障类型,获得所有故障点的子测试报告来生成总测试报告,则自动测试结束。

在某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测试主站100,可以包括项目管理模块11、数据计算模块12、数据生成模块13、通信模块14、控制模块15、报告模块16。

项目管理模块11创建一个测试的具体项目内容,具体为根据被测系统实际搭建一次系统模型,输入一次系统参数,包括系统电压、线路的等效参数;设置需要进行测试的所有故障点、每个故障点的故障类型和故障持续时间,从而形成一个测试的全部项目内容。故障点设置在安装馈线终端的每条线路下端。每个故障点故障距离可选:出口、中间、末端;每个故障点故障类型可选:单相接地、两相短路、两相短路接地、三相短路、三相短路接地;每个故障点故障类型故障持续时间可选:瞬时、永久、短时。

数据计算模块12在测试的每个步骤中,根据一次系统模型及当前步骤的系统拓扑状态,计算当前步骤所用的故障数据。数据计算模块所使用的数据来自测试项目管理模块中设置的一次系统参数和被测系统在上一步骤动作行为反馈获取的拓扑变化。

数据生成模块13生成每一步骤用的测试数据,生成方法为合成法,根据上一步骤的测试数据、上一步骤测试执行后被测系统中馈线终端动作行为反馈获取的拓扑变化时间和本次步骤计算出的数据三部分数据进行数据合成,生成当前步骤用测试数据。

通信模块14通过无线网络将当前步骤生成的测试数据发给测试装置17,控制模块15控制测试装置进行当前步骤测试。

报告模块16根据测试结果生成测试报告。

该方法为累进式自动测试方法,根据系统拓扑及被测系统的动作行为反馈自动计算、合成生成测试数据,控制测试自动进行,直至被测系统动作行为不再发生变化。

在某一实施例中,该测试方法可以包括:创建测试项目,如图5所示,可以包括:根据被测系统实际在测试主站绘制一次系统图,搭建一次系统模型,输入一次系统参数,包括系统电压、线路的等效参数;设置需要进行测试的所有故障点、每个故障点的故障类型和故障持续时间。故障点设置在安装馈线终端的每条线路下端。每个故障点故障距离可选:出口、中间、末端;每个故障点故障类型可选:单相接地、两相短路、两相短路接地、三相短路、三相短路接地;每个故障点故障类型故障持续时间可选:瞬时、永久、短时。生成包括所有设置故障点、故障类型、持续时间的测试项目列表,用于自动测试准备。

再进行自动测试,如图6所示,可以包括:

第一步,读取测试项目第一项内容,即第一个故障点、第一个故障类型及持续时间;

第二步,故障点数置1;

第三步,故障类型数置1;

第四步,测试步骤数置1;

第五步,根据各个断路器开关的位置状态信息,识别当前系统拓扑;

第六步,当前拓扑故障数据计算;

第七步,当前步骤测试数据生成。

第八步,当前步骤执行,并获取被测系统反馈。根据被测系统反馈判别系统拓扑是否发生变化,如果拓扑发生变化,计算拓扑变化时间,测试步骤+1,返回到第五步;如果拓扑不再发生变化,转向执行第九步;

第九步,生成该故障点、该故障类型分测试报告,故障类型数+1,如果未超过该故障点故障类型总数,返回到第四步;如果超过该故障点故障类型总数,转到第十步;

第十步,生成该故障点分测试报告,故障点数+1,如果未超过该故障点总数,返回到第三步;如果超过该故障点总数,转到第十一步;

第十一步,生成总测试报告,自动测试结束。

测试报告记录每一步骤测试装置施加的电气量,记录每一步骤被测馈线终端的动作行为,用于人工判别被测馈线终端定值的合理性以及多个馈线终端间的配合性。

方法要点一:在于测试过程中,每一步骤测试数据都要进行计算:某一步骤状态故障数据,只跟一次系统参数、故障设置、当前步骤系统拓扑状态有关。

方法要点二:在于测试过程中,测试数据根据被测系统动作行为反馈自动生产。第一步先预置一个故障点一种故障类型状态,生成第一个状态的测试数据;第二步根据被测装置的动作行为,合并第一步数据,自动形成包含两个序列状态的测试数据;第三步根据被测装置的动作行为,合并第二步数据,自动形成包含三个序列状态的测试数据;以此类推,直至被测装置不再产生新的动作行为,不再出现新的拓扑状态,对某一故障点故障类型的一轮测试完成,形成某一故障点故障类型分测试报告。该故障点每种故障类型依次进行测试,形成该故障点分测试报告。每个故障点依次自动进行测试,形成总测试报告。

