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agent社会圈子网络的三种语言竞争模型的建模仿真方法

一种基于agent社会圈子网络的三种语言竞争模型的建模仿真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agent社会圈子网络的三种语言竞争模型的建模仿真方法,属于计算机仿真领域。本发明首先基于社会圈子理论建立三种语言交流网络,然后设置不同人口比例的语言种类;接着建立语言传播概率模型;再加入出生率、死亡率以及社会人口移动率;最后利用建立的社会圈子网络对语言的竞争传播进行建模仿真。本发明采用基于社会圈子理论的agent技术来构建三语竞争的动态社会网络模型,构建的网络不仅网络拓扑结构参数更接近实际社会网络参数,而且网络参数可以通过设定个体的社会半径来调整,同时网络中的个体可以移动、死亡和新生具有动态特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88157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昆明理工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510244355.X

  • 发明设计人 毕贵红;齐亚萍;李亚;

    申请日2015-05-14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650093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学府路253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0:45:3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1-12

    授权

    授权

  • 2015-09-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F19/00 申请日:201505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9-0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agent社会圈子网络的三种语言竞争模型的建模仿真方法,属于计 算机仿真领域。

背景技术

在全球范围来看,已经有超过750种语言灭绝,还有许多语言也只有少数的使用者,除 非采取有效措施,否则在一个世纪之内这些语言(至少3000种)都要灭亡。拯救濒危语言, 有必要对语言传播、竞争和调控的机理和动力学特性深入研究,以揭示语言衰退、消亡和共 存的原因,进而寻求濒危语言保护和干预措施。国际上掀起的语言竞争与演化动力学建模方 法的研究热潮就是试图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复杂系统建模和仿真方法研究语言濒危和保护问 题。传统的基于微分方程的语言竞争动力学模型,由于假设过于理想而限制了模型的解释价 值。其它的基于复杂网络的语言交流模型研究主要关注的是网络的拓扑结构特征,如小世界 特征、无标度特性、高聚类特征和网络的模块性等对语言交流传播的影响,而对网络结构随 时间的变化关注甚少,也就是说,这些研究基本上都是以静态网络为基础的。

而真实的社会接触网络由于受到人员日常行为不断变化的驱动,必然是一个动态演化的 过程,这种演化过程将使得网络拓扑结构特征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其上的语言交流传播过 程。利用agent社会圈子理论建立的语言竞争传播网络更加贴近实际社会,可以表达人们的 社会交往圈子、社会网络中复杂的社群以及层次结构的异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agent社会圈子网络的三种语言竞争模型的建模仿真方法,以用 于解决多语言竞争及其特有的动力学机制及保护措施,把两种语言竞争模型推广到三种语言 的竞争模型。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agent社会圈子网络的三种语言竞争模型的建模仿真方 法,首先基于社会圈子理论建立三种语言交流网络,然后设置不同人口比例的语言种类;接 着建立语言传播概率模型;再加入出生率、死亡率以及社会人口移动率;最后利用建立的社 会圈子网络对语言的竞争传播进行建模仿真。

所述基于agent社会圈子网络的三种语言竞争模型的建模仿真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Step1、基于社会圈子理论建立语言交流网络:通过设置网络个体数,以及不同个体的社 会半径的大小构建不同个体的社会圈子;

Step2、设置不同人口比例的语言种类:将语言种类分为单语A、单语B和单语C,同时 为每种语言种类分配一定比例的人口,得到NA%+NB%+NC%=1;式中,NA%、NB%和NC% 分别代表掌握单语A的总人口比例、掌握单语B的总人口比例和掌握单语C的总人口比例;

Step3、建立语言传播概率模型:三语社会存在A、B、C三种语言,通过语言竞争演化 后社群中会存在单语(A、B、C)、双语(AB、AC、BC)及三语(ABC),共7种人群;其中7种 语言通过个体学习和遗忘实现的,单语经过学习变为双语,双语再转换成三语,三语通过遗 忘转换成双语,双语通过遗忘再变为单语,所以单语之间的转换要经过三语和双语的中间步 骤来实现,所以三语竞争网络中7种语言类型间存在着复杂的演化路径,引入三语学习传播 和遗忘传播两种语言传播模型,模拟现实社会中语言竞争传播的模式;

