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阴虚内热证的中药颗粒

一种治疗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阴虚内热证的中药颗粒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阴虚内热证的中药颗粒,可有效解决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的早期治疗用药问题。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将西洋参制成极细粉I;将陈皮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并制成β‑环糊精包合物Ⅱ;将陈皮药渣与浙贝母、赤芍、紫苏子合并,70%的乙醇提取制得第一浸膏;陈皮、浙贝母、赤芍、紫苏子的混合药渣水煎煮制得第一滤液;麦冬、南沙参、瓜蒌、白头翁水煎煮制得第二滤液;合并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制得第二浸膏;将第一浸膏与第二浸膏合并,制得浸膏细粉Ⅲ;将上述西洋参极细粉I、β‑环糊精包合物Ⅱ与浸膏细粉Ⅲ混合均匀,加70%乙醇制粒,干燥,即得。本发明配伍合理,方法科学,疗效确切,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630990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河南中医药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610877762.9

  • 申请日2016-10-08

  • 分类号A61K36/8968;A61K9/16;A61P11/00;

  • 代理机构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黄玉珏

  • 地址 450008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金水路1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1:20:0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12-06

    授权

    授权

  • 2017-02-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8968 申请日:201610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1-1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特别是一种治疗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阴虚内热证的中药颗粒(又称养阴抗纤方,以下同)。

二、背景技术

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肺间质的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肺间质,也可累及肺泡上皮细胞及肺血管。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fibrosis,IPF)是一种发生于成人的原因不明的慢性进展性纤维化型间质性肺炎的特殊类型,也是肺纤维化较为严重的类型,确诊后的中位生存期为3-5年。目前国内该病尚无准确的流行病学资料。2009年,Tzilas等报道IPF的病死率男性6.43/10万/年,女性5.84/10万/年,并呈上升趋势;确诊后的平均生存时间的中位数是2.8年,60%的患者直接死于该病。2014年资料显示,意大利大中南区域的IPF发病率为7.5-25.6/10万/年。一项来自美国国家老年人医疗保险的数据显示,2011年65岁及以上的保险受益人肺纤维化的发生率为494.5/10万,远远高于2003年的93.7/10万。肺纤维化患者生活质量低下、社会经济负担重,IPF患者较同龄非IPF病人年住院率高134%(48.7vs 20.8%),年总治疗费用高134%($20,887vs.$8,932),在美国,每年用于IPF的医疗费用高达近20亿美元。目前,IPF的药物治疗虽以抗纤维化为目的,但尚无一个治疗方案能改变或逆转IPF的纤维化性病变。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抗炎、免疫抑制、抗凝、抗氧化、抑酸、肺移植等手段进行治疗,常用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硫唑嘌呤、环孢素、干扰素γ、华法林、N-乙酰半胱氨酸以及抑酸药等,但这些药物存在潜在的不良反应,如细胞毒性药物会造成骨髓毒性、弥漫性肺泡出血等。可见,IPF是危害巨大的重大疑难疾病,具有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疾病负担沉重等特点,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在2015年美国胸科学会(ATS)/欧洲呼吸学会(ERS)/日本呼吸学会(JRS)/拉丁美洲胸科协会(ALAT)修订版的IPF治疗临床实践指南中推荐使用吡啡尼酮、尼达尼布以及抑酸剂治疗。尼达尼布在我国尚未上市,抑酸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指征用药,而吡非尼酮的价格十分昂贵,目前在我国推广度较低。因此,亟需加强有效防治该病的临床基础研究,以为临床治疗的中药新药研发提供依据,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

