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导光板压缩成型模具及导光板压缩成型方法

导光板压缩成型模具及导光板压缩成型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光板压缩成型模具及导光板压缩成型方法,其中模具包括:依次设置的动模侧平板、动模侧开槽板、定模侧开槽板及定模侧平板。本发明所提供的导光板压缩成型模具,通过将传统模具中的定模板分割为定模侧开槽板及定模侧平板,而将传统模具中的动模板分割为动模侧开槽板及动模侧平板;使得开槽部分及平板部分可分别加工,降低了加工难度,且有效地保证了所加工第一收容槽及第二收容槽底边的垂直度。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737941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深圳市南极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710666303.0

  • 发明设计人 姜发明;彭永生;

    申请日2017-08-07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王永文

  • 地址 518104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新和路沙一北方永发科技园1至8栋16至23栋(第四栋至第五栋1-4楼第8栋2楼第16栋2楼)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3:49:5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12-10

    授权

    授权

  • 2019-12-06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B29C45/26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70807

    著录事项变更

  • 2017-12-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29C45/26 申请日:201708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11-2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光板成型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导光板压缩成型模具及导光板压缩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导光板是利用光学级的压克力/PC板材,然后用具有极高反射率且不吸光的高科技材料,在光学级的压克力板材底面用UV网版印刷技术印上导光点。利用光学级压克力板材吸取从灯发出来的光在光学级压克力板材表面的停留,当光线射到各个导光点时,反射光会往各个角度扩散,然后破坏反射条件由导光板正面射出。通过各种疏密、大小不一的导光点,可使导光板均匀发光。反射片的用途在于将底面露出的光反射回导光板中,用来提高光的使用效率。

现有技术中,导光板成型模具通常包括依次设置的定模板、动模板、压缩机构弹簧安装板及顶出机构安装板,由于定模板及动模板需要安装模芯,所以中部设置有相应的模芯容纳腔,所述模芯容纳腔通常由CNC直接加工而成,这种直接加工的方式会在底边形成斜边,而加工不出想要的直角边,加工难度大且效果差。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光板压缩成型模具及导光板压缩成型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导光板压缩成型模具,包括压缩机构弹簧安装板及顶出机构安装板;其中,还包括:依次设置的动模侧平板、动模侧开槽板、定模侧开槽板及定模侧平板,所述动模侧平板连接于压缩机构弹簧安装板背离顶出机构安装板一侧;所述动模侧开槽板中部开设有用于容纳动模芯的第一收容槽,固定于所述动模侧平板背离所述压缩机构弹簧安装板一侧;所述定模侧开槽板开设有用于容纳定模芯的第二收容槽,位于所述动模侧开槽板背离所述动模侧平板一侧;所述定模侧平板固定于所述定模侧开槽板背离所述动模侧开槽板一面;

所述第一收容槽内收容有动模芯,所述第二收容槽内收容有定模芯,所述定模芯包括:模芯本体、设置于模芯本体第一面的导光板成型腔,以及设置于模芯本体内的控温水路,所述控温水路与模芯本体第一面的间距大于控温水路与模芯本体第二面的间距,所述模芯本体第一面面向动模芯,第二面背离动模芯;

所述定模侧开槽板内设置有唧嘴调温水路,所述唧嘴调温水路包括:依次设置且连通的唧嘴进水水道、唧嘴第一横向水道、唧嘴第一纵向水道、唧嘴环绕水道、唧嘴第二纵向水道、唧嘴第二横向水道及唧嘴出水水道,所述唧嘴环绕水道环绕于唧嘴四周,由唧嘴纵向支道、唧嘴横向支道、唧嘴横向延流道及唧嘴纵向延流道组成;

所述动模侧开槽板内设置有顶针调温水路,所述顶针调温水路包括:依次设置且连通的顶针进水水道、顶针第一横向水道、顶针第一纵向水道、顶针环绕水道、顶针第二纵向水道、顶针第二横向水道及顶针出水水道,所述顶针环绕水道环绕于顶针四周,由顶针纵向支道、顶针横向支道、顶针横向延流道及顶针纵向延流道组成。

