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罐车罐体与罐车底架连接装置以及铁路罐车

罐车罐体与罐车底架连接装置以及铁路罐车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罐车罐体与罐车底架连接装置以及铁路罐车,该装置包括:两个端部支座、两个鞍座、纵向支座、两个第一紧固装置、第二紧固装置、第三紧固装置;一个端部支座用于安装在罐车罐体的一封头处,另一个端部支座用于安装在另一封头处;一个鞍座用于安装在罐车罐体的一枕梁处,另一个鞍座用于安装在另一枕梁处;端部支座通过第一紧固装置固定安装在罐车底架上;鞍座通过第二紧固装置固定安装在罐车底架上;纵向支座通过第三紧固装置固定安装在罐车底架上;两个端部支座、两个鞍座、纵向支座固定在罐车底架上形成U形结构。本发明可以满足罐车罐体的强度指标,有效防止罐车罐体变形,提高安全性,也提高了罐车载重和运输速度。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43805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1510868750.5

  • 发明设计人 张福东;王大宏;张永艳;

    申请日2015-11-30

  • 分类号B60P3/22;

  • 代理机构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马爽

  • 地址 110142 辽宁省沈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大路28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5:03:2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10-20

    授权

    授权

  • 2016-06-01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B60P3/22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51130

    著录事项变更

  • 2016-04-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0P3/22 申请日:201511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3-3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铁路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罐车罐体与罐车底 架连接装置以及铁路罐车。

背景技术

罐车是车体呈罐形的运输车辆,用来装运各种液体、液化气体和粉末状 货物等,这些货物包括汽油、原油、各种粘油、植物油、液氨、酒精、水、 各种酸碱类液体、水泥氧化铅粉等,罐车在运输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中, 浓硝酸类介质有很高的腐蚀性,所以需用防腐性较好的铝制罐车运输,罐车 包括罐体与底架,目前,罐体与底架组成的前端、后端主要采用罐带连接, 中部采用上、下鞍连接,端部采用组合式托架连接,以实现将罐体固定在底 架上;然而,由于铝制罐车采用纯铝材料制造,比较软,极易变形,而罐体 与底架的连接采用上、下鞍来连接固定,满足不了罐体的强度指标,易导致 罐体变形,影响了罐车载重和运输速度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罐车罐体与罐车底架连接装置以及铁路罐车,用 于满足罐车罐体的强度指示,防止罐车罐体变形,提高罐车载重和运输速度。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罐车罐体与罐车底架连接装置,包括:

两个端部支座、两个鞍座、纵向支座、两个第一紧固装置、第二紧固装 置、第三紧固装置;

一个所述端部支座用于安装在罐车罐体的一封头处,另一个所述端部支 座用于安装在所述罐车罐体的另一封头处;一个所述鞍座用于安装在所述罐 车罐体的一枕梁处,另一个所述鞍座用于安装在所述罐车罐体的另一枕梁处;

所述端部支座通过所述第一紧固装置固定安装在罐车底架上;所述鞍座 通过所述第二紧固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罐车底架上;所述纵向支座通过所述 第三紧固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罐车底架上;所述两个端部支座、所述两个鞍 座、所述纵向支座固定在所述罐车底架上形成U形结构。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铁路罐车,包括:罐车罐体、罐车底 架和如上所述的罐车罐体与罐车底架连接装置。

通过上述方案,罐车罐体可以设置在本发明提供的U形结构的罐车罐体 与罐车底架连接装置上,以实现罐车罐体与罐车底架之间的固定连接,由于 用于将罐车罐体连接至罐车底架上的装置为U形结构,从而使罐车罐体所承 受的纵向力及垂向力有效地传递到罐车底架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可 以满足罐车罐体的强度指标,有效防止罐车罐体变形,提高安全性,也提高 了罐车载重和运输速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 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 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 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通过罐车罐体与罐车底架连接装置将罐车 罐体与罐车底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端部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端部支座设置在底板上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端部支座中的支板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压铁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鞍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鞍座去掉一个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二压铁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纵向支座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纵向支座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 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 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通过罐车罐体与罐车底架连接装置将罐车 罐体与罐车底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包括: 两个端部支座10、两个鞍座20、纵向支座30、两个第一紧固装置40、第二 紧固装置50、第三紧固装置60。

