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地层煤就地化浆供热系统及地层煤就地化浆发电供热的方法

地层煤就地化浆供热系统及地层煤就地化浆发电供热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层煤就地化浆供热系统及地层煤就地化浆发电供热的方法,属于地源井换热技术领域。包括地层煤化浆装置、中深层井管装置和换热装置,地层煤化浆装置包括进水泵和煤浆水泵,进水泵和煤浆水泵分别通过管道连接定向取浆钻头,中深层井管装置包括垂直地埋管,以及与垂直地埋管同轴设置且插入到垂直地埋管内的保温内管,保温内管底部设有微孔管组件,微孔管组件内设有电热器,垂直地埋管和保温内管之间形成环形空腔,环形空腔内设有与电热器连接的电源线,煤浆水泵连接环形空腔,换热装置包括插入到保温内管中且与微孔管组件连接的出水管。本发明直接能把地下煤燃烧生成热能,完成热能转换,过程清洁无害。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738718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陆特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710580940.6

  • 发明设计人 代伯清;乔瑾瑾;王亚萍;

    申请日2017-07-17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陈龙

  • 地址 310051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江南大道288号康恩贝大厦1幢1202-1室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3:48:3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8-20

    授权

    授权

  • 2017-12-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F01K17/02 申请日:201707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11-2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源井换热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地层煤就地化浆供热系统及地层煤就地化浆发电供热的方法。

背景技术

利用煤燃烧供热发电的传统路径是:第一步以开矿采煤方式将地层煤采集出来,其间是会有透水/煤气爆炸/地面蹋陷/水污染诸多问题。第二步是由鍋炉设备将煤燃烧使水加热产生蒸汽用来发电供热,其间的问题是粉尘/硫化物/NO化物的排放及其高昂的净化处理成本,而CO2,粉煤灰的排放还无法简单消纳。因此因煤燃烧而产生的空气污染,碳排放的问题成为了突出的环境问题。

另外用超临界水热燃烧技术可以解决煤燃烧热化学过程中的大气污染问题,但未改变传统的地层煤开采的成本/污染/爆炸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地层煤就地化浆供热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地层煤就地化浆发电供热的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地层煤就地化浆供热系统,包括地层煤化浆装置、中深层井管装置和换热装置,

所述的地层煤化浆装置包括进水泵和煤浆水泵,进水泵和煤浆水泵分别通过管道连接定向取浆钻头,

所述的中深层井管装置包括垂直地埋管,以及与垂直地埋管同轴设置且插入到垂直地埋管内的保温内管,保温内管底部设有微孔管组件,所述的微孔管组件内设有电热器,垂直地埋管和保温内管之间形成环形空腔,环形空腔内设有与电热器连接的电源线,煤浆水泵连接环形空腔,

所述的换热装置包括插入到保温内管中且与微孔管组件连接的出水管,所述的出水管连接换热器。

在上述的地层煤就地化浆供热系统中,所述的微孔管组件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微孔管和第二微孔管,在第一微孔管和第二微孔管内分别设有电热器。

在上述的地层煤就地化浆供热系统中,所述的第一微孔管和第二微孔管为微孔陶瓷管,垂直地埋管和保温内管之间的环形空腔内设有连接第一微孔管的进水管,还包括复合单壁管,复合单壁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微孔管顶部和保温内管底部密封连接,保温内管顶部与出水管密封连接。

在上述的地层煤就地化浆供热系统中,所述的换热器连接有发电装置,所述的发电装置包括连接换热器的汽轮机,汽轮机连接发电机,发电机连接变配电柜,变配电柜分别连接市政电网和电源线,所述的汽轮机还连接有冷却器,所述的冷却器内设有循环冷却管路,冷却器用工质水循环泵连接换热器。

在上述的地层煤就地化浆供热系统中,所述的换热器还连接有渣水净化过滤分离装置,所述的渣水净化过滤分离装置包括连接换热器的水净化过滤器,水净化过滤器底部设有出渣器和出渣池,水净化过滤器的出水口连接进水泵。

