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科尔沁沙地苜蓿的春季建植方法

一种科尔沁沙地苜蓿的春季建植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科尔沁沙地苜蓿的春季建植方法,包括,筛选禾本科伴生植物,并于3月下旬‑4月上旬先播种,待伴生植物生长至分蘖期时喷施化学除草剂,待伴生植物地上部枯黄死亡后再播种苜蓿。本发明的春季建植方法利用伴生植物的残茬作为苜蓿种子萌发、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天然屏障,既可保墒,又能避免春播苜蓿被风沙侵害造成的成活率低等问题,促进苜蓿萌发及幼苗生长;前期播种伴生植物有利于抑制杂草生长,且喷施化学除草剂后可防止伴生植物继续生长对苜蓿萌发与生长产生抑制,效果显著;选择在5月份播种,既能提高当年干草产量和经济效益,又能使苜蓿播种后根系有充足的时间发育,刈割后苜蓿地上部分能提高其越冬率,可操作性强。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12-06

    授权

    授权

  • 2018-10-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20/00 申请日:201803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8-09-0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牧草种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科尔沁沙地苜蓿的春季建植方法。

背景技术

苜蓿是一种多年生豆科牧草,具有蛋白含量高、营养物质丰富等优点,且由于其生长适应性强,干草产量高,素有“牧草之王”的美誉。在我国北方地区,苜蓿每年可以刈割3-4茬,干草产量可达600-1000kg/亩。随着我国振兴奶业等政策的提出,苜蓿的种植面积将进一步扩大,预计到2020年,全国苜蓿种植总面积将达到600万亩。

科尔沁沙地东起吉林省双辽县,西至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南北介于燕山北部黄土丘陵和大兴安岭东麓丘陵之间,地跨内蒙古、吉林、辽宁三个省区,总面积大约5.17万平方公里,为我国北方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位于科尔沁沙地的阿鲁科尔沁旗于2013年7月被中国畜牧业协会草业分会命名为“中国草都”,现已成为我国集中连片面积最大的苜蓿规模化产区,苜蓿种植面积达60多万亩。

“风沙大”一直是影响科尔沁沙地苜蓿春季建植成功率的主要因素。由于建植初期苜蓿幼苗较为弱小,春季播种苜蓿极易遭受风沙等环境因素的影响,通常,春季大风伴随浮沙的打击使苜蓿的幼苗很快枯萎死亡。此外,风沙会带走苜蓿的表层土壤,使得苜蓿根部裸露脱水死亡;且春季播种会受到本地区特有灰绿藜等杂草的严重危害。

当地牧业企业多选择在秋季播种,但秋季播种到越冬前根部发育较弱,且地上部生物量积累较少,产草量较低;本区冬季气候严寒,秋播苜蓿当年刈割极易造成越冬困难,多数企业为保证越冬播种当年不进行刈割,导致播种当年没有经济效益。

公开号为CN106717988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苜蓿与小麦混合种植方法,可有效减轻田间杂草危害,提高苜蓿干草产量,改善苜蓿品质;公开号为CN102308720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干旱区苜蓿双层种植方法,通过苜蓿与一年生伴生植物同时播种于不同深度土壤,从而提高苜蓿成活率与干草产量。然而,到目前为止,尚无关于解决风沙大对苜蓿的春季建植的影响的报道。

综上所述,研究开发一种科尔沁沙地苜蓿的春季建植方法是牧草种植技术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科尔沁沙地苜蓿春季建植困难的现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科尔沁沙地苜蓿的春季建植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科尔沁沙地苜蓿的春季建植方法,包括,筛选禾本科伴生植物,并与3月底-4月初先播种,待伴生植物生长至分蘖期时喷施化学除草剂,待伴生植物地上部枯黄死亡后再播种苜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禾本科伴生植物为燕麦或小麦。

优选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禾本科伴生植物为燕麦,播种方式为开沟条播。

进一步优选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燕麦的播种日期为3月25日-4月10日,播种量为3-6kg/亩,条播行距为18-22cm,深度为3-5c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化学除草剂为专性防除禾本科植物的化学除草剂。

优选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化学除草剂为拿捕净,喷施时间为伴生植物生长至10-15cm时,喷施量为130-160ml/亩。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苜蓿的播种时间为喷施化学除草剂后的3-5天,播种方式为开沟条播。

