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喷嘴及应用其的燃气灶

喷嘴及应用其的燃气灶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喷嘴及应用其的燃气灶,该喷嘴用于燃气灶,包括喷嘴本体、燃气分流部和喷孔;喷孔为至少两个,喷孔沿周向均匀设于喷嘴本体的内部一侧,燃气分流部设于喷嘴本体的内部另一侧,燃气分流部的燃气输出端与喷孔数量一致,且对应连通,燃气分流部与喷孔共同贯穿喷嘴本体。本发明通过在喷嘴本体内设置多个喷孔和与喷孔对应连通的燃气分流部,使燃气经燃气分流部从喷孔喷出,形成多个喷流柱,并将空气卷吸入与燃气混合;这样利用流量当量定律,多个喷孔相对于同一面积的单孔设置时总周长增加,卷吸的空气量增加,且多个喷孔使卷吸的空气更加均匀,有效增加了一次空气系数,使空气和燃气混合更加均匀充分。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19726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042210.9

  • 申请日2020-09-28

  • 分类号F23D14/48(20060101);F23D14/70(20060101);F23D14/02(20060101);F24C3/08(20060101);

  • 代理机构44309 深圳市合道英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廉红果

  • 地址 528400 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工业大道南华园路1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29:07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喷嘴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喷嘴及应用其的燃气灶。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燃气灶具产品的燃烧器一般多采用部分预混空气式和完全预混空气式,这两种燃烧器都离不开喷嘴。喷嘴作为燃气灶中燃烧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其结构决定了一次空气系数的大小,即决定了燃烧器的燃烧工况,也就是对燃气灶的性能起关键作用。

目前市场上燃气灶使用的喷嘴多是独孔喷嘴,即在喷嘴结构一端中心设置一个定值圆孔作为喷孔,通过喷孔的喷流作用,引导燃气进入燃烧器燃烧;但是这种中心钻圆孔的结构,其一次空气引射能力未能最大限度发挥,还具有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喷嘴,通过在喷嘴本体上设置多个喷孔,使燃气呈多个喷流柱喷出,有效解决了现有喷嘴一次空气引射能力未能最大限度发挥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上述喷嘴的燃气灶,通过上述喷嘴结构使燃气呈喷流柱喷出,并卷吸更多的空气,使燃气灶的燃烧效果更稳定。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喷嘴,用于燃气灶,包括喷嘴本体、燃气分流部和喷孔;

所述喷孔为至少两个,所述喷孔沿周向均匀设置于所述喷嘴本体的内部一侧,所述燃气分流部设置于所述喷嘴本体的内部另一侧,所述燃气分流部的燃气输出端与所述喷孔数量一致,且对应连通,所述燃气分流部与所述喷孔共同贯穿所述喷嘴本体。

优选地,该喷嘴还包括空气通道,所述空气通道设置于所述喷嘴本体上靠近所述喷孔的端面,所述空气通道沿径向设置于所述喷孔之间,并延伸至端部,燃气经所述燃气分流部从所述喷孔喷出,用于使空气通过并被吸入与燃气混合。

优选地,所述空气通道设置于每两个所述喷孔之间,多个所述空气通道在所述喷嘴本体的端面中心处连通。

优选地,所述燃气分流部包括多个分流管,所述分流管与所述喷孔一一对应,且两者的中心轴线重合。

优选地,所述分流管包括本体和至少一组燃气通道,所述燃气通道贯穿设置于所述本体内。

优选地,每组所述燃气通道均包括分流孔和收缩孔,所述分流孔为圆柱孔,所述收缩孔为锥孔结构,所述分流孔与所述收缩孔直径较大的端面连接,所述喷孔与收缩孔直径较小的端面连接。

优选地,所述燃气分流部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喷嘴本体配合连接,所述分流管均匀连通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

优选地,还包括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为圆柱结构,所述进气孔贯穿设置于所述喷嘴本体内,并与所述喷孔连通,用于容纳所述燃气分流部。

优选地,所述进气孔靠近所述喷嘴本体端面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固定及限位的卡槽,所述燃气分流部上对应设置有与所述卡槽配合的凸耳。

