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模制马达

模制马达

摘要

模制马达(1)具有:定子(10),其具有定子芯(11)和隔着绝缘体(13)卷绕于定子芯(11)的线圈(12);转子(20),其与定子(10)相面对地配置,具有转子芯(22)和旋转轴(21);模制树脂(30),其具有第1开口(30a),覆盖定子(10);以及引线衬套(40),其安装于第1开口(30a),形成有用于将电线(90)向外部引出的贯穿孔(40a),引线衬套(40)具有形成有第2开口(41a)的金属构件(41),该第2开口(41a)用于将电线(90)向外部引出,该第2开口(41a)比第1开口(30a)小且比贯穿孔(40a)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16654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980035423.8

  • 发明设计人 天谷崇德;南部靖生;

    申请日2019-07-10

  • 分类号H02K5/22(20060101);H02K5/08(20060101);

  • 代理机构11277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刘新宇

  • 地址 日本大阪府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23:0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模制马达。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定子被模制树脂覆盖的模制马达(专利文献1)。例如,模制马达包括定子、配置于定子的内侧的转子、覆盖定子的模制树脂以及与定子所具有的线圈接线的印刷基板。在模制马达中,与印刷基板连接的多根引线经由安装于模制树脂所形成的侧壁部的开口的引线衬套而向马达的外部引出。

近年,伴随着模制马达的高输出化,卷绕于定子芯的线圈的发热变大。因此,存在覆盖线圈的模制树脂热劣化这样的课题。

因此,为了抑制模制树脂的热劣化,提出了使用含有具有高导热率的填充剂的环氧树脂作为模制树脂(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2/101976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1433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过大的电流流过定子所具有的线圈等而使线圈异常发热的情况下,对形成线圈的导线的表面进行绝缘包覆的绝缘体熔化,有可能发生形成线圈的导线彼此间短路这样的层间短路。另外,在发生层间短路时,有可能产生火花。

在该情况下,若线圈断线,则由于在线圈中没有电流流过,因此能够避免线圈的异常发热。然而,在高输出用的模制马达中,加粗了定子所具有的线圈的线径(例如

另一方面,若因线圈的发热等而马达的内部的温度上升,则从介于引线衬套或定子芯与线圈之间的绝缘体等树脂部件产生可燃性的气体。

在像这样在马达的内部存在可燃性的气体时,若发生层间短路而产生火花,则火花有可能点燃气体而起火。

特别是,若在引线衬套附近产生可燃性的气体,则空气(氧)流入到引线衬套附近,在贯穿于引线衬套的引线之间容易产生火花,导致起火的可能性变高。

此时,若引线衬套为树脂制,则引线衬套会因起火而熔化。例如,由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以下,记为“PBT”。)构成的引线衬套在约230℃时开始熔化。像这样,若引线衬套熔化,则起火的火有可能从引线衬套的熔化了的部分(也就是说,模制树脂所形成的侧壁部的开口)向马达的外部喷出而蔓延。

另外,在马达的内部的高温状态持续的情况下,可燃性的气体充满马达的内部而气体的浓度(压力)变大,因此起火的火向外部喷出的可能性变高。此时,火容易从与模制树脂相比强度较弱的引线衬套向外部喷出。

本公开是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模制马达,即使是在因定子所具有的线圈的异常发热等而在模制树脂的内部发生起火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火从模制树脂的安装有引线衬套的部位向外部喷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模制马达的一技术方案包括:定子,其具有定子芯和隔着绝缘体卷绕于所述定子芯的线圈;转子,其与所述定子相面对地配置,具有转子芯和旋转轴;模制树脂,其具有第1开口,覆盖所述定子;以及引线衬套,其安装于所述第1开口,形成有用于将电线向外部引出的贯穿孔,所述引线衬套具有形成有第2开口的金属构件,该第2开口用于将所述电线向外部引出,该第2开口比所述第1开口小且比所述贯穿孔大。

另外,本公开的模制马达的另一技术方案包括:定子,其具有定子芯和隔着绝缘体卷绕于所述定子芯的线圈;转子,其与所述定子相面对地配置,具有转子芯和旋转轴;模制树脂,其具有第1开口,覆盖所述定子;以及陶瓷制的引线衬套,其安装于所述第1开口,形成有用于将电线向外部引出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比所述第1开口小。

