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全流程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一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全流程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全流程管理系统及其方法,包括数据采集/监测指标模块以及与第三方系统的接口模块,数据采集/监测指标模块连接有每日监测展示子系统、数据分析/统计模块以及辅助预警设置和展示子系统,其中,每日监测展示子系统与数据分析/统计模块相连接,并且辅助预警设置和展示子系统连接有医院感染病例上报反馈子系统,医院感染病例上报反馈子系统与数据分析/统计模块相连接,其中,与第三方系统的接口模块用于与各个系统进行接口。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定好的院感预警判读条件信息进行全面、快速、准确地检索,极大的缩小了感控工作人员所需查阅病例的范围,提高了感控工作效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89372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众智汇医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410636914.7

  • 发明设计人 宋辉;刘海龙;方学锋;

    申请日2014-11-13

  • 分类号G06F19/00(20110101);G06Q50/22(2012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100191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44号1号楼B4153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0:19:2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1-08

    授权

    授权

  • 2016-11-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F19/00 申请日:201411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8-2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信息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全流程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既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也包括在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院感染分为两类:一是外源性感染,也称交叉感染,是指病人或工作人员在医院内通过日常诊疗活动、病人与病人间接触或从污染的环境中而接受的感染;二是内源性感染,也称自身感染,是指病人由于疾病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在接受诊疗处理过程中,体内正常菌群发生紊乱、激活机体潜在的病菌、患者体腔或体表原来存在的常驻微生物发生移位等引起的感染。对于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在入院48h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以下简称院感)。

现有的医院感染系统,一般是院方用多个系统来查看病人的医疗信息结果,这样的系统只能人工地分析病人的医疗过程,非常的繁琐,并且容易漏掉重要的院感信息,此外,这些系统只能汇总病人的数据信息,并且只是用表格的形式展现,而不能进行专业的分析处理。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全流程管理系统及其方法,其能在全院患者病例中,通过设定好的院感预警判读条件信息进行全面、快速、准确地检索,能够将所有符合条件的病例提供给感控科人员查阅审核,这样就极大的缩小了感控工作人员所需查阅病例的范围,提高了感控工作效率,此外,对于符合院感条件的病例,可以直接的保存为感染病例,并可以通过系统中的 消息平台将该感染病例的处理情况直接通知给患者的主管医生及相关护理人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全流程管理系统,包括数据采集/监测指标模块以及与第三方系统的接口模块,所述数据采集/监测指标模块连接有每日监测展示子系统、数据分析/统计模块以及辅助预警设置和展示子系统,其中,所述每日监测展示子系统与所述数据分析/统计模块相连接,并且所述辅助预警设置和展示子系统连接有医院感染病例上报反馈子系统,所述医院感染病例上报反馈子系统与所述数据分析/统计模块相连接,其中,所述与第三方系统的接口模块用于与所述各个系统进行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采集/监测指标模块包括后台数据抓取工具,能够定时抓取各个系统的相关数据,用于实现从各个系统获取数据,根据设定的多种监测指标分类各个系统数据;根据各种条件查询符合监测指标的患者数据;通过查看患者详细的诊疗信息确认院感、继续追踪或取消追踪。

进一步的,所述每日监测展示子系统包括院感病区和科室监控模块,用于按病区、科室为单位,查看各个病区、科室的疑似病历数以及相关可能感染情况;对系统自动提示的疑似病例作记号,继续观察病例或取消观察,并记录观察原因或取消原因;对确认院感的病例填写感染部位、感染时间、感染来源和需要实施的干预措施,并发送给对应的科室医生,供医生、护士及时采取措施;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分析/统计模块用于根据设置的监测指标,通过定义各指标在不同监测项目中的权重及条件,设定监测项目;对监测项目设定阈值,根据不同监测项目设定的阈值,自动找到大于阈值的患者;根据所述条件查询符合监测项目的患者,并对符合的患者做统计分析;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预警设置和展示子系统包括管理中心、院感预警模块、多重耐药和ICU监测模块;其中,所述院感预警模块用于根据设定的监测项目,进一步设定预警条件;根据设定的预警方式,自动找到符合某一预警方式的患者人群;对符合预警方式的患者人群,查看其各项指标,并做统计分析;多重耐药和ICU监测模块,用于对多重耐药菌进行管理,以及对ICU患 者进行监测;

进一步的,所述医院感染病例上报反馈子系统包括医生站院感上报处理模块、干预评价模块、环境卫生学处理模块和职业伤害模块;其中,医生站院感上报处理模块,用于医生通过电子病历或HIS医生站系统,直接上报院感给院感管理科;院感收到医生上报的院感病例,查看患者的各项指标,确认患者是否是院内感染,并回复医生;医生对院感科认为是院感的患者病例做补充填写,并回复给院感科;干预评价模块,用于自动提取预警涉及的患者信息,进行初步分析;对预警案例以及确认是院感的病例,提示临床相关人员应该采取的干预措施及建议;对临床做的干预措施进行评价分析;统计控制效果及各科室干预措施的合理率;环境卫生学处理模块,用于录入各科室物表培养的申请单;职业伤害模块,用于对医院人员的职业伤害进行登记管理;

进一步的,所述各个系统包括医院的HIS系统、微生物系统、检验系统、LIS系统、手术麻醉系统、移动护理系统、体表HIS系统和电子病历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采集/监测指标模块的后台数据抓取工具的抓取时间能够灵活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院感病区和科室监控模块以图形方式查看各个病区、科室的疑似病历数。

进一步的,所述院感病区和科室监控模块包括按患者体表信息、用药信息、手术信息以及微生物信息分类查看各个病区、科室的相关可能感染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分析/统计模块根据时间段、病例数或预警级别条件统计住院率、院感率、疑似率、手术感染率、分切口类型、手术等级和部位。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分析/统计模块包括统计院感相关的病原菌、泛耐药菌和多重耐药菌。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分析/统计模块包括按用户自行设定的二维表行列自动分析统计,实现用户需要的各种统计。

进一步的,所述管理中心包括院感科后台配置模块、人员管理模块和 日志管理三个模块,

其中,所述院感科后台配置模块,用于配置各种数据的关系及预警方式;根据指标信息配置预警级别信息;配置院感系统基础数据与外部系统的对应信息;配置SOP文件信息;

