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预估初至拾取的时窗的方法和装置

预估初至拾取的时窗的方法和装置

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预估初至拾取的时窗的方法和装置。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预定地区内的至少两个炮点的位置信息及至少两个炮点中每个炮点的炮检距与初至时间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将至少两个炮点中所有的炮检距按照第一预定规则进行排序,得到炮检距序列;根据至少两个炮点中每个炮点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炮检距序列对应获取至少两个炮点中每个炮点的时间序列;根据待测炮点的位置信息以及对至少两个炮点的位置信息和时间序列进行第一内插运算,得到待测炮点的时间序列;按照第二预定规则对待测炮点的时间序列进行运算,从而得到待测炮点的时窗。本发明实现了提供能提高初至拾取的准确率的一种预估初至拾取的时窗的方法的目的。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1-02

    授权

    授权

  • 2016-02-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V1/30 申请日:201510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1-1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天然气开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估初至拾取的时窗的方法和装 置。

背景技术

地震勘探的原理是:在地面上某点放置激发源后,例如:打井放炮,使激发源爆 炸产生的地震波向下传播。地震波遇到地层(速度与密度的乘积有差异)的分界面时, 通常会发生反射;同时另一部分地震波还会继续向下传播,碰到相似的地层界面后还 会产生反射和透射,即一部分地震波的能量反射回地面,另一部分继续向下传播。与 此同时,地面上的检波器把来自各个地层分界面的反射波引起地面震动的情况记录下 来,然后根据地震波从地面开始向下传播的时刻和地层分界面反射波到达地面的时 刻,得出地震波从地面向下传播到达地层分界面,又反射回地面的总时间,再用别的 方法测定出地震波在岩层中传播的速度,最后就可以得到地层分界面的埋藏深度了。

初至波是激发源信号经过地层之后最先返回地面的信号,初至波简称初至。初至 时间是指初至波到达检波器的时间。在有效信号返回地面之前检波器所接受的信号主 要是一些环境噪音。初至拾取就是从检波器所接受到的信号中拾取初至波。该初至拾 取的准确性是地震勘探的一项基础而又重要的工作,同时也是地震勘探的重要难题。 现有的初至拾取方法主要有手动拾取和自动拾取。手动拾取较自动拾取工作量大,效 率低。目前初至拾取的自动拾取方法主要有:相关法、能量比值法、分形维数法、神 经网络算法、基于边缘检测算法等等。为了降低拾取难度,一般拾取方法是需要定义 一个一定宽度的时窗,使初至时间包含在时窗内,拾取时仅需要考虑时窗范围内的时 间,从而使得初至时间得到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拾取的准确度。

现有技术中定义时窗的方法是:在地震记录资料中选取一个炮点,称为第一炮点, 获取第一炮点的第一大地坐标;选取该第一炮点的至少两个地震道作为第一检测点, 获取该第一检测点的炮检距和初至时间,对该至少两个第一检测点的炮检距和初至时 间进行线性内插运算,从而得到第一炮点的每一个炮检距所对应的初至时间。将每一 个炮检距所对应的初至时间增加一个预定量的值得到每一个炮检距所对应的最大初 至时间,将每一个炮检距所对应的初至时间减小一个预定量的值得到每一个炮检距所 对应的最小初至时间,如图1所示,该图1的横坐标表示炮检距,纵坐标表示时间。 该第一炮点的每一个地震道的时窗50是最小初至时间与最大初至时间之间的范围。 所以该第一炮的所有地震道可以根据各自的炮检距从该时窗上得到每一地震道的时 窗。对于其他炮点来说,如图2所示,根据各自的炮检距从该第一炮的时窗上也可以 得到每一地震道的时窗51。