图1所示的罐车罐体70包括两个封头,一个端部支座10用于安装在罐 车罐体70的一封头处,另一个端部支座10用于安装在罐车罐体70的另一封 头处;可选地,两个端部支座10相对于罐车中心对称,而且每个端部支座 10相对于罐车宽度方向对称。而且,每个端部支座10通过第一紧固装置40 固定安装在图1所示的罐车底架80上。

图1所示的罐车罐体70还包括两个枕梁,一个鞍座20用于安装在罐车 罐体70的一枕梁处,另一个鞍座20用于安装在罐车罐体70的另一枕梁处; 可选地,两个鞍座20相对于罐车中心对称,而且每个鞍座20相对于罐车宽 度方向对称。而且鞍座20通过第二紧固装置50固定安装在图1所示的罐车 底架80上。

纵向支座30通过第三紧固装置60固定安装在图1所示的罐车底架80上; 可选地,纵向支座相对于罐车中心对称。可选地,两个端部支座10、两个鞍 座20、纵向支座30固定在图1所示的罐车底架80上形成U形结构;从而罐 车罐体70可以设置在该U形结构的罐车罐体与罐车底架连接装置上,以实 现罐车罐体70与罐车底架80之间的固定连接,由于用于将罐车罐体70连接 至罐车底架80上的装置为U形结构,从而使罐车罐体70所承受的纵向力及 垂向力有效地传递到罐车底架80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可以满足罐车 罐体的强度指标,有效防止罐车罐体70变形,提高安全性,也提高了罐车载 重和运输速度。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罐车罐体与罐车底架连接装置所包括的各个 部件进行详细介绍。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端部支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 施例一提供的端部支座设置在底板上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 的端部支座中的支板的示意图,如图1-图4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图3示出 了端部支座去掉了图4所示的支板后的结构,本实施例的端部支座10包括: 支板11、端部支座座板12、封板13、端部补强板14、两个第一腹板15、两 个第二腹板16;其中,支板11为带有折弯的弯板,端部补强板14的形状与 图1所示的罐车罐体70的封头的形状相同;支板11、端部支座座板12、封 板13和端部补强板14组成箱型结构,而且支板11分别与端部支座座板12、 端部补强板14连接,封板13分别与端部支座座板12、端部补强板14连接; 两个第一腹板15和两个第二腹板16设置在箱体结构内部,两个第一腹板15 分别设置在箱体结构内部的两侧,两个第二腹板16分别设置在箱体结构内部 的两侧,箱体结构内部的两侧由里至外分别依次设置有一个第一腹板15和一 个第二腹板16,其中,第二腹板16的高度大于第一腹板15的高度。可选地, 图2所示的第二腹板16为中空结构,相应地,第一腹板15也为中空结构, 既可减轻端部支座10的重量,也可增加端部支座10的支撑强度。可选地, 如图4所示的支板11也可为中空结构,既可减轻端部支座10的重量,也可 增加端部支座10的支撑强度。例如:本实施例的支板11、端部支座座板12、 封板13、端部补强板14、两个第一腹板15、两个第二腹板16通过组焊方式 形成端部支座10;本实施例可以通过将端部补强板14焊接在罐车罐体70上, 以实现端部支座10设置在罐车罐体70的封头处。