中医学并无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病名,根据该病干咳,气促的症状及其慢性、反复性发作的特点,通常都被归为“肺痿”、“肺痹”、“咳嗽”等范畴。近10余年来,临床研究文献系统评价结果显示,中医治疗IPF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显著改善症状体征、延缓病程进展、改善肺通气功能、减少急性加重、提高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等。不容忽视的是,目前高质量临床报道较少而多数证据的级别较低,缺乏针对IPF特点治疗的方法/方药。近年来,我们提出“正虚络痹积损”为IPF主要病机观点,总结了病机规律,认为肺病及肾,正气亏虚为IPF病本,常兼有痰瘀,阴虚内热是肺纤维化形成早期的主要特点。据此病机理论而制定了中药复方--养阴抗纤方,具有养阴清热、化痰止咳功效,治疗IPF早期具有明显效果。因此,近一步加强IPF早期的中药治疗与研究开发,对于提高临床防治水平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中医辨证为阴虚内热证的中药颗粒,可有效解决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的早期治疗用药问题。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该中药颗粒是由重量计的:由麦冬6-15g、南沙参6-15g、西洋参3-9g、瓜蒌6-15g、浙贝母6-12g、白头翁6-15g、赤芍6-15g、紫苏子6-15g和陈皮6-15g制成;

所述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为:将西洋参粉碎成极细粉(过150目筛),得西洋参极细粉Ⅰ,备用;将陈皮加入陈皮重量6倍量的水蒸馏5小时,收集挥发油,陈皮药渣备用,将挥发油与挥发油8倍重量的β-环糊精研磨包合,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过80目筛),得β-环糊精包合物Ⅱ,备用;将陈皮药渣与浙贝母、赤芍、紫苏子合并,加质量浓度为70%的乙醇,每次加入乙醇量为陈皮、浙贝母、赤芍、紫苏子总重量的8-12倍,回流提取2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50℃)的第一浸膏,备用;乙醇回流后的陈皮、浙贝母、赤芍、紫苏子的混合药渣加入陈皮、浙贝母、赤芍、紫苏子总重量6倍量的水,煎煮1小时,滤过,得第一滤液,备用;将麦冬、南沙参、瓜蒌、白头翁混合,加水煎煮提取3次,每次1小时,每次加水量为麦冬、南沙参、瓜蒌、白头翁总重量的8-15倍量,滤过,合并滤液,得第二滤液,合并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混匀,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50℃),得第二浸膏;将第一浸膏与第二浸膏合并,混匀,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过80目筛),得浸膏细粉Ⅲ,备用;将上述西洋参极细粉Ⅰ、β-环糊精包合物Ⅱ与浸膏细粉Ⅲ合并,加入西洋参极细粉Ⅰ、β-环糊精包合物Ⅱ与浸膏细粉Ⅲ总重量20%-40%的糊精,混合均匀,加入质量浓度为70%的乙醇,加入乙醇量为药粉重量10%-15%,混匀,制粒,干燥,即得。

本发明原料丰富,制备方法科学、先进,其中药颗粒养阴清肺、化痰止咳,可有效用于治疗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阴虚内热证,是中药上的创新。

四、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中,本发明中药颗粒由麦冬6g、南沙参6g、西洋参3g、瓜蒌6g、浙贝母6g、白头翁6g、赤芍6g、紫苏子6g和陈皮6g制成;其中,将西洋参粉碎成极细粉(过150目筛),得西洋参极细粉Ⅰ,备用;将陈皮加入陈皮重量6倍量的水蒸馏5小时,收集挥发油,陈皮药渣备用,将挥发油与挥发油8倍重量的β-环糊精研磨包合,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过80目筛),得β-环糊精包合物Ⅱ,备用;将陈皮药渣与浙贝母、赤芍、紫苏子合并,加质量浓度为70%的乙醇,每次加入乙醇量为陈皮、浙贝母、赤芍、紫苏子总重量的8倍,回流提取2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50℃)的第一浸膏,备用;乙醇回流后的陈皮、浙贝母、赤芍、紫苏子的混合药渣加入陈皮、浙贝母、赤芍、紫苏子总重量6倍量的水,煎煮1小时,滤过,得第一滤液,备用;将麦冬、南沙参、瓜蒌、白头翁混合,加水煎煮提取3次,每次1小时,每次加水量为麦冬、南沙参、瓜蒌、白头翁总重量的8倍量,滤过,合并滤液,得第二滤液,合并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混匀,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50℃),得第二浸膏;将第一浸膏与第二浸膏合并,混匀,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过80目筛),得浸膏细粉Ⅲ,备用;将上述西洋参极细粉Ⅰ、β-环糊精包合物Ⅱ与浸膏细粉Ⅲ合并,加入西洋参极细粉Ⅰ、β-环糊精包合物Ⅱ与浸膏细粉Ⅲ总重量20%的糊精,混合均匀,加入质量浓度为70%的乙醇,加入乙醇量为药粉重量10%,混匀,制粒,干燥,即得。