根据本公开,即使是在模制树脂的内部发生起火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火从模制树脂中的安装有引线衬套的部位向外部喷出。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模制马达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1的模制马达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1的模制马达的剖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1的模制马达在图3的IV-IV线处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的模制马达中卸下了引线衬套的状态的图。

图6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的模制马达中将引线衬套安装于模制树脂时的情形的图。

图7的(a)是实施方式1的模制马达所使用的引线衬套的主视图,图7的(b)是该引线衬套的侧视图,图7的(c)是该引线衬套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模制马达的模制树脂和引线衬套的周边构造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模制马达所使用的第1变形例的引线衬套的结构的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模制马达所使用的第2变形例的引线衬套的结构的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模制马达所使用的第2变形例的引线衬套中的金属构件的结构的图。

图12的(a)是实施方式2的模制马达所使用的引线衬套的主视图,图12的(b)是该引线衬套的侧视图,图12的(c)是该引线衬套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模制马达的模制树脂和引线衬套的周边构造的剖视图。

图14A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模制马达所使用的变形例的引线衬套的结构的图。

图14B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模制马达所使用的变形例的引线衬套的金属构件的结构的图。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模制马达的模制树脂和引线衬套的周边构造的剖视图。

图16是实施方式3的模制马达所使用的引线衬套所具有的金属构件的立体图。

图17是实施方式3的模制马达所使用的引线衬套所具有的金属构件的俯视图。

图18是实施方式4的模制马达的剖视图。

图19是表示在实施方式4的模制马达中卸下了引线衬套的状态的图。

图20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模制马达的模制树脂和引线衬套的周边构造的剖视图。

图21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模制马达的模制树脂和其他引线衬套的周边构造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均表示本公开的一具体例。因而,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数值、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以及连接方式、乃至工序和工序的顺序等是一例,主旨并非限定本公开。由此,关于以下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的、未记载于表示本公开的最上位概念的独立权利要求中的构成要素,作为任意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

另外,各图是示意图,并不一定严格地进行图示。另外,在各图中,对实质上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或者简化重复的说明。

(实施方式1)

首先,使用图1~图4说明实施方式1的模制马达1的整体的结构。图1是实施方式1的模制马达1的立体图。图2是该模制马达1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该模制马达1的剖视图。图4是该模制马达1在图3的IV-IV线处的剖视图。另外,在图2~图4中,将转子20所具有的旋转轴21延伸的方向设为轴向X,在与该轴向X正交的面中,将以旋转轴21的轴心C为中心从轴心C扩展的方向设为径向Y,将以轴心C为中心环绕轴心C的方向设为周向Z。另外,在图4中,为了易于观看附图,对于定子芯11的芯部分和转子芯22的芯部分,为了方便起见省略了剖面线。

如图1~图3所示,模制马达1包括定子10、与定子10相面对地配置的转子20、覆盖定子10的模制树脂30以及安装于模制树脂30的引线衬套40。

模制马达1还包括第1轴承51和第2轴承52、第1支架61和第2支架62、第1金属罩71和第2金属罩72、电路基板80。

在模制马达1中,模制树脂30、第1支架61、第2支架62以及第1金属罩71构成模制马达1的轮廓。

本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1是不使用刷的无刷马达。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1是转子20配置于定子10的内侧的内转子型的马达。另外,本公开也能够应用于转子配置于定子的外侧的外转子型的马达。

定子10(stator)配置为,在其与转子20之间隔着微小的气隙地包围转子20。定子10具有定子芯11、线圈12以及绝缘体13。

定子芯11是产生用于使转子20旋转的磁力的环状的芯。如图3所示,定子芯11例如是在转子20所具有的旋转轴21的长度方向(轴向X)上层叠有多个电磁钢板而成的层叠体。另外,定子芯11并不限定于层叠体,也可以是由磁性材料构成的块体。