学习传播模型,包含单语转变为双语,双语转变为三语:

P(AAB)=SB·σiB,P(AAC)=SC·σiC---(1)

P(BAB)=SA·σiA,P(BBC)=SC·σiC---(2)

P(CAC)=SA·σiA,P(CBC)=SB·σiB---(3)

P(ABABC)=SC·σiC---(4)

P(BCABC)=SA·σiA---(5)

P(ACABC)=SB·σiB---(6)

遗忘传播模型包含三语转变为双语,双语转变为单语:

P(ABB)=SB·(1-σiA-σiC-σiAC),P(ABA)=SA·(1-σiB-σiC-σiBC)---(10)

P(ACA)=SA·(1-σiB-σiC-σiBC),P(ACC)=SC·(1-σiA-σiB-σiAB)---(11)

P(BCB)=SB·(1-σiA-σiC-σiAC),P(BCC)=SC·(1-σiA-σiB-σiAB)---(12)

式中,P表示语言相互之间传播的概率;参数Sk(k=A,B,C)是语言的社会地位,代表了一种 语言的威望以及给讲这种语言的agenti(i=1~N)带来的社会利益,Sk的最大值为1,最小值 为0,而且SA+SB+SC=1;参数σil=(l=A,B,C,AB,AC,BC,ABC,i=1~N;σiA+σiB+σiC+σiAB+σiAC+σiBC+σiABC=1)代表网 络上agenti(i=1~N)的邻居语言社区语言的使用密度;

σiA=P1AP2At,σiB=P1BP2Bt,σiC=P1CP2Ct,σiAC=P1ACP2ACt,σiAB=P1ABP2ABt,σiBC=P1BCP2BCt,σiABC=P1ABCP2ABCt;其中,P1A表示A语言个体的邻居掌握A语言的人口数, P2A表示A语言个体的邻居总数;P1B表示B语言个体的邻居掌握B语言的人口数,P2B表示 B语言个体的邻居总数;P1C表示C语言个体的邻居掌握C语言的人口数,P2C表示C语言个 体的邻居总数;P1AC表示AC语言个体的邻居掌握AC语言的人口数,P2AC表示AC语言个体 的邻居总数;P1AB表示AB语言个体的邻居掌握AB语言的人口数,P2AB表示AB语言个体的 邻居总数;P1BC表示BC语言个体的邻居掌握BC语言的人口数,P2BC表示BC语言个体的邻 居总数;P1ABC表示BC语言个体的邻居掌握ABC语言的人口数,P2ABC表示ABC语言个体 的邻居总数;t表示时间,表示时间系数;(在社会网络中,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社会半 径,移动过程中,在满足各自的社会半径范围内时,个体就会相连,其中一个个体为A语言 时,相连的另一个个体就称为A语言个体的邻居)

Step4、加入出生率、死亡率以及人口移动率:通过更真实还原现实社会,引入出生率、 死亡率和社会人口移动率来描述社会网络的动态性;其中,出生率代表新出生的人口,用以 代替已经死亡的成年人,维持社会总人口数;死亡率代表随着时间推移自然死亡的成年人或 者突发状况死亡的个体;人口移动率代表一个时间步长内移动一定比例的个体;

Step5、利用建立的社会圈子网络对语言的竞争传播进行建模仿真:

通过调整模型中的语言社会地位、社会半径、人口移动率、语言人口比例来观察七种语 言的走向趋势,进而分析有利于多种语言共存的条件。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第一步:基于社会圈子理论建立三种语言交流网络。通过设置不同个体的社会半径的大 小可以构建不同个体的社会圈子,即每个个体的社交范围,使用社会圈子网络模型来模拟语 言传播竞争网络是因为它比较灵活,通过对社会半径的设置可以得到一个很直观地反映语言 传播竞争网络中人群结构特点的网络。依据社会人口的分布:大多数人的联系是靠小的社会 半径连接的小圈子,只有少部分人的联系是靠较大或者更大的社会半径连接的大圈子。