所述人员管理模块,用于针对操作院感系统的不同模块的用户做权限管理以及按角色区分人群权限;以及

所述日志管理模块,用于记录各个模块的操作记录;对发生的数据追溯到个人及时间以及分模块查看日志记录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院感预警模块中的所述预警条件为时间段、病例数或预警级别。

进一步的,所述院感预警模块包括对预警病例以短信方式告知相关人员注意,并做预防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医生站院感上报处理模块包括由医生来统计一段时间内本科室发生的院感总数及院感率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医生站院感上报处理模块包括提供通常情况下,院感发生时应该做的处理方法及SOP规程。

进一步的,所述医生站院感上报处理模块包括提供院感政策及新闻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环境卫生学处理模块包括当申请单通过检验科检验后,将得到的结果自动返回到申请科室,并提示不合格样本结果。

进一步的,所述环境卫生学处理模块包括对所述不合格样本进行处理,并对处理效果作回顾分析。

进一步的,所述环境卫生学处理模块包括当发现环境卫生学不合格样本时,向院感科预警。

进一步的,与第三方系统的接口模块具体包括:

与HIS系统的接口,用于自动获取患者信息,并向HIS系统告知院感患者,获取相关手术的所有信息,获取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获取患者的转科记录信息,从而确认院感具体发生地点信息,获取患者的医嘱信息;

与微生物系统的接口,用于自动获取鉴定、药敏及相关感染的病原菌 信息;

与检验系统的接口,用于自动获取样本的基本信息及检验结果信息;

与体表HIS系统的接口,用于获取患者相关的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大便次数信息;

与电子病历系统的接口,用于获取相关的病程信息,并通过电子病历调用院感上报处理模块及预警模块。

一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全流程管理系统进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方法,包括:

步骤1:用户通过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到院感系统,进入院感系统主界面;

步骤2:进行数据采集和监测指标,从各个系统定时抓取各个系统的相关数据,根据设定的多种监测指标分类各个系统数据;根据各种条件查询符合监测指标的患者数据;通过查看患者详细的诊疗信息确认院感、继续追踪或取消追踪;

步骤3:在收集到病人的基本信息、手术信息、体征信息、微生物检验信息及相关诊断信息后,通过数据查询在所述每日监测展示子系统中以虚拟医院的形式展示给用户,具体包括按病区、科室为单位,查看各个病区、科室的疑似病历数以及相关可能感染情况;对系统自动提示的疑似病例作记号,继续观察病例或取消观察,并记录观察原因或取消原因;

步骤4:根据设置的监测指标,通过定义各指标在不同监测项目中的权重及条件,设定监测项目;对监测项目设定阈值,根据不同监测项目设定的阈值,自动找到大于阈值的患者;

步骤5:根据设定的监测项目,进一步设定预警条件;根据设定的预警方式,自动找到符合某一预警方式的患者人群;对符合预警方式的患者人群,查看其各项指标,并做统计分析;

步骤6:当发现疑似院感病例时,系统进行预警,具体为医生通过电子病历或HIS医生站系统,直接上报院感给院感管理科;院感科收到医生上报的院感病例,查看患者的各项指标,确认患者是否是院内感染,并回复医生;医生对院感科认为是院感的患者病例做补充填写,并回复给院感 科;对确认院感的病例填写感染部位、感染时间、感染来源和需要实施的干预措施,并发送给对应的科室医生,供医生、护士及时采取措施;

步骤7:自动提取预警涉及的患者信息,进行初步分析;对预警案例以及确认是院感的病例,提示临床相关人员应该采取的干预措施及建议;对临床做的干预措施进行评价分析;统计控制效果及各科室干预措施的合理率。

进一步的,所述各个系统包括医院的HIS系统、微生物系统、检验系统、LIS系统、手术麻醉系统、移动护理系统、体表HIS系统和电子病历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采集/监测指标模块的后台数据抓取工具的抓取时间能够灵活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院感病区和科室监控模块以图形方式查看各个病区、科室的疑似病历数。

进一步的,所述院感病区和科室监控模块包括按患者体表信息、用药信息、手术信息以及微生物信息分类查看各个病区、科室的相关可能感染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中查看其各项指标包括根据时间段、病例数或预警级别条件统计住院率、院感率、疑似率、手术感染率、分切口类型、手术等级和部位。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中包括统计院感相关的病原菌、泛耐药菌和多重耐药菌。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中还包括按用户自行设定的二维表行列自动分析统计,实现用户需要的各种统计。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还包括以下步骤:

配置各种数据的关系及预警方式;根据指标信息配置预警级别信息;配置院感系统基础数据与外部系统的对应信息;配置SOP文件信息;

针对操作院感系统的不同模块的用户做权限管理以及按角色区分人群权限;以及

记录各个模块的操作记录;对发生的数据追溯到个人及时间以及分模 块查看日志记录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中的预警条件为时间段、病例数或预警级别。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6中包括对预警病例以短信方式告知相关人员注意,并做预防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6中包括由医生来统计一段时间内本科室发生的院感总数及院感率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6中包括提供通常情况下,院感发生时应该做的处理方法及SOP规程。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6中包括提供院感政策及新闻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6中还包括对环境卫生学进行处理,包括录入各科室物表培养的申请单。

进一步的,对环境卫生学进行处理包括当申请单通过检验科检验后,将得到的结果自动返回到申请科室,并提示不合格样本结果。

进一步的,对环境卫生学进行处理包括对所述不合格样本进行处理,并对处理效果作回顾分析。

进一步的,对环境卫生学进行处理包括当发现环境卫生学不合格样本时,向院感科预警。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6还包括以下步骤:

从与HIS系统的接口中自动获取患者信息,并向HIS系统告知院感患者,获取相关手术的所有信息,获取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获取患者的转科记录信息,从而确认院感具体发生地点信息,获取患者的医嘱信息;

从与微生物系统的接口中自动获取鉴定、药敏及相关感染的病原菌信息;

从与检验系统的接口中自动获取样本的基本信息及检验结果信息;

从与体表HIS系统的接口中获取患者相关的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大便次数信息;

从与电子病历系统的接口中获取相关的病程信息,并通过电子病历调用院感上报处理模块及预警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的监测包括对多重耐药和ICU进行监测。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7包括对抗生素和传染病进行管理。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7对医院人员的职业伤害进行登记管理。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院感管理、管理中心、传染病管理、抗生素管理、环境卫生学、职业伤害和多重耐药模块,其中,