由于不同位置的炮点,其地表和地下地质条件不同,所以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速 度不同,所以地震波到达具有相同炮检距的检波器的初至时间不同,所以现有技术的 时窗的定义中,由于将第一炮中定义的时窗直接应用于另一炮中,容易造成其他炮点 的初至时间不包括在第一炮的时窗内,从而不能在第一炮的时窗内拾取到初至波,从 而降低了初至拾取的准确率,从而影响了地震勘探工作的顺利进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预估初至拾取的时窗的方法及装置,能够提高初至拾 取的准确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预估初至拾取的时窗的方法,其用于预估位于预定地区 内的待测炮点的时窗,其包括:获取所述预定地区内的至少两个炮点的位置信息及所 述至少两个炮点中每个炮点的炮检距与初至时间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将所述至少两 个炮点中所有的炮检距按照第一预定规则进行排序,得到炮检距序列;根据所述至少 两个炮点中每个炮点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炮检距序列对应获取所述至少两个炮 点中每个炮点的时间序列;根据所述待测炮点的位置信息以及对所述至少两个炮点的 位置信息和所述时间序列进行第一内插运算,得到所述待测炮点的时间序列;按照第 二预定规则对所述待测炮点的时间序列进行运算,从而得到所述待测炮点的时窗。

优选地,步骤对所述每个炮点的位置时间序列进行第一内插运算,从而得出该 预定地区内的待测炮点的位置信息所对应的初至时间序列包括:获取所述每个炮点 的位置时间序列的第K项,构成第K个散点序列;对所述第K个散点序列进行第一 内插运算,得到第K个曲面;根据所述待测炮点的位置信息和第K个曲面对应获取 第K个初至时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内插包括二次曲线内插法和/或多次曲线内插法。

优选地,在步骤按照第二预定规则对所述待测炮点的初至时间序列进行运算, 从而得到所述待测炮点的时窗之后,还包括:根据所述待测炮点的时窗以及所述炮 检距序列对应获取所述待测炮点的炮检距时窗序列。

优选地,所述第一预定的规则为将所述至少两个炮点中所有的炮检距按照从小 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如果所述至少两个炮点所有的炮检距中存在两个相同的炮检 距,那么则删除该两个相同的炮检距中的一个,从而得到项数为K的炮检距序列。

优选地,步骤获取所述预定地区内的至少两个炮点的位置信息及每个炮点的每 一个炮检距和与其对应的初至时间的第一对应关系,包括:获取所述预定地区内的 至少两个炮点的位置信息;选取所述每个炮点的至少两个地震道作为所述每个炮点 的检测点,获取所述每个炮点的每个检测点的炮检距和其对应的初至时间;根据所 述每个炮点的每一个炮检距、所述每个炮点的每个检测点的炮检距和其对应的初至 时间,通过第二内插运算,获取所述每个炮点的每一个炮检距所对应的初至时间; 根据所述每个炮点的每一个炮检距和与其对应的初至时间获取所述第一对应关系。