优选地,所述喷嘴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引流部、装配部和连接部,所述引流部为圆柱体结构,用于空气的导流,所述装配部为棱柱体结构,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装配部和所述连接部共同用于所述喷嘴本体的安装及限位。

优选地,所述引流部的端部设置有倒角。

本发明还保护一种具有上述喷嘴的燃气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在喷嘴本体一侧设置多个喷孔,并在喷嘴本体内部另一侧设置与喷孔对应连通的燃气分流部,使燃气经燃气分流部从喷孔喷出,形成多个喷流柱,并将空气卷吸入与燃气混合;这样利用流量当量定律,多个喷孔相对于同一面积的单孔设置时总周长增加,卷吸的空气量增加,且多个喷孔使卷吸的空气更加均匀,有效增加了一次空气系数,使空气和燃气混合更加均匀充分;同时本发明的燃气灶通过采用上述喷嘴,混合燃气燃烧更加稳定、完全、充分,烟气中一氧化碳排放更低,带来的热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喷嘴的内部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喷嘴的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喷嘴中喷嘴本体、喷孔和进气孔装配后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喷嘴中喷嘴本体、喷孔和进气孔装配后的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喷嘴中燃气分流部的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喷嘴中燃气分流部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喷嘴中喷孔为两个时的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喷嘴中喷孔为三个时的俯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喷嘴中喷孔为四个时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喷嘴中喷孔为五个时的俯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喷嘴的工作过程图;

图12为现有喷嘴结构图;

图13为现有喷嘴的工作过程图。

图中:1、喷嘴本体;11、引流部;111、倒角;12、装配部;13、连接部;2、燃气分流部;21、分流管;211、本体;212、分流孔;213、収缩孔;22、固定板;23、凸耳;3、喷孔;4、空气通道;5、进气孔;51、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即此处的具体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一种喷嘴,用于燃气灶,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喷嘴本体1、燃气分流部2和喷孔3;

所述喷孔3为至少两个,所述喷孔3沿周向均匀设置于所述喷嘴本体1的内部一侧,所述燃气分流部2设置于所述喷嘴本体1的内部另一侧,所述燃气分流部2的燃气输出端与所述喷孔3的数量一致,且对应连通,所述燃气分流部2与所述喷孔3共同贯穿所述喷嘴本体1;

使用时,燃气经燃气分流部2从喷孔3喷出,形成多个喷流柱。

具体为,喷嘴本体1内分别设置有喷孔3和燃气分流部2,喷孔3和燃气分流部2共同贯穿喷嘴本体1,喷孔3设置有至少两个,燃气分流部2与多个喷孔3对应连通,也就是燃气分流部2与多个喷孔3均一一连通,且连通部位无缝隙。

这样,通过设置多个喷孔3,使燃气经过燃气分流部2从喷孔3喷出,形成多个喷流柱,多个喷流柱的周长和比现有喷嘴单一喷孔喷出的单一喷流柱的周长大,从而使更多空气被卷吸进入,同时多个喷流柱均能够与被卷吸进入的空气混合,燃气和空气混合效果更好。

具体实施中,喷孔3的个数至少为两个,可以为三个、四个或者五个,甚至更多,喷孔3的个数并不进行限定;但是喷孔3的面积总和等于现有喷嘴结构单个喷孔的面积。

具体实施中,喷孔3远离燃气分流部2的端部还连通设置有呈喇叭状结构的倒角。

图12为现有的喷嘴结构,如图12所示,现有喷嘴一般为棱柱体内加工一组圆形通道,棱柱体外一段为棱柱体本体,另一段加工有外螺纹,用于将喷嘴安装固定在喷嘴座上,棱柱体内加工的圆形通道包括进气孔、收缩孔、喷孔(节流孔,即燃气流量控制孔),进气孔为圆柱形孔,收缩孔为锥形孔,燃气由进气孔到收缩孔,由于通道面积的变化,燃气静压变为动压,经喷孔高速喷出,喷孔截面为一定值小圆孔,即喷孔为一小直圆柱段,其截面面积大小确定其喷出燃气的流量,燃气经喷孔高速喷出,也就是当喷嘴与燃气灶中的燃烧器配合使用时,如图13所示,燃气喷出到燃烧器引射管柱状孔中并在柱状孔腔内形成负压腔,迫使周围的空气进入到燃烧器引射管柱状孔腔中并与喷孔喷出的燃气混合,即为喷孔的喷流作用,混合气经燃烧器引射管到达燃烧器头部着火燃烧;