在上述的地层煤就地化浆供热系统中,所述的水净化过滤器顶部通过管道连接稳压分气器,稳压分气器连接煤浆水泵和气体压缩机,气体压缩机连接二氧化碳储罐,二氧化碳储罐用输液泵连接气固混合器,出渣池用输渣泵连接气固混合器,所述的气固混合器连接渣液回填装置,所述的渣液回填装置包括连接气固混合器的垂直输渣液管,以及连接垂直输渣液管的定向出渣头。

在上述的地层煤就地化浆供热系统中,在输液泵和气固混合器之间设有塑料胶囊制作机,垂直输渣液管外套设有垂直地埋套管。

在上述的地层煤就地化浆供热系统中,所述的气体压缩机和二氧化碳储罐之间设有气体热交换器,进水泵还连接气体热交换器的进水口,气体热交换器的出水口连接进水泵出口。

在上述的地层煤就地化浆供热系统中,进水泵出口还连接有天然气混合器,天然气混合器连接进水管。

一种根据上述的地层煤就地化浆供热系统进行地层煤就地化浆发电供热的方法,包括用地层煤化浆装置就地取浆的步骤,用中深层井管装置燃烧煤浆水的步骤,用换热装置换热和发电的步骤,其中,

在用地层煤化浆装置就地取浆的步骤中,用进水泵给定向取浆钻头输水,将地下储煤区用定向取浆钻头切削研磨煤化为100-200um粒径水煤浆,用煤浆水泵输回地面,

用中深层井管装置燃烧煤浆水的步骤中,先将100-200um粒径水煤浆注入到垂直地埋管和保温内管之间的环形空腔中,电热器加热微孔管组件使微孔管组件附近的水温上升到400℃以上,使水煤浆发生热氧化反应,煤浆水泵持续进料,反应热水经出水管传输到换热器,

用换热装置换热和发电的步骤中,用换热器对工质水进行换热及发电。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当地层煤在地由定向取浆钻头磨削成水煤浆输往地面后,输往垂直深度2200米以下的垂直地埋管底部于400℃以上温度时,成为超临界水水热燃烧状态,有机碳氢物质被氧化燃烧放出热量,其它有害成分转化为N2,CO2等无害化气体和无机盐颗粒物,当完成这一超临界水热反应水流循环至井口时,经过换热发电释放出热能,完成热能转换。

2、利用了中深层地源井成为超临界水状态后所具有的超氧化能力,用于氧化燃烧有机碳氢化合物,一面产生热一面使水中所含有机污染物分解无害化。水中所含有机污染物被氧化分解成为碳和氢分子而无害化,当污水中富含碳氢化合物时,由地面井口沿内管壁的燃气管输往端头经电热点火进行无焰/有焰燃烧。其污水温度升高并沿另一个通道返回至井口的发电换热装置中,完成热能的转换释放,水质的净化过滤并导入中水回用系统。全部过程封闭无二次污染无有害物排出,完成了一次能量的发生产出输出的过程,并且能以主动可调被动可调积极优化的方式服务于区域建筑物群。

3、水净化分离出净水重回定向钻机取煤浆循环,分离出的无机盐颗粒物和气体中的CO2被重新压回采空区永久贮存,以此完成全无害化的地层煤在地利用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发明提供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地层煤化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中深层井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发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气体分离压缩液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渣液回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渣水净化过滤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中深层井管装置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9是图1的A处放大图。

图中,进水泵1、煤浆水泵2、加气混合器2a、定向取浆钻头3、垂直地埋管4、保温内管5、微孔管组件6、电热器7、出水管8、换热器9、第一微孔管10、第二微孔管11、进水管12、复合单壁管13、汽轮机14、发电机15、变配电柜16、电源线17、冷却器18、循环冷却管路19、工质水循环泵20、水净化过滤器21、出渣器22、出渣池23、稳压分气器24、气体压缩机25、二氧化碳储罐26、输液泵27、气固混合器28、输渣泵29、垂直输渣液管30、定向出渣头31、塑料胶囊制作机32、垂直地埋套管33、气体热交换器34、天然气混合器35、地下储煤区100、采空区101。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层煤就地化浆供热系统,其包括地层煤化浆装置、中深层井管装置和换热装置,发电装置,渣水净化过滤分离装置,气体分离压缩液化装置,渣液回填装置。