优选地,所述第二内插为线性内插法。

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预估初至拾取的时窗的装置,其包括:第一获取模 块,用于获取所述预定地区内的至少两个炮点的位置信息及所述至少两个炮点中每个 炮点的炮检距与初至时间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排序模块,用于将所述至少两个炮点 中所有的炮检距按照第一预定规则进行排序,得到炮检距序列;第二获取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炮点中每个炮点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炮检距序列对应获取所 述至少两个炮点中每个炮点的时间序列;第一运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测炮点的位 置信息以及对所述至少两个炮点的位置信息和所述时间序列进行第一内插运算,得 到所述待测炮点的时间序列;第二运算模块,用于按照第二预定规则对所述待测炮点 的时间序列进行运算,从而得到所述待测炮点的时窗。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预估初至拾取的时窗的方法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对预 定地区内的多个炮点的位置时间序列进行第一内插运算,从而得出该预定地区内的 待测炮点的位置信息所对应的初至时间序列,然后按照第二预定规则对待测炮点的 初至时间序列进行运算,从而得到待测炮点的时窗。也就是说,通过对预定地区内 的多个炮点的时窗进行第一内插运算,从而得到待测炮点的时窗,从而使得预定地 区的所有炮点的时窗都能内插到合适的位置,从而区别于现有技术中的将第一炮中 定义的时窗直接应用于另一炮中,从而容易造成其他炮点的初至时间不包括在第一 炮的时窗内,从而不能在第一炮的时窗内拾取到初至波的情况,从而实现了本发明 能提供提高初至拾取的准确率的一种预估初至拾取的时窗的方法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 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 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预估初至拾取的时窗的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预估初至拾取的时窗的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预估初至拾取的时窗的方法的一种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预估初至拾取的时窗的方法的一种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预估初至拾取的时窗的方法的一种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预估初至拾取的时窗的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预估初至拾取的时窗的方法的一种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预估初至拾取的时窗的方法的一种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预估初至拾取的时窗的方法的一种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预估初至拾取的时窗的装置的一种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 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预估初至拾取的时窗的方法,其用于预估位于预定 地区内的待测炮点的时窗,其包括:S14:获取所述预定地区内的至少两个炮点的位 置信息及所述至少两个炮点中每个炮点的炮检距与初至时间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 S16:将所述至少两个炮点中所有的炮检距按照第一预定规则进行排序,得到炮检距 序列;S18:根据所述至少两个炮点中每个炮点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炮检距序列 对应获取所述至少两个炮点中每个炮点的时间序列;S20:根据所述待测炮点的位置 信息以及对所述至少两个炮点的位置信息和所述时间序列进行第一内插运算,得到所 述待测炮点的时间序列;S22:按照第二预定规则对所述待测炮点的时间序列进行运 算,从而得到所述待测炮点的时窗。

本发明通过对预定地区内的多个炮点的位置时间序列进行第一内插运算,从而 得出该预定地区内的待测炮点的位置信息所对应的初至时间序列,然后按照第二预 定规则对待测炮点的初至时间序列进行运算,从而得到待测炮点的时窗。也就是 说,通过对预定地区内的多个炮点的时窗进行第一内插运算,从而得到待测炮点的 时窗,从而使得预定地区的所有炮点的时窗都能内插到合适的位置,从而区别于现 有技术中的将第一炮中定义的时窗直接应用于另一炮中,从而容易造成其他炮点的 初至时间不包括在第一炮的时窗内,从而不能在第一炮的时窗内拾取到初至波的情 况,从而实现了本发明能提供提高初至拾取的准确率的一种预估初至拾取的时窗的 方法的目的。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以西部某地区作为预定地区,预估位于该预定 地区内的待测炮点的时窗。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步骤S14:获取所述预定地区内的至少两个炮点 的位置信息及所述至少两个炮点中每个炮点的炮检距与初至时间之间的第一对应关 系。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步骤S14包括:S141:获取预定地区内的至少 两个炮点的位置信息,从而可以通过运算该预定地区内的至少两个炮点的时窗得到 该预定地区内的待测炮点的时窗。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预定地区的地震记录资料上选取两个炮点。该两个炮点 为第一炮点和第二炮点。该第一炮点和第二炮点是按照选取的时间先后顺序所定义 的。获取该第一炮点和第二炮点的位置信息。该第一炮点和第二炮点为该预定地区 的两个炮点,所以通过运算该第一炮点和第二炮点的时窗从而得到待测炮点的时 窗,即为根据该预定地区内两个具有不同位置信息的炮点的时窗运算另一个位于该 预定地区内的炮点的时窗,从而区别于现有技术中的将第一炮中定义的时窗直接应 用于另一炮中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该位置信息为大地坐标。大地坐标是大地 测量中以参考椭球面为基准面的坐标。该位置信息记为(Ei,Ni),其中i为炮点的 序号,i=1,2,3,…m。在本实施方式中,i=1,2。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预定地区的地震记录资料中,选择1031号炮点为第一炮 点,该1031号炮点的位置信息为(5906.0,241532.0)。选择154号炮点为第二炮点, 该154号炮点的位置信息为(5955.9,241431.8)。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步骤S14还包括:S143:选取至少两个炮点的 至少两个地震道作为至少两个炮点的检测点,获取每个检测点的炮检距和其对应的 初至时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地震记录资料上分别选取第一炮点和第二炮点的检测点, 该第一炮点的检测点称为第一检测点,该第一检测点包括至少两个地震道。该第二 炮点的检测点称为第二检测点,该第二检测点包括至少两个地震道,该第一检测点 和第二检测点分别用于运算该第一炮点和第二炮点的时窗。该第一检测点和第二检 测点的选取需要根据该第一检测点和第二检测点是否能够从地震记录资料中获取得 到其初至时间所确定,从而能够获取第一检测点和第二检测点的炮检距和其对应的 初至时间。该第一检测点和第二检测点的个数至少两个,从而通过该已知初至时间 的第一检测点和第二检测点运算该第一炮点和第二炮点的其他地震道的初至时间将 会因为选取的检测点的个数越多而运算的初至时间越准确。在本实施方式中,选取 该第一炮点的3个地震道作为第一检测点。选取该第二炮点的3个地震道作为第二检 测点。