方法要点三:在于测试过程中,获取系统拓扑变化,计算故障数据,施加故障数据等等各个步骤间不要求快速性,秒级、分钟级均可以,解决无线传输速率慢实时性差的问题。

优选地,在上述任意实施例中,S1之前还包括:测试装置接入布置在不同地点的被测系统的馈线终端;

测试主站通过无线网络连接测试装置,对被测馈线终端的待测系统进行测试。

优选地,在上述任意实施例中,S1之前还包括:

根据被测系统搭建测试模型,对测试模型输入被测系统参数;

设置被测系统的全部故障点、每个故障点的故障类型和故障持续时间,获得待测试系统的测试项目。

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1-测试平台;2-测试装置;3-被测装置;4-无线通信网络,馈线终端自动测试系统,可以包括:测试主站、若干测试装置。测试平台在便携式电脑或云端,通过无线网络连接测试装置组网进行测试。测试装置的接入布置于不同地点的被测馈线终端。

优选地,在上述任意实施例中,设置被测系统的全部故障点、每个故障点的故障类型和故障持续时间具体包括:

将故障点设置在安装馈线终端的每条线路下端;每个故障点故障位置包括:出口、中间和末端;

每个故障点故障类型的设置项包括:单相接地、两相短路、两相短路接地、三相短路、三相短路接地;其中,单相接地包括:A相接地、B相接地和C相接地三种类型,两相短路选包括AB相短路、BC相短路、CA相短路三种类型;两相短路接地表示AB相短路且接地、BC相短路且接地、CA相短路且接地。三相短路是表示ABC三相短路。三相短路接地是表示ABC三相短路且接地。

每个故障点故障类型故障持续时间的设置项包括:瞬时、永久和短时。

优选地,在上述任意实施例中,被测系统参数包括:系统电压、线路的等效参数、电压互感器参数和电流互感器。

在某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其中CB为带时限保护和二次重合闸功能的10KV馈线出线断路器,FS1~FS6/LSW1、LSW2:负荷分段开关/联络开关,YS1~YS2为用户分界开关。F1~F11为故障点。

首先创建测试项目:搭建一次系统模型,输入一次系统参数,包括系统电压、线路的等效参数、电压互感器参数、电流互感器参数;设置需要进行测试的所有故障点、每个故障点的故障类型和故障持续时间。故障点设置在安装馈线终端的每条线路下端。每个故障点故障距离可选:出口、中间、末端;每个故障点故障类型可选:单相接地、两相短路、两相短路接地、三相短路、三相短路接地;每个故障点故障类型故障持续时间可选:瞬时、永久、短时。生成包括所有设置故障点、故障类型、持续时间的测试项目列表。

如图4中可设置故障点:F1、F2、F3、F4、F5、F6、F7、F8、F9、F10、F11。

每个故障点故障距离选出口;

每个故障点故障类型选两种:单相接地、两相短路。单相接地选A相接地、B相接地、C相接地三种类型,两相短路选AB、BC、CA短路三种类型;

每个故障类型故障持续时间选永久;

其次,自动测试过程以测试项目中第1项为F4处发生两相永久短路故障,即FS2下端出口发生两相永久短路故障为例,详细如下:

第一步,读取测试项目,包括F1~F11共11个故障点,每个故障点包括两相短路和单相接地两种故障类型,故障持续时间为永久;

第二步,故障点数置1,F4点故障;

第三步,故障类型数置1,AB两相永久短路故障;即为FS2和FS3之间发生AB两相永久故障。

第四步,测试步骤数置1,开始第一步测试;

第五步,系统拓扑识别,获取开关位置状态,形成系统第一拓扑状态。CB、YS1、YS2、LSW1、LSW2、FS1、FS2、FS3、FS4、FS5、FS6都为合位。

第六步,当前拓扑故障数据计算,计算出各个终端安装处的故障数据,包括电压量和电流量。

第七步,当前步骤测试数据生成。对于测试步骤1,当前拓扑为第一拓扑,测试数据为第一拓扑故障数据,故障数据持续时间取初始设置的永久,即故障数据一直施加。生成数据对应各处测试装置电气模拟量。发送至对应各处测试装置。