所述的导光板压缩成型模具,其中,所述控温水路连通有进水水道及出水水道,所述进水水道及出水水道皆垂直于控温水路,所述控温水路包括:依次设置且连通的第一横向水道、第一纵向水道、第二横向水道、第二纵向水道、第三横向水道、第三纵向水道及第四横向水道;所述第二横向水道、第二纵向水道及第三横向水道位于导光板成型腔正下方。

所述的导光板压缩成型模具,其中,所述第一纵向水道延伸设置有第一延伸水道,所述第一延伸水道起点为第一纵向水道与第一横向水道的连接处;所述第二纵向水道延伸设置有第二延伸水道,所述第二延伸水道起点为第二纵向水道与第二横向水道的连接处;所述第三纵向水道延伸设置有第三延伸水道,所述第三延伸水道起点为第三纵向水道与第四横向水道的连接处。

所述的导光板压缩成型模具,其中,所述第一纵向水道及第一延伸水道,分别与第三纵向水道及第三延伸水道镜像对称。

所述的导光板压缩成型模具,其中,所述第一延伸水道、第二延伸水道及第三延伸水道皆贯穿模芯本体设置,且贯穿模芯本体的贯穿口内皆固定有密封塞。

所述的导光板压缩成型模具,其中,所述唧嘴进水水道垂直于所述唧嘴第一横向水道,所述唧嘴出水水道垂直于唧嘴第二横向水道;所述唧嘴第一横向水道、唧嘴第一纵向水道、唧嘴环绕水道、唧嘴第二纵向水道及唧嘴第二横向水道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所述的导光板压缩成型模具,其中,所述唧嘴纵向支道与所述唧嘴第一纵向水道同轴设置,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唧嘴第一纵向水道及唧嘴横向支道,第二端垂直连接所述唧嘴横向延流道;

所述唧嘴横向支道第一端垂直连接于唧嘴纵向支道与唧嘴第一横向支道交汇处;第二端垂直连接所述唧嘴纵向延流道。

所述的导光板压缩成型模具,其中,所述唧嘴纵向延流道与所述唧嘴第二纵向水道同轴设置,第一端垂直连接于唧嘴横向支道,第二端垂直连接唧嘴第二纵向水道及唧嘴横向延流道;

所述唧嘴横向延流道第一端垂直连接于所述唧嘴纵向支道,第二端垂直连接于所述唧嘴第二纵向水道及唧嘴纵向延流道交汇处。

一种经由如上所述导光板压缩成型模具实现的导光板压缩成型方法,其中,包括步骤如下:

合模:动模侧开槽板及动模侧平板移动,调整与定模侧开槽板之间的间距,调整后的动模芯与定模芯之间设置有预留空间;

抽真空:真空机启动电磁阀,并经由导光板压缩成型模具内的气路,将导光板成型腔内的空气抽出,使导光板成型腔处于真空状态;

注塑:注塑机经由唧嘴向导光板成型腔及预留空间射胶,直至导光板成型腔及预留空间内的胶体足以成型导光板;

压缩:动模侧开槽板及动模侧平板朝向定模侧开槽板压缩,直至动模侧开槽板与定模侧开槽板贴合,而胶体填满导光板成型腔;