结合图2所示,地层煤化浆装置包括进水泵1和煤浆水泵2,进水泵1和煤浆水泵2分别通过管道连接定向取浆钻头3,

结合图3、图8和图9所示,中深层井管装置包括垂直地埋管4,以及与垂直地埋管4同轴设置且插入到垂直地埋管4内的保温内管5,保温内管5底部设有微孔管组件6,所述的微孔管组件6内设有电热器7,垂直地埋管4和保温内管5之间形成环形空腔,环形空腔内设有与电热器7连接的电源线17,煤浆水泵2连接环形空腔。

结合图3和图4所示,换热装置包括插入到保温内管5中且与微孔管组件6连接的出水管8,所述的出水管8连接换热器9,换热器9连接有发电装置,

结合图4所示,发电装置包括连接换热器9的汽轮机14,汽轮机14连接发电机15,发电机15连接变配电柜16,变配电柜16分别连接市政电网和电源线17,所述的汽轮机14还连接有冷却器18,所述的冷却器18内设有循环冷却管路19,冷却器18用工质水循环泵20连接换热器9。

结合图7所示,渣水净化过滤分离装置包括水净化过滤器21,包括连接换热器9的水净化过滤器21,水净化过滤器21底部设有出渣器22和出渣池23,水净化过滤器21的出水口连接进水泵1。水净化过滤器21顶部通过管道连接气体分离压缩液化装置。

结合图5所示,气体分离压缩液化装置包括与水净化过滤器连接的稳压分气器24,稳压分气器24连接煤浆水泵2和气体压缩机25,气体压缩机25连接二氧化碳储罐26,二氧化碳储罐26用输液泵27连接气固混合器28,出渣池23用输渣泵29连接气固混合器28,所述的气固混合器28连接渣液回填装置。

结合图6所示,渣液回填装置包括连接气固混合器28的垂直输渣液管30,以及连接垂直输渣液管30的定向出渣头31。

结合图8和图9所示,微孔管组件6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微孔管10和第二微孔管11,在第一微孔管10和第二微孔管11内分别设有电热器7。

第一微孔管10和第二微孔管11为微孔陶瓷管,垂直地埋管4和保温内管5之间的环形空腔内设有连接第一微孔管的进水管12,还包括复合单壁管13,复合单壁管1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微孔管11顶部和保温内管5底部密封连接,保温内管5顶部与出水管8密封连接。保温内管5为具有两个中空隔层的三层管。

在输液泵27和气固混合器28之间设有塑料胶囊制作机32,垂直输渣液管30外套设有垂直地埋套管33。

气体压缩机25和二氧化碳储罐26之间设有气体热交换器34,进水泵1还连接气体热交换器34的进水口,气体热交换器34的出水口连接进水泵1出口。

进水泵1出口还连接有天然气混合器35,天然气混合器35连接进水管12,煤浆水泵2的出口连接加气混合器2a,天然气与煤浆水在加气混合器2a中混合。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进水泵1连接供水管路,通过清净水入口接管口连接定向取浆钻头3,在地下贮煤区沿指定路径持续将煤层利用液力机械钻头的切削研磨功能使煤化为100~200um粒径水煤浆,用煤浆水泵2的驱动力沿着回浆管返回地面,