如图4所示,定子芯11具有以包围转子20的方式形成为环状的磁轭11a和从磁轭11a朝向旋转轴21呈凸形状突出的多个齿11b。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定子芯11设有12个齿11b。

磁轭11a是形成于各齿11b的外侧的背磁轭。在本实施方式中,磁轭11a形成为以轴心C为中心的圆环状。

多个齿11b在相互之间形成作为开口部的槽14,并且多个齿11b分别在周向Z上等间隔地配置。另外,在各齿11b的伸出的顶端部位形成有向周向Z的两侧延伸的延伸部11b1。包括该延伸部11b1在内位于齿11b的顶端部的内周面成为与转子20的外周表面相对的磁极面。另外,对于相邻的两个齿11b,在一个齿11b的延伸部11b1与另一个齿11b的延伸部11b1之间存在间隙(槽开口)。

线圈12是隔着绝缘体13卷绕于定子芯11的绕组线圈。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线圈12卷绕于定子芯11所具有的多个齿11b的各个齿。另外,如图3所示,各线圈12具有沿着旋转轴21的长度方向(轴向X)从定子芯11向定子芯11的两侧突出的线圈端部12a。也就是说,线圈端部12a是线圈12中的从定子芯11沿轴向X突出而伸出的部分。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12个线圈12。因而,模制马达1的槽数为1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模制马达1是输出为750W以上的高输出用马达。因此,作为线圈12,使用线径

多个线圈12由在电气上彼此相差120度相位的U相、V相以及W相这3相各自的单位线圈构成。也就是说,卷绕于各个齿11b的线圈12利用以U相、V相以及W相的相单位分别通电的3相的交流而被通电驱动。另外,各相的线圈12彼此间通过搭接线(未图示)连结。搭接线配设于绝缘体13的外周壁部等。线圈12和搭接线由成为芯线的导线和绝缘包覆导线的表面的绝缘体构成。

另外,各相的线圈12的末端利用电路基板80所具有的绕组接线部接线。具体而言,在电路基板80上,按照U相、V相、W相的每一相形成有用于将多个线圈12电连接的图案布线,各相的线圈12的末端通过软钎焊等而与电路基板80的图案布线电连接。另外,电路基板80在中央部具有供旋转轴21可动穿通的开口,该电路基板80例如是环状(环型形状)、扇型形状(圆弧状)或者C字形状等。

或者,各相的线圈12的末端除了使用电路基板的结构之外,也能够设为使用由导通材料构成的连接构件的结构。另外,对于本公开,无论马达的规格如何,只要是将引线插入马达的壳体内部的构造,就能够应用。

如图3和图4所示,绝缘体13是覆盖定子芯11的绝缘框。具体而言,绝缘体13覆盖定子芯11所具有的齿11b,设于每个齿11b。绝缘体13例如由PBT等绝缘性树脂材料构成。

配置于定子10的内侧的转子20(rotor)利用产生于定子10的磁力而旋转。具体而言,转子20具有旋转轴21,以旋转轴21的轴心C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旋转轴21沿着轴向X延伸。

转子20成为沿周向Z反复存在多个N极和S极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子20是永磁体埋入型的转子(IPM转子),具有转子芯(rotor core)22和分别插入到在转子芯22形成的多个磁体插入孔22a中的永磁体23。

如图3所示,转子芯22是沿旋转轴21的长度方向(轴向X)层叠有多个电磁钢板的大致圆柱状的层叠体。另外,如图4所示,在转子芯22沿周向Z等间隔地形成有沿轴向X贯通的多个磁体插入孔22a。在各磁体插入孔22a中各插入有1个永磁体23。在本实施方式中,磁极数量为10极,以S极与N极的磁极沿周向Z交替布置的方式配置有10个永磁体23。

在转子芯22的中心固定有旋转轴21。旋转轴21例如是金属棒等轴,以向转子芯22的两侧延伸的方式贯穿转子芯22。旋转轴21例如通过压入或者热压配合于转子芯22的中心孔中而固定于转子芯22。

