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先天性食管闭锁上盲端促长装置

先天性食管闭锁上盲端促长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先天性食管闭锁上盲端促长装置,属于医疗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引导管和对引导管限位的护板,所述引导管包括引导端和推进端,所述引导端的端部设置有防护气囊,所述推进端的外圆面沿轴向方向设置有刻度,所述护板与推进端之间设置有卡合固定装置。本发明通过引导管进入人体食管,对食管上盲端进行刺推顶,伸进其生长,同时通过卡合固定装置和刻度可准确控制每天需要的推进量,促进食管均匀稳定生长,并达到预期目标,简化食管闭锁手术方式,减低手术创伤和手术风险,改善食管闭锁手术治疗的效果,更好的挽救生命。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38068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1511028347.8

  • 发明设计人 李勇刚;

    申请日2015-12-31

  • 分类号A61B17/00;A61B90/00;

  • 代理机构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赵荣之

  • 地址 400014 重庆市渝中区中山二路136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4:50:1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2-09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B17/00 专利号:ZL2015110283478 申请日:20151231 授权公告日:20190226

    专利权的终止

  • 2019-02-26

    授权

    授权

  • 2016-04-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B17/00 申请日:2015123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3-0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促进先天性食管闭锁的食管加速生长的 装置。

背景技术

食管闭锁(atresiaofoesophagus)及食管气管瘘(tracheoesophagealfistula)在新生儿 期并不罕见,根据国内统计,其发生率为2000~4500个新生儿中有1例,与国外发病率近 似(2500~3000个新生儿中有1例)。占消化道发育畸形的第3位,仅次于肛门直肠畸形和 先天性巨结肠。男孩发病率略高于女孩。过去患本病小儿多在生后数天内死亡,近年来由于 小儿外科的发展,手术治疗成功率日渐改善。

食管闭锁病例中存在食管上下两段不连接、各成盲端的情况对这种情况的病例通常采用 将上下两段拉长缝合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但在该种病例中,还存在上下两段相隔距离过长, 无法直接拉拢进行手术的情形(如I型食管闭锁、II型食管闭锁、III(A)型食管闭锁)。这 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小肠、结肠移植或将胃上提到胸腔吻合重建食管-胃的连接,但手术复杂, 创伤大,并发症多。另一种方法是等待食管盲端自行生长到合适长度,进行食管吻合。食管 盲端自行生长到可以吻合的长度一般需要4-8周,过程漫长,期间可能发生严重肺炎、内环 境紊乱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

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研究出一种可促进先天性食管闭锁的食管盲端加速生长的装置, 在相对更短的时间内,加速食管生长,尽早手术挽救生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先天性食管闭锁上盲端促长装置,以解决现有技 术中无法促进食管生长病人存在生命危险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先天性食管闭锁上盲端促长装置,包括引导管和对引导管限位的护板,所述引导管包括 引导端和推进端,所述引导端的端部设置有防护气囊,所述推进端的外圆面沿轴向方向设置 有刻度,所述护板与推进端之间设置有卡合固定装置。

进一步,所述卡合固定装置包括固定于护板上的卡合爪和设置于推进端外圆面上与卡合 爪卡合的卡槽。

进一步,所述卡合爪包括两个可相对转动的卡合体。

进一步,所述卡合体为圆弧结构,一端设置有卡合头,另一端设置有可将两个卡合体可 旋转的连接在一起的转轴。

进一步,所述卡合爪还包括可使两个卡合体始终处于夹紧状态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 簧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卡合体位于转轴一端的端部。

进一步,所述卡槽为两个沿推进端轴向方向布置的长方槽,所述长方槽的宽度与卡合头 的直径相匹配。

进一步,所述引导管在引导端和推进端之间还设置有缓冲段。

进一步,所述防护气囊通过设置于引导管内的气路与外界气源连通。

进一步,所述护板上设置有用于观察推进端刻度的观察面,所述观察面与刻度平行设置。

进一步,所述护板上设置有用于将护板固定于人体面部的系紧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引导管进入人体食管,对食管进行刺激性的拉扯,伸进其生长,同时通过卡 合固定装置和刻度可准确控制每天需要的推进量,促进食管均匀稳定生长,并达到预期目标, 最终实现及时实施手术挽救生命。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 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 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 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 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1-引导管;2-护板;3-引导端;4-推进端;5-防护气囊;6-刻度;7-气路;8-卡槽;9-卡合 体;10-卡合头;11-转轴;12-复位弹簧;13-缓冲段;14-观察面;15-系紧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 仅为了说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2所示,图1为先天性食管闭锁上盲端促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 的左视图,本实施例的先天性食管闭锁上盲端促长装置,包括引导管1和对引导管1限位的 护板2,本实施例中,引导管不能太软,应具有一定力或位移的传导能力,具体的,应能将 施加在一端的力或位移传递到另一端,同时,也不能太硬,以免对食管带来损伤,该引导管 1包括引导端3和推进端4,所述引导端3的端部设置有防护气囊5,防止对人体的伤害,防 护气囊通过设置于引导管内的气路7与外界气源连通供气,气源可以是气囊或气泵或压缩机 等,在推进端4的外圆面沿轴向方向设置有刻度6,对推进长度进行控制,在护板2与推进 端4之间设置有卡合固定装置,通过卡合固定装置松开或固定引导管,当松开时,可对推进 引导管的不同长度,当完成调节后,将其固定。

本实施例通过引导管插入人体食管中,对食管进行刺激性的拉扯,伸进其生长,同时通 过卡合固定装置和刻度可准确控制每天需要的推进量,促进食管均匀稳定生长,并达到预期 目标,最终实现及时实施手术挽救生命。

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所述卡合固定装置包括固定于护板2上的卡合爪和设置于推进端 外圆面上与卡合爪卡合的卡槽8,所述卡合爪包括两个可相对转动的卡合体9,所述卡合体9 为圆弧结构,一端设置有卡合头10,另一端设置有可将两个卡合体9可旋转的连接在一起的 转轴11,本实施例中,在转轴的一端设置螺纹,并用螺纹将转轴固定于护板2上,所述卡合 爪还包括可使两个卡合体始终处于夹紧状态的复位弹簧12,所述复位弹簧12两端分别固定 于两个卡合体位于转轴一端的端部,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卡合爪常用状态为夹紧状态,当 需要调节时,可用手握住卡合体9的端部,克服复位弹簧12的弹性力,将卡合头10退出卡 槽,从而将引导管松开,进行长度调节,同时,由于转轴11与护板2固定,也可实现对护板 2的固定。

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所述卡槽8为两个沿推进端4轴向方向布置的长方槽,所述长方 槽的宽度与卡合头10的直径相匹配。

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所述引导管1在引导端3和推进端4之间还设置有缓冲段13,所 述缓冲段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可在推进操作完成后,通过缓冲段13持续保持对引导端3的推 力,该推力通过引导端3持续的施加在人体食管上,促进其持续快速生长。

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所述护板2上设置有用于观察推进端刻度的观察面14,所述观察 面14与刻度平行设置,利于观察刻度,减少读数误差。

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所述护板2上设置有用于将护板固定于人体面部的系紧带15。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 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 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 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