垂直地埋管4的深度大于2200米,垂直地埋管4内的保温内管5围合成的环形空腔中设置连接煤浆水泵2的进水管12,5%~20%含煤水浆及溶解氧/天然气的水流被泵送至地埋管内侧与内管的外侧的环形通道时,在初始起动阶段时,最底端的水煤浆已处于>22MPa压力下,并经由电加热器加热升温至400℃以上,此刻水煤浆将进入到超临界氧化燃烧放热工况,以压力28MPa,温度450℃为例,其时介电常数1.8,密度0.128,黏度系数0.0298,颗粒雷诺数553,扩散系数7.67x10-4,氧溶解性无限,有机质被无烟燃烧并变为N2,CO2和无机盐固体无害颗粒物。

主要的热化学过程:

第一阶段,气化阶段,无氧方式/有氧低温低压阶段条件2~20MPa,150~350℃,15~120min,氧化率>70%。

第二阶段,氧化阶段,有氧氧化放热阶段条件23~30MPa,400~600℃,≤1min,氧化率>99%。

第三阶段,有焰燃烧阶段,有氧有焰高强度氧化燃烧放热阶段条件30MPa,650℃,氧化率100%。

主要的物理化学过程包括:

a,入口含有机物的氧化反应机理:在水中加入o2,活性氧与最弱的c—H键作用产生自由基HO2-,而HO2-与有机物中的H可以生成H2O2,而H2O2进一步分解形成羟基(HO-),HO-具有很高的活性,几乎可以和所有的含氢化合物进行反应。

RH十O2>R-十HO2-

RH十HO2->R-十H2O2

H2O2>2HO-

RH十HO->R-十H2O

前述反应中产生的自由基R-能和O2作用生成氧化自由基ROO-,后者并进一步获取氢原子生成过氧化物:

R-十O2>ROO-

ROO-十RH>ROOH十R-

过氧化物因为很不稳定通常会分解为分子较小的化合物,直至生成甲酸或乙酸等。甲酸或乙酸再经过自由基ROO-氧化过程最终也转化为CO2和H2O。NH3,NO3,>N2O>催化剂十升温>N2。

b,入口含有机碳氢化合物的水有,

水煤浆,流量10M3~35M3/h,质量浓度5~20%时,自热维持体系温度外还向外输出热能。

c,井下端部超临界水的反应是,

具有高扩散性,低粘度的非极性溶剂,与许多有机物(有戊烷,己烷,苯,甲苯等)和气体(如氧气等)都可以任意比例互溶,形成单一的均相氧化体系。而无机物质,特别是盐类,溶解度很低,析出后便于收集。其特点是:反应速率高,反应时间短(<1min),有机物氧化效率达99%以上,碳氧化合物最终可被氧化成为CO2和H2O,含氮元素的有机物被氧化成N2及N2O等物质,氯,硫,磷等元素转化为无机盐的形式从超临界水中沉积下来。由于相对较低的反应温度(与焚烧相比),不会有NOx或SO2形成。

d,井口出水的热能水质状态包括,

水温200~300℃,含无机盐固形颗粒物1~10%,含CO2,N2气体。e,井口热力发电装置的能量转换状态包括,

水流量10~35M3/h,发电温差150~250℃,热电转换效率0.4,发电功率1500~5000kw

f,井口热力供应利用转换状态包括,

130℃/90℃/45℃三等级外部供热2000~7000KW。

g,井口出水排水水质状态包括,

排水经不同精度过滤器过滤后的出水,无菌无毒无污染物,符合地表水排放标准,水温20~30℃,含少量CO2/N2气体。

出水管8将燃烧后的热水输到换热器9中,出口水温在200℃~400℃,经换热器换热使发电侧回路产生水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工作而发电,其净发电效率为40~50%,乏汽在冷凝器中冷凝成水,再次经泵送回换热器往复循环。其发电电流经过变配电柜装置调控外送市电网。作为一种热电高效利用的方案,其冷凝水,汽轮机中间级抽汽都可另行向外提供热能输出。

从换热器9放热降温后的含渣含气水由渣水入口进入到水净化过滤器21除去无机盐固体颗粒,净水出口经泵进行加压送入下一环节,水净化过滤器21上部在已净化的水侧上部汽水混合物进入稳压分气器24使水中所含的气体分离并排往气体压缩机25。