实施例2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中,本发明中药颗粒由麦冬15g、南沙参15g、西洋参9g、瓜蒌15g、浙贝母12g、白头翁15g、赤芍15g、紫苏子15g和陈皮15g制成;其中,将西洋参粉碎成极细粉(过150目筛),得西洋参极细粉Ⅰ,备用;将陈皮加入陈皮重量6倍量的水蒸馏5小时,收集挥发油,陈皮药渣备用,将挥发油与挥发油8倍重量的β-环糊精研磨包合,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过80目筛),得β-环糊精包合物Ⅱ,备用;将陈皮药渣与浙贝母、赤芍、紫苏子合并,加质量浓度为70%的乙醇,每次加入乙醇量为陈皮、浙贝母、赤芍、紫苏子总重量的12倍,回流提取2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50℃)的第一浸膏,备用;乙醇回流后的陈皮、浙贝母、赤芍、紫苏子的混合药渣加入陈皮、浙贝母、赤芍、紫苏子总重量6倍量的水,煎煮1小时,滤过,得第一滤液,备用;将麦冬、南沙参、瓜蒌、白头翁混合,加水煎煮提取3次,每次1小时,每次加水量为麦冬、南沙参、瓜蒌、白头翁总重量的15倍量,滤过,合并滤液,得第二滤液,合并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混匀,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50℃),得第二浸膏;将第一浸膏与第二浸膏合并,混匀,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过80目筛),得浸膏细粉Ⅲ,备用;将上述西洋参极细粉Ⅰ、β-环糊精包合物Ⅱ与浸膏细粉Ⅲ合并,加入西洋参极细粉Ⅰ、β-环糊精包合物Ⅱ与浸膏细粉Ⅲ总重量40%的糊精,混合均匀,加入质量浓度为70%的乙醇,加入乙醇量为药粉重量15%,混匀,制粒,干燥,即得。

实施例3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中,本发明中药颗粒由麦冬10g、南沙参10g、西洋参6g、瓜蒌11g、浙贝母9g、白头翁11g、赤芍10g、紫苏子10g和陈皮11g制成;其中,将西洋参粉碎成极细粉(过150目筛),得西洋参极细粉Ⅰ,备用;将陈皮加入陈皮重量6倍量的水蒸馏5小时,收集挥发油,陈皮药渣备用,将挥发油与挥发油8倍重量的β-环糊精研磨包合,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过80目筛),得β-环糊精包合物Ⅱ,备用;将陈皮药渣与浙贝母、赤芍、紫苏子合并,加质量浓度为70%的乙醇,每次加入乙醇量为陈皮、浙贝母、赤芍、紫苏子总重量的10倍,回流提取2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7(50℃)的第一浸膏,备用;乙醇回流后的陈皮、浙贝母、赤芍、紫苏子的混合药渣加入陈皮、浙贝母、赤芍、紫苏子总重量6倍量的水,煎煮1小时,滤过,得第一滤液,备用;将麦冬、南沙参、瓜蒌、白头翁混合,加水煎煮提取3次,每次1小时,每次加水量为麦冬、南沙参、瓜蒌、白头翁总重量的12倍量,滤过,合并滤液,得第二滤液,合并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混匀,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50℃),得第二浸膏;将第一浸膏与第二浸膏合并,混匀,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过80目筛),得浸膏细粉Ⅲ,备用;将上述西洋参极细粉Ⅰ、β-环糊精包合物Ⅱ与浸膏细粉Ⅲ合并,加入西洋参极细粉Ⅰ、β-环糊精包合物Ⅱ与浸膏细粉Ⅲ总重量30%的糊精,混合均匀,加入质量浓度为70%的乙醇,加入乙醇量为药粉重量13%,混匀,制粒,干燥,即得。