第二步:设置不同人口比例的语言种类。设置不同种类的语言模拟现实社会中的强势语 言、亚强势语言以及弱势语言,分析现实社会中语言竞争后可能出现的现象。三种不同的语 言种类分别为单语A、单语B和单语C,同时为每种语言种类分配一定比例的人口,在一个 由三种单语组成的社会,三种语言所占人口之和必然为1,即NA%+NB%+NC%=1,式中 NA%,NB%,NC%分别代表掌握单语A的总人口比例、掌握单语B的总人口比例和掌握单语 C的总人口比例。

第三步:建立语言传播概率模型。引入学习传播和遗忘传播两种语言传播模型,模拟现 实社会中语言竞争传播的模式。

学习传播模型:

(1)在语言网络中,同辈成年个体只掌握三种竞争语言其中之一A,后来受到掌握竞争 语言B或C的相邻同辈成年个体的影响,最终掌握双语AB或AC,即A→AB,A→AC。

(2)在语言网络中,同辈成年个体只掌握三种竞争语言其中之一B,后来受到掌握竞争 语言A或C的相邻同辈成年个体的影响,最终掌握双语AB或BC,即B→AB,B→BC。

(3)在语言网络中,同辈成年个体只掌握三种竞争语言其中之一C,后来受到掌握竞争 语言A或B的相邻同辈成年个体的影响,最终掌握双语AC或BC,即C→AC,B→BC。

(4)在语言网络中,随着时间推移,同辈成年个体掌握双语AB,后来受到只掌握三种 竞争语言之一的C的相邻同辈成年个体的影响,最终掌握三语ABC,即AB→ABC。

(5)在语言网络中,随着时间推移,同辈成年个体掌握双语AC,后来受到只掌握三种 竞争语言之一的B的相邻同辈成年个体的影响,最终掌握三语ABC,即AC→ABC。

(6)在语言网络中,随着时间推移,同辈成年个体掌握双语BC,后来受到只掌握三种 竞争语言之一的A的相邻同辈成年个体的影响,最终掌握三语ABC,即BC→ABC。

遗忘传播模型:

(1)在语言网络中,子代个体相邻的父辈个体同时掌握三语ABC,但是该子代个体可 能只学习到了三种双语AB,AC,BC其中之一。

(2)在语言网络中,子代个体相邻的父辈个体同时掌握双语AB,但是该子代个体只学 习到了其中的一种竞争语言,即AB→A和AB→B。

(3)在语言网络中,子代个体相邻的父辈个体同时掌握双语AC,但是该子代个体只学 习到了其中的一种竞争语言,即AC→A和AC→C。

(4)在语言网络中,子代个体相邻的父辈个体同时掌握双语BC,但是该子代个体只学 习到了其中的一种竞争语言,即BC→B和BC→C。

学习传播公式如下:

P(AAB)=SB·σiB,P(AAC)=SC·σiC

P(BAB)=SA·σiA,P(BBC)=SC·σiC

P(CAC)=SA·σiA,P(CBC)=SB·σiB

P(ABABC)=SC·σiC

P(BCABC)=SA·σiA

P(ACABC)=SB·σiB

遗忘传播公式如下:

P(ABB)=SB·(1-σiA-σiC-σiAC),P(ABA)=SA·(1-σiB-σiC-σiBC)

P(ACA)=SA·(1-σiB-σiC-σiBC),P(ACC)=SC·(1-σiA-σiB-σiAB)

P(BCB)=SB·(1-σiA-σiC-σiAC),P(BCC)=SC·(1-σiA-σiB-σiAB)

