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外墙饰面层空鼓检测方法

外墙饰面层空鼓检测方法

摘要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安全检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外墙饰面层空鼓检测方法。(1)利用红外温度梯度图像查找存在缺陷的可疑位置的方法。(2)对于检测条件不佳的场合,采用激光照射对表面进行加热的辅助技术手段,放大表面温差进行缺陷的检测。(3)对于存在温度异常的可疑区域,利用升温降温过程中的温差变化对比,进行饰面层空鼓缺陷是否存在的识别判定方法。本发明提出的建筑外立面饰面层缺陷的检测方法,在实际检测操作中可以实现远距离检测,避免人员高空危险作业,而且操作简便。在数据分析处理上不仅可以克服人为进行温度图像色彩识别带来的主观性和不稳定性,还可以通过软件实现图像分析的批量处理,或进行实时的检测分析。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849002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大连理工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810229483.0

  • 申请日2018-03-13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温福雪

  • 地址 116024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路2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6:24:2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8-14

    授权

    授权

  • 2018-09-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N25/72 申请日:201803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8-09-0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安全检测技术领域,墙体质量检测的技术手段,为一种检测建筑物外立面饰面层,例如瓷砖等,是否存在空鼓安全隐患的一种现场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粘贴外墙饰面砖是当前城市高层建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外墙装饰形式,并以其美观、经济等优点得到了广泛使用,但是可能会形成空鼓脱落带来安全隐患。其主要问题是因为施工质量不达标或年久老化,造成饰面层与混凝土或砖墙基层之间的粘结强度将会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当粘结力达不到要求时,可能造成饰面层首先会局部从基层脱开,形成空鼓;如果不进行加固,空鼓面积会逐渐增大,最终导致饰面层完全从基层脱离并引发高处坠落等事故。由于检测面积大,检测缺陷要求精细,而且外立面高空作业受限,需要一种能快速诊断,对建筑外立面饰面层进行缺陷普查的检测手段。

目前对建筑物外墙饰面缺陷的检测主要有敲击法、拉拔法和红外热像法,因为敲击法、拉拔法虽然检测结果准确,但是对于高层建筑外立面需要高空作业操作,检测所需的时间很长,效率低,并且受检测人员的主观判断影响较大;而红外成像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因为其效率高,直观快速人力物力成本低等特点,在普查外墙饰面砖空鼓应用上具有明显优势,相关部门也颁布了检测相关规程和标准,但是现有红外法在实际检测应用过程中,受到诸多限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点:

1、红外法检测外墙饰面砖空鼓时,单纯依靠拍摄的红外图像色彩差异进行判定的检测结果很容易受到气象条件,尤其是太阳辐射的影响,形成检测条件的制约。

在受到较强的太阳辐射强度照射下外墙表面空鼓区域和正常区域的温度差异不断随时间变化,在《红外热像法检测建筑外墙饰面粘结质量技术规程》(JGJ/T277-2012)中只对全国部分城市适宜的检测时段做出了规定,但缺乏普遍性通用性的准则。申请号为201610523425.X(一种外墙空鼓缺陷的红外质量检测方法)的中国专利提出对整个墙面在阳光照射后喷冷却液进行降温的方法,来减少检测误差的方法。虽然可行但是需要对外墙表面降温5-15分钟,并且喷洒均匀,实际执行过程中操作难度相对大、费用成本较高。

在气象条件不佳时(如阴天,大雾),墙面的温差会十分微小,尤其是北向外立面红外热像仪的检测效果会大大降低;申请号为200810207217.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检验古代壁画空鼓位置的非接触无损检测方法,通过灯泡对外墙表面进行加温,通过红外线热成像获得热像图,从而判定热量上升不明显区域为空鼓区。这种方向虽然能使用到外墙空鼓的检测上,从而提高对外墙空鼓的检测效率,但灯泡进行再加温时,需要供配电等检测条件,比较繁琐,而且外墙表面的温度上升幅度非常的小,受热不均匀,效果不明显。

2、目前的技术手段都是利用温度差异造成检测到的红外图像的色彩差异进行缺陷位置的判定,一直存在的共性问题就是,显色差异受到后期图像处理过程中选择的显色温度取值范围等因素有很大关系,需要人为的设置调整,对于建筑外墙的整个普查来说人力成本、时间消耗大大增加,效率低下,能够利用计算机进行批处理计算的分析方法将能够克服识别过程中的主观性,提高检测识别的可靠性。

3、红外法检测外墙饰面砖空鼓时,周围环境辐射、墙面外表面的发射率、表面颜色、拍摄角度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红外图片上可能会出现不是空鼓造成的温度异常区,这样单纯依赖红外热像图和可见光图像对比存在较高的误判率,为此不能充分确定饰面层粘结缺陷,还需要采用锤击法、拉拔法等其他辅助检测方法进行必要的验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

(1)利用红外温度梯度图像查找存在缺陷的可疑位置的方法。

由于红外相机温度测试精度虽然不高,但是其温度的分辨率可以达到50mK以上,本发明提出将原始的红外温度图像通过数据处理转化为温度梯度图像,在正常区和异常区的边界上的温度出现明显阶跃,其位置的温度梯度将明显高于区域内的梯度,将梯度图像进行滤波处理,和可见光轮廓线对比两种手段结合,过滤掉纹理轮廓,进一步处理,可标识出可能存在缺陷的区域位置和轮廓。