如图3所示,旋转轴21被第1轴承51和第2轴承52保持。由此,转子20能够相对于定子10旋转。作为一例,第1轴承51和第2轴承52是将旋转轴21支承为旋转自如的轴承。第1轴承51固定于金属制的第1支架61。另外,第2轴承52固定于金属制的第2支架62。另外,旋转轴21贯穿第1轴承51,虽未图示,但在旋转轴21的从第1轴承51向外部突出的部位安装有旋转风扇等负载。在旋转轴21中,也将安装有旋转风扇等负载的部分称为输出轴21a。

像这样构成的转子20利用由定子10产生的磁通而旋转。具体而言,若从电路基板80向定子10所具有的线圈12供给电力,则在线圈12中流过励磁电流而在定子芯11产生磁通。利用由该定子芯11产生的磁通和自转子20所具有的永磁体23产生的磁通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磁力成为使转子20旋转的转矩,转子20旋转。

如图3所示,定子10被模制树脂30覆盖。具体而言,模制树脂30除了定子芯11所具有的齿11b的内周面之外,覆盖定子芯11、线圈12以及绝缘体13。模制树脂30由不饱和聚酯(BMC)等树脂材料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模制树脂30构成成为模制马达1的轮廓的一部分的壳体。也就是说,覆盖定子10的模制树脂30构成内包转子20的外壳。具体而言,模制树脂30是模制马达1的躯干部,形成为大致筒状。

另外,在模制树脂30的一侧的端缘部以封堵模制树脂30的一侧的开口部的方式设有第1支架61。另外,在模制树脂30的另一侧的端缘部以封堵模制树脂30的另一侧的开口部的方式设有第2支架62。第1支架61和第2支架62例如由铁构成,但不限于此。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支架61的整体的直径比第2支架62的整体的直径小,但不限于此。

如图1~图3所示,在模制树脂30安装有引线衬套40。在此,在参照图1~图4的同时,使用图5~图8来说明模制树脂30与引线衬套40的详细的结构。

图5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的模制马达1中,卸下了引线衬套40的状态的图。图6是表示将引线衬套40安装于模制树脂30时的情形的图。另外,为了易于理解将引线衬套40安装于模制树脂30的情形,在图6中,与图1、图5相反地示出模制马达1的上下方向(轴向X)。

图7是表示该模制马达1所使用的引线衬套40的结构的图,图7的(a)是主视图,图7的(b)是侧视图,图7的(c)是俯视图。另外,在图7中,为了方便起见,对金属构件41标注剖面线。另外,在图7的(b)中,图示图7的(a)中的B-B线处的金属构件41的截面,在图7的(c)中,图示图7的(b)中的C-C线处的金属构件41的截面。另外,图8是表示在模制马达1中,模制树脂30和引线衬套40的周边构造的剖视图。

如图5和图6所示,模制树脂30具有第1开口30a。在该第1开口30a安装有引线衬套40。如图6所示,第1开口30a以将模制树脂30的外壁部的一部分切除的方式形成。具体而言,第1开口30a形成为,将模制树脂30的开口端部的一部分沿着轴心C切除。作为一例,第1开口30a的形状在模制树脂30的侧视时为矩形形状。引线衬套40沿着轴心C插入于该第1开口30a而安装于模制树脂30。具体而言,如图7和图8所示,在引线衬套40设有收纳模制树脂30的侧壁部的凹部40b,如图8所示,通过将该凹部40b嵌入于第1开口30a处的模制树脂30的侧壁部,从而能够将引线衬套40固定于模制树脂30。

如图3所示,引线衬套40是用于将与电路基板80连接的电线90向外部引出的引出部。另外,引线衬套40是用于保护贯穿于引线衬套40的电线90的保护构件。引线衬套40也称为线缆衬套或者衬套。向电线90供给用于对卷绕于定子10的线圈12通电的电力。也就是说,电力经由电线90向电路基板80供给。电线90是电力供给线,例如是引线。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线90由3根引线构成。各引线由成为芯线的导线和绝缘包覆导线的表面的绝缘体构成。

另外,如上所述,向电线90供给用于直接或者间接地对线圈12通电的电力。此外,也有时从马达外部的控制装置向电线90供给用于控制马达的信号。

如图3和图8所示,在引线衬套40形成有用于将电线90向外部引出的贯穿孔40a。也就是说,在贯穿孔40a贯穿有电线90。贯穿孔40a例如是圆柱状的贯通孔。在该情况下,贯穿孔40a的形状(开口形状)为圆形。