稳压分气器24分离下来的水被排向净水水泵入口汇入净水总水流中,水净化过滤器21分离出来的无机盐固体颗粒由出渣器22排出至出渣池23。

由稳压分气器24分离后的混合气体从管道进入气体压缩机25压缩至7.5MPa以上,在冷却器中被冷却水冷却后成为液态CO2,并存贮于二氧化碳储罐26中,可被输液泵27输出。在冷却中的不凝性气体,包括N2由排气管放空或被另行利用。

定向出渣头31工作条件是在地面以下有深度超过800米的采煤空洞区,由出渣池23来的无机盐微粒子含水流体经输渣泵29加压至8.0MPa以上,与由二氧化碳储罐26来的CO2液流经输液泵27加压至8.0MPa以上并在塑料胶囊制作器被5~10毫米PP塑料胶囊所包裹,之后胶囊与渣流在气固混合器28中混合并通过定向出渣头31的注渣管传至定向出渣口吐出。在深度大于800米的采空区,其当地含水层静压大于8.0Mpa时,CO2胶囊将以液态形式与无机盐微粒渣共存于地层中,可将无机盐微粒渣充滿采空区的各个角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根据实施例1的地层煤就地化浆供热系统,提供了一种地层煤就地化浆发电供热的方法,包括用地层煤化浆装置就地取浆的步骤,用中深层井管装置燃烧煤浆水的步骤,用换热装置换热和发电的步骤,其中,

在用地层煤化浆装置就地取浆的步骤中,用进水泵1给定向取浆钻头3输水,将地下储煤区100用定向取浆钻头3切削研磨煤化为100-200um粒径水煤浆,用煤浆水泵2输回地面,

用中深层井管装置燃烧煤浆水的步骤中,先将100-200um粒径水煤浆注入到垂直地埋管4和保温内管5之间的环形空腔中,电热器7加热微孔管组件6使微孔管组件6附近的水温上升到400℃以上,使水煤浆发生热氧化反应,煤浆水泵2持续进料,反应热水经出水管8传输到换热器9,

用换热装置换热和发电的步骤中,用换热器9对工质水进行换热及发电,换热后的工质水驱动汽轮机14,用发电机15发电,通过变配电柜16传输给市政电网及电源线17,电源线17给电热器7加热。实现热电转换及电能的循环利用。

经换热器9换热后的水进入到水净化过滤器21进行净化及固液分离,净化后的水通过进水泵1输入到定向取浆钻头3中,实现水的循环利用。

天然气与煤浆水在加气混合器2a中混合后进入到垂直地埋管4和保温内管5之间,电热器7加热微孔管组件6使微孔管组件6附近的水温上升到400℃以上时,点燃天然气,辅助燃烧。

水净化过滤器21顶部连接稳压分气器24后,用气体压缩机25对气体进行压缩,在二氧化碳储罐26中储存,回收得到液态二氧化碳气体。

水净化过滤器21底部设置出渣池23,输渣泵29连接气固混合器28,液态二氧化碳气体通过输液泵27连接气固混合器28,气固混合器28用垂直输渣液管30连接定向出渣头31,定向出渣头31钻入到采空区101中,实现固渣回填。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进水泵1、煤浆水泵2、加气混合器2a、定向取浆钻头3、垂直地埋管4、保温内管5、微孔管组件6、电热器7、出水管8、换热器9、第一微孔管10、第二微孔管11、进水管12、复合单壁管13、汽轮机14、发电机15、变配电柜16、电源线17、冷却器18、循环冷却管路19、工质水循环泵20、水净化过滤器21、出渣器22、出渣池23、稳压分气器24、气体压缩机25、二氧化碳储罐26、输液泵27、气固混合器28、输渣泵29、垂直输渣液管30、定向出渣头31、塑料胶囊制作机32、垂直地埋套管33、气体热交换器34、天然气混合器35、地下储煤区100、采空区101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