实施例4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中,本发明中药颗粒由麦冬6g、南沙参15g、西洋参4g、瓜蒌8g、浙贝母11g、白头翁10g、赤芍8g、紫苏子15g和陈皮8g制成;其中,将西洋参粉碎成极细粉(过150目筛),得西洋参极细粉Ⅰ,备用;将陈皮加入陈皮重量6倍量的水蒸馏5小时,收集挥发油,陈皮药渣备用,将挥发油与挥发油8倍重量的β-环糊精研磨包合,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过80目筛),得β-环糊精包合物Ⅱ,备用;将陈皮药渣与浙贝母、赤芍、紫苏子合并,加质量浓度为70%的乙醇,每次加入乙醇量为陈皮、浙贝母、赤芍、紫苏子总重量的8倍,回流提取2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50℃)的第一浸膏,备用;乙醇回流后的陈皮、浙贝母、赤芍、紫苏子的混合药渣加入陈皮、浙贝母、赤芍、紫苏子总重量6倍量的水,煎煮1小时,滤过,得第一滤液,备用;将麦冬、南沙参、瓜蒌、白头翁混合,加水煎煮提取3次,每次1小时,每次加水量为麦冬、南沙参、瓜蒌、白头翁总重量的10倍量,滤过,合并滤液,得第二滤液,合并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混匀,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7(50℃),得第二浸膏;将第一浸膏与第二浸膏合并,混匀,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过80目筛),得浸膏细粉Ⅲ,备用;将上述西洋参极细粉Ⅰ、β-环糊精包合物Ⅱ与浸膏细粉Ⅲ合并,加入西洋参极细粉Ⅰ、β-环糊精包合物Ⅱ与浸膏细粉Ⅲ总重量27%的糊精,混合均匀,加入质量浓度为70%的乙醇,加入乙醇量为药粉重量14%,混匀,制粒,干燥,即得。

根据中医药学原理,正虚络痹积损为肺纤维化主要病机。以肺之虚损为本,肺络痹阻、痰瘀互结为标,其中肺之虚损有阴虚内热、气虚及阳之分。肺纤维化早期以阴虚内热主要病机,常兼痰浊,以阴虚内热为本为主,治法当宜养阴清肺、化痰止咳。方中麦冬为君,甘微苦寒,养阴润肺而清虚热除烦。南沙参,甘微寒,养阴清肺生津;阴虚内热常有伤气之虞,而成气阴两虚,使阴虚难复,故用西洋参养阴益气、清热生津,有如《本草从新》记载:“补肺降火,上津液,除烦热。虚而有火者相宜”。南沙参、西洋参配伍为臣,辅麦冬以养阴润肺而清虚热。肺之阴虚内热,炼津成痰,而生痰阻肺,复以损伤阴津,常呈虚实间杂,故用瓜蒌清肺化痰、宽胸而通肠,并取肺与大肠之表里兼顾之意;浙贝母清肺化痰散结,二味配伍清肺化痰以祛邪实也为臣。阴虚内热生痰,日久不复,肺络痹阻,常有热毒、瘀血之变,故佐用白头翁、赤芍,白头翁以清热解毒并增强瓜蒌、浙贝母清肺化痰之力,赤芍活血化瘀以防治瘀血之变。紫苏子止咳化痰平喘也为佐,不仅针对咳喘而设,又助瓜蒌、浙贝母化痰功效。陈皮为使,理气调中、化痰止咳,调理脾胃以防诸药之滋补、寒凉而损害中州,正如《本草纲目》中载:“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脾乃元气之母,肺乃摄气之籥,故橘皮为二经气分之药,但随所配而补泻升降也”。