引线衬套40的主体部(引线衬套主体)由树脂材料或者陶瓷等非金属材料构成。在由树脂材料构成引线衬套40的主体部的情况下,引线衬套40例如由硬质的绝缘性树脂材料或者弹性体等具有橡胶弹性的绝缘性树脂材料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引线衬套40的主体部由PBT构成。

如图7和图8所示,引线衬套40具有金属构件41。金属构件41安装于引线衬套40。在本实施方式中,金属构件41埋入于引线衬套40。埋入有金属构件41的引线衬套40例如能够通过嵌入成形等一体成型来制作。

金属构件41由金属板构成。具体而言,金属构件41是平板状的平坦的金属板。作为一例,作为构成金属构件41的金属材料,为铁、铝、铜或者不锈钢。

在金属构件41形成有第2开口41a。第2开口41a是用于将电线90向外部引出的贯通孔。电线90贯穿于第2开口41a。作为一例,第2开口41a的形状在模制树脂30的侧视时为圆形。

第2开口41a比形成于模制树脂30的第1开口30a小,并且比形成于引线衬套40的贯穿孔40a大。也就是说,在从正面观察形成于引线衬套40的贯穿孔40a时(也就是说,在模制树脂30的侧视时),形成于金属构件41的第2开口41a的开口面积比形成于模制树脂30的第1开口30a的开口面积小,并且比形成于引线衬套40的贯穿孔40a的开口面积大。

具体而言,在从正面观察形成于引线衬套40的贯穿孔40a时,形成于金属构件41的第2开口41a的开口缘的整周位于比形成于模制树脂30的第1开口30a的开口缘的整周靠内侧的位置,并且位于比形成于引线衬套40的贯穿孔40a的开口缘的整周靠外侧的位置。作为一例,如图8所示,若将第1开口30a的开口宽度设为W1,将第2开口41a的开口宽度设为W2,将贯穿孔40a的开口宽度设为W3,则满足W3

通过使用这样的结构的具有金属构件41的引线衬套40,即使卷绕于定子10的线圈12异常发热等而发生层间短路,在模制树脂30的内部发生起火而引线衬套40的树脂部分熔出,作为不燃材料的金属构件41也不会燃烧而是残留。由此,想要从安装有引线衬套40的、形成于模制树脂30的第1开口30a向模制树脂30的外部去的火被金属构件41阻断,因此能够抑制火从模制马达1喷出。其结果,能够抑制在模制马达1中产生的火蔓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金属构件41覆盖形成于模制树脂30的第1开口30a。具体而言,金属构件41配置为,在与旋转轴21的长度方向(轴向X)交叉的方向上,金属构件41的外形覆盖形成于模制树脂30的第1开口30a。另外,与旋转轴21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是指在与旋转轴21的长度方向正交的面中以旋转轴21的轴心C为中心的径向。

像这样,利用引线衬套40所具有的金属构件41覆盖形成于模制树脂30的第1开口30a,从而能够利用金属构件41封堵第1开口30a的除与第2开口41a的开口区域相对应的部分之外的部分。由此,即使是在由于层间短路等而在模制树脂30的内部发生起火的情况下,也能够进一步抑制火从第1开口30a喷出。

另外,如图3所示,在模制树脂30设有第1金属罩71和第2金属罩72。第1金属罩71和第2金属罩72分别具有以覆盖位于卷绕于定子10的线圈12端部的线圈端部12a的方式沿模制树脂30的周向Z设置的部分。

第1金属罩71是金属制的外罩,安装于模制树脂30的第1支架61侧(输出轴21a侧)。第1金属罩71包围位于输出轴21a侧的线圈端部12a和绝缘体13。另外,第1金属罩71呈在中心具有开口部的中空的杯形状。位于输出轴21a侧的第1支架61的局部以贯穿该第1金属罩71所具有的开口部的方式构成。