顶出:动模侧开槽板及动模侧平板背离定模侧开槽板移动直至二者复位,顶针朝向定模侧开槽板移动,将成型后的导光板顶出。

一种导光板压缩成型模具,包括压缩机构弹簧安装板及顶出机构安装板;其中,还包括:依次设置的动模侧平板、动模侧开槽板、定模侧开槽板及定模侧平板,所述动模侧平板连接于压缩机构弹簧安装板背离顶出机构安装板一侧;所述动模侧开槽板中部开设有用于容纳动模芯的第一收容槽,固定于所述动模侧平板背离所述压缩机构弹簧安装板一侧;所述定模侧开槽板开设有用于容纳定模芯的第二收容槽,位于所述动模侧开槽板背离所述动模侧平板一侧;所述定模侧平板固定于所述定模侧开槽板背离所述动模侧开槽板一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导光板压缩成型模具,通过将传统模具中的定模板分割为定模侧开槽板及定模侧平板,而将传统模具中的动模板分割为动模侧开槽板及动模侧平板;使得开槽部分及平板部分可分别加工,降低了加工难度,且有效地保证了所加工第一收容槽及第二收容槽底边的垂直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导光板压缩成型模具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导光板压缩成型模具较佳实施例中顶针调温水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导光板压缩成型模具较佳实施例中唧嘴调温水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导光板压缩成型模具较佳实施例中控温水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光板压缩成型模具及导光板压缩成型方法,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光板压缩成型模具,其包括:依次设置的顶出机构安装板4106、压缩机构弹簧安装板4105、动模侧平板4104、动模侧开槽板4103、定模侧开槽板4102及定模侧平板4101,所述动模侧平板4104连接于压缩机构弹簧安装板4105背离顶出机构安装板4106一侧;所述动模侧开槽板4103中部开设有用于容纳动模芯的第一收容槽4111,固定于所述动模侧平板4104背离所述压缩机构弹簧安装板4105一侧;所述定模侧开槽板4102开设有用于容纳定模芯的第二收容槽4112,位于所述动模侧开槽板4103背离所述动模侧平板4104一侧;所述定模侧平板4101固定于所述定模侧开槽板4102背离所述动模侧开槽板4103一面;所述第一收容槽内收容有动模芯,所述第二收容槽内收容有定模芯。

如图2所示,所述动模侧开槽板内设置有顶针调温水路,所述顶针调温水路在较佳实施例中包括:依次设置的顶针进水水道2101、顶针环绕水道及顶针出水水道2102。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顶针环绕水道,优选其由顶针纵向支道2403、顶针横向支道2401、顶针横向延流道2404及顶针纵向延流道2402组成。

所述顶针纵向支道2403及顶针横向延流道2404构成顶针环绕水道两个分支流道中的一个,而顶针横向支道2401及顶针纵向延流道2402则构成顶针环绕水道两个分支流道中的另一个。很容易理解的是,顶针环绕水道呈正方形,由顶针进水水道2101流动而来的控温水,在顶针环绕水道处分流,而后在顶针出水水道2102处合流。

在本发明进一步地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顶针调温水路包括:依次设置且连通的顶针进水水道2101、顶针第一横向水道2201、顶针第一纵向水道2301、顶针环绕水道、顶针第二纵向水道2302、顶针第二横向水道2202及顶针出水水道2102,所述顶针环绕水道环绕于顶针四周,由顶针纵向支道2403、顶针横向支道2401、顶针横向延流道2404及顶针纵向延流道2402组成。

也就是说,除顶针进水水道2101、顶针环绕水道及顶针出水水道2102外,所述顶针调温水路还设置了顶针第一横向水道2201、顶针第一纵向水道2301、顶针第二纵向水道2302及顶针第二横向水道2202,以上所述水道的设置是为了降低模具各处温差,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

在设置了以上水道的情况下,导光板成型压缩模具外接水源(该水源也是控温装置,通过控制水流的温度,从而控制顶针周边的温度),而由水源所输送来的控温水,依次流经顶针进水水道2101、顶针第一横向水道2201及顶针第一纵向水道2301,在顶针第一纵向水道2301出口处开始分流,第一股水流先后流经顶针纵向支道2403及顶针横向延流道2404,然后流入顶针第二纵向水道2302,第二股水流先后流经顶针横向支道2401及顶针纵向延流道2402,然后流入顶针第二纵向水道2302,也就是说,两股水流在顶针第二纵向流道入口处汇合,而后由顶针第二纵向流道流动至顶针第二横向水道2202,最后由顶针出水水道2102流出。所流出的控温水可流向水源,以进行循环利用,也可以直接排放。

