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快速展开医疗卫生帐篷

一种快速展开医疗卫生帐篷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展开医疗卫生帐篷,包括由篷布围成的帐篷本体、用于支撑帐篷本体的框架式气肋和顶部轨道;所述篷布与所述气肋固定;所述帐篷本体中设置中央竖杆;所述顶部轨道固定于所述帐篷本体上方,所述顶部轨道中设沿其移动的导块,所述导块与所述中央竖杆顶端连接;所述帐篷本体内设术前准备室、手术室和术后观察室;所述气肋上设置朝向帐篷内部开口的泄压阀,所述术前准备室、手术室和术后观察室中分别设置所述泄压阀,且所述手术室内泄压阀泄压压力小于所述术前准备室与所述术后观察室内泄压阀泄压压力。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充分利用帐篷可折叠特性,在不破坏海上平台内部结构及挤兑主要功能前提下,满足医疗救治需要,巧妙地保持帐篷内的气压梯度。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17742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2010994551.X

  • 发明设计人 杨武;刘泰毓;叶坤名;曹燕;

    申请日2020-09-21

  • 分类号E04H15/20(20060101);E04H15/32(20060101);E04H15/44(20060101);E04H15/54(20060101);

  • 代理机构31268 上海元一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孙跃虹

  • 地址 200433 上海市杨浦区翔殷路800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26:02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现场救护设施,具体是一种快速展开医疗卫生帐篷。

背景技术

目前在海上发生伤情病情主要是将伤病员后送至陆地治疗,依据病情轻重缓急选择船运或空运,通常不作长期留治。原因在于平日海上伤病员非暴发性产生,建立海上专用救治平台效益不佳,在民用领域中需求较低。对于海上军事行动,伤病员的产生则存在明显批量性、复杂性,需紧急内外科处置的危急重症伤情较多,且短时间内不能后送救治,由此引申出海上伤病员救治平台,其中最具代表为各型医院船。专业化医院船因成本高通常服役保有量少,同时世界各国在役医院船立项建造时间普遍较早,收容能力不能满足海上大批量伤员救治需要,参与军事行动还需其他如模块化医院船(加装增配医用集装箱及扩展模块,通常为民用船)作为其补充延伸。

模块化医院船因体积大,移动慢、防护弱、协同训练少等缺点致其易受针对。有建议将部分军用海上平台作为模块化医院船,以解决民用船只不足,但该提议也带来“军用海上平台内部空间规划使用的关键矛盾”,由于模块化医院船基本采用卫生集装箱模块,增配及加装的集装箱及模块需提前预置于海上平台,对船只内部空间以及运载能力可造成不同程度占用,且这种占用不可逆,由此将部分军用平台改装为模块化医院船仅存在理论性可能,付诸于实现则难度较大。

医疗手术帐篷通常应用于野外或应急状况下,在抗险救灾乃至军事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解决极端条件下批量伤病员内外科紧急救治需求,综合野战医疗所在重大战争及非战争军事行动(如新冠疫情、抗震救灾)取得的经验,一线就近及时展开帐篷医疗救治力量较为关键,当前医疗卫生帐篷领域研究火热,鉴于海陆环境本质性差异,独立的海上帐篷研究及陆基帐篷海用改造相关研究基本空白,可参照性较低,主要存在以下几项原因:

1.帐篷空间需求高,目前国内外在用野战医疗帐篷展开后占地面积均不低于45平方米,考虑船只及其他海上平台建造成本及运行效益,大部分海上平台不支持该类帐篷展开的空间条件;

2.手术环境要求高,海上高盐高湿环境对帐篷材料及仪器设备耐腐蚀性要求较高,舱室内部高湿密闭环境存在的大量次生污染病原微生物易造成伤口的二次感染,因此海上手术对隔离及洁净条件要求应该更高;

3.医疗器具海况适应要求高,舰船晃动不仅对手术团队身心素质造成不小的挑战,也对手术相关器具设备的固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帐篷需要改进设计外还需对相关手术装备进行与船只、海况的适配;