式中,P表示语言相互之间传播的概率;参数Sk(k=A,B,C)是语言的社会地位,它代表了一 种语言的威望以及给讲这种语言的agenti(i=1~N)带来的社会利益(比如对文化的发展,个 人和职业的提升,国际性交流等等),Sk的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0,而且SA+SB+SC=1; 参数σil=(l=A,B,C,AB,AC,BC,ABC,i=1~N;σiA+σiB+σiC+σiAB+σiAC+σiBC+σiABC=1)代表网络上agenti(i=1~N)的邻居语言社区语言的使用密度。

第四步:加入出生率、死亡率以及人口移动率。为了更真实的还原现实社会,模型中引 入了出生率,死亡率和社会人口移动率来描述社会网络的动态性。所谓出生率,代表新出生 的人口,用以代替已经死亡的成年人,维持社会总人口数;死亡率代表随着时间推移自然死 亡的成年人或者突发状况死亡的个体;社会移动人口代表一个时间步长内移动一定比例的个 体。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旧关系的断开,新关系的建立,从而导致社会交流网络的动态演化。

第五步:利用建立的社会圈子网络对语言的竞争传播进行建模仿真。(1)提高语言地位 能极大的改变语言的发展趋势;(2)社会交往范围和流动性会加速语言兼用,进而转用强势 语言,不利于弱势语言的保护;(3)人口聚居对三语社区的弱势语言保持影响有限。所以, 提高社会地位,同时增加人口聚居和减少人口大量流动对弱势语言的保护有积极作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基于社会圈子理论的agent技术来构建三语竞争的动态社会 网络模型,构建的网络不仅网络拓扑结构参数更接近实际社会网络参数,而且网络参数可以 通过设定个体的社会半径来调整,同时网络中的个体可以移动、死亡和新生具有动态特性, 另外将复杂网络双语竞争模型推广到三语竞争模型,最后构建了复杂agent网络三语竞争仿 真模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社会圈子中个体的联系情况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社会圈子中个体的联系情况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系统模拟流程模型;

图4为本发明学习传播模型;

图5为本发明遗忘传播模型;

图6为本发明社会地位与社会交往对语言传播的影响图一;

图7为本发明社会地位与社会交往对语言传播的影响图二;

图8为本发明社会地位与社会交往对语言传播的影响图三;

图9为本发明社会地位与社会交往对语言传播的影响图四;

图10为本发明人口聚居程度对语言传播的影响图一;

图11为本发明人口聚居程度对语言传播的影响图二;

图12为本发明人口聚居程度对语言传播的影响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12所示,一种基于agent社会圈子网络的三种语言竞争模型的建模仿 真方法,首先基于社会圈子理论建立三种语言交流网络,然后设置不同人口比例的语言种类; 接着建立语言传播概率模型;再加入出生率、死亡率以及社会人口移动率;最后利用建立的 社会圈子网络对语言的竞争传播进行建模仿真。

所述基于agent社会圈子网络的三种语言竞争模型的建模仿真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Step1、基于社会圈子理论建立语言交流网络:通过设置网络个体数,以及不同个体的社 会半径的大小构建不同个体的社会圈子;

Step2、设置不同人口比例的语言种类:将语言种类分为单语A、单语B和单语C,同时 为每种语言种类分配一定比例的人口,得到NA%+NB%+NC%=1;式中,NA%、NB%和NC% 分别代表掌握单语A的总人口比例、掌握单语B的总人口比例和掌握单语C的总人口比例;

Step3、建立语言传播概率模型:三语社会存在A、B、C三种语言,通过语言竞争演化 后社群中会存在单语(A、B、C)、双语(AB、AC、BC)及三语(ABC),共7种人群;其中7种 语言通过个体学习和遗忘实现的,单语经过学习变为双语,双语再转换成三语,三语通过遗 忘转换成双语,双语通过遗忘再变为单语,所以单语之间的转换要经过三语和双语的中间步 骤来实现,所以三语竞争网络中7种语言类型间存在着复杂的演化路径,引入三语学习传播 和遗忘传播两种语言传播模型,模拟现实社会中语言竞争传播的模式;