第八步,测试主站发送测试数据到各个测试装置,控制测试装置同步执行。该测试步骤执行后,获取被测系统反馈。

CB断路器经延时分闸断开,FS1、FS2检测到故障电流并记忆,FS1、FS2、FS3、FS4、FS5、FS6开关无压分闸断开,YS1、YS2开关未感受故障不分闸保持闭合状态。系统拓扑发生变化形成第二拓扑状态:YS1、YS2为合位,CB、FS1、FS2、FS3、FS4、FS5、FS6、LSW1、LSW2为分位。

计算拓扑变化时间,第一拓扑状态到第二拓扑状态变化时间为FS2开关处发生故障开始到CB断路器分闸跳开时刻的时间长度。

测试步骤数+1,转向第五步;

此时为测试步骤数为2。

第五步,系统拓扑识别,当前拓扑为第二拓扑,拓扑状态为:YS1、YS2为合位,CB、FS1、FS2、FS3、FS4、FS5、FS6、LSW1、LSW2为分位。

第六步,当前拓扑故障数据计算,计算出各个终端安装处的故障数据,包括电压量和电流量。

第七步,当前步骤测试数据生成。对于测试步骤2,当前拓扑为第二拓扑,测试数据由两部分组成,第一拓扑状态故障数据和第二拓扑状态故障数据。第一拓扑状态的故障数据持续时间为FS2开关处发生故障开始到CB断路器分闸跳开时刻的时间长度。第二拓扑状态的故障数据持续时间为永久。两段数据合成为一个包含两个状态的连续数据,作为第2步骤的测试数据。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次并不知道FS2发生故障到CB断路器分闸跳开的时间长度,因此预先给出永久持续时间。经过第一次的测试获得实际系统的反馈,获知FS2发生故障到CB断路器分闸跳开的真实时间,将真实时间带入替换。后面的时间替换都是同一个机理。这个也是与预置式方法的本质区别,即时间是真实的,根据反馈得到的。

生成数据对应各处测试装置电气模拟量。发送至对应各处测试装置。

根据第1步骤测试的试探,得出第2步骤测试数据。

第八步,测试主站发送测试数据到各个测试装置,控制测试装置同步执行。该测试步骤执行后,获取被测系统反馈。

CB断路器经延时重闸闭合,FS1、FS2有故障电流记忆,FS1、FS2、FS3、FS4、FS5、FS6、LSW1、LSW2开关为断开状态,YS1、YS2开关为闭合状态,系统拓扑发生变化形成第三拓扑状态。

计算拓扑变化时间,第二拓扑状态到第三拓扑变化时间为CB断路器分闸跳开时刻至CB断路器重合闸闭合时刻。

测试步骤数+1,转向第五步;

此时为测试步骤数为3。

第五步,系统拓扑识别,当前拓扑为第三拓扑,拓扑状态为:CB、YS1、YS2为合位,FS1、FS2、FS3、FS4、FS5、FS6、LSW1、LSW2为分位。

第六步,当前拓扑故障数据计算,计算出各个终端安装处的故障数据,包括电压量和电流量。

第七步,当前步骤测试数据生成。对于测试步骤3,当前拓扑为第三拓扑,测试数据由三部分组成,第一拓扑状态故障数据、第二拓扑状态故障数据和第三拓扑状态故障数据。第一拓扑状态的故障数据持续时间为FS2开关处发生故障开始到CB断路器分闸跳开时刻的时间长度。第二拓扑状态的故障数据持续时间为CB断路器分闸跳开时刻至CB断路器重合闸闭合时刻。第三拓扑状态的故障数据为CB断路器重合闸闭合后开始,持续时间为永久。三段数据合成为一个包含三个状态的连续数据,作为第3步骤的测试数据。

生成数据对应各处测试装置电气模拟量。发送至对应各处测试装置。

根据第1、2步骤测试的试探,得出第3步骤测试数据。

第八步,测试主站发送测试数据到各个测试装置,控制测试装置同步执行。该测试步骤执行后,获取被测系统反馈。

CB断路器闭合,FS1开关一侧有压且有故障电流记忆,经延时合闸为闭合状态。FS2、FS3、FS4、FS5、FS6、LSW1、LSW2开关为断开状态,YS1、YS2开关为闭合状态,系统拓扑发生变化形成第四拓扑状态。