端部支座座板12通过第一紧固装置40固定在罐车底架80上。可选地, 如图3所示,第一紧固装置40包括第一压铁41和紧固件42,因此,端部支 座座板12通过第一压铁41和紧固件42固定在罐车底架80上。图5为本发 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压铁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和图5所示,第一压铁41 包括两个支脚411和连接两个支脚411的连接板412,第一压铁41通过紧固 件42固定在端部支座10上,且两个支脚411均与端部支座10接触固定,紧 固件42固定连接端部支座10与罐车底架80;也就是第一压铁41通过紧固 件42固定在端部支座10的端部支座座板12上,且两个支脚42均与端部支 座座板12接触固定,紧固件42固定连接第一压铁41、端部支座座板12与 罐车底架80。可选地,第一压铁41的连接板412上还设置有紧固孔413,因 此,紧固件42通过第一压铁41上的紧固孔413将第一压铁41、端部支座10 和罐车底架80固定连接。可选地,紧固件42为螺栓等。可选地,两个支脚 411和连接板412形成碗状结构,即第一压铁41的形状为碗状。通过本实施 例提供的第一压铁41可以提高端部支座10与罐车底架80之间的连接强度。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鞍座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 一提供的鞍座去掉一个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6和图7所示,图6 为图1所示的沿罐车罐体70宽度方向上示出鞍座20,图7为图1所示的沿 罐车罐体70长度方向上示出鞍座20。本实施例的鞍座20包括:鞍座补强板 21、两个盖板22、鞍座座板23、两个鞍座腹板24;鞍座补强板21的形状与 罐车罐体70的枕梁的形状相同;两个盖板22设置在鞍座座板23上,且两个 盖板22相向设置;两个鞍座腹板24设置在鞍座座板23上,两个鞍座腹板 24相向设置,且两个鞍座腹板24垂直设置在两个盖板22之间;鞍座补强板 21设置在两个鞍座腹板24的上方。可选地,鞍座补强板21的包角为140度。 例如:本实施例的鞍座补强板21、两个盖板22、鞍座座板23、两个鞍座腹 板24通过组焊方式形成鞍座20;本实施例可以通过将鞍座补强板21焊接在 罐车罐体70上,以实现鞍座20设置在罐车罐体70的枕梁处。

鞍座座板23通过第二紧固装置50固定在罐车底架80上。可选地,如图 6所示,第二紧固装置50包括第二压铁51和紧固件52,因此,鞍座座板23 通过第二压铁51和紧固件52固定在罐车底架80上。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 提供的第二压铁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和图8所示,第二压铁51包括:第一 支脚511、第二支脚512、以及连接第一支脚511和第二支脚512的连接板 513,第二压铁51通过紧固件52固定在鞍座20和罐车底架80上,且第一支 脚511与鞍座20接触固定,第二支脚512与罐车底架80接触固定,紧固件 52固定连接第二压铁51、鞍座20与罐车底架80;也就是第二压铁51的第 一支脚511通过紧固件52固定在鞍座20的鞍座座板23上,第二压铁51的 第二支脚512通过紧固件52固定在罐车底架80上,因此,第二支脚512的 长度大于第一支脚511的长度;本实施例的紧固件52固定连接第二压铁51、 鞍座座板23与罐车底架80。可选地,第二压铁51的连接板513上还设置有 紧固孔514,因此,紧固件52通过第二压铁51上的紧固孔514将第二压铁 51、鞍座20和罐车底架80固定连接。可选地,紧固件52为螺栓等。可选地, 第一支脚511、第二支脚512和连接板513形成碗状结构,即第二压铁51的 形状为碗状。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压铁51可以提高鞍座20与罐车底架 80之间的连接强度。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纵向支座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 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纵向支座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其中,图9为图1所示的沿 罐车罐体70长度方向示出纵向支座30,而且,省略了纵向支座30的中间部 分,图10为图1所示的沿罐车罐体70宽度方向示出纵向支座30。如图1和 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纵向支座30包括:纵向支座补强板31、筋板32、纵 向腹板33、纵向支座座板34;纵向腹板33和筋板32设置在纵向支座座板 34上,且纵向腹板33的两侧分别垂直设置有至少一个筋板32,因此,本实 施例的纵向支座30包括的筋板32的个数为2N个,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纵向支座补强板31设置在纵向腹板33和筋板32的上方;纵向支座座板34 用于沿罐车罐体70的长度方向设置,纵向支座补强板31的形状与罐车罐体 70的形状相吻合,例如纵向支座补强板31的包角为55度。例如:本实施例 的纵向支座补强板31、筋板32、纵向腹板33、纵向支座座板34通过组焊方 式形成纵向支座30。

纵向支座座板34通过第三紧固装置60固定在罐车底架80上。可选地, 第三紧固装置60包括紧固件,相应地,纵向支座座板34上可以设置有紧固 孔,例如:紧固件为螺栓等。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铁路罐车,本实施例的铁路罐车包括:罐车罐 体、罐车底架和上述的罐车罐体与罐车底架连接装置,本实施例的罐车罐体 例如如图1所示的罐车罐体70,本实施例的罐车底架例如如图1所示的罐车 底架80;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见本发明上述各实施例中的相关记载,此处不 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 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 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