根据至少两个炮点的每一个炮检距、至少两个炮点的每个检测点的炮检距和每 个检测点的初至时间,通过第二内插运算,获取至少两个炮点的每一个炮检距所对 应的初至时间;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步骤S14还包括:S145:根据至少两个炮点的 每一个炮检距、至少两个炮点的每个检测点的炮检距和每个检测点的初至时间,通 过第二内插运算,获取至少两个炮点的每一个炮检距所对应的初至时间。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步骤S14还包括:S147:根据至少两个炮点的 每一个炮检距和至少两个炮点的每一个炮检距所对应的初至时间获取第一对应关 系。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每个炮点的每个检测点的炮检距和其对应的初至时间可以 从地震记录资料中获取。该每个炮点的每一个炮检距可以通过现场测量的方法获 取。所以根据每个炮点的每一个炮检距、每个炮点的每个检测点的炮检距和其对应 的初至时间,通过第二内插运算,能够获取每个炮点的每一个炮检距所对应的初至 时间,从而能够根据每个炮点的每一个炮检距和与其对应的初至时间获取第一对应 关系。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对应关系可以在以炮检距为横坐标,时 间为纵坐标的坐标轴上表示出来。该第一对应关系还可以表示成如下的序列:

炮检距:xi1,xi2,…xin;

时间:ti1,ti2,…tin;

其中,i为炮点,i=1,2,3,…m。在本实施方式中,i=1,2。n为检测点的个数, n>=2。在本实施方式中,n=3。xin为第i个炮点的第n个检测点;tin为第i个炮点 的第n个检测点的初至时间。上述序列表示:当第i个炮点的第1个检测点的炮检距 为xi1时,该第i个炮点的第1个检测点所对应的初至时间为ti1;当第i个炮点的 第2个检测点的炮检距为xi2时,该第i个炮点的第2个检测点所对应的初至时间为 ti2;…当第i个炮点的第n个检测点的炮检距为xin时,该第i个炮点的第n个检测 点所对应的初至时间为tin。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炮点的第一对应关系可以表示成如下的序列:

炮检距:404,3828,…7377;

时间:270,1642,…2702;

由上述序列可以知道:当该第一炮点的第1个检测点的炮检距为404时,该炮检 距为404的检测点所对应的初至时间为270;当该第一炮点的第2个检测点的炮检距 为3828时,该炮检距为3828的检测点所对应的初至时间为1642;…当该第一炮点的 第n个检测点的炮检距为7377时,该炮检距为7377的检测点所对应的初至时间为 2702,从而可以根据该序列,通过第二内插运算,获取该第一炮点的每一个炮检距 所对应的初至时间。

