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自行复位寰枢椎脱位前路解剖型板

一种自行复位寰枢椎脱位前路解剖型板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行复位寰枢椎脱位前路解剖型板,包括寰椎部分、枢椎部分、连接部分,寰椎部分为弧形,两侧设计有对称的螺钉孔,枢椎部分位于寰椎部分后下方,其与枢椎椎体前方结构相匹配,其上设计有五枚螺钉钉孔,四枚位于两侧,呈对称性分布,中间有一长椭圆形滑动螺钉钉孔。寰椎部分与枢椎部分通过连接部分连接。本发明通过螺钉在滑动螺钉钉孔中的滑动,起到复位寰枢椎脱位的作用;并通过螺钉固定,使寰枢椎达到复位的目的,形态上完全和寰椎、枢椎的解剖形态相匹配,更加贴合,外形美观,复位效果好。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21300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1510698708.3

  • 申请日2015-10-23

  • 分类号A61B17/70(20060101);A61B17/80(20060101);

  • 代理机构61200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陆万寿

  • 地址 710004 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3:14:0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11-03

    授权

    授权

  • 2016-02-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B17/70 申请日:201510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1-0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用内固定物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行复位寰枢椎脱位前路解剖 型板。

背景技术

人体上颈椎为第一二颈椎,即寰枢椎。寰枢椎脱位发病率低,但因为毗邻延髓,脱位 后出现齿状突压迫脊髓,容易出现四肢瘫,甚至影响延髓呼吸中枢,出现生命危险。

目前寰枢椎不稳造成上段颈髓压迫刺激出现神经症状时,通常根据情况选择后方的直 接复位融合固定,或者前方松解减压,切除齿状突,进行固定或者旷置。但单纯齿状突切 除术后破坏了正常结构,寰枢椎之间不稳定性增加,活动范围加大,对于神经的刺激性加 大。因此,多采用前方或者后方融合固定。后方融合固定较为简单,对于较容易复位的患 者可以采用一期后路手术复位后采用螺钉固定的方式治疗。但是后路手术融合固定需要解 剖切断众多后方肌群的起止点,造成颈项部肌肉萎缩,颈项部疼痛发生率高;而且后方植 入内固定物需要一定宽度的软组织分离,在分离软组织的过程中以及植入内固定螺钉的过 程中经常出现椎动脉损伤等并发症。同时有些病例在寰枢椎脱位后出现了前路的大量的纤 维连接或骨性连接,单纯从后路手术难以复位,必须一期从前路松解后再行后路手术固定, 增加了手术创伤,而且需要多次术中翻身,增加了手术的危险性。同时还有部分病例后方 固定结构存在破坏,或者后方感染等因素的存在,导致无法从后路进行手术。而采用前路 固定可以避免这些弊端的发生。

前路手术可以经口腔进行松解寰枢椎之间的纤维连接或者骨性连接,并进行复位固 定。

寰枢椎与下方颈椎结构不同,无椎间盘结构,其椎体不规则,无法通过常规内固定 物来完成固定。目前国内外仅有广州军区总医院设计的经口腔前路复位固定钢板。但是其 钢板应用操作难度大,复位需要额外的撑开装置来实现。其钢板的设计在寰椎上为直形钢 板,而寰椎前方为有一定弧度,这就使得钢板无法完全贴服,钢板与骨质之间部分螺钉外 露;枢椎的螺钉钉孔设计较宽,需要较大的组织显露。复位上需要额外的螺钉和撑开器来 实现寰枢椎之间的复位,无法达到通过自身结构复位的目的。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尚未成功设计出完全符合人体生理结构,通过自身结构来实 现寰枢椎脱位复位的前路复位解剖型钢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后路融合手术的弊端,同时为了使大部分寰枢椎脱位能够通 过前路钢板的自身设计达到复位、固定融合的目的,针对寰枢椎脱位的特点,结合寰枢椎 前方解剖结构特征,提供一种自行复位寰枢椎脱位前路解剖型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该解剖型板包括与寰椎前方接触的寰椎部分弧形板以及与枢椎前方接触的枢椎部分 弧形板,所述寰椎部分弧形板的下端与所述枢椎部分弧形板的上端之间连接有与寰枢椎之 间台阶相适应的连接板;所述寰椎部分弧形板的两端设置有锁定螺钉钉孔,所述枢椎部分 弧形板的两端设置有锁定螺钉钉孔,所述枢椎部分弧形板的中部设置有纵向延伸的滑动螺 钉钉孔,所述滑动螺钉钉孔内为斜坡状,所述斜坡较高的一端靠近所述枢椎部分弧形板上 端(近端)的外侧表面,所述斜坡较低的一端靠近所述枢椎部分弧形板下端(远端)的内 侧表面。