所述院感管理模块,包括每日监测、历史查询、统计分析、上报处理、干预措施和辅助预警模块;

所述管理中心模块,用于对SOP文件、用户、抗生素和用户操作日志进行维护管理;

所述传染病管理模块,包括监测、查询、统计和预警信息;

所述抗生素管理模块,用于对抗生素的使用信息进行管理;

所述环境卫生学模块,用于对科室的微生物进行监测;

所述职业伤害模块,用于对医院人员的职业伤害进行登记管理;

所述多重耐药模块,用于对多重耐药菌进行管理。

进一步的,所述每日监测模块用于对患者体征信息、微生物信息、手术信息和现患率进行监测。

进一步的,所述微生物信息包括病人的微生物样本信息、涂片信息、细菌信息、耐药表型信息和药敏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每日监测模块包括继续追踪、取消追踪、发送短信和返回选项。

进一步的,所述每目监测模块包括当确认继续追踪时,需要选择跟踪类型,并对跟踪进行描述;当选择发送短信时,会出现预编辑信息的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填入短信内容,并选择发送对象,将该短消息发送给相应人员。

进一步的,所述历史查询模块具体包括对体温异常、呼吸机、留置尿管、中心静脉导管、侵入性操作、手术病人情况、昨日出院病人的查询、继续追踪查询、送检明细表查询、病原菌预警查询和科室微生物查询。

进一步的,所述历史查询模块中的病原菌预警查询,能够显示按病原菌查看的各病区微生物预警查询趋势图;

所述历史查询模块中的科室微生物查询,能够查看科室的多重耐药菌。

进一步的,所述统计分析模块用于对历史数据进行统计、汇总和分析,具体包括检出率统计、病原体情况统计、病人情况统计和科室情况统计。

进一步的,所述检出率统计包括微生物细菌检出率统计和病区标本检出率统计;所述病原体情况统计包括病原体与标本情况统计、病原体与感染部位情况和病原体与药敏结果情况统计;病人情况统计包括感染病人住院情况统计和送检明细表;科室情况统计包括科室与抗菌药物使用汇总以及科室细菌明细汇总。

进一步的,所述上报处理模块,用于对医生上报院感患者的处理,包括通过、忽略和退回。

进一步的,所述上报包括疑似院感上报和疑似传染病上报;其中,

疑似院感上报包括,医生根据患者的各项诊疗过程信息,初步判定为院感患者,并上报院感科;院感科及时收到上报病例,查看病历情况,并回复医生是否属于感染;

疑似传染病上报包括,医生根据患者的各项诊疗过程信息,初步判定为传染病患者,并填写相关材料上报院感科,如有副卡需要填写,软件会自动弹出副卡让医生填全,院感科及时收到上报病例,查看病历情况,并回复医生是否属于传染病。

进一步的,所述干预措施模块,用于给医生对患者的感染上报、干预操作进行评分。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预警模块,用于对多重耐药和术后48H患者进行预警。

进一步的,SOP文件的管理包括SOP文件下载、文档上传、分类管理以及添加分类;

用户的管理包括管理用户、添加用户和管理密码;

抗生素的管理包括管理抗生素和添加抗生素。

进一步的,所述抗生素管理模块,包括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已干预信息列表、在院病人用药信息管理、抗生素使用率调查和出院病人用药统计。

进一步的,所述抗菌药物类型分为特级、限制级和非限制级三种。

进一步的,所述职业伤害模块包括利用职业暴露登记表和查看登记表 对医院人员的职业伤害进行登记管理。

进一步的,所述多重耐药模块包括多重耐药和辅助预警两项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多重耐药功能包括微生物预警查询,能够以excel的形式导出表格;

所述辅助预警功能包括辅助预警明细、上报感染统计和ICU患者监测查询,其中,所述上报感染统计包括外科感染报表和内科感染报表两种。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采用B/S和C/S构架,后台采用SQL SERVER 2005将预警监控软件集成到医院感染科工作站,构建医院感染的上报、预警、监控,对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进行预警、监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系统可以把所有的病人医疗信息汇总到本系统中,将所有相关的病人医疗信息简洁大方地展示给用户,并且分析病人的医疗数据,判断出有感染风险的病人后提供给医院的专业人士,方便院方及时找出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全流程管理系统的系统架构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全流程管理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全流程管理系统的系统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全流程管理系统的每日监测架构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全流程管理系统的历史查询架构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全流程管理系统的统计分析架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6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全流程管理系统,包括数据采集/监测指标模块以及与第三方系统的接口模块,所述数据采集/监测指标模块连接有每日监测展示子系统、数据分析/统计模块以及辅助预警设置和展示子系统,其中,所述每日监测展示子系统与所述数据分析/统计模块相连接,并且所述辅助预警设置和展示子系统连接有医院感染病例上报反馈子系统,所述医院感染病例上报反馈子系统与所述数据分析/统计模块相连接,其中,所述与第三方系统的接口模块用于与所述各个系统进行接口。

所述数据采集/监测指标模块包括后台数据抓取工具,能够定时抓取各个系统的相关数据,用于实现从各个系统获取数据,根据设定的多种监测指标分类各个系统数据;根据各种条件查询符合监测指标的患者数据;通过查看患者详细的诊疗信息确认院感、继续追踪或取消追踪。

所述每日监测展示子系统包括院感病区和科室监控模块,用于按病区、科室为单位,查看各个病区、科室的疑似病历数以及相关可能感染情况;对系统自动提示的疑似病例作记号,继续观察病例或取消观察,并记录观察原因或取消原因;对确认院感的病例填写感染部位、感染时间、感染来源和需要实施的干预措施,并发送给对应的科室医生,供医生、护士及时采取措施;

所述数据分析/统计模块用于根据设置的监测指标,通过定义各指标在不同监测项目中的权重及条件,设定监测项目;对监测项目设定阈值,根据不同监测项目设定的阈值,自动找到大于阈值的患者;根据所述条件查询符合监测项目的患者,并对符合的患者做统计分析;

所述辅助预警设置和展示子系统包括管理中心、院感预警模块、多重耐 药和ICU监测模块;其中,所述院感预警模块用于根据设定的监测项目,进一步设定预警条件;根据设定的预警方式,自动找到符合某一预警方式的患者人群;对符合预警方式的患者人群,查看其各项指标,并做统计分析;多重耐药和ICU监测模块,用于对多重耐药菌进行管理,以及对ICU患者进行监测;