在喷孔喷射燃气卷吸空气的过程中,由于空气直接被卷吸、引射进入,被卷吸空气的数量由喷孔圆周长确定,喷孔与空气接触的周长越大,卷吸的空气就越多,一次空气量大,一次空气系数高,燃气与空气混合得越充分,燃烧更完全、彻底。

而现有的喷嘴多是在喷嘴一端中心钻有一个定值圆孔即喷孔,一旦此喷孔直径大小确定下来,喷孔的周长和面积也就确定下来,喷孔卷吸的空气量和喷孔喷射的流量也就确定下来,即喷嘴的流量和一次空气系数确定下来。

相比于现有的喷嘴,本实施例通过在喷嘴本体1的一侧内部贯穿设置多个喷孔3,多个喷孔3加起来的面积和与现有喷嘴的单独喷孔的面积相等,也就是当喷孔的直径即大小确定以后,相对于现有喷嘴直接按照该确定面积设置为单孔,本实施例则设置多个喷孔3,且多个喷孔3的面积和为确定的面积,这样本实施例多个喷孔3的总面积等于现有喷嘴的喷孔面积,也就是本实施例将现有喷嘴中的一个喷孔分为若干个等值小孔,也就是本实施例中的喷孔3.

根据流量当量定律,一个大孔分为若干等值小孔,虽然这些等值小孔的面积与大孔面积相当,但这些等值小孔的周长大于大孔周长。

具体证明如下:若大孔孔直径为D,将其分为n个等径小孔,小孔直径为d,按当量定律有:

n×π×d

n个等径小孔的周长为:n×π×d=n×π×D/n

这样,相比于现有喷嘴的单一喷孔,本实施例的多个喷孔3的总周长更大,喷孔与空气接触的周长越大,卷吸的空气就越多,一次空气量大,一次空气系数高,燃气与空气混合得越充分,燃烧更完全、彻底。

如图1和图3所示,为了使空气更好的被卷吸进入,该喷嘴还包括空气通道4,空气通道4设置于所述喷嘴本体1上靠近所述喷孔3的端面,所述空气通道4沿径向设置于所述喷孔3之间,并延伸至端部,用于使空气通过并被吸入与燃气混合。

具体为,喷嘴本体1上设置有喷孔3的端面上设置有空气通道4,空气通道4为凹形槽,且沿端面的径向分布在喷孔3之间,并延伸至端面的端部;

这样,当喷嘴与燃气灶中燃烧器的引射管装配以后,燃气经喷孔3喷出到引射管柱状孔中并在柱状孔腔内形成负压腔,周围空气在负压作用下经过空气通道4进入到喷嘴与引射管之间,并与燃气混合。

为了增加空气流量,也就是进一步强化空气被卷吸进入的效果,所述空气通道4设置于每两个所述喷孔3之间,多个所述空气通道4在所述喷嘴本体1的端面中心处连通。

也就是,每两个喷孔3之间设置一个空气通道4,多个空气通道4沿径向分布,且喷嘴本体端面中心位置处连通,保证空气被卷吸进入时没有由于空气通道4不连通导致的阻力。

如图5所示,所述燃气分流部2包括多个分流管21,所述分流管21与所述喷孔3一一对应,且两者的中心轴线对正,也就是两者的中心轴线重合。

具体为,燃气分流部2包括多个分流管21,分流管21与喷孔3一一对应,且两者连通,分流管21与喷孔3的中心轴线还对正,也就是重合,这样,燃气进入多个分流管21,此时燃气已被分为多簇,然后燃气经分流管21进入到喷孔3中,再喷出,形成多个喷流柱。