所述寰椎部分弧形板的内侧表面与寰椎前弓弧度一致,所述寰椎部分弧形板两端的 锁定螺钉钉孔与寰椎侧块部分位置对应。

所述枢椎部分弧形板由与枢椎椎体前方形态匹配的板体制成,所述枢椎部分弧形板 的两端均设置有两个锁定螺钉钉孔,所述枢椎部分弧形板两端的锁定螺钉钉孔对称布置并 在所述枢椎部分弧形板上形成倒梯形的位置排布,所述位置排布中位于所述枢椎部分弧形 板两端且靠外侧的两个锁定螺钉钉孔与枢椎椎弓根位置对应,所述位置排布中位于所述枢 椎部分弧形板两端且靠内侧的两个锁定螺钉钉孔以及所述滑动螺钉钉孔与枢椎椎体位置 对应。

所述枢椎部分弧形板位于所述寰椎部分弧形板的后下方,所述解剖型板呈Z字形折 弯。

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寰椎部分弧形板的夹角为120°~127°,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枢椎 部分弧形板的夹角为120°~132°。

所述解剖型板为一体成型。

所述解剖型板的内侧表面设置有羟基磷灰石涂层。

所述解剖型板还包括设置于各个锁定螺钉钉孔以及所述滑动螺钉钉孔中的螺钉。

设置在所述滑动螺钉钉孔中的螺钉具有与所述斜坡配合的斜面型钉尾结构。

所述解剖型板(包括螺钉)采用钛合金制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发明所述自行复位寰枢椎脱位前路解剖型板按照寰枢椎前方解剖形态特征设计, 使该解剖型板能够很好地与寰椎、枢椎部分对应骨质贴合,增加了固定的稳定性。并通过 滑动螺钉钉孔自身带有的斜坡形设计,可利用螺钉钉尾的斜坡与钉孔斜坡之间的挤压作 用,在旋紧螺钉时使枢椎向远端滑动,从而带动固定的枢椎椎体向下方滑动,连接板所在 折弯部分与寰枢椎之间的高度差匹配,使该解剖型板起到复位寰枢椎脱位的目的,具有更 好的复位固定效果。

进一步的,寰椎部分弧形板两侧钉孔对应寰椎侧块,固定强度大;枢椎部分弧形板 上钉孔可设置共五枚螺钉,其中最外侧两枚螺钉固定于枢椎椎弓根中,中间三枚固定于枢 椎椎体;相对于现有解剖型板,增加了三枚螺钉固定设计,固定的强度大大增强,减少了 内固定物脱落的几率。

进一步的,本发明所述解剖型板的与皮质骨相接触的面上,增加了羟基磷灰石涂层, 可以增加骨长入几率,增加了解剖型板的牢固性。

进一步的,多枚螺钉可以从不同角度固定,增加了角度稳定性,减少螺钉松动脱出 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后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仰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正中侧方剖视图,剖视方向为图1中A向;

图6为本发明所述滑动螺钉孔的剖面图;

图7为本发明应用时滑动螺钉钉孔中的螺钉未完全拧紧时正中剖面图,螺钉位于钉 孔近端,寰枢椎脱位未复位;

图8为本发明应用时滑动螺钉钉孔中的螺钉完全拧紧时正中剖面图,螺钉滑至钉孔 尾端,寰枢椎脱位完全复位;

图中:1为寰椎部分弧形板,2为锁定螺钉钉孔,3为枢椎部分弧形板,4为折弯连 接部分,5为滑动螺钉钉孔,5A为滑动螺钉钉孔近端,5B为滑动螺钉钉孔远端,5C为 滑动螺钉钉孔内斜坡,6为滑动螺钉钉孔中的螺钉,7为寰椎纵剖面,8为枢椎纵剖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8,本发明所述自行复位寰枢椎脱位前路解剖型板包括寰椎部分、枢椎 部分、折弯连接部分及螺钉。