在本发明进一步地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顶针进水水道2101垂直于所述顶针第一横向水道2201,所述顶针出水水道2102垂直于顶针第二横向水道2202。之所以这样设置顶针进水水道2101及顶针出水水道2102,是为了方便导光板成型压缩模具连接水源。而所述顶针第一横向水道2201、顶针第一纵向水道2301、顶针环绕水道、顶针第二纵向水道2302及顶针第二横向水道2202则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将几个水道设置于同一水平线上,是为了加快水流速度,提高控温效率。

所述顶针纵向支道2403、顶针横向支道2401、顶针横向延流道2404及顶针纵向延流道2402合围形成第一容纳腔,顶针垂直贯穿容纳腔设置。也就是说,顶针从顶针环绕水道的中部贯穿而过。

所述顶针纵向支道2403与所述顶针第一纵向水道2301同轴设置,第一端连接于所述顶针第一纵向水道2301及顶针横向支道2401,第二端垂直连接所述顶针横向延流道2404;所述顶针横向支道2401第一端垂直连接于顶针纵向支道2403与顶针第一横向支道交汇处;第二端垂直连接所述顶针纵向延流道2402。

所述顶针纵向延流道2402与所述顶针第二纵向水道2302同轴设置,第一端垂直连接于顶针横向支道2401,第二端垂直连接顶针第二纵向水道2302及顶针横向延流道2404;所述顶针横向延流道2404第一端垂直连接于所述顶针纵向支道2403,第二端垂直连接于所述顶针第二纵向水道2302及顶针纵向延流道2402交汇处。

所述定模侧开槽板内设置有唧嘴调温水路,依次设置且连通的唧嘴进水水道1101、唧嘴第一横向水道1201、唧嘴第一纵向水道1301、唧嘴环绕水道、唧嘴第二纵向水道1302、唧嘴第二横向水道1202及唧嘴出水水道1102。所述唧嘴环绕水道环绕于唧嘴四周,由唧嘴纵向支道1403、唧嘴横向支道1401、唧嘴横向延流道1404及唧嘴横向延流道1402组成。

导光板成型压缩模具外接水源(该水源也是控温装置,通过控制水流的温度,从而控制唧嘴周边的温度),而由水源所输送来的控温水,依次流经唧嘴进水水道1101、唧嘴第一横向水道1201及唧嘴第一纵向水道1301,在唧嘴第一纵向水道1301出口处开始分流,第一股水流先后流经唧嘴纵向支道1403及唧嘴横向延流道1404,然后流入唧嘴第二纵向水道1302,第二股水流先后流经唧嘴横向支道1401及唧嘴横向延流道1402,然后流入唧嘴第二纵向水道1302,也就是说,两股水流在唧嘴第二纵向流道入口处汇合,而后由唧嘴第二纵向流道流动至唧嘴第二横向水道1202,最后由唧嘴出水水道1102流出。所流出的控温水可流向水源,以进行循环利用,也可以直接排放。

在本发明进一步地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唧嘴进水水道1101垂直于所述唧嘴第一横向水道1201,所述唧嘴出水水道1102垂直于唧嘴第二横向水道1202。之所以这样设置唧嘴进水水道1101及唧嘴出水水道1102,是为了方便导光板成型压缩模具连接水源。而所述唧嘴第一横向水道1201、唧嘴第一纵向水道1301、唧嘴环绕水道、唧嘴第二纵向水道1302及唧嘴第二横向水道1202则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将几个水道设置于同一水平线上,是为了加快水流速度,提高控温效率。