具体实施中,所述分流管21包括本体211和至少一组燃气通道,所述燃气通道贯穿设置于所述本体211内。

具体为,分流管21包括本体211,本体211内设置至少一组燃气通道,也就是可以设置两组或者三组甚至更多组燃气通道,多组燃气通道依次连接,贯穿设置于本体211内。

具体实施中,每组所述燃气通道均包括分流孔212和收缩孔213,所述分流孔212为圆柱孔,所述收缩孔213为锥孔结构,所述分流孔212与所述收缩孔213直径较大的端面连接,所述喷孔3与收缩孔213直径较小的端面连接,即所述収缩孔213直径较小的端面与喷孔3或者相邻的燃气通道的分流孔连接。

即,每组燃气通道均包括分流孔212和収缩孔213,分流孔212为圆柱孔,収缩孔213为锥孔,収缩孔213上直径较大的端面与分流孔212连通,直径较小的端面与喷孔3连通,实现燃气静压向动压的转换。

具体实施中,为了避免仅设置一组燃气通道时,分流孔212与喷孔3之间的直径相差较大,导致燃气传输中不通畅的问题,可以设置多组燃气通道;

即如图5所示,分流管21内设置两组燃气通道,即本体211内连通设置有一级分流孔、一级收缩孔、二级分流孔、二级收缩孔,一级分流孔、一级收缩孔、二级分流孔、二级收缩孔依次贯通,一级分流孔与喷孔之间有直径渐变的过程,燃气流通更加通畅。

但是,本实施例的燃气通道并不限定为一组或者两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例如根据喷孔3的直径大小进行相应的改变。

为了实现分流管21的固定,所述燃气分流部2还包括固定板22,所述固定板22与所述喷嘴本体1配合连接,所述分流管21均匀连通设置于所述固定板22上。

也就是,燃气分流部2为数个分流管21组合在一起,固定在固定板22上,分流管21的个数与喷孔3的个数一致,每个分流管21均包括本体211和至少一组燃气通道,燃气通道中的収缩孔212与喷孔3连接。

为了实现燃气分流部2的装配,如图3和图4所示,还包括进气孔5,所述进气孔5为圆柱结构,所述进气孔5贯穿设置于所述喷嘴本体1内,并与所述喷孔3连通,用于容纳所述燃气分流部2。

如图4所示,所述进气孔5靠近所述喷嘴本体1端面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固定及限位的卡槽51,所述燃气分流部2上对应设置有与所述卡槽51配合的凸耳23。

具体为,喷嘴本体1内远离喷孔3的一侧贯通设置有一圆柱形直通孔,该圆柱形直通孔即为进气孔5,进气孔5与喷孔3连通,进气口5的端部设置有卡槽51,该卡槽51起定位作用,方便燃气分流部2的放入,燃气分流部2中的固定板22两侧对应设置有凸耳23,将燃气分流部2进行装配时,将燃气分流部2放入进气孔5中,并使凸耳23与卡槽51配合,此时燃气分流部2被完全装入,且分流管21与喷孔3对应连通。

这样,当凸耳23与卡槽51装配后,燃气分流部2的収缩孔212紧抵喷孔3,且分流管21的中心轴线与喷孔3的中心轴线对正,即重合;

如图11所示,通过这样的装配,燃气由喷嘴本体1的进气孔5通过各分流管21进入到端部的多个喷孔3中,燃气流经燃气分流部2时,由于分流管21流道截面积逐渐变小,其流速加大,燃气流出这数个喷孔3时形成数个喷流柱,这一簇小喷流柱相比同一面积的单喷孔,其周长增加,卷吸的空气量增多,由于多个喷孔3作用,其卷吸的空气更均匀,加大一次空气系数,这种燃气和空气混合充分的混合燃气进入燃烧器发生燃烧时,燃烧更稳定、完全、充分,由于充分燃烧,所以烟气中CO排放更低,带来的热效率更高。

具体实施中,该卡槽51为一段直凹槽,但是卡槽51并不限定为上述结构,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可以进行调整。

如图1所示,所述喷嘴本体1包括依次连接的引流部11、装配部12和连接部13,所述引流部11为圆柱体结构,用于空气的导流,所述装配部12为棱柱体结构,所述连接部13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装配部12和所述连接部13共同用于所述喷嘴本体1的安装及限位。