该第一炮点的其他地震道的炮检距为0,20,40,60,80,100,…10000。所以可以通 过第一炮点的每个检测点的炮检距和其对应的初至时间,进行第二内插运算,得到 该第一炮点的其他地震道的炮检距所对应的初至时间。该第二内插为线性内插法、 非线性内插法,优选为线性内插法。

如图6所示,根据第一炮点的每一个炮检距和与其对应的初至时间获取的第一 对应关系为第一折线53。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二炮点的第一对应关系可以表示成如下的序列:

炮检距:428,2526,…6825;

时间:222,944,…2070;

由上述序列可以知道:当该第二炮点的第1个检测点的炮检距为428时,该炮检 距为428的检测点所对应的初至时间为222;当该第二炮点的第2个检测点的炮检距 为2526时,该炮检距为2526的检测点所对应的初至时间为944;…当该第二炮点的 第n个检测点的炮检距为6825时,该炮检距为6825的检测点所对应的初至时间为 2070,从而可以根据该序列,通过第二内插运算,获取该第二炮点的每一个炮检距 所对应的初至时间。

该第二炮点的其他地震道的炮检距为0,20,40,60,80,100,…10000。所以可以通 过第二炮点的每个检测点的炮检距和其对应的初至时间,进行第二内插运算,得到 该第二炮点的其他地震道的炮检距所对应的初至时间。该第二内插为线性内插法、 非线性内插法,优选为线性内插法。

如图7所示,根据第二炮点的每一个炮检距和与其对应的初至时间获取的第一 对应关系为第二折线55。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步骤S16:将至少两个炮点中所有的炮检距按照 第一预定规则进行排序,得到炮检距序列;第一预定的规则为将至少两个炮点中所 有的炮检距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如果至少两个炮点所有的炮检距中存在 两个相同的炮检距,那么则删除该两个相同的炮检距中的一个,从而得到项数为K 的炮检距序列。该项数为K的炮检距序列可以表示成如下的形式:

炮检距序列为:x1,x2,x3,…xk;

其中,xk为炮检距,k为炮检距个数,k=n1+n2+…+nm。x1<x2<x3<x4<…<xk。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步骤S18:根据至少两个炮点中每个炮点的第一 对应关系以及炮检距序列对应获取至少两个炮点中每个炮点的时间序列。

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炮检距序列,对每个炮点的第一对应关系中进行第三内插 运算,从而得到每个炮点的时间序列:ti1,ti2,…tik;其中,i为炮点,i=1,2,3,…m; k为炮检距个数,k=n1+n2+…+nm。tik为第i炮点的第k个炮检距所对应的时间。该 第三内插为线性内插法、非线性内插法,优选为线性内插法。根据图5所示,在炮检 距:xi1,xi2,…xin中找到x2,然后根据第一内插运算得到x2所对应的t2,从而得 到炮检距为x2所对应的时间t2。

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第一炮点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炮检距序列对应获取第一 炮点的时间序列。该第一炮点的第一对应关系可以表示成如下的序列:

炮检距:404,3828,…7377;

时间:270,1642,…2702;

从而根据炮检距序列:x1,x2,x3,…xk;进行第三内插运算获取第一炮点的时 间序列:t11,t12,…t1k;k为炮检距个数,k=n1+n2+…+nm。t1k为第一炮点的第k 个炮检距所对应的时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第二炮点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炮检距序列对应获取第一 炮点的时间序列。该第二炮点的第一对应关系可以表示成如下的序列:

炮检距:428,2526,…6825;

时间:222,944,…2070;

从而根据炮检距序列:x1,x2,x3,…xk;进行第三内插运算获取第二炮点的时 间序列:t21,t22,…t2k;k为炮检距个数,k=n1+n2+…+nm。T2k为第二炮点的第k 个炮检距所对应的时间。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步骤S20:根据待测炮点的位置信息以及对至少 两个炮点的位置信息和时间序列进行第一内插运算,得到待测炮点的时间序列。该第 一内插包括二次曲线内插法和/或多次曲线内插法。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步骤S20包括:S201:根据至少两个炮点中每个 炮点的位置信息以及至少两个炮点中每个炮点的时间序列对应获取每个炮点的位置 时间序列。