第2金属罩72是金属制的内罩,以包围定子10的外周的方式构成。具体而言,第2金属罩72包围位于与输出轴21a侧相反的那一侧的线圈端部12a、绝缘体13以及定子芯1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金属罩72是呈圆筒形状的两侧开口的筒体。

像这样,利用第1金属罩71和第2金属罩72覆盖各线圈端部12a,从而即使是在由于层间短路等而在模制树脂30的内部发生起火的情况下,也利用第1金属罩71和第2金属罩72阻断火。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火向模制马达1的外部喷出。

另外,也可以设置第1金属罩71和第2金属罩72中的任一者,但通过设置第1金属罩71和第2金属罩72这两者,能够可靠地防止火向模制马达1的外部喷出。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1,即使是在由于线圈的异常发热等而在模制树脂30的内部发生起火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火从模制树脂30的安装有引线衬套40的部位向外部喷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金属构件41以位于模制树脂30的外侧的方式固定于引线衬套40,但不限于此。例如,金属构件41既可以以位于模制树脂30的内侧的方式固定于引线衬套40,也可以以位于形成于模制树脂30的第1开口30a(中侧)的方式固定于引线衬套4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金属构件41是平坦的金属板,但不限于此。例如,如图9所示的引线衬套40这样,金属构件41也可以是弯曲的金属板。在该情况下,金属板沿着模制树脂30所形成的侧壁部的形状弯曲为佳。

另外,如图10所示的引线衬套40A这样,金属构件41A具有用于将金属构件41A安装于模制树脂30的定位部41b为佳。在本实施方式中,金属构件41A具有卡挂于模制树脂30的局部的卡挂部作为定位部41b。具体而言,如图11所示,金属构件41A具有通过将长方形的金属板的两端部弯折成凸缘状而形成的弯折部作为定位部41b(卡挂部)。如图10所示,该定位部41b(弯折部)与模制树脂30所形成的侧壁部的内表面卡定。

像这样,通过在金属构件41A设置定位部41b,从而即使引线衬套40A的树脂部分熔化,也能够抑制金属构件41A从形成于模制树脂30的第1开口30a脱落。也就是说,金属构件41A所具有的定位部41b作为金属构件41A的防落下构造发挥功能。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火从第1开口30a喷出。

(实施方式2)

接下来,使用图12和图13说明实施方式2的模制马达2。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模制马达2所使用的引线衬套40B的结构的图,图12的(a)是主视图,图12的(b)是侧视图,图12的(c)是俯视图。另外,在图12中,为了方便起见,也对金属构件41标注剖面线。另外,在图12的(b)中,图示出图12的(a)的B-B线处的金属构件41的截面,在图12的(c)中,图示出图12的(b)的C-C线处的金属构件41的截面。另外,图13是实施方式2的模制马达2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在上述实施方式1的模制马达1中,引线衬套40所具有的金属构件41由1个金属板构成,但如图12和图1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2中,引线衬套40B所具有的金属构件41由多个金属板构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2以后的说明中,对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引用各构成要素的说明。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引线衬套40B中,金属构件41由覆盖形成于模制树脂30的第1开口30a的多个金属板构成。构成金属构件41的多个金属板以重合的方式配置。更具体而言,多个金属板以多个金属板的各金属板所具有的第2开口41a彼此重合的方式配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金属构件41由两个金属板构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是,形成于构成金属构件41的多个金属板的第2开口41a均比形成于模制树脂30的第1开口30a小,并且比形成于引线衬套40的贯穿孔40a大。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2中也是,即使是在发生层间短路而在模制树脂30的内部发生起火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火从形成于模制树脂30的第1开口30a向模制树脂30的外部喷出。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金属构件41由多个金属板构成。也就是说,利用双重构造的金属板堵塞形成于模制树脂30的第1开口30a。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火从形成于模制树脂30的第1开口30a向模制树脂30的外部喷出。

另外,除金属构件41由多个金属板构成之外,本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2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模制马达1相同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金属构件41的2个金属板均是平坦的,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14A所示的引线衬套40B那样,构成金属构件41的两个金属板中的一者弯曲。另外,也可以是,构成金属构件41的两个金属板这两者弯曲。