计算拓扑变化时间,第三拓扑状态到第四拓扑变化时间为CB断路器闭合时刻开始至FS1闭合时刻。

测试步骤数+1,转向第五步;

此时为测试步骤数为4。

第五步,系统拓扑识别,当前拓扑为第四拓扑,拓扑状态为:CB、FS1、YS1、YS2为合位,FS2、FS3、FS4、FS5、FS6、LSW1、LSW2为分位。

第六步,当前拓扑故障数据计算,计算出各个终端安装处的故障数据,包括电压量和电流量。

第七步,当前步骤测试数据生成。对于测试步骤4,当前拓扑为第四拓扑,测试数据由四部分组成,第一拓扑状态故障数据、第二拓扑状态故障数据、第三拓扑状态故障数据和第四拓扑状态故障数据。第一拓扑状态的故障数据持续时间为FS2开关处发生故障开始到CB断路器分闸跳开时刻的时间长度。第二拓扑状态的故障数据持续时间为CB断路器分闸跳开时刻至CB断路器重合闸闭合时刻。第三拓扑状态的故障数据持续时间为CB断路器闭合时刻开始至FS1闭合时刻。第四拓扑状态的故障数据为FS1开关闭合时刻开始,持续时间为永久。

四段数据合成为一个包含四个状态的连续数据,作为第4步骤的测试数据。

生成数据对应各处测试装置电气模拟量。发送至对应各处测试装置。

根据前3步骤测试的试探,得出第4步骤测试数据。

第八步,测试主站发送测试数据到各个测试装置,控制测试装置同步执行。该测试步骤执行后,获取被测系统反馈。

FS1开关闭合,FS2开关一侧有压无故障电流记忆,延时合闸为闭合状态,FS4一侧有压但无故障电流记忆,启动长延时,等待故障线路隔离完成,开关为断开状态。YS1、YS2开关为闭合状态,系统拓扑发生变化形成第五拓扑状态。

计算拓扑变化时间,第四拓扑状态到第五拓扑变化时间为FS1开关闭合时刻至FS2开关闭合时刻。

测试步骤数+1,转向第五步;

此时为测试步骤数为5。

第五步,系统拓扑识别,当前拓扑为第五拓扑,拓扑状态为:CB、FS1、FS2 YS1、YS2为合位,FS3、FS4、FS5、FS6、LSW1、LSW2为分位。

第六步,当前拓扑故障数据计算,计算出各个终端安装处的故障数据,包括电压量和电流量。

第七步,当前步骤测试数据生成。对于测试步骤5,当前拓扑为第五拓扑,测试数据由五部分组成,第一拓扑状态故障数据、第二拓扑状态故障数据、第三拓扑状态故障数据、第四拓扑状态故障数据和第五拓扑状态故障数据。第一拓扑状态的故障数据持续时间为FS2开关处发生故障开始到CB断路器分闸跳开时刻的时间长度。第二拓扑状态的故障数据持续时间为CB断路器分闸跳开时刻至CB断路器重合闸闭合时刻。第三拓扑状态的故障数据持续时间为CB断路器闭合时刻开始至FS1闭合时刻。第四拓扑状态的故障数据持续时间为FS1开关闭合时刻至FS2开关闭合时刻。第五拓扑状态的故障数据为FS2开关闭合时刻开始,持续时间为永久。

五段数据合成为一个包含五个状态的连续数据,作为第5步骤的测试数据。

生成数据对应各处测试装置电气模拟量。发送至对应各处测试装置。

根据前4步骤测试的试探,得出第5步骤测试数据。

第八步,测试主站发送测试数据到各个测试装置,控制测试装置同步执行。该测试步骤执行后,获取被测系统反馈。

由于是永久故障,CB再次跳闸,FS2失压合闸并闭锁合闸,FS3因短时来电闭锁合闸。系统拓扑发生变化形成第六拓扑状态。计算拓扑变化时间,第五拓扑状态到第六拓扑变化时间为FS2开关闭合时刻至CB开关跳开时刻。

测试步骤数+1,转向第五步;