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炮点的位置信息为(Ei,Ni),其中i为炮点的序号, i=1,2,3,…m。在本实施方式中,i=1,2。每个炮点的初至时间序列为ti1,ti2,…tik; 其中,i为炮点,i=1,2,3,…m;k为炮检距个数,k=n1+n2+…+nm。tik为第i炮点的 第k个炮检距所对应的初至时间。所以每个炮点的位置时间序列为:

(Ei,Ni,ti1),(Ei,Ni,ti2),(Ei,Ni,ti3),…(Ei,Ni,tik)

其中i为炮点的序号,i=1,2,3,…m。在本实施方式中,i=1,2。k为炮检距个 数,k=n1+n2+…+nm。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炮点的位置时间序列为:

(5906.0,241532.0,270),(5906.0,241532.0,1642),…(5906.0,241532.0, 2702)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炮点的位置时间序列为:

(5955.9,241431.8,222),(5906.0,241532.0,944),…(5906.0,241532.0, 2070)。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步骤S20还包括:S203:获取每个炮点的位置时 间序列的第K项,构成第K个散点序列,从而形成空间上的若干个散点,从而k个 时间形成k个散点序列:

散点1:(E1,N1,t11)、(E2,N2,t21)、(E3,N3,t31)、…(Em,Nm,tm1)、

散点2:(E1,N1,t12)、(E2,N2,t22)、(E3,N3,t32)、…(Em,Nm,tm2)、

散点3:(E1,N1,t13)、(E2,N2,t23)、(E3,N3,t33)、…(Em,Nm,tm3)、

散点k:(E1,N1,t1k)、(E2,N2,t2k)、(E3,N3,t3k)、…(Em,Nm,tmk)、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步骤S20包括:S205:对第K个散点序列进行 第一内插运算,得到第K个曲面:对散点1序列进行第一内插运算,该散点1序列: (E1,N1,t11)、(E2,N2,t21)、(E3,N3,t31)、…(Em,Nm,tm1)能形成 第1个曲面;对散点2序列进行第一内插运算,该散点2序列:(E1,N1,t12)、 (E2,N2,t22)、(E3,N3,t32)、…(Em,Nm,tm2)能形成第2个曲面;对散点 3序列进行第一内插运算,该散点3序列:(E1,N1,t13)、(E2,N2,t23)、(E3, N3,t33)、…(Em,Nm,tm3)能形成第3个曲面;…对散点K序列进行第一内插运 算,该散点K序列:(E1,N1,t1k)、(E2,N2,t2k)、(E3,N3,t3k)、…(Em, Nm,tmk)能形成第K个曲面。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步骤S20包括:S207:根据待测炮点的位置信息 和第K个曲面对应获取待测炮点的第K个时间。对于该预定地区内的任一待测炮 点,其位置信息为(EK,NK),其中K为炮点的序号,根据该位置信息(EK,NK)可 以对第1曲面进行第一内插运算,从而可以从第1个曲面获取第1个时间t1;根据该 位置信息(EK,NK)可以对第2曲面进行第一内插运算,从而可以从第2个曲面获取 第2个时间t2;根据该位置信息(EK,NK)可以对第3曲面进行第一内插运算,从而 可以从第3个曲面获取第3个时间t3;…根据该位置信息(EK,NK)可以对第k个曲 面进行第一内插运算,从而可以从第k个曲面获取第k个时间tk,从而得出该预定地 区内的待测炮点的位置信息所对应的时间序列:t1,t2,…tk;k为曲面的个数。