另外,如图14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图10所示的金属构件41A同样地,金属构件41B也可以具有用于将金属构件41B安装于模制树脂30的定位部(卡挂部)41b。也就是说,金属构件41B也可以具有防落下构造。

(实施方式3)

接下来,使用图15~图17说明实施方式3的模制马达3。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模制马达3的模制树脂30和引线衬套40C的周边构造的剖视图。图16是该模制马达3所使用的引线衬套40C所具有的金属构件41C的立体图,图17是该金属构件41C的俯视图。

如图1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3中,引线衬套40C是连接器类型,具有从模制树脂30的侧壁部朝向外部突出的突出部41c。形成于本实施方式的引线衬套40C的贯穿孔40a是用于使电线90无法移动的细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引线衬套40C贯穿有3根电线90,因此贯穿孔40a设有3个。电线90插入到各贯穿孔40a中。插入到贯穿孔40a中的电线90保持于引线衬套40C。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引线衬套40C所具有的金属构件41C是覆盖引线衬套40C所具有的突出部41c的外表面的金属罩。金属罩例如由铁等构成。

作为金属罩的金属构件41C具有第2开口41a。如图16和图17所示,第2开口41a的形状在沿径向Y观察的主视时为矩形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是,第2开口41a比形成于模制树脂30的第1开口30a小,并且比引线衬套40C所具有的各贯穿孔40a大。具体而言,第2开口41a包围引线衬套40C所具有的3个贯穿孔40a。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3中,在发生层间短路而在模制树脂30的内部发生起火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火从形成于模制树脂30的第1开口30a向模制树脂30的外部喷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引线衬套40C中,金属构件41C具有用于将金属构件41C安装于模制树脂30的定位部41b。具体而言,金属构件41C具有卡挂于模制树脂30的局部的卡挂部作为定位部41b。更具体而言,如图16和图17所示,金属构件41C具有通过将金属罩的局部弯折成凸缘状而形成的弯折部作为定位部41b(卡挂部)。如图15所示,该定位部41b(弯折部)收纳于在模制树脂30的侧壁部设置的凹部30b,并且卡定于凹部30b的内表面。

像这样,通过在金属构件41C设置定位部41b,从而即使引线衬套40C的树脂部分熔化,也能够抑制金属构件41C从形成于模制树脂30的第1开口30a脱落。由此,金属构件41C所具有的定位部41b作为金属构件41C的防落下构造发挥功能,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火从第1开口30a喷出。

另外,关于除上述特征部分之外的部分,本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3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1、2的模制马达1、2相同的结构。

(实施方式4)

接下来,使用图18~图21说明实施方式4的模制马达4。图18是实施方式4的模制马达4的剖视图。图19是表示在实施方式4的模制马达4中,卸下了引线衬套40D的状态的图。图20和图21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模制马达4的模制树脂30和引线衬套40D、40E的周边构造的剖视图。

如图18、图1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4中,包括定子10、与定子10相面对地配置的转子20、覆盖定子10的模制树脂30以及陶瓷制的引线衬套40D。

定子10具有定子芯11、线圈12以及绝缘体13。线圈12是隔着绝缘体13卷绕于定子芯11的绕组线圈。

转子20具有旋转轴21。转子20具有埋入有多个永磁体23的转子芯22。

模制树脂30具有第1开口30a。在该第1开口30a安装有引线衬套40D。

引线衬套40D是用于将电线90向外部引出的引出部。在引线衬套40D形成有用于将电线90向外部引出的贯穿孔40a。贯穿孔40a比第1开口30a小。也就是说,在从正面、即与旋转轴21交叉的径向Y观察形成于引线衬套40D的贯穿孔40a时,贯穿孔40a的开口面积比形成于模制树脂30的第1开口30a的开口面积小。

具体而言,在从正面观察形成于引线衬套40D的贯穿孔40a时,形成于引线衬套40D的贯穿孔40a的开口缘的整周位于比形成于模制树脂30的第1开口30a的开口缘的整周靠内侧的位置。作为一例,如图20所示,若将第1开口30a的开口宽度设为W11,将贯穿孔40a的开口宽度设为W13,则满足W13