此时为测试步骤数为6。

第五步,系统拓扑识别,当前拓扑为第六拓扑,拓扑状态为:YS1、YS2为合位,CB、FS1、FS2、FS3、FS4、FS5、FS6、LSW1、LSW2为分位。

第六步,当前拓扑故障数据计算,计算出各个终端安装处的故障数据,包括电压量和电流量。

第七步,当前步骤测试数据生成。对于测试步骤6,当前拓扑为第六拓扑,测试数据由六部分组成,第一拓扑状态故障数据、第二拓扑状态故障数据、第三拓扑状态故障数据、第四拓扑状态故障数据、第五拓扑状态故障数据和第六拓扑状态故障数据。第一拓扑状态的故障数据持续时间为FS2开关处发生故障开始到CB断路器分闸跳开时刻的时间长度。第二拓扑状态的故障数据持续时间为CB断路器分闸跳开时刻至CB断路器重合闸闭合时刻。第三拓扑状态的故障数据持续时间为CB断路器闭合时刻开始至FS1闭合时刻。第四拓扑状态的故障数据持续时间为FS1开关闭合时刻至FS2开关闭合时刻。第五拓扑状态的故障数据持续时间改为FS2开关闭合时刻至CB开关跳开时刻。第六拓扑状态的故障数据为从CB开关跳开时刻开始,持续时间为永久。六段数据合成为一个包含六个状态的连续数据,作为第6步骤的测试数据。

生成数据对应各处测试装置电气模拟量。发送至对应各处测试装置。

根据前5步骤测试的试探,得出第6步骤测试数据。

第八步,测试主站发送测试数据到各个测试装置,控制测试装置同步执行。该测试步骤执行后,获取被测系统反馈。

CB开关二次重合闭合,系统拓扑发生变化形成第七拓扑状态。

计算拓扑变化时间,第六拓扑状态到第七拓扑变化时间为CB开关跳开时刻至CB开关闭合时刻。

测试步骤数+1,转向第五步;

此时为测试步骤数为7。

第五步,系统拓扑识别,当前拓扑为第七拓扑,拓扑状态为:CB、YS1、YS2为合位,FS1、FS2、FS3、FS4、FS5、FS6、LSW1、LSW2为分位。

第六步,当前拓扑故障数据计算,计算出各个终端安装处的故障数据,包括电压量和电流量。

第七步,当前步骤测试数据生成。对于测试步骤7,当前拓扑为第七拓扑,测试数据由七部分组成,第一拓扑状态故障数据、第二拓扑状态故障数据、第三拓扑状态故障数据、第四拓扑状态故障数据、第五拓扑状态故障数据、第六拓扑状态故障数据和第七拓扑状态故障数据。第一拓扑状态的故障数据持续时间为FS2开关处发生故障开始到CB断路器分闸跳开时刻的时间长度。第二拓扑状态的故障数据持续时间为CB断路器分闸跳开时刻至CB断路器重合闸闭合时刻。第三拓扑状态的故障数据持续时间为CB断路器闭合时刻开始至FS1闭合时刻。第四拓扑状态的故障数据持续时间为FS1开关闭合时刻至FS2开关闭合时刻。第五拓扑状态的故障数据持续时间为FS2开关闭合时刻至CB开关跳开时刻。第六拓扑状态的故障数据持续时间改为CB开关跳开时刻至CB开关闭合时刻。第七拓扑状态的故障数据为从CB开关闭合时刻开始,持续时间为永久。七段数据合成为一个包含七个状态的连续数据,作为第7步骤的测试数据。

生成数据对应各处测试装置电气模拟量。发送至对应各处测试装置。

根据前6步骤测试的试探,得出第7步骤测试数据。

第八步,测试主站发送测试数据到各个测试装置,控制测试装置同步执行。该测试步骤执行后,获取被测系统反馈。

FS1开关经延时闭合,系统拓扑发生变化形成第八拓扑状态。

计算拓扑变化时间,第七拓扑状态到第八拓扑变化时间为CB开关闭合时刻至FS1开关闭合时刻。

测试步骤数+1,转向第五步;

此时为测试步骤数为8。

第五步,系统拓扑识别,当前拓扑为第八拓扑,拓扑状态为:CB、FS1、YS1、YS2为合位,FS2、FS3、FS4、FS5、FS6、LSW1、LSW2为分位。

第六步,当前拓扑故障数据计算,计算出各个终端安装处的故障数据,包括电压量和电流量。

第七步,当前步骤测试数据生成。对于测试步骤8,当前拓扑为第八拓扑,测试数据由八部分组成,第一拓扑状态故障数据、第二拓扑状态故障数据、第三拓扑状态故障数据、第四拓扑状态故障数据、第五拓扑状态故障数据、第六拓扑状态故障数据、第七拓扑状态和第八拓扑状态故障数据。前六个拓扑状态的故障数据与测试步骤7相同。第七拓扑状态的故障数据持续时间由永久改为CB开关跳开时刻至FS1开关闭合时刻的时间。第八拓扑状态的故障数据为从FS1开关闭合时刻开始,持续时间为永久。八段数据合成为一个包含八个状态的连续数据,作为第8步骤的测试数据。