所述医院感染病例上报反馈子系统包括医生站院感上报处理模块、干预评价模块、环境卫生学处理模块和职业伤害模块;其中,医生站院感上报处理模块,用于医生通过电子病历或HIS医生站系统,直接上报院感给院感管理科;院感收到医生上报的院感病例,查看患者的各项指标,确认患者是否是院内感染,并回复医生;医生对院感科认为是院感的患者病例做补充填写,并回复给院感科;干预评价模块,用于自动提取预警涉及的患者信息,进行初步分析;对预警案例以及确认是院感的病例,提示临床相关人员应该采取的干预措施及建议;对临床做的干预措施进行评价分析;统计控制效果及各科室干预措施的合理率;环境卫生学处理模块,用于录入各科室物表培养的申请单;职业伤害模块,用于对医院人员的职业伤害进行登记管理;

所述各个系统包括医院的HIS系统、微生物系统、检验系统、LIS系统、手术麻醉系统、移动护理系统、体表HIS系统和电子病历系统。

所述数据采集/监测指标模块的后台数据抓取工具的抓取时间能够灵活设置。

所述院感病区和科室监控模块以图形方式查看各个病区、科室的疑似病历数。

所述院感病区和科室监控模块包括按患者体表信息、用药信息、手术信息以及微生物信息分类查看各个病区、科室的相关可能感染情况。

所述数据分析/统计模块根据时间段、病例数或预警级别条件统计住院率、院感率、疑似率、手术感染率、分切口类型、手术等级和部位。

所述数据分析/统计模块包括统计院感相关的病原菌、泛耐药菌和多重耐药菌;所述数据分析/统计模块包括按用户自行设定的二维表行列自动分析统计,实现用户需要的各种统计。

所述管理中心包括院感科后台配置模块、人员管理模块和日志管理三个模块,

其中,所述院感科后台配置模块,用于配置各种数据的关系及预警方式;根据指标信息配置预警级别信息;配置院感系统基础数据与外部系统的对应信息;配置SOP文件信息;

所述人员管理模块,用于针对操作院感系统的不同模块的用户做权限管理以及按角色区分人群权限;以及

所述日志管理模块,用于记录各个模块的操作记录;对发生的数据追溯到个人及时间以及分模块查看日志记录信息。

所述院感预警模块中的所述预警条件为时间段、病例数或预警级别;所述院感预警模块包括对预警病例以短信方式告知相关人员注意,并做预防处理。

所述医生站院感上报处理模块包括由医生来统计一段时间内本科室发生的院感总数及院感率信息;所述医生站院感上报处理模块包括提供通常情况下,院感发生时应该做的处理方法及SOP规程;所述医生站院感上报处理模块包括提供院感政策及新闻信息。

所述环境卫生学处理模块包括当申请单通过检验科检验后,将得到的结果自动返回到申请科室,并提示不合格样本结果;所述环境卫生学处理模块包括对所述不合格样本进行处理,并对处理效果作回顾分析;所述环境卫生学处理模块包括当发现环境卫生学不合格样本时,向院感科预警。

与第三方系统的接口模块具体包括:

与HIS系统的接口,用于自动获取患者信息,并向HIS系统告知院感患者,获取相关手术的所有信息,获取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获取患者的转科记录信息,从而确认院感具体发生地点信息,获取患者的医嘱信息;

与微生物系统的接口,用于自动获取鉴定、药敏及相关感染的病原菌信息;

与检验系统的接口,用于自动获取样本的基本信息及检验结果信息;

与体表HIS系统的接口,用于获取患者相关的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大便次数信息;

与电子病历系统的接口,用于获取相关的病程信息,并通过电子病历调用院感上报处理模块及预警模块。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一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全流程管理系统进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方法,包括:

步骤1:用户通过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到院感系统,进入院感系统主界面;

步骤2:进行数据采集和监测指标,从各个系统定时抓取各个系统的相关数据,根据设定的多种监测指标分类各个系统数据;根据各种条件查询符合监测指标的患者数据;通过查看患者详细的诊疗信息确认院感、继续追踪或取消追踪;

步骤3:在收集到病人的基本信息、手术信息、体征信息、微生物检验信息及相关诊断信息后,通过数据查询在所述每日监测展示子系统中以虚拟医院的形式展示给用户,具体包括按病区、科室为单位,查看各个病区、科室的疑似病历数以及相关可能感染情况;对系统自动提示的疑似病例作记号,继续观察病例或取消观察,并记录观察原因或取消原因;

步骤4:根据设置的监测指标,通过定义各指标在不同监测项目中的权重及条件,设定监测项目;对监测项目设定阈值,根据不同监测项目设定的阈值,自动找到大于阈值的患者;

步骤5:根据设定的监测项目,进一步设定预警条件;根据设定的预警方式,自动找到符合某一预警方式的患者人群;对符合预警方式的患者人群,查看其各项指标,并做统计分析;

步骤6:当发现疑似院感病例时,系统进行预警,具体为医生通过电子病历或HIS医生站系统,直接上报院感给院感管理科;院感科收到医生上报的院感病例,查看患者的各项指标,确认患者是否是院内感染,并回复医生;医生对院感科认为是院感的患者病例做补充填写,并回复给院感科;对确认院感的病例填写感染部位、感染时间、感染来源和需要实施的干预措施,并发送给对应的科室医生,供医生、护士及时采取措施;

步骤7:自动提取预警涉及的患者信息,进行初步分析;对预警案例以及确认是院感的病例,提示临床相关人员应该采取的干预措施及建议;对临床做的干预措施进行评价分析;统计控制效果及各科室干预措施的合理率。

所述各个系统包括医院的HIS系统、微生物系统、检验系统、LIS系统、手术麻醉系统、移动护理系统、体表HIS系统和电子病历系统。

所述数据采集/监测指标模块的后台数据抓取工具的抓取时间能够灵活设置。

所述院感病区和科室监控模块以图形方式查看各个病区、科室的疑似病历数。

所述院感病区和科室监控模块包括按患者体表信息、用药信息、手术信息以及微生物信息分类查看各个病区、科室的相关可能感染情况。

所述步骤5中查看其各项指标包括根据时间段、病例数或预警级别条件统计住院率、院感率、疑似率、手术感染率、分切口类型、手术等级和部位;所述步骤5中包括统计院感相关的病原菌、泛耐药菌和多重耐药菌;所述步骤5中还包括按用户自行设定的二维表行列自动分析统计,实现用户需要的各种统计。