具体为,喷嘴本体1包括三段,分别是圆柱体结构的引流部11、棱柱体结构的装配部12和圆柱体结构的连接部13,连接部13上设置有外螺纹;其中,装配部12为棱柱体结构,起装配把持作用,便于专用工具(扳手)插入和拧紧,连接部13用于与喷嘴座等进入连接;

这样,装配时,用工具转动装配部12,此时连接部13与喷嘴座逐渐通过螺纹实现连接,也就是通过装配部12和连接部13实现喷嘴本体1的安装及限位。

为了使空气更好的被导入,所述引流部11的端部设置有倒角111。

具体实施中,该倒角111位于引流部11外,即引流部11的外棱倒角。

具体实施中,喷孔3的个数至少为两个,可以为三个、四个或者五个,甚至更多,喷孔3的个数并不进行限定;但是喷孔3的面积总和等于现有喷嘴结构单个喷孔的面积。

图7到图10为喷孔3分别为两个、三个、四个和五个时的俯视图,通过图7-图10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喷孔3沿喷嘴本体1的周向均匀分布,空气通道4设置于每两个喷孔3之间,且沿径向分布;

这样,燃气从喷孔3被喷出,空气被卷吸进入,经过空气通道4进入,然后于燃气混合;即每一个喷流柱四周均包围有空气,空气与燃气的混合效果更好。

工作原理:本实施例的喷嘴在使用时,燃气由喷嘴本体1内的进气孔5通过各分流管21进入到端部的多个喷孔3中,并从喷孔3喷出,形成多个喷流柱,空气通过空气通道4被卷吸进入,并与燃气混合。

本实施例通过在喷嘴本体一侧设置多个喷孔,并在喷嘴本体内部另一侧设置与喷孔对应连通的燃气分流部,使燃气经燃气分流部从喷孔喷出,形成多个喷流柱,并将空气卷吸入与燃气混合;这样利用流量当量定律,多个喷孔相对于同一面积的单孔设置时总周长增加,卷吸的空气量增加,且多个喷孔使卷吸的空气更加均匀,有效增加了一次空气系数,使空气和燃气混合更加均匀充分;

同时本实施例通过空气通道的设置,能够增加空气流量。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一种应用实施例1的喷嘴的燃气灶。

具体实施中,燃气灶具有燃烧器,喷嘴本体1设置于喷嘴座上,并与燃烧器的引射管相对。

如图11所示,燃气经过分流管21进入喷孔3,并从喷孔3喷出后,形成多个喷流柱,进入到引射管中,即进入到引射管柱状孔中并在柱状孔腔内形成负压腔,周围空气在负压作用下经过空气通道4进入到喷嘴与引射管之间,并与燃气混合。

燃气流经燃气分流部2时,由于分流管21流道截面积逐渐变小,其流速加大,燃气流出这数个喷孔3时形成数个喷流柱,这一簇小喷流柱相比同一面积的单喷孔,其周长增加,卷吸的空气量增多,由于多个喷孔3作用,其卷吸的空气更均匀,加大一次空气系数,这种燃气和空气混合充分的混合燃气进入燃烧器发生燃烧时,燃烧更稳定、完全、充分,由于充分燃烧,所以烟气中CO排放更低,带来的热效率更高。

本实施例的燃气灶通过设置上述喷嘴,在喷嘴本体一侧设置多个喷孔,并在喷嘴本体内部另一侧设置与喷孔对应连通的燃气分流部,使燃气经燃气分流部从喷孔喷出,形成多个喷流柱,并将空气卷吸入与燃气混合;这样利用流量当量定律,多个喷孔相对于同一面积的单孔设置时总周长增加,卷吸的空气量增加,且多个喷孔使卷吸的空气更加均匀,有效增加了一次空气系数,使空气和燃气混合更加均匀充分;

同时本燃气灶通过上述喷嘴,使进入燃烧器的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效果更好,燃烧更稳定、完全、充分,且由于充分燃烧,所以烟气中CO排放更低,带来的热效率更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