生成数据对应各处测试装置电气模拟量。发送至对应各处测试装置。

根据前7步骤测试的试探,得出第8步骤测试数据。

第八步,测试主站发送测试数据到各个测试装置,控制测试装置同步执行。该测试步骤执行后,获取被测系统反馈。

FS4开关经延时闭合,系统拓扑发生变化形成第九拓扑状态。

计算拓扑变化时间,第八拓扑状态到第九拓扑变化时间为FS1开关闭合时刻至FS4开关闭合时刻。

测试步骤数+1,转向第五步;

此时为测试步骤数为9。

第五步,系统拓扑识别,当前拓扑为第九拓扑,拓扑状态为:CB、FS1、FS4、YS1、YS2为合位,FS2、FS3、FS5、FS6、LSW1、LSW2为分位。

第六步,当前拓扑故障数据计算,计算出各个终端安装处的故障数据,包括电压量和电流量。

第七步,当前步骤测试数据生成。对于测试步骤9,当前拓扑为第九拓扑,测试数据由九部分组成,第一拓扑状态故障数据至第九拓扑状态故障数据。前七个拓扑状态的故障数据与测试步骤8相同。第八拓扑状态的故障数据持续时间由永久改为FS1开关闭合时刻至FS4开关闭合时刻的时间。第九拓扑状态的故障数据为从FS4开关闭合时刻开始,持续时间为永久。九段数据合成为一个包含九个状态的连续数据,作为第9步骤的测试数据。

生成数据对应各处测试装置电气模拟量。发送至对应各处测试装置。

根据前8步骤测试的试探,得出第9步骤测试数据。

第八步,测试主站发送测试数据到各个测试装置,控制测试装置同步执行。该测试步骤执行后,获取被测系统反馈。

FS5开关经延时闭合,系统拓扑发生变化形成第十拓扑状态。

计算拓扑变化时间,第九拓扑状态到第十拓扑变化时间为FS4开关闭合时刻至FS5开关闭合时刻。

测试步骤数+1,转向第五步;

此时为测试步骤数为10。

第五步,系统拓扑识别,当前拓扑为第十拓扑,拓扑状态为:CB、FS1、FS4、FS5、YS1、YS2为合位,FS2、FS3、FS6、LSW1、LSW2为分位。

第六步,当前拓扑故障数据计算,计算出各个终端安装处的故障数据,包括电压量和电流量。

第七步,当前步骤测试数据生成。对于测试步骤10,当前拓扑为第十拓扑,测试数据由十部分组成,第一拓扑状态故障数据至第十拓扑状态故障数据。前八个拓扑状态的故障数据与测试步骤9相同。第九拓扑状态的故障数据持续时间由永久改为FS1开关闭合时刻至FS4开关闭合时刻的时间。第十拓扑状态的故障数据为从FS5开关闭合时刻开始,持续时间为永久。十段数据合成为一个包含十个状态的连续数据,作为第10步骤的测试数据。

生成数据对应各处测试装置电气模拟量。发送至对应各处测试装置。

根据前9步骤测试的试探,得出第10步骤测试数据。

第八步,测试主站发送测试数据到各个测试装置,控制测试装置同步执行。该测试步骤执行后,获取被测系统反馈。

FS6开关经延时闭合,系统拓扑发生变化形成第十一拓扑状态。

计算拓扑变化时间,第十拓扑状态到第十一拓扑变化时间为FS5开关闭合时刻至FS6开关闭合时刻。

测试步骤数+1,转向第五步;