学习传播模型,包含单语转变为双语,双语转变为三语:

P(AAB)=SB·σiB,P(AAC)=SC·σiC---(1)

P(BAB)=SA·σiA,P(BBC)=SC·σiC---(2)

P(CAC)=SA·σiA,P(CBC)=SB·σiB---(3)

P(ABABC)=SC·σiC---(4)

P(BCABC)=SA·σiA---(5)

P(ACABC)=SB·σiB---(6)

遗忘传播模型包含三语转变为双语,双语转变为单语:

P(ABB)=SB·(1-σiA-σiC-σiAC),P(ABA)=SA·(1-σiB-σiC-σiBC)---(10)

P(ACA)=SA·(1-σiB-σiC-σiBC),P(ACC)=SC·(1-σiA-σiB-σiAB)---(11)

P(BCB)=SB·(1-σiA-σiC-σiAC),P(BCC)=SC·(1-σiA-σiB-σiAB)---(12)

式中,P表示语言相互之间传播的概率;参数Sk(k=A,B,C)是语言的社会地位,代表了 一种语言的威望以及给讲这种语言的agenti(i=1~N)带来的社会利益,Sk的最大值为1,最 小值为0,而且SA+SB+SC=1;参数σil=(l=A,B,C,AB,AC,BC,ABC,i=1~N;σiA+σiB+σiC+σiAB+σiAC+σiBC+σiABC=1)代表网 络上agenti(i=1~N)的邻居语言社区语言的使用密度;

σiA=P1AP2At,σiB=P1BP2Bt,σiC=P1CP2Ct,σiAC=P1ACP2ACt,σiAB=P1ABP2ABt,σiBC=P1BCP2BCt,σiABC=P1ABCP2ABCt;其中,P1A表示A语言个体的邻居掌握A语言的人口数, P2A表示A语言个体的邻居总数;P1B表示B语言个体的邻居掌握B语言的人口数,P2B表示 B语言个体的邻居总数;P1C表示C语言个体的邻居掌握C语言的人口数,P2C表示C语言个 体的邻居总数;P1AC表示AC语言个体的邻居掌握AC语言的人口数,P2AC表示AC语言个体 的邻居总数;P1AB表示AB语言个体的邻居掌握AB语言的人口数,P2AB表示AB语言个体的 邻居总数;P1BC表示BC语言个体的邻居掌握BC语言的人口数,P2BC表示BC语言个体的邻 居总数;P1ABC表示BC语言个体的邻居掌握ABC语言的人口数,P2ABC表示ABC语言个体 的邻居总数;t表示时间,表示时间系数;

Step4、加入出生率、死亡率以及人口移动率:通过更真实还原现实社会,引入出生率、 死亡率和社会人口移动率来描述社会网络的动态性;其中,出生率代表新出生的人口,用以 代替已经死亡的成年人,维持社会总人口数;死亡率代表随着时间推移自然死亡的成年人或 者突发状况死亡的个体;人口移动率代表一个时间步长内移动一定比例的个体;

Step5、利用建立的社会圈子网络对语言的竞争传播进行建模仿真:

通过调整模型中的语言社会地位、社会半径、人口移动率、语言人口比例来观察七种语 言的走向趋势,进而分析有利于多种语言共存的条件。

实施例2:如图1-12所示,一种基于agent社会圈子网络的三种语言竞争模型的建模仿 真方法,首先基于社会圈子理论建立三种语言交流网络,然后设置不同人口比例的语言种类; 接着建立语言传播概率模型;再加入出生率、死亡率以及社会人口移动率;最后利用建立的 社会圈子网络对语言的竞争传播进行建模仿真。

实施例3:如图1-12所示,一种基于agent社会圈子网络的三种语言竞争模型的建模仿 真方法,首先基于社会圈子理论建立三种语言交流网络,然后设置不同人口比例的语言种类; 接着建立语言传播概率模型;再加入出生率、死亡率以及社会人口移动率;最后利用建立的 社会圈子网络对语言的竞争传播进行建模仿真。