本发明治疗肺纤维化的中药颗粒,具有养阴清肺、化痰止咳功效,有效用于治疗肺纤维化初期阶段。本发明中药颗粒(养阴抗纤方)治疗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大鼠的疗效有关研究资料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动物:SPF级SD大鼠40只,雌雄各半,2月龄,体重200±20g(豫XK2005-0001,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

1.2药物:注射用盐酸博来霉素,15mg/瓶,(日本化药株式会社,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090885)。醋酸泼尼松片(5mg/片)由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养阴抗纤方由河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药物分析实验室提供。

1.3试剂与仪器:非束缚小动物肺功能测量仪(BUXCO,美国);Hema-screen 18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Hema-screen,意大利);PM-10AD光学显微镜及照相系统(Olympus,Japan);Plus 6.0专业图像分析系统(Media Cybernetics,Inc.,USA)等。

1.4模型制备:大鼠购回后适应性饲养7天。饲养条件为:室温(25±l)℃,相对湿度(50±10)%,换气量10~15次/h,氨浓度≤14mg/m3,噪声≤60db。灭菌饲料喂养,自由饮用灭菌水,定期检查净化操作系统,保持环境安静。大鼠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3.0ml/kg)体质量麻醉后,行气管插管,注射BLM溶液(30mg/ml)100μl,假手术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并继续向气管内快速推注0.3~0.5ml空气,立即将大鼠直立旋转,以使药液在双肺内分布均匀。

1.5分组与给药: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养阴抗纤组(本发明)和醋酸泼尼松组,每组10只。自第1天(d1)起,各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2ml/只)、生理盐水(2ml/只)、醋酸泼尼松(5mg/kg/d)和养阴抗纤方(8.9g/kg/d)灌胃,至d56停药。灌胃时间为8~9时和17~18时,每周称量体重以调整用药量。给药共12周,第20周取材。

1.7取材与处理

1.7.1一般情况:观察大鼠的精神状况、活动、皮毛、分泌物、进食进水量变化、大小便,以及咳嗽、气喘、体重等症状体征的变化。

1.7.2肺功能:采用PFT测量系统(FinePointeTM>

1.7.3外周血常规分析:大鼠尾静脉取血,检测血常规中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淋巴细胞(LYM)、单核细胞(MON)计数,以109/L表示。

1.7.4肺系数:取材时,将肺完全剥离,称取肺组织湿重。肺系数=肺组织湿重/体重。

1.7.5羟脯氨酸含量检测: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将肺组织称重,加入碱水解液,95℃水浴20分钟,冷却后,依次加入指示剂、调PH甲液、调PH乙液,待PH调至6.0~6.8时,加入双蒸水定容至10ml,取3ml水解液加入到含有20~30mg活性炭的试管中,混匀,35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1ml,加入一号试剂,混匀,静置10min,加入二号试剂,混匀,静置5min,加入三号试剂,混匀,60℃水浴加热15min,冷却后,35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液用酶标仪或紫外分光光度计测OD值。

1.7.4肺组织病理:左肺用10%甲醛固定72h,以肺门为中心,30°、90°、120°各切取3mm厚组织,石蜡包埋,4μm切片,行HE染色。采用PM-10AD光学显微镜,观察气管、支气管、肺泡病理改变,照相,并对。

1.8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最小显著差法,结果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显著性水准取α=0.05。

2.结果

2.1一般情况:模型组大鼠出现皮毛无光泽,形体消瘦,精神倦怠,活动减少,进食量、饮水量减退,大便溏薄,垫料潮湿等情况。养阴抗纤组和醋酸泼尼松组大鼠上述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以养阴抗纤组尤为明显。

2.2肺功能:第7d时,模型组FVC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养阴抗纤组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醋酸泼尼松组升高不明显(P>0.05)。第14、28d模型组FVC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养阴抗纤组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醋酸泼尼松组亦明显升高(P<0.01)。第42、70d模型组FVC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第42d醋酸泼尼松组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第70d养阴抗纤组明显升高(P<0.05)。养阴抗纤组和醋酸泼尼松组间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各组大鼠FVC变化(ml,)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与醋酸泼尼松组比较,P﹤0.05,△△P﹤0.01