所述步骤5还包括以下步骤:

配置各种数据的关系及预警方式;根据指标信息配置预警级别信息;配置院感系统基础数据与外部系统的对应信息;配置SOP文件信息;

针对操作院感系统的不同模块的用户做权限管理以及按角色区分人群权限;以及

记录各个模块的操作记录;对发生的数据追溯到个人及时间以及分模块查看日志记录信息。

所述步骤5中的预警条件为时间段、病例数或预警级别。

所述步骤6中包括对预警病例以短信方式告知相关人员注意,并做预防处理;所述步骤6中包括由医生来统计一段时间内本科室发生的院感总数及院感率信息;所述步骤6中包括提供通常情况下,院感发生时应该做的处理方法及SOP规程;所述步骤6中包括提供院感政策及新闻信息;所述步骤6中还包括对环境卫生学进行处理,包括录入各科室物表培养的申请单。

对环境卫生学进行处理包括当申请单通过检验科检验后,将得到的结果自动返回到申请科室,并提示不合格样本结果;对环境卫生学进行处理 包括对所述不合格样本进行处理,并对处理效果作回顾分析;对环境卫生学进行处理包括当发现环境卫生学不合格样本时,向院感科预警。

所述步骤6还包括以下步骤:

从与HIS系统的接口中自动获取患者信息,并向HIS系统告知院感患者,获取相关手术的所有信息,获取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获取患者的转科记录信息,从而确认院感具体发生地点信息,获取患者的医嘱信息;

从与微生物系统的接口中自动获取鉴定、药敏及相关感染的病原菌信息;

从与检验系统的接口中自动获取样本的基本信息及检验结果信息;

从与体表HIS系统的接口中获取患者相关的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大便次数信息;

从与电子病历系统的接口中获取相关的病程信息,并通过电子病历调用院感上报处理模块及预警模块。

所述步骤3中的监测包括对多重耐药和ICU进行监测。

所述步骤7包括对抗生素和传染病进行管理;所述步骤7对医院人员的职业伤害进行登记管理。

所述系统还包括院感管理、管理中心、传染病管理、抗生素管理、环境卫生学、职业伤害和多重耐药模块,其中,

所述院感管理模块,包括每日监测、历史查询、统计分析、上报处理、干预措施和辅助预警模块;所述管理中心模块,用于对SOP文件、用户、抗生素和用户操作日志进行维护管理;所述传染病管理模块,包括监测、查询、统计和预警信息;所述抗生素管理模块,用于对抗生素的使用信息进行管理;所述环境卫生学模块,用于对科室的微生物进行监测;所述职业伤害模块,用于对医院人员的职业伤害进行登记管理;所述多重耐药模块,用于对多重耐药菌进行管理。

所述每日监测模块用于对患者体征信息、微生物信息、手术信息和现患率进行监测。

所述微生物信息包括病人的微生物样本信息、涂片信息、细菌信息、耐药表型信息和药敏信息。

所述每日监测模块包括继续追踪、取消追踪、发送短信和返回选项。所述每日监测模块包括当确认继续追踪时,需要选择跟踪类型,并对跟踪进行描述;当选择发送短信时,会出现预编辑信息(如“写短消息”)的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填入短信内容,并选择发送对象,将该短消息发送给相应人员。

所述历史查询模块具体包括对体温异常、呼吸机、留置尿管、中心静脉导管、侵入性操作、手术病人情况、昨日出院病人的查询、继续追踪查询、送检明细表查询、病原菌预警查询和科室微生物查询。

所述历史查询模块中的病原菌预警查询,能够显示按病原菌查看的各病区微生物预警查询趋势图;

所述历史查询模块中的科室微生物查询,能够查看科室的多重耐药菌。

所述统计分析模块用于对历史数据进行统计、汇总和分析,具体包括检出率统计、病原体情况统计、病人情况统计和科室情况统计。

所述检出率统计包括微生物细菌检出率统计和病区标本检出率统计;所述病原体情况统计包括病原体与标本情况统计、病原体与感染部位情况和病原体与药敏结果情况统计;病人情况统计包括感染病人住院情况统计和送检明细表;科室情况统计包括科室与抗菌药物使用汇总以及科室细菌明细汇总。

所述上报处理模块,用于对医生上报院感患者的处理,包括通过、忽略和退回;所述上报包括疑似院感上报和疑似传染病上报;其中,

疑似院感上报包括,医生根据患者的各项诊疗过程信息,初步判定为院感患者,并上报院感科;院感科及时收到上报病例,查看病历情况,并回复医生是否属于感染;

疑似传染病上报包括,医生根据患者的各项诊疗过程信息,初步判定为传染病患者,并填写相关材料(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上报卡》)上报院感科,如有副卡需要填写,软件会自动弹出副卡让医生填全,院感科及时收到上报病例,查看病历情况,并回复医生是否属于传染病。

所述干预措施模块,用于给医生对患者的感染上报、干预操作进行评分。

所述辅助预警模块,用于对多重耐药和术后48H患者进行预警。

SOP文件的管理包括SOP文件下载、文档上传、分类管理以及添加分类;

用户的管理包括管理用户、添加用户和管理密码;

抗生素的管理包括管理抗生素和添加抗生素。

所述抗生素管理模块,包括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已干预信息列表、在院病人用药信息管理、抗生素使用率调查和出院病人用药统计。

所述抗菌药物类型分为特级、限制级和非限制级三种。

所述职业伤害模块包括利用职业暴露登记表和查看登记表对医院人员的职业伤害进行登记管理。

所述多重耐药模块包括多重耐药和辅助预警两项功能;所述多重耐药功能包括微生物预警查询,能够以excel的形式导出表格;所述辅助预警功能包括辅助预警明细、上报感染统计和ICU患者监测查询,其中,所述上报感染统计包括外科感染报表和内科感染报表两种。