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第一炮点的位置时间序列:(5906.0,241532.0,270), (5906.0,241532.0,1642),…(5906.0,241532.0,2702)和第二炮点的位置时间 序列:(5955.9,241431.8,222),(5906.0,241532.0,944),…(5906.0,241532.0, 2070)。进行第一内插运算,从而得出该预定地区内的待测炮点的位置信息所对应的 时间序列:t1,t2。

步骤S22:按照第二预定规则对待测炮点的时间序列进行运算,从而得到待测 炮点的时窗。该第二预定规则为在时间序列上增加预定值,得到最大初至时间序 列,在时间序列上减少预定值,得到最小初至时间序列。该待测炮点的时窗为最小 初至时间与最大初至时间之间的范围。该预定值例如为200ms。该预定值的两倍为 时窗的宽度。从而通过定义待测炮点的时窗,使得待测炮点的初至时间包含在时窗 内,拾取时仅需要考虑时窗范围内的时间,从而使得初至时间得到限制,在一定程 度上提高了拾取的准确度。

如图9所示,按照第二预定规则对第一炮点的时间序列进行运算,从而得到第 一炮点的时窗57。

如图10所示,按照第二预定规则对第二炮点的时间序列进行运算,从而得到第 二炮点的时窗59。

如图11所示,待测炮点的时窗61为:(t1-Δt~t1+Δt), (t2-Δt~t2+Δt),…(tk-Δt~tk+Δt);

本发明通过对预定地区内的多个炮点的位置时间序列进行第一内插运算,从而 得出该预定地区内的待测炮点的位置信息所对应的初至时间序列,也就是说,可以 通过对预定地区内的多个炮点的时窗进行第一内插运算,从而得到待测炮点的时 窗,从而使得预定地区的所有炮点的时窗都能内插到合适的位置,从而区别于现有 技术中的将第一炮中定义的时窗直接应用于另一炮中,从而容易造成其他炮点的初 至时间不包括在第一炮的时窗内,从而不能在第一炮的时窗内拾取到初至波的情 况,从而实现了本发明能提供提高初至拾取的准确率的一种预估初至拾取的时窗的 方法的目的。

步骤S22:根据待测炮点的时窗以及炮检距序列对应获取待测炮点的炮检距时 窗序列。根据炮检距序列:x1,x2,x3,…xk和待测炮点的时窗(t1-Δt~t1+Δt), (t2-Δt~t2+Δt),…(tk-Δt~tk+Δt);该炮检距时窗序列可以表示为:

〔x1,(t1-Δt~t1+Δt)〕,〔x2,(t2-Δt~t2+Δt)〕,〔x3, (t3-Δt~t3+Δt)〕,…〔xk,(tk-Δt~tk+Δt)〕。从而根据该炮检距时窗序列, 可以得到该待测炮点的不同的炮检距所对应的时窗。

基于同一构思,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预估初至拾取的时窗的装置,如下 面的实施方式所述。由于预估初至拾取的时窗的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预估初至拾取 的时窗的方法相似,因此预估初至拾取的时窗的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上述预估初至拾 取的时窗的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或者“单 元”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方式所描述的装置较 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如图12所示,预估初至拾取的时窗的装置可以包括:第一获取模块101,排序 模块103,第二获取模块105,第一运算模块107,第二运算模块109。

预估初至拾取的时窗的装置,其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101,可以用于获取预定地区内的至少两个炮点的位置信息及至少 两个炮点中每个炮点的炮检距与初至时间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

排序模块103,可以用于将至少两个炮点中所有的炮检距按照第一预定规则进行 排序,得到炮检距序列;

第二获取模块105,可以用于根据至少两个炮点中每个炮点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 炮检距序列对应获取至少两个炮点中每个炮点的时间序列;

第一运算模块107,可以用于根据待测炮点的位置信息以及对至少两个炮点的位 置信息和时间序列进行第一内插运算,得到待测炮点的时间序列;

第二运算模块109,可以用于按照第二预定规则对待测炮点的时间序列进行运 算,从而得到待测炮点的时窗。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申请文件公开的内容可 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或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