2.3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第7和14天的外周血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计数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第28天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显著升高(P<0.01),第42天淋巴细胞显著升高(P<0.01),第72天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养阴抗纤组第7天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明显降低(P<0.05或P<0.01),第14天白细胞、淋巴细胞显著降低(P<0.05或P<0.01)、单核粒细胞升高(P<0.01),第28天中性粒细胞显著降低(P<0.01),第42天淋巴细胞显著降低(P<0.05)、单核粒细胞升高(P<0.05),第70天淋巴细胞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醋酸泼尼松组第28、42天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显著下降(P<0.05或P<0.01),第7、14、42天淋巴细胞降低(P<0.01),第14天单核细胞升高(P<0.01)。与醋酸泼尼松组比较,养阴抗纤组第7天白细胞显著降低(P<0.05),第14天白细胞和单核细胞降低(P<0.05或P<0.01),第42天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均不同程度地升高(P<0.05或P<0.01)。见表2~5。

表2各组大鼠外周血白细胞变化(109/L,)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与醋酸泼尼松组比较,P﹤0.05,△△P﹤0.01

表3各组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变化(109/L,)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与醋酸泼尼松组比较,P﹤0.05,△△P﹤0.01

表4各组大鼠外周血淋巴粒细胞变化(109/L,)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与醋酸泼尼松组比较,P﹤0.05,△△P﹤0.01

表5各组大鼠外周血单核粒细胞变化(109/L,)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与醋酸泼尼松组比较,P﹤0.05,△△P﹤0.01

2.4肺系数:第7d时,模型组肺系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第14d模型组肺系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养阴抗纤组和醋酸泼尼松组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以醋酸泼尼松组降低明显(P<0.01)。第28、42、70d模型组肺系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第28d时醋酸泼尼松组明显降低(P<0.05)。养阴抗纤组和醋酸泼尼松组间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6。

表6各组大鼠肺系数变化(mg/g)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与醋酸泼尼松组比较,P﹤0.05,△△P﹤0.01

2.5肺HYP含量:第7、14d时,模型组HYP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第28d模型组HY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养阴抗纤组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醋酸泼尼松组亦明显升高(P<0.01)。第42、70d模型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第42d养阴抗纤组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第70d醋酸泼尼松组明显降低(P<0.05)。养阴抗纤组和醋酸泼尼松组间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7。

表7各组大鼠HYP含量变化(ug/mg)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2.6肺脏病理:对照组肺脏组织大致正常(见图1)。第7d起,模型组大鼠可见肺泡壁水肿、增厚并有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肺泡腔内含有多量单核细胞和脱落的肺泡上皮细胞,及主要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积聚和透明膜形成(见图2~6)。第28d起,可见肺泡腔内和肺泡间隔不同程度的纤维化(见图4~6)。随着时间的增加,养阴抗纤组、醋酸泼尼松组肺组织上述病理改变均不同程度减轻(见图7~16)。

第7、14、28、42和70d,模型组肺组织病理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0.01)。第7、14、28d时,养阴抗纤组肺组织病理评分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第14、28和42d,醋酸泼尼松组肺组织病理评分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养阴抗纤组和醋酸泼尼松组间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8。

表8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评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与醋酸泼尼松组比较,P﹤0.05,△△P﹤0.01

3结论

正虚络痹积损为肺纤维化主要病机。以肺之虚损为本,肺络痹阻、痰瘀互结为标,其中肺之虚损有阴虚内热、气虚及阳之分。肺纤维化早期以阴虚内热主要病机,常兼痰浊,以阴虚内热为本为主,治法当宜养阴清肺、化痰止咳。李建生教授据此制定了养阴抗纤方,课题组前期临床试验表明,该方能够改善肺纤维化患者临床症状,减缓肺功能下降,提高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等,减少急性加重次数。