另外,更优选的是,如图21所示,引线衬套40E包括用于将电线90引出到外部的内侧开口40c和外侧开口40d即可。内侧开口40c在安装于模制树脂30的引线衬套40E中位于模制马达4的内侧。外侧开口40d在安装于模制树脂30的引线衬套40E中位于模制马达4的外侧。换言之,形成于引线衬套40E的贯穿孔40a包括向模制马达4的内侧即旋转轴21侧开口的内侧开口40c和向模制马达4的外侧即与旋转轴21所在侧相反的那一侧开口的外侧开口40d。

内侧开口40c比第1开口30a小,并且比外侧开口40d大。也就是说,在从正面、即与旋转轴21交叉的径向Y观察形成于引线衬套40E的贯穿孔40a时,形成于模制树脂30的内侧的贯穿孔40a所包含的内侧开口40c的开口面积比形成于模制树脂30的第1开口30a的开口面积小,并且比形成于模制树脂30的外侧的贯穿孔40a所包含的外侧开口40d的开口面积大。

具体而言,在从正面观察形成于引线衬套40E的贯穿孔40a时,在引线衬套40E中形成于模制马达4的内侧的内侧开口40c的开口缘的整周位于比形成于模制树脂30的第1开口30a的开口缘的整周靠内侧的位置,并且位于比在引线衬套40E中形成于模制马达4的外侧的外侧开口40d的开口缘的整周靠外侧的位置。作为一例,如图21所示,若将第1开口30a的开口宽度设为W21,将贯穿孔40a所包含的内侧开口40c的开口宽度设为W22,将贯穿孔40a所包含的外侧开口40d的开口宽度设为W23,则满足W23

通过设为本结构,在模制马达4中,使电线90从引线衬套40E的内部侧通向外部侧的作业变得容易。

通过使用成为以上这样的结构的陶瓷制的引线衬套40D、40E,从而即使卷绕于定子10的线圈12异常发热等而发生层间短路,在模制树脂30的内部发生起火,作为不燃材料的陶瓷制的引线衬套40D、40E也不会燃烧而是残留。由此,想要从安装有引线衬套40D、40E的形成于模制树脂30的第1开口30a向模制树脂30的外部去的火被陶瓷制的引线衬套40D、40E阻断,因此能够抑制火从模制马达4喷出。其结果,能够抑制在模制马达4中产生的火蔓延。

(其他变形例)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公开的模制马达,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1~3中,金属构件41、41A以及41B所具有的第2开口41a是圆形的孔,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将金属构件的局部切除而成的缺口形状。也就是说,第2开口41a不限于是闭合的孔的情况,也可以是局部开放的孔。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2中,金属构件41和41A埋入于引线衬套40的主体部的内部,但不限于此。具体而言,也可以通过在引线衬套40的局部形成间隙,将金属构件(金属板)插入到该间隙中,从而将金属构件固定于引线衬套40。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1~4中,转子20的磁极的极数设为10(也就是说,永磁体23的数量为10个),但不限于此。转子20的磁极的极数能够应用任意的数量。

此外,对上述实施方式施加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想到的各种变形而得到的形态、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宗旨的范围内任意组合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和功能而实现的形态也包含在本公开中。

以空调设备所使用的风扇马达等为代表,本公开的模制马达能够用作各种各样的领域的马达。

1、2、3、4、模制马达;10、定子;11、定子芯;11a、磁轭;11b、齿;11b1、延伸部;12、线圈;12a、线圈端部;13、绝缘体;14、槽;20、转子;21、旋转轴;21a、输出轴;22、转子芯;22a、磁体插入孔;23、永磁体;30、模制树脂;30a、第1开口;30b、凹部;40、40A、40B、40C、40D、40E、引线衬套;40a、贯穿孔;40b、凹部;40c、内侧开口;40d、外侧开口;41、41A、41B、41C、金属构件;41a、第2开口;41b、定位部;41c、突出部;51、第1轴承;52、第2轴承;61、第1支架;62、第2支架;71、第1金属罩;72、第2金属罩;80、电路基板;90、电线。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