所述系统采用B/S和C/S构架,后台采用SQL SERVER 2005将预警监控软件集成到医院感染科工作站,构建医院感染的上报、预警、监控,对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进行预警、监控。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附图1,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全流程管理系统的系统架构图,所述系统可以分为三个层:展现层、逻辑层和数据层,其中,展现层包括智能预警、综合设置、目标监测、上报系统、查询系统和报表系统;逻辑层包括预警模型、干预策略模型、感染诊断判定模型和感染爆发判定模型;数据层则包括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手术麻醉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微生物系统、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电子病历系统(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EMR)、移动护理系统和其他系统等。

安装所述系统的计算机推荐配置参见下表:

表1计算机推荐配置表

下面从系统的组成结构出发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全流程管理系统进行详细描述,如附图2所示,所述系统包括有数据采集、监测指标模块,每日监测展示子系统,数据分析、统计模块,辅助预警设置和展示子系统,以及医院感染病例上报反馈子系统等,具体为:

数据采集、监测指标模块,用于实现从各个系统获取数据,所述各个系统包括医院的HIS系统、微生物系统、检验系统、LIS系统、手术麻醉系统、移动护理系统、体表HIS系统和电子病历系统等;所述模块包括后台数据抓取工具,能够定时抓取各个系统的相关数据,其中,数据抓取时间能够灵活设置;根据设定的多种监测指标分类各个系统数据;根据各种条件查询符合监测指标的患者数据;通过查看患者详细的诊疗信息确认院感、继续追踪或取消追踪;

每日监测展示子系统包括院感病区、科室监控模块,用于按病区、科室为单位,以图形方式直观的查看各个病区、科室的疑似病历数;按患者体表信息、用药信息、手术信息、微生物信息分类查看各个病区、科室的相关可能感染情况;对系统自动提示的疑似病例作记号,继续观察病例或取消观察,并记录观察原因或取消原因;对确认院感的病例填写感染部位、感染时间、感染来源和需要实施的干预措施,并发送给对应的科室医生,供医生、护士及时采取措施;

数据分析、统计模块,用于根据设置的监测指标,通过定义各指标在不同监测项目中的权重及条件,设定监测项目;对监测项目设定阈值,根据不同监测项目设定的阈值,自动找到大于阈值的患者;根据所述条件查询符合监测项目的患者,并对符合的患者做统计分析;通过查看患者详细的诊疗信息确认院 感、继续追踪、取消追踪;根据时间段、病例数或预警级别条件统计住院率、院感率、疑似率、手术感染率、分切口类型、手术等级、部位;根据条件统计院感相关的病原菌,泛耐药菌、多重耐药菌;按用户自行设定的二维表行列自动分析统计,实现用户需要的各种统计;

辅助预警设置和展示子系统包括管理中心、院感预警模块、多重耐药和ICU监测模块等,其中,管理中心包括以下院感科后台配置模块、人员管理模块和日志管理三个模块:

院感科后台配置模块,用于配置各种数据的关系及预警方式;根据指标信息配置预警级别信息;配置院感系统基础数据与外部系统的对应信息;配置标准作业程序(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OP)文件信息;

人员管理模块,用于针对操作院感系统的不同模块的用户做权限管理以及按角色区分人群权限;以及

日志管理模块,用于记录各个模块的操作记录;对发生的数据追溯到个人及时间以及分模块查看日志记录信息;

院感预警模块用于根据设定的监测项目,进一步设定预警条件,所述预警条件为时间段、病例数或预警级别;根据设定的预警方式,自动找到符合某一预警方式的患者人群;对符合预警方式的患者人群,查看其各项指标,并做统计分析;对预警病例以短信方式告知相关人员注意,并做预防处理;

多重耐药和ICU监测模块则用于对多重耐药菌进行管理,以及对ICU患者进行监测;

医院感染病例上报反馈子系统包括医生站院感上报处理模块、干预评价模块、环境卫生学处理模块和职业伤害模块等:

医生站院感上报处理模块,用于医生通过电子病历或HIS医生站系统,直接上报院感给院感管理科;院感收到医生上报的院感病例,查看患者的各项指标,确认患者是否是院内感染,并回复医生;医生对院感科认为是院感的患者病例做补充填写,并回复给院感科;医生统计一段时间内本科室发生的院感总数及院感率信息;提供通常情况下,院感发生时应该做的处理方法及SOP规程;以及提供一些院感的政策及新闻信息;,

干预评价模块,用于自动提取预警涉及的患者信息,进行初步分析;对预 警案例以及确认是院感的病例,提示临床相关人员应该采取的干预措施及建议;对临床做的干预措施进行评价分析;统计控制效果及各科室干预措施的合理率;

环境卫生学处理模块,用于录入各科室物表培养的申请单;当申请单通过检验科检验后,将得到的结果自动返回到申请科室,并提示不合格样本结果;对不合格样本作处理,并对处理效果作回顾分析;当发现环境卫生学不合格样本时,向院感科预警;

职业伤害模块,用于对医院人员的职业伤害进行登记管理;

为了能与各个系统进行接口,本院感系统还包括与第三方系统的接口模块,具体包括:与HIS系统的接口,用于自动获取患者信息,并向HIS系统告知院感患者,获取相关手术的所有信息,获取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获取患者的转科记录信息,从而确认院感具体发生地点信息,获取患者的医嘱信息;与微生物系统的接口,用于自动获取鉴定、药敏及相关感染的病原菌信息;与检验系统的接口,用于自动获取样本的基本信息及检验结果信息;与体表HIS系统的接口,用于获取患者相关的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大便次数信息;与电子病历系统的接口,用于获取相关的病程信息,并通过电子病历调用院感上报处理模块及预警模块。

由此,本系统主要通过从医院的HIS系统,LIS系统,微生物系统,手术麻醉系统等系统将病人的基本信息,手术信息,体征信息,微生物检验信息及相关诊断信息进行收集,之后通过数据查询呈现在每日监测中以虚拟医院的形式展示给用户观看,其中通过计算相应的信息,将病人的侵入性操作,体征异常,手术,微生物情况等信息通过小图标形式直观的显示出来。感控人员还能根据病人的情况给出相应的标记从而方便时时关注。在系统中设有医生工作站,医生可根据系统提供的相应预警做出相应的处理,并在本系统的辅助下填写相应的报表,同感控人员在系统中进行相应的沟通,因此,这增加了对医生的监管和对病人的监测。此外,根据各系统中获取的数据及医生上报和感控人员标记的数据,本系统根据一系列算法和公式,将感控人员常用的一系列统计报表等信息呈现出来,并能做到有数字有明细,使感控人员能很方便的统计数据和翻阅历史患者信息。