所述寰椎部分为弧形板,开口朝向寰椎前方,与寰椎前弓弧度一致,该弧形板两侧 设计有对称的螺钉孔(锁定螺钉钉孔2,为外侧半径大、内侧半径小的孔,以与螺钉钉尾 斜面配合,实现锁紧),螺钉孔位置对应寰椎侧块部分。

所述枢椎部分位于寰椎部分后下方,为前凸后凹形(即向着远离寰枢椎方向凸出的 弧形板),形态与枢椎椎体前方形态一致。设计有五个螺钉孔,其中两边对称的四个螺钉 孔(锁定螺钉钉孔2,为外侧半径大、内侧半径小的孔,以与螺钉钉尾斜面配合,实现锁 紧)呈倒梯形,倒梯形中,最外侧两个螺钉孔对应枢椎椎弓根,中间两个螺钉孔对应枢椎 椎体,最中间一个为纵行长椭圆形滑动螺钉钉孔5。寰椎部分弧形板1下方与枢椎部分弧 形板3上方相连,呈Z字形折弯,折弯连接部分呈前上向后下方向,折弯弧度与寰枢椎 之间台阶相适应(即与寰枢椎之间高度差相适应),宽度与枢椎椎体上半部分相同。

寰椎部分弧形板1由中间的矩形部分和两侧半圆形部分组成,总宽度为48mm,高 度为10.9mm,厚度为2mm。寰椎部分弧形板1上的螺钉孔圆心间距离为36mm,螺钉孔 半径为3.5mm。寰椎部分弧形板1内侧表面(即与寰枢椎的骨接触面)涂以羟基磷灰石 涂层。

枢椎部分弧形板3厚度为2mm,总高度为22.5mm。弧面内侧直径为61mm。枢椎 部分弧形板3总体为边缘圆钝的菱形,形态与枢椎椎体前方结构匹配,枢椎部分弧形板3 近端(上端)宽度为12mm,与寰椎部分以折弯连接部分4连接。枢椎部分弧形板3的内 侧表面涂以羟基磷灰石涂层。

枢椎部分弧形板3上最中间一个呈纵行长椭圆形滑动螺钉钉孔,宽度为2.7mm,纵 向长度为5.5mm,其内呈斜坡状,近端(上端,靠近人体头部)高,远端(下端)低, 近端较远端高约1mm。枢椎部分弧形板3上其余四个螺钉孔直径为2.7mm。

折弯连接部分4(为条形连接板)呈前上向后下方向,分别连接寰椎部分及枢椎部 分,宽约12mm,与寰椎部分角度约120°~127°,与枢椎部分角度约120°~132°,具 体角度根据实际结构调整,厚度2mm,前后宽度3~4mm,折弯连接部分4与骨接触一侧 表面(内侧表面)涂以羟基磷灰石涂层。

复位时:将寰椎部分以两枚螺钉固定在寰椎上,然后将一枚螺钉固定在滑动螺钉钉 孔5的斜坡近端,通过拧紧螺钉,利用螺钉钉尾的斜坡与钉孔内斜坡之间的挤压作用,在 旋紧螺钉时使枢椎向远端滑动,从而通过解剖型板自身复位寰枢椎脱位。复位后将枢椎部 分上其余四枚螺钉固定,完成复位固定。

寰椎部分弧形板1、枢椎部分弧形板3、折弯连接部分4及螺钉可均采用医用钛合金 材质制成,寰椎部分弧形板1、枢椎部分弧形板3与折弯连接部分4可一体成型。

总之,本发明提出的解剖型板不仅能够在外观上同正常人体寰枢椎前方解剖结构很好 的贴合,而且需要显露的范围窄,组织刺激性小,创伤小;通过自身带有的斜坡形滑动螺 钉孔设计,利用螺钉钉尾的斜坡与钉孔斜坡之间的挤压作用,在旋紧螺钉时使枢椎向远端 滑动,从而起到复位寰枢椎脱位的目的。不仅外观上更美观,而且集复位与固定于一身, 不需要额外的复位装置,更加实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