优选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苜蓿的品种为加拿大产骑士T,且其包衣重量占比为30-35%。

进一步优选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苜蓿的播种日期为5月7日-5月10日,播种量为1.5-2.5kg/亩,条播行距为12-20cm,深度为1-2cm。

再进一步优选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苜蓿在播种后95-99天后刈割,晒干,调制干草,且苜蓿在该年再生后不再刈割。

本发明的优点: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科尔沁沙地苜蓿的春季建植方法,利用燕麦等禾本科伴生植物的残茬作为苜蓿种子萌发、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天然屏障,禾本科伴生植物的残茬既可保墒,又能有效避免春播苜蓿被风沙侵害造成的成活率低等问题,最终达到促进苜蓿萌发及幼苗的生长的目的;

(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科尔沁沙地苜蓿的春季建植方法,前期播种燕麦等禾本科伴生植物有利于抑制该地块其他杂草的生长,且喷施拿捕净等专性防除禾本科植物的化学除草剂后可灭杀禾本科伴生植物以防止其继续生长对苜蓿萌发与生长产生抑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效果显著;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科尔沁沙地苜蓿的春季建植方法,并选择在5月份播种,既能在当年8月份收获,提高当年干草产量和经济效益,又能使苜蓿播种后根系有充足的时间发育,在8月份刈割之后,苜蓿地上部分可为苜蓿根颈在冬季保水固墒,提高苜蓿越冬率,实际可操作性强,为该地区苜蓿生产企业的春季苜蓿播种提供了便利,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推广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若未特别指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所采用的种子和药剂也均为可商业获得的。

实施例1一种科尔沁沙地苜蓿的春季建植方法

苜蓿建植要求地块平坦,土壤疏松,水气通透性良好,无杂草,且土壤水分适宜,指针式喷灌机可适时灌溉施肥,且有喷药机等机械设备可在适当时候喷施除草剂。

苜蓿种子选用加拿大产的骑士T品种,其包衣重量占比33%;禾本科伴生植物选用燕麦,其种子选用国产的普通种子。

本实施例的科尔沁沙地苜蓿春季建植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在禾本科伴生植物燕麦播种之前,地块深耕,之后耙地,保证土壤颗粒较细,通透性良好。

具体地,深耕深度为25-30cm,耙地耙碎土块,保证地块平坦整齐。

(2)燕麦播种采用条播,播种日期为4月8日,播种量为5.48kg/亩,行距为20cm,深度为3-5cm。

此外,在燕麦播种前施入适量肥料作为底肥。

(3)喷施“拿捕净”除草剂,具体采用喷药机在燕麦表面喷施,喷施日期为5月4日。

具体地,喷施“拿捕净”除草剂时,燕麦的高度为10cm,且在喷施前,将1375ml“拿捕净”药液溶于550-600L水中稀释;且每亩地喷施“拿捕净”原液154ml。

(4)苜蓿播种采用条播,播种日期为5月7日,播种量为2.2kg/亩,行距为20cm,深度为1-2cm。

(5)刈割苜蓿,刈割日期为8月11日,即播种99天后进行刈割,此时燕麦残茬早已腐烂分解,不影响苜蓿刈割。

具体地,刈割苜蓿时,苜蓿平均株高121cm,留茬高度为5-7cm,苜蓿干草产量为414kg/亩。

此外,将刈割后的苜蓿晾晒后利用专门机械打成草捆,在该年度苜蓿再生后不再刈割。

本实施例中,收获苜蓿干草为现蕾至初花期,苜蓿干草品质好,且蛋白以及碳水化合物含量高,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在播种当年较常规播种苜蓿大幅提高产量,播种第二年苜蓿的越冬率显著提高。

实施例2一种科尔沁沙地苜蓿的春季建植方法

苜蓿建植要求地块平坦,土壤疏松,水气通透性良好,无杂草,且土壤水分适宜,指针式喷灌机可适时灌溉施肥,且有喷药机等机械设备可在适当时候喷施除草剂。

苜蓿种子选用加拿大产的骑士T品种,其包衣重量占比33%;禾本科伴生植物选用燕麦+小麦,且燕麦种子和小麦种子均选用国产的普通种子。

本实施例的科尔沁沙地苜蓿春季建植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在禾本科伴生植物燕麦播种之前,地块深耕,之后耙地,保证土壤颗粒较细,通透性良好。