在本系统中,根据国家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诊断标准中的规定,对12个感染部位列出了40个预警基础指标,并预留了相应的接口,并且可以根据国家政策或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另外,在这12个感染部位的40个预警基础指标中,设有相应的权重和阈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在预警过程中对某个部位感染相关因素的重视程度和预警时机。

另外,在本系统中,根据各医院反馈回来的需求,还增加了对手术目标的预警,多重耐药的预警,肝功性病等传染病的预警,二次入院等,逐步将感控人员从繁重的病例中解救出来。

由此,利用所述院感系统进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方法包括:

步骤1:用户通过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到所述系统,进入院感系统主界面;

步骤2:进行数据采集和监测指标,从各个系统定时抓取各个系统的相关数据,根据设定的多种监测指标分类各个系统数据;根据各种条件查询符合监测指标的患者数据;通过查看患者详细的诊疗信息确认院感、继续追踪或取消追踪;

步骤3:在收集到病人的基本信息,手术信息,体征信息,微生物检验信息及相关诊断信息后,通过数据查询在所述每日监测展示子系统中以虚拟医院的形式展示给用户,具体包括按病区、科室为单位,查看各个病区、科室的疑似病历数以及相关可能感染情况;对系统自动提示的疑似病例作记号,继续观察病例或取消观察,并记录观察原因或取消原因;

步骤4:根据设置的监测指标,通过定义各指标在不同监测项目中的权重及条件,设定监测项目;对监测项目设定阈值,根据不同监测项目设定的阈值,自动找到大于阈值的患者;

步骤5:根据设定的监测项目,进一步设定预警条件;根据设定的预警方式,自动找到符合某一预警方式的患者人群;对符合预警方式的患者人群,查看其各项指标,并做统计分析;

步骤6:当发现疑似院感病例时进行预警,具体为医生通过电子病历或HIS医生站系统,直接上报院感给院感管理科;院感科收到医生上报的院感病例,查看患者的各项指标,确认患者是否是院内感染,并回复医生;医生对院 感科认为是院感的患者病例做补充填写,并回复给院感科;对确认院感的病例填写感染部位、感染时间、感染来源和需要实施的干预措施,并发送给对应的科室医生,供医生、护士及时采取措施;

步骤7:自动提取预警涉及的患者信息,进行初步分析;对预警案例以及确认是院感的病例,提示临床相关人员应该采取的干预措施及建议;对临床做的干预措施进行评价分析;统计控制效果及各科室干预措施的合理率。

当用户通过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到院感系统后,进入院感系统主界面,主界面包括院感管理、管理中心、传染病管理、抗生素管理、环境卫生学、职业伤害和多重耐药共七个子界面,下面将对所述系统的这七个子界面进行详细的描述。

首先是院感管理子界面,共包括每日监测、历史查询、统计分析、上报处理、干预措施和辅助预警六个模块。其中,如图4的每目监测架构图所示,每日监测主要是对患者体征信息、微生物信息、手术信息和现患率等进行监测。

每日监测模块对体温异常进行显示,通过体征信息列表,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当前在院人数、体温异常人数、插中心静脉导管人数等;通过点击系统中的在院人数、体温异常、中心静脉导管等可以查看当前该院的病区分布图,并可清晰的看到当前科室人数、相应指标人数,点击人数则可以看到当前科室具体患者名或符合指标的患者姓名、性别、病历号、床号、住院天数,点击姓名或床号可以看到患者的各系统信息,包括微生物检验信息、手术信息、体征信息、遗嘱信息、电子病例信息、常规检验信息、病人概要信息、病人转科信息。因此,通过点击各种图标,就能够直观的显示出监测指标的类型。例如,当点击“趋势图”功能按钮键时,即可出现相应病区的发热趋势,包括前七天、每周、每月、高危风险四个趋势图。

在该界面上,不同的科室可以通过不同的颜色代表,且把危险的科室放到第一位,例如点击重症监护区,就可以进入患者的病床显示界面,通过“病床分布图”展示出所关注的病区内具体病人的详细监测指标情况。相邻病床的同一种颜色代表在同一个房间内。院感办工作人员如果发现某一患者具有潜在的危险,可以将其标志成继续关注状态,如:在右上角会显示红色的小标,红色小标在没有取消的情况下,会一直显示,不论该患者是转科还是换床。这样做 能够为院感的发生起到一定的前瞻性作用,并且可以让院感工作人员很快找到重点关注的病人。当鼠标滑过所述红色的小标时,会显示病人院感的详细信息,包括继续关注的原因等。

如果点击系统中的“患者姓名”,就会进入到临床数据浏览界面,该界面展示了该患者的各系统信息,包括微生物检验信息、病人手术信息、体征信息、医嘱信息、电子病历信息、检验信息、概要信息和转科记录;当点击“微生物检验信息”时,即可显示病人的微生物样本信息、涂片信息、细菌信息、耐药表型信息和药敏信息;当点击“病人手术信息”时,即显示病人的手术名称、手术开始时间、手术结束时间、手术地点、手术医生、手术诊断等具体手术信息;当点击“病人体征信息”时,即显示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高压和低压等体征信息;当点击“病人医嘱信息”时,即显示编号、医嘱名称、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医嘱类型和医生姓名等医嘱信息;当点击“病人检验信息”时,可以看到病人的常规检验信息;当点击“病人概要信息”时,会以图表的形式显示病人的一些诸如体温、手术、导尿、呼吸机、抗生素等项目,当把鼠标放到图标上,会有相应的说明展现;点击“病人转科记录”,就可以看到该病人相应的转科日期、病房名称等转科信息。

在上述临床数据浏览界面上,还包括有继续追踪、取消追踪、发送短信和返回选项。当确认继续追踪时,需要选择跟踪类型,并对跟踪进行描述;当选择发送短信时,会出现“写短消息”的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填入短信内容,并选择发送对象,将该短消息发送给相应人员。

返回到每日监测模块的体温异常界面显示区域时,通过点击左侧的目标监测列表中的“外科手术感染监测”,可以筛选出四个科室的信息,例如乳腺中心病房、介入科病房、头颈科病房和骨与软组织病房。