所述唧嘴纵向支道1403、唧嘴横向支道1401、唧嘴横向延流道1404及唧嘴横向延流道1402合围形成第一容纳腔,唧嘴垂直贯穿容纳腔设置。也就是说,唧嘴从唧嘴环绕水道的中部贯穿而过。

所述唧嘴纵向支道1403与所述唧嘴第一纵向水道1301同轴设置,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唧嘴第一纵向水道1301及唧嘴横向支道1401,第二端垂直连接所述唧嘴横向延流道1404;所述唧嘴横向支道1401第一端垂直连接于唧嘴纵向支道1403与唧嘴第一横向支道交汇处;第二端垂直连接所述唧嘴横向延流道1402。

所述唧嘴横向延流道1402与所述唧嘴第二纵向水道1302同轴设置,第一端垂直连接于唧嘴横向支道1401,第二端垂直连接唧嘴第二纵向水道1302及唧嘴横向延流道1404;所述唧嘴横向延流道1404第一端垂直连接于所述唧嘴纵向支道1403,第二端垂直连接于所述唧嘴第二纵向水道1302及唧嘴横向延流道1402交汇处。

所述定模芯包括:模芯本体、设置于模芯本体第一面的导光板成型腔,以及设置于模芯本体内的控温水路,所述控温水路与模芯本体第一面的间距大于控温水路与模芯本体第二面的间距,所述模芯本体第一面面向动模芯,第二面背离动模芯。

之所以将控温水路背离导光板成型腔设置,是为了保证控温水能够通过控温水路逐渐向四周扩散温度,使整个导光板成型腔各处的温差尽可能的减小,而如果将其靠近导光板成型腔,由于控温水路的高温影响,将导致成型后的导光板端面有与控温水路相似的印痕,致使产品不可用。

所述控温水路连通有进水水道及出水水道,所述进水水道及出水水道皆垂直于控温水路。之所以这样设置进水水道及出水水道,是为了方便导光板成型压缩模具连接水源。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控温水路包括:依次设置且连通的第一横向水道101、第一纵向水道201、第二横向水道102、第二纵向水道202、第三横向水道103、第三纵向水道203及第四横向水道104;所述第二横向水道102、第二纵向水道202及第三横向水道103位于导光板成型腔正下方。优选所述控温水路中各水道均处于同一水平线,以加快水流速度,提高控温效率。

在本发明更进一步地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纵向水道201延伸设置有第一延伸水道301,所述第一延伸水道301起点为第一纵向水道201与第一横向水道101的连接处。本发明设置第一延伸水道301,是为了使控温水能够通过第一延伸水道301控制第一延伸水道301周边模具的温度,从而减小定模芯各处的温差。

与上述原因相同,本发明还设置了第二延伸水道302及第三延伸水道303。具体为:所述第二纵向水道202延伸设置有第二延伸水道302,所述第二延伸水道302起点为第二纵向水道202与第二横向水道102的连接处。所述第三纵向水道203延伸设置有第三延伸水道303,所述第三延伸水道303起点为第三纵向水道203与第四横向水道104的连接处。

所述第一纵向水道201及第一延伸水道301,分别与第三纵向水道203及第三延伸水道303镜像对称。之所以将两组水道设置为镜像对称是为了降低控制难度,提高控制精确度。

所述第一延伸水道301、第二延伸水道302及第三延伸水道303皆贯穿模芯本体设置,且贯穿模芯本体的贯穿口内皆固定有密封塞。密封塞的设置一是为了降低加工难度(通孔的加工难度要低于深槽,而加工精度则要高于深槽),二是为了提高清理杂物,降低维修维护难度。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导光板成型压缩模具,其特包括如上所述的用于导光板成型压缩模具的定模芯。

除上述模具之外,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导光板成型压缩模具,其包括两个如上所述的用于导光板成型压缩模具的定模芯,两个定模芯共用一个浇口,且其中一个定模芯沿浇口轴心顺时针旋转90°后与另一个定模芯重合。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