4.帐篷支撑固定要求不同,陆基帐篷除自身骨架结构提供支撑外,主要靠地钉外固定,海上空间有限且通常较狭小,内部管线错综复杂,达不到地钉固定条件,这对帐篷固定方式的选择也是不小的挑战。由此,无论是独立设计新型海上手术帐篷或是实现陆基手术帐篷到海上手术帐篷的转变,需从材料、结构等方面进行针对改进乃至重新设计定型。

综合以上情况,结合当前海上卫勤医疗队伍发展现状,研究设计一种适用于海上平台(军民两用),可快速展开,具有较高空间利用率、良好无菌条件以及稳定性的海上医疗卫生帐篷,可以极大提升海上伤情处置能力,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于一些对医疗条件有特殊要求的水(海)上平台,如船舶、海上钻井平台等。以手术、医疗救治护理为其主要功能定位,解决海上复杂条件下医疗救治对救治环境及救治空间的要求,以海上移动平台的有限性、扩大救治空间与缩小使用空间矛盾性作为本设计所解决的核心问题。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提供一种快速展开医疗卫生帐篷,包括由篷布围成的帐篷本体、用于支撑帐篷本体的框架式气肋和顶部轨道;所述篷布与所述气肋固定;所述帐篷本体中设置中央竖杆;所述顶部轨道固定于所述帐篷本体上方,所述顶部轨道中设沿其移动的导块,所述导块与所述中央竖杆顶端连接;所述帐篷本体内设术前准备室、手术室和术后观察室;所述气肋上设置朝向帐篷内部开口的泄压阀,所述术前准备室、手术室和术后观察室中分别设置所述泄压阀,且所述手术室内泄压阀泄压压力小于所述术前准备室与所述术后观察室内泄压阀泄压压力。

所述顶部轨道可以设置于船舶、海上钻井平台等的高处,一般可以设置与地板平行。

优选的,所述中央竖杆转动连接至所述导块,其转动轴与所述中央竖杆同轴;所述中央竖杆的底端滑设于底部轨道中。

本处所指的中央竖杆的转动连接形式,具体可以是通过轴承、球铰等形式。所述底部轨道可以设置于地板上。

优选的,所述气肋内侧为PVC铝箔层,所述气肋外侧为聚丙烯塑料。

优选的,所述帐篷本体边角处平行于所述中央竖杆设立杆,所述中央竖杆与立杆之间通过横杆可拆卸地连接定位。

通过设置横杆和立杆,可以进一步增强帐篷的强度,降低搭建后的变形。

优选的,所述顶部轨道为平行的至少两根导轨,所述导块设与各所述导轨配合的接头,且其中至少有两个接头与同一根导轨配合。

通过两根轨道与接头的配合,使得导块能相对导轨至少形成三点定位,能确保中央竖杆稳定、不歪斜地在顶部轨道下平移。

优选的,所述导轨呈工字型;所述接头为向上伸出的至少两个转轴,所述转轴中套设有用于抵靠夹持导轨中竖部的滚轮;所述导轨中心设置电磁体,所述电磁体的磁极朝向导轨的两侧面,所述导轨上横部的边缘下设有磁铁,所述磁铁通过用于张拉的弹簧连接至所述电磁体的相同侧磁极,所述磁铁下端设用于顶靠摩擦滚轮的刹车块。

本处所指的中竖部可以呈与滚轮外轮廓匹配的造型。所述电磁体的磁极对应磁铁,并通过通断电实现对磁铁的吸引排斥转换。所述刹车块运作时,电磁体吸引磁铁从而带动刹车块顶靠至滚轮,形成刹车。本处,至少两个滚轮位于导轨中竖部的两侧,并在运动时在导轨中竖部两侧滚动。所述的滚轮连接在转轴外,并且难以脱出。

优选的,还包括旋转轴承,所述导块下固定所述轴承的外圈,所述轴承的内圈与所述中央竖杆顶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篷布包括透明PVC材质的内、外层,所述气肋设置在所述内、外层之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充分利用帐篷可折叠特性,在不破坏海上平台内部结构及挤兑主要功能前提下,为满足医疗救治需要,可灵活利用军用海上平台内部空间,巧妙地保持帐篷内的气压梯度,快速搭建手术帐篷部署医疗救治单元,承担部分一线医疗救治,当任务变更或救治结束,将手术帐篷系统快速撤收,还原船只原有功能设置,恢复自身技术状态;较模块化医疗集装箱其核心优势为保持医疗集装箱模块在批量伤员紧急救治优点,同时兼顾海上平台空间利用的合理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快速展开医疗卫生帐篷外部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快速展开医疗卫生帐篷的中央竖杆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快速展开医疗卫生帐篷的气肋与泄压阀配合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快速展开医疗卫生帐篷的气肋与篷布配合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快速展开医疗卫生帐篷的内部布置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快速展开医疗卫生帐篷的顶部轨道及其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快速展开医疗卫生帐篷的顶部轨道及其配合结构局部剖面示意图;