此时为测试步骤数为11。

第五步,系统拓扑识别,当前拓扑为第十一拓扑,拓扑状态为:CB、FS1、FS4、FS5、FS6、YS1、YS2为合位,FS2、FS3、LSW1、LSW2为分位。

第六步,当前拓扑故障数据计算,计算出各个终端安装处的故障数据,包括电压量和电流量。

第七步,当前步骤测试数据生成。对于测试步骤11,当前拓扑为第十一拓扑,测试数据由十一部分组成,第一拓扑状态故障数据至第十一拓扑状态故障数据。前九个拓扑状态的故障数据与测试步骤10相同。第十拓扑状态的故障数据持续时间由永久改为FS4开关闭合时刻至FS5开关闭合时刻的时间。第十一拓扑状态的故障数据为从FS6开关闭合时刻开始,持续时间为永久。十一段数据合成为一个包含十一个状态的连续数据,作为第11步骤的测试数据。

生成数据对应各处测试装置电气模拟量。发送至对应各处测试装置。

根据前10步骤测试的试探,得出第11步骤测试数据。

第八步,测试主站发送测试数据到各个测试装置,控制测试装置同步执行。该测试步骤执行后,获取被测系统反馈。

测试系统拓扑状态没有发生改变。

生成故障点F4故障类型两相永久短路故障分报告。

故障类型数+1,转向第四步,继续进行故障点F4故障类型单相接地故障的测试;

过程与上述类似,生成故障点F4故障类型单相接地故障分报告,接着生成故障点F4分测试报告。

继续自动进行其他故障点测试,直至完成,生成总测试报告。

对被测系统内各故障点进行整体测试后,可以确定整个系统FA功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是否能够正确进行故障隔离,及时发现隐患并进行排除。其中,FA为馈线自动化的缩写,为公知内容

在某一实施例中,一种馈线自动化现场自动测试系统,包括:测试主站、待测试系统、馈线终端和测试装置;

测试主站用于读取待测试系统的测试项目,包括:故障点、故障类型和故障持续时间;

测试主站用于将测试步骤数预置为i、故障类型数预置数值为j、将故障点数预置为k;

测试主站用于进行被测系统第i次拓扑识别,获取故障点k所有开关状态,生成被测系统的第i拓扑状态;

测试主站用于计算第i拓扑状态下各个馈线终端的故障数据,并结合第i-1故障数据生成第i故障数据,故障持续时间为第i故障时间;其中故障数据包括:电压量和电流量,

测试主站用于并将第i故障数据发送到各个测试装置,控制各个测试装置同步执行预设测试步骤,获得被测系统的反馈;

测试主站用于根据被测系统的反馈,判断被测系统的拓扑状态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发生变化,则计算被测系统从第i拓扑状态到第i+1拓扑状态的拓扑变化时间,将i值加1,继续执行S3至S5的操作;其中,i≥1,j≥1,j的最大值为第k故障点的故障类型种类数;

测试主站用于判断出被测系统的拓扑状态未发生变化,将j加1,继续执行S3至S6的操作;当j达到预设值,则生成第k故障点子测试报告,并将k值加1,继续执行所述S3至所述S7的操作,其中k≥1,k的最大值为故障点的总数;

被测系统用于根据测试项目结合所述S3至所述S7的步骤依次测试每一个故障点的所有故障类型,获得所有故障点的子测试报告来生成总测试报告,则自动测试结束。

优选地,在上述任意实施例中,测试装置用于接入布置在不同地点的被测系统的馈线终端;

测试主站用于通过无线网络连接测试装置,对被测馈线终端的待测系统进行测试。

优选地,在上述任意实施例中,还包括:测试项目建立模块,用于根据被测系统搭建测试模型,对测试模型输入被测系统参数;

设置被测系统的全部故障点、每个故障点的故障类型和故障持续时间,获得待测试系统的测试项目。

优选地,在上述任意实施例中,测试项目建立模块具体用于将故障点设置在安装馈线终端的每条线路下端;每个故障点故障位置包括:出口、中间和末端;

每个故障点故障类型的设置项包括:单相接地、两相短路、两相短路接地、三相短路、三相短路接地;其中,单相接地包括:A相接地、B相接地和C相接地三种类型,两相短路选包括AB相短路、BC相短路、CA相短路三种类型;

每个故障点故障类型故障持续时间的设置项包括:瞬时、永久和短时。

优选地,在上述任意实施例中,被测系统参数包括:系统电压、线路的等效参数、电压互感器参数和电流互感器。

可以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包含如上述各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可选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实施例是与在先方法实施例对应的产品实施例,对于产品实施例中各可选实施方式的说明可以参考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读者应理解,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