(2)对于检测条件不佳的场合,尤其北立面或者太阳辐照强度不理想的情况下,采用激光照射对表面进行加热的辅助技术手段,放大表面温差进行缺陷的检测。该种辅助手段利用激光束远距离传输特性实现非接触检测,并且加热迅速,加热量均匀,可控调节并且准确,利用照射后的温升情况与辐射量的关系即可进行空鼓的识别判定。

(3)对于存在温度异常的可疑区域,利用升温降温过程中的温差变化对比,进行饰面层空鼓缺陷是否存在的识别判定方法。

由于存在饰面层空鼓的区域,在加热时空鼓表面升温快形成“热斑”,降温时降温快会形成“冷斑”,利用空鼓缺陷位置与正常表面的温差会出现正负反转的变化特征,排除表面发射率、墙体材质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进而确认空鼓是否存在。该技术手段提高了传统红外检测方法识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相比敲击法、拉拔法避免了接触式检测带来的高空作业危险,而且检测效率较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外墙饰面层空鼓检测方法,步骤如下:

(1)当待检测外墙处于太阳辐照条件好时,在表面升温阶段进行建筑外立面的红外温度图像测试,获取原始可见光图像和红外图像,记录每张图像的编号、对应的拍摄位置信息以及太阳辐射强度信息;

依据拍摄角度,参照可见光图像的标识点,对原始可见光图像和红外图像进行图像整形校准,校准为正对拍摄的平面图像;

(2)将上一步处理得到的红外图像转化成温度梯度图像,依据测试情况进行调整滤波,去除温度梯度图像表面纹理影响,得到表面温度异常区域轮廓图,然后与原始可见光图像轮廓进行比较,进而从红外图像中标识出立面原始区块轮廓线,剩余的其他轮廓线封闭区域表示为缺陷可疑区块;

(3)筛选出存在缺陷可疑区块的图像,将得到的缺陷可疑区块对应的可疑轮廓线标识在红外图像及原始可见光图像上,并分别计算该缺陷可疑区块与其周围区块的面积和平均温度;

(4)根据记录图像的编号、拍摄位置信息以及原始可见光图像上标识的缺陷可疑区域,对建筑存在可疑缺陷部位进行定位后;针对可疑缺陷部位在降温时间段进行再次诊察,重复上述步骤(1)-(3)的操作;

汇总每个可疑缺陷部位及周围区域,多次测量检测的平均温度,并计算温差,若发现温差出现明显正负交替现象,则判定该可疑缺陷部位存在空鼓缺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出的建筑外立面饰面层缺陷的检测方法,在实际检测操作中可以实现远距离检测,避免人员高空危险作业,而且操作简便。在数据分析处理上不仅可以克服人为进行温度图像色彩识别带来的主观性和不稳定性,还可以通过软件实现图像分析的批量处理,或者进行实时的检测分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外墙饰面层空鼓检测方法,步骤如下:

(1)当待检测外墙处于太阳辐照条件好时,在表面升温阶段进行建筑外立面的红外温度图像测试,获取原始可见光图像和红外图像,记录每张图像的编号、对应的拍摄位置信息以及太阳辐射强度信息;

依据拍摄角度,参照可见光图像的标识点,对原始可见光图像和红外图像进行图像整形校准,校准为正对拍摄的平面图像;

(2)将上一步处理得到的红外图像转化成温度梯度图像,依据测试情况进行调整滤波,去除温度梯度图像表面纹理影响,得到表面温度异常区域轮廓图,然后与原始可见光图像轮廓进行比较,进而从红外图像中标识出立面原始区块轮廓线,剩余的其他轮廓线封闭区域表示为缺陷可疑区块;

(3)筛选出存在缺陷可疑区块的图像,将得到的缺陷可疑区块对应的可疑轮廓线标识在红外图像及原始可见光图像上,并分别计算该缺陷可疑区块与其周围区块的面积和平均温度;

(4)根据记录图像的编号、拍摄位置信息以及原始可见光图像上标识的缺陷可疑区域,对建筑存在可疑缺陷部位进行定位后;针对可疑缺陷部位在降温时间段进行再次诊察,重复上述步骤(1)-(3)的操作;

汇总每个可疑缺陷部位及周围区域,多次测量检测的平均温度,并计算温差,若发现温差出现明显正负交替现象,则判定该可疑缺陷部位存在空鼓缺陷。

对于要求的检测时间内,气象条件不好,表面温度没有明显差异的情况下,利用激光面光源照射待检测外墙2-5分钟,并用红外相机跟踪记录照射区域的温度上升和恢复的整体变化情况,观察区域内是否出现温度异常区域,若出现异常区,选取现象明显的区域面,通过步骤(1)-(3)进行图像分析处理,并绘制异常区域与周围区域的温度变化曲线;利用面光源的激光发射功率进行建筑外表面传热计算,如计算结果与实际测试吻合,则判定该区域为空鼓缺陷位置。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