如果点击科室名称,就会显示病人做手术的情况,所述情况分为三种:昨天在院手术、前七天手术以及当月手术。以前七天手术为例,以病人信息栏的形式显示了三位病人的信息以及相应的手术相关信息。每一位病人的信息包括姓名、病历号、性别、年龄、病区、床号和手术开始时间,其中,可以通过点击每一栏信息的“删除”键来手动删除不关注的病人;病人的手术信息则包括手术日期、手术名称、手术开始和结束时间、手术间、术前(病房)用药、围 手术期用药信息等。其中,术前(病房)用药是指术前2.5小时在病房中用的抗生素,围手术期用药是指术前2.5小时到术后48小时之间的用药情况,如果术中用了抗生素,但是没有记录,可以通过点击右侧的“填表”按钮补充填写,并且,可以通过双击病人信息栏来取消隐藏手术信息。在手术信息栏的右上角,还存在有“重点追踪”按键,通过点击这个按键,即可实现对相应病人的重点追踪以及取消重点追踪。

再来看一下历史查询模块,参考附图5的院感系统历史查询架构图,其为每日监测里面的指标信息和操作信息提供历史明细查询。历史查询具体包括:体温异常、呼吸机、留置尿管、中心静脉导管、侵入性操作、手术病人情况、昨日出院病人、继续追踪查询、送检明细表、病原菌预警查询和科室微生物查询。其中,对体温异常、呼吸机、留置尿管和中心静脉导管的查询是相同的,在操作里面可以查看某个患者的各系统信息。当点击“手术病人情况”时,可以展现病人手术信息栏,并且,通过鼠标右键可以查看用药信息;当点击“昨日出院病人”时,以列表的形式展示往前推一天的出院病人信息,包括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入院出院日期、电话、病区和例如查看电子病历和发送信息的操作;当点击“继续追踪查询”时,即可显示每日监测里面继续追踪的病人查看;当点击“病原菌预警查询”时,可以显示按病原菌查看的各病区微生物预警查询趋势图;当点击“科室微生物查询”时,可以查看科室的多重耐药菌。

统计分析模块的架构图如附图6所示,其是对历史数据进行统计、汇总和分析,具体包括检出率统计、病原体情况统计、病人情况统计和科室情况统计。检出率统计包括微生物细菌检出率统计和病区标本检出率统计;病原体情况统计包括病原体与标本情况统计、病原体与感染部位情况和病原体与药敏结果情况,其中,若上报病人已通过,在病原体与感染部位情况界面中可以看到上报的人数及感染率,双击人数可以看到感染部位分布图;病人情况统计包括感染病人住院情况和送检明细表;科室情况统计则包括科室与抗菌药物使用汇总以及科室细菌明细汇总。

上报处理模块用于对医生上报院感患者的处理,如:通过、忽略、退回等。其中,当选中患者时,点击右键可以查看详情,具体可以查看患者信息,包括 病历号、姓名、入院日期、病区、基本信息等,还可以进行信息发布和信息发送。上报包括疑似院感上报和疑似传染病上报。其中,疑似院感上报为,医生根据患者的各项诊疗过程信息,初步判定为院感患者,并上报院感科,院感科可以及时收到上报病例,查看病历情况,并回复医生是否属于感染;疑似传染病上报为,医生根据患者的各项诊疗过程信息,初步判定为传染病患者,并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上报卡》上报院感科,如有副卡需要填写,软件会自动弹出副卡让医生填全,院感科可以及时收到上报病例,查看病历情况,并回复医生是否属于传染病。

根据看到干预评分的示意图,在这里可以点击鼠标右键查看详情,看到上报患者的信息,点击“查看”可以看到基本信息,点击“评价”则可以进入到评价页面,对医生进行评分。

辅助预警的示意图其能够对多重耐药和术后48H等患者进行预警。

管理中心子界面能够对SOP文件、用户、抗生素、用户操作日志等进行维护管理。管理员可以根据用户名和密码登录,进入到后台管理系统后,能够进行SOP文件管理、用户管理以及抗生素管理。其中,SOP文件管理包括SOP文件下载、文档上传、分类管理以及添加分类。例如,可以先添加分类,再上传文件。用户管理包括管理用户、添加用户和管理密码。抗生素管理则包括管理抗生素和添加抗生素。

传染病管理子界面同院感管理子界面一样,也包括监测、查询、统计、预警等信息。例如,在“传染病上报病人列表”中,其包括病人的病历号、病区床号、病人信息、诊断日期等。

抗生素管理子界面能够对抗生素的使用信息进行管理,其系统菜单包括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已干预信息列表、在院病人用药信息、抗生素使用率调查和 出院病人用药统计。当点击进入抗生素管理子界面时,默认为进入“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页面。在该页面中,药物类型分为特级、限制级和非限制级三种;可以在系统中通过以下标注进行区分,如用“×”是未进行干预的,如果院感科进行了干预,可手动标记,随即就会变成“√”,如果干预了,也可在“已干预列表”中查看;当点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时,会显示特级和限制级的划分规则列表。

环境卫生学子界面能够对科室的微生物进行监测,例如,对产科的“门把手”进行细菌计数和致病菌监测。

职业伤害子界面能够对医院人员的职业伤害进行登记管理,其包括“职业暴露登记表”和“查看登记表”。在“职业暴露登记表”中,对人员的姓名、科室、暴露部位、暴露后处理情况、处理办法以及关联病人资料等信息进行记录;在“查看登记表”中,则对各种暴露情况以登记表的形式予以记录,例如血液体液暴露登记表。

多重耐药子界面能够对多重耐药菌进行管理,其包括多重耐药和辅助预警两项功能。其中,多重耐药功能中包括微生物预警查询,能够以excel的形式导出表格;辅助预警功能则包括辅助预警明细、上报感染统计和ICU患者监测查询,其中的上报感染统计包括外科感染报表和内科感染报表两种。

在医院信息系统平台上构建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全流程管理系统,能够研究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发生规律和控制措施,及早发现与控制医院感染的流行,提高感染监控水平,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所述系统采用B/S和C/S构架,后台采用SQL SERVER 2005将预警监控软件集成到医院感染科工作站,构建医院感染的上报、预警、监控,对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进行预警、监控。所述系统有助于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的流行,尽早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发生,并且实现了医院感染的实时预警监控,提高了医院感染管理的效率,提升了医疗质量。

以上所述的具体描述,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