具体地,深耕深度为25-30cm,耙地耙碎土块,保证地块平坦整齐。

(2)燕麦和小麦的播种采用条播,且播种前将燕麦种子和小麦种子按质量比为1:1混合均匀,播种日期为4月8日,播种量为5.68kg/亩,行距为20cm,深度为3-5cm。

此外,在燕麦播种前施入适量肥料作为底肥。

(3)喷施“拿捕净”除草剂,具体采用喷药机在燕麦和小麦表面喷施,喷施日期为5月2日。

具体地,喷施“拿捕净”除草剂时,燕麦和小麦的平均高度为13cm,且在喷施前,将1375ml“拿捕净”药液溶于550-600L水中稀释;且每亩地喷施“拿捕净”原液154ml。

(4)苜蓿播种采用条播,播种日期为5月7日,播种量为2.1kg/亩,行距为20cm,深度为1-2cm。

(5)刈割苜蓿,刈割日期为8月11日,即播种99天后进行刈割,此时燕麦残茬早已腐烂分解,不影响苜蓿刈割。

具体地,刈割苜蓿时,苜蓿平均株高116cm,留茬高度为5-7cm,苜蓿干草产量为412kg/亩。

此外,将刈割后的苜蓿晾晒后利用专门机械打成草捆,在该年度苜蓿再生后不再刈割。

本实施例中,收获苜蓿干草为现蕾至初花期,苜蓿干草品质好,且蛋白以及碳水化合物含量高,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在播种当年较常规播种苜蓿大幅提高产量,播种第二年苜蓿的越冬率显著提高。

对比例一种科尔沁沙地苜蓿的春季建植方法

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类似,苜蓿建植要求地块平坦,土壤疏松,水气通透性良好,无杂草,且土壤水分适宜,指针式喷灌机可适时灌溉施肥。

苜蓿种子选用加拿大产的骑士T品种,其包衣重量占比33%;其不同之处在于,没有在苜蓿播种前播种禾本科伴生植物。

本对比例的科尔沁沙地苜蓿春季建植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在苜蓿播种之前,地块深耕,之后耙地,保证土壤颗粒较细,通透性良好。

具体地,深耕深度为25-30cm,耙地耙碎土块,保证地块平坦整齐。

此外,在播种前施入适量肥料作为底肥。

(2)苜蓿播种采用条播,播种日期为5月7日,播种量为2.1kg/亩,行距为20cm,深度为1-2cm。

(3)刈割苜蓿,刈割日期为8月11日,即播种99天后进行刈割,此时试验地几乎无苗,无法测产。

在对比例中,由于没有播种禾本科伴生植物,苜蓿出苗极差,极其少数出苗的苜蓿也在苗期由于受到风吹、沙打以及土表干旱等自然胁迫而死亡,后续所存植株几乎为零,无法进行产量测定。对比案例中结果表明,无保护播种下,此地区春季不能进行苜蓿播种。

综合对比实施例1-2及对比例的结果,不难发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科尔沁沙地苜蓿的春季建植方法,利用燕麦等禾本科伴生植物的残茬作为苜蓿种子萌发、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天然屏障,禾本科伴生植物的残茬既可保墒,又能有效避免春播苜蓿被风沙侵害造成的成活率低等问题,最终达到促进苜蓿萌发及幼苗的生长的目的;此外,前期播种燕麦等禾本科伴生植物有利于抑制该地块其他杂草的生长,且喷施拿捕净等专性防除禾本科植物的化学除草剂后可灭杀禾本科伴生植物以防止其继续生长对苜蓿萌发与生长产生抑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效果显著;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科尔沁沙地苜蓿的春季建植方法,选择在5月份播种,既能在当年8月份收获,提高当年干草产量和经济效益,又能使苜蓿播种后根系有充足的时间发育,在8月份刈割之后,苜蓿地上部分可为苜蓿根颈在冬季保水固墒,提高苜蓿越冬率,实际可操作性强,为该地区苜蓿生产企业的春季苜蓿播种提供了便利,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推广价值。

最后,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案,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