大部分肺纤维化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伴有恶病质者情况尤为突出,与气道和全身炎症反应、肺功能等状况密切相关;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可改善其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本组资料表明,肺纤维化大鼠多表现为精神倦怠,皮毛无光泽,形体消瘦,活动减少,进食进水量减少,大便溏薄,小便增多等类似肺阴虚内热的证候。养阴抗纤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上述症状、体征,增加体重,改善营养状况。

肺纤维化肺功能改变以肺通气和弥散功能下降为主。但由于弥散功能检测的困难,本研究仅检测了肺通气功能。本研究采用PFT系统评估大鼠的肺功能,发现肺纤维化大鼠肺通气功能较正常大鼠显著降低,养阴抗纤方可显著改善肺通气功能,且疗效与醋酸泼尼松无明显差异。

外周血细胞的变化是反应机体炎症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本组资料表明,博来霉素干预可使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数量明显升高,养阴抗纤方和醋酸泼尼松均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上述细胞数目,提示可不同程度地降低炎症水平,且养阴抗纤方早期抗炎效应显著。

肺系数是反应肺组织水肿的一个敏感指标。急性炎症期肺系数会明显增大。本研究表明,肺纤维化大鼠肺系数明显升高,养阴抗纤方和醋酸泼尼松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肺系数,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增长而不断降低,但两者无明显差异。

肺HYP含量是肺纤维化一个特异性指标。本组资料表明,第7d时,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HYP含量无明显变化,第14d起有升高趋势,并在随后的14、28、25d(即第28、42、70d)不断升高。醋酸泼尼松仅在第28d显示显著性降低HYP的作用。养阴抗纤方于第28~70d起可显著降低肺组织HYP含量,作用较强而持续,疗效优于醋酸泼尼松。

肺泡炎症和纤维化等是肺纤维化的主要病理表现。本组资料显示,肺纤维化大鼠表现出肺泡壁水肿、增厚并有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肺泡腔内含有多量单核细胞和脱落的肺泡上皮细胞,以及肺泡腔内和肺泡间隔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养阴抗纤方和醋酸泼尼松均可明显改善上述病理变化,其中养阴抗纤方减轻肺组织炎症细胞渗出、改善肺组织纤维化方面优于醋酸泼尼松,可明显减轻肺部炎症损伤和肺纤维化的发生。

综上所述,养阴抗纤方对肺纤维化早期具有良好的疗效,表现为改善肺功能,减轻肺组织损伤,疗效优于醋酸泼尼松,有效用于制备治疗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阴虚内热证的药物,是治疗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阴虚内热证药物上的创新,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五、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对照组大鼠肺组织病理照片(100×)。

图2为本发明模型组大鼠肺组织病理照片(第7天)(40×)。

图3为本发明模型组大鼠肺组织病理照片(第14天)(40×)。

图4为本发明模型组大鼠肺组织病理照片(第28天)(40×)。

图5为本发明模型组大鼠肺组织病理照片(第42天)(40×)。

图6为本发明模型组大鼠肺组织病理照片(第70天)(40×)。

图7为本发明养阴抗纤组大鼠肺组织病理照片(第7天)(40×)。

图8为本发明养阴抗纤组大鼠肺组织病理照片(第14天)(40×)。

图9为本发明养阴抗纤组大鼠肺组织病理照片(第28天)(40×)。

图10为本发明养阴抗纤组大鼠肺组织病理照片(第42天)(40×)。

图11为本发明养阴抗纤组大鼠肺组织病理照片(第70天)(40×)。

图12为本发明醋酸泼尼松组大鼠肺组织病理照片(第7天)(40×)。

图13为本发明醋酸泼尼松组大鼠肺组织病理照片(第14天)(40×)。

图14为本发明醋酸泼尼松组大鼠肺组织病理照片(第28天)(40×)。

图15为本发明醋酸泼尼松组大鼠肺组织病理照片(第42天)(40×)。

图16为本发明醋酸泼尼松组大鼠肺组织病理照片(第70天)(40×)。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