其中:

1-帐篷本体 11-前准备室 12-手术室

13-术后观察室 2-气肋 21-泄压阀

3-顶部轨道 31-导轨 32-电磁体

33-磁铁 34-弹簧 35-刹车块

4-中央竖杆 5-导块 51-转轴

52-滚轮 6-底部轨道 7-立杆

8-横杆 9-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快速展开医疗卫生帐篷实施例,包括由篷布围成的帐篷本体1、用于支撑帐篷本体1的框架式气肋2和顶部轨道3;所述篷布与所述气肋2固定,所述气肋2内侧为PVC铝箔层,所述气肋外侧为聚丙烯塑料;所述篷布包括透明PVC材质的内、外层,所述气肋2设置在所述内、外层之间;所述帐篷本体1中设置中央竖杆4;所述顶部轨道3固定于所述帐篷本体1上方,所述顶部轨道3中设沿其移动的导块5,所述导块5与所述中央竖杆4顶端连接。

所述帐篷本体1内设术前准备室11、手术室12和术后观察室13;所述气肋2上设置朝向帐篷内部开口的泄压阀21,所述术前准备室11、手术室12和术后观察室13中分别设置所述泄压阀21,且所述手术室12内泄压阀泄压压力小于所述术前准备室11与所述术后观察室13内泄压阀泄压压力。

所述中央竖杆4转动连接至所述导块5,其转动轴与所述中央竖杆4同轴;转动连接的具体形式:包括旋转轴承9,所述导块5下固定所述轴承9的外圈,所述轴承9的内圈与所述中央竖杆4顶端固定连接。

所述中央竖杆4的底端滑设于船地板的底部轨道6中。所述帐篷本体1边角处平行于所述中央竖杆4设立杆7,所述中央竖杆4与立杆7之间通过横杆8可拆卸地连接定位。

所述顶部轨道3为平行的两根导轨31,所述导块5设与各所述导轨31配合的接头,且其中有两个接头与同一根导轨31配合。所述导轨31呈工字型;所述接头为向上伸出的至少两个转轴51,所述转轴51中套设有用于抵靠夹持导轨中竖部的滚轮52;所述导轨中心设置电磁体32,所述电磁体32的磁极朝向导轨31的两侧面,所述导轨32上横部的边缘下设有磁铁33,所述磁铁33通过用于张拉的弹簧34连接至所述电磁体32的相同侧磁极,所述磁铁33下端设用于顶靠摩擦滚轮52的刹车块35。

更详细地描述本快速展开医疗卫生帐篷实施例,主要是采用充气式设计,实现帐篷预展开、撤收、固定的作用;采用以充气泵持续正压气体输入,以实现帐篷完全展开、提供帐篷结构支撑;同时通过泄压阀21的布置,可形成帐篷内部压力梯度,与外界形成压力差,达到更佳的救治空气环境。

帐篷本体1外开设多道门,内部还设置分隔篷布,以将内部对称分隔为两间术前准备室11,两间手术室12及两间术后观察室13。帐篷本体1中央的分隔篷布中嵌套一根中央竖杆4,在帐篷本体1四角分别嵌套底部带弹簧万向轮的立杆7。在非工作状态下,帐篷本体1以中央竖杆4为中心折叠并可移动固定于舱壁。工作状态下则通过中央竖杆4定位到指定位置并通过充气泵充气展开,而泄压阀21,则置于帐篷内部,待充气压力升高,多余气压由泄压阀21排出,在帐篷内部充盈,形成帐篷内部一定的正压力气流。平台的顶部预置顶部轨道3,顶部轨道3配合导块5及其下的中央竖杆4实现帐篷本体1的移动,中央竖杆4下方设有一个导轮,导轮与地面接触处预设底部轨道6,从而让中央竖杆4只能沿底部轨道6实现平行移动。展开后,中央竖杆4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高强度横杆8,并将帐篷的立杆7与高强度横杆8通过卡扣连接固定。

如图6、图7所示,导轨31设电磁铁32,通过储存弹性势能的弹簧34与外部的磁铁33相连接,磁铁33下段固定刹车块35;与导轨31中竖部接触部分为滚轮52,滚轮52中心为转轴51。电磁铁32与磁铁33在未通电状态下通过磁性相吸作用(即电磁铁32与磁铁33相吸,拮抗弹簧34势能,带动刹车块35向滚轮52移动并刹止)形成稳定的静摩擦固定;当通电状态下电磁铁32则改变磁性,弹簧34释放势能使得刹车块35脱离滚轮52,此时通过外力推动导块5,借中央竖杆4带动帐篷本体1及相关结构沿顶部轨道3移动,待移动到位后通过断开电路解除通电,恢复静摩擦固定,帐篷本体1定位于停电位置。固定于导块5的轴承9通过旋转角度,可实现借中央竖杆4带动帐篷本体1旋转;使得帐篷本体1在定位后,可沿中央竖杆4为轴实现旋转,方便寻找展开位。

如图3、图5所示,术前准备室11、手术室12及术后观察室13均设置泄压阀21,泄压阀21内连气肋2。泄压阀21具体包含气压垫片和弹簧,帐篷本体1外置有高功率充气泵持续气流输入,当输入压力高于泄压阀21标定压力水平时,压力向外推动气压垫片,拮抗弹簧,此时泄压阀打开排气,其中,手术室区域标定压力<术前准备室区域标定压力=术后观察室区域标定压力;从而使得进入气量:手术室>术前准备室=术后观察室,由于标定压力及排气口大小不同,手术室的泄压阀21最先开始排气泄压且排气流量最大,在手术室形成正压气流,然后其余的泄压阀21打开排气,最终形成整个帐篷内部的区域一定的正压,形成由手术室12至术前准备室11或术后观察室13,最后排出室外的气流流向,一定程度上降低外界空气环境及连台手术对手术室微环境的污染,降少二次消毒时间,节约劳动力。

帐篷本体1整体采用复合式结构,外层采用透明PVC篷布,中层为气肋2形成的整体框架(图中未示出,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理解该结构),内层采用同样透明PVC篷布层,侧边篷布垂直向下可与地板层通过魔术贴相连接,气肋2通过魔术贴可分别与内外层篷布形成连接,考虑海上平台采光不足与满足轻量化需要,采用小气梁骨架结构和透明篷布可满足需要。

所述气肋2采用了双层结构,避免了采用单层塑胶材料气肋容易散发有毒气体的缺点,内层采用中央空调气道类似的PVC铝箔层,外层采用聚丙烯塑料层,泄压阀21穿通PVC铝箔层及篷布,减少了塑料层的有害气体毒性作用。

如图5所示,帐篷本体1内通过分隔篷布及门帘结构划分为彼此相对独立对称分布的三类共六个区域,中间两个区域为手术室12,周边为术前准备室11及术后观察室13。手术室12内可设置手术台,其他区域病床均可经由万向轮进行移动。

本帐篷具体使用的过程如下:

步骤1:操作人员将电磁铁32通电,让操作人员推动帐篷本体1移动至待展开地域后通过解除通电,从而定位至指定位置。

步骤2:操作人员以中央竖杆4为轴,转动帐篷本体1至预展开位。

步骤3:操作人员连通充气泵与气肋2,帐篷两侧各安排操作人员观察帐篷展开程度,拉动四边的立杆7至完全展开后固定。

步骤4:帐篷完全展开后,操作人员进入帐篷内部检查泄压阀21工作状态,有无气肋2漏气情况,若异常则及时进行处置。当帐篷完全展开后保持充气泵持续正压气体输入,若条件允许亦可选用自动控压注气充气泵。

步骤5:撤收阶段,与充气展开相反,通过充气泵反向抽气,同时由操作人员向心进行折叠;折叠状态下,可通过顶部轨道3和底部轨道6固定于舱壁。

以上已对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的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