所述基于agent社会圈子网络的三种语言竞争模型的建模仿真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初始参数设计如表1所示:

表1

在创建个体间联系时,要求双方都认识对方才认为两者是认识的,如图1所示,如果R1 的社会半径比R2大,那么R2包含在R1的圈子中,可以看作为:R1认识R2,但是R2不认 识R1;如图2所示,两个个体的社会半径相同,那么R1和R2相互认识。

在构建社会圈子网络以后,需要对网络中个体进行语言种类的设定以及语言竞争传播方 式的设定。传播模型具体解释如下。

学习传播模型:

(1)在语言网络中,同辈成年个体只掌握三种竞争语言其中之一A,后来受到掌握竞争 语言B或C的相邻同辈成年个体的影响,最终掌握双语AB或AC,即A→AB,A→AC。

(2)在语言网络中,同辈成年个体只掌握三种竞争语言其中之一B,后来受到掌握竞争 语言A或C的相邻同辈成年个体的影响,最终掌握双语AB或BC,即B→AB,B→BC。

(3)在语言网络中,同辈成年个体只掌握三种竞争语言其中之一C,后来受到掌握竞争 语言A或B的相邻同辈成年个体的影响,最终掌握双语AC或BC,即C→AC,B→BC。

(4)在语言网络中,随着时间推移,同辈成年个体掌握双语AB,后来受到只掌握三种 竞争语言之一的C的相邻同辈成年个体的影响,最终掌握三语ABC,即AB→ABC。

(5)在语言网络中,随着时间推移,同辈成年个体掌握双语AC,后来受到只掌握三种 竞争语言之一的B的相邻同辈成年个体的影响,最终掌握三语ABC,即AC→ABC。

(6)在语言网络中,随着时间推移,同辈成年个体掌握双语BC,后来受到只掌握三种 竞争语言之一的A的相邻同辈成年个体的影响,最终掌握三语ABC,即BC→ABC。

遗忘传播模型:

(1)在语言网络中,子代个体相邻的父辈个体同时掌握三语ABC,但是该子代个体可 能只学习到了三种双语AB,AC,BC其中之一。

(2)在语言网络中,子代个体相邻的父辈个体同时掌握双语AB,但是该子代个体只学 习到了其中的一种竞争语言,即AB→A和AB→B。

(3)在语言网络中,子代个体相邻的父辈个体同时掌握双语AC,但是该子代个体只学 习到了其中的一种竞争语言,即AC→A和AC→C。

(4)在语言网络中,子代个体相邻的父辈个体同时掌握双语BC,但是该子代个体只学 习到了其中的一种竞争语言,即BC→B和BC→C。

表1基础上运行结果如图6所示,SA=0.5,SB=0.4,SC=0.1,A为强势语言,B为亚强 势语言,两者的人口比例较高,C为弱势语言,人口比例最少。A是强势语言,B为亚强势 语言且人口比例与A一样,部分A兼用了B语言成为双语AB,另外还有较大比例的A单语 存在;B作为亚强势语言且与A有相同人口的比例,而C语言为弱势且人口比例极小,所以 B大部分兼用A语言成双语AB,极少兼用C语言成为双语BC;C语言人口比例少且人口比 例小极小,C只有兼用A语言成为双语AB,同时要兼用C语言成为AC,而且AC的比例稍 大于BC的比例,另外还有一部分C进一步兼用第三语言成为ABC,所以剩下C语言单语比 例很小

通过调整模型调整社会地位、语言人口比例、社会半径、人口移动率,得到7种语言的 走向趋势:

第一步:只调整语言的社会地位,分析社会地位对语言传播的影响如图7所示。调整后 三语的社会地位分别为SA=0.4,SB=0.5,SC=0.1,B变为强势语言,A变为亚强势语言,两 者的人口比例最高,C依然为弱势语言,人口比例也最少。可以发现A,B单语趋势发生交换, 同样快速转化为双语AB,且A转化为AB的人数最多,C语言同样通过兼用分别转化为 AC,BC,ABC,因为B的社会地位要高于A的社会地位,从图中可以看出C语言转化为BC 的人数比C转化为AC的人数多,还有少部分转化为三语(ABC)兼用人群,总的来讲与图6 情景相比,A与B的趋势发生了交换,所以语言地位的改变能极大影响A语言的命运。

第二步:只调整社会半径,分析社会半径对语言传播的影响如图8所示。调整后三种社 会半径为RS=20,RM=30,RB=40,相对于初始条件由于增加了社会交往范围,A与B之间 的交流增加,A和B较图6更多的转化为双语AB,双语AC基本保持不变,双语BC比例减 少,三语兼用的情况人口比例增加,社会交往范围的增加有利于三语兼用的趋势,相对于图 6单语C在50步以后几乎消亡。总的来讲与初始条件情景比较,单语A和B的比例降低了, 而兼用的双语人群AB比例增加了,C语言兼用第三语言成为三语ABC的人群增加了,单语 C很快就消亡了。所以,由于社会发展开放导致的人们交流范围的增加从语言保护的角度讲 是不利的,增加了弱势语言保护的难度。

第三步:只调整人口移动,分析人口移动对语言传播的影响如图9所示。调整后人口移 动为socialShiftRate%=30%,相对于初始条件人口的流动性增加,A与B之间的交流增加, A和B较图6更多的转化为双语AB,单语C在50步以后也几乎消亡,而双语AC,BC和三 语ABC与初始条件相似,所以人口移动增加对于三语兼用的稳定性没有社会半径的增加明 显。总的来讲与初始条件情景比较,增加社会的流动性,单语A和B的比例降低了,而兼用 人群AB的比例增加了,与社会半径改变相比兼用第三语成为ABC的人群减少了,同样单语 C也较快消亡。所以,社会发展开放带来的社会交往范围的增加和流动性的增加都对保护弱 势语言不利,而且这两者往往同时共同作用,增加了保护的难度和广度。

第四步:三次调整NA%,NB%,NC%的值分析人口聚居程度对语言传播的影响(通过 调整初始语言人口比例的大小,随着模型取值的变化,通过学习、遗忘出现的7种语言的人 口比例会存在变化)。为了更好的分析仿真结果,在表1的基础上,设三种社会半径为 RS=20,RM=30,RB=40,在此基础上改变NA%,NB%,NC%的值分析对不同聚居条件社 群语言传播的影响。分别模拟:(1)强势语言和亚强势语言为主的社群语言传播(S1);(2) 亚强势语言为主的社群语言传播(S2);(3)弱势语言为主的社群语言传播(S3)。令模型人 口比例为NA%=45%,NB%=45%,NC%=10%为第一种模拟情景(S1),则该情景为强势语 言A和亚强势语言B人口为主,弱势语言人数只占极少部分的社群。图10表示在S1情景下 的7种语言所占的人口比例变化趋势。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单语A和单语B之 间的交流增加,A与B之间相互兼用增加,导致双语AB的人口比例增加,而且是B转化为 AB的人数最多,同时单语A和B比例很快减少,而且单语B减少的更快;由于单语C社会 地位最低,人口最少,所以为了交流,就必须要去学习其他语言,又由于单语A的社会地位 略大于单语B的社会地位,所以导致C兼用A的双语AC的比例大于C兼用B的双语BC, 同时少部分双语进一步兼用第三种语言转变为ABC,单语C越来越少,最终几乎消亡。所以 在强势语言和亚强势语言为主的社群中,亚强势语言和弱势语言几乎都兼用了强势语言,强 势语言和亚强势语言兼用弱势语言的比例极少,语言的扩张和渗透呈现单方向性。令模型人 口比例为NA%=30%,NB%=60%,NC%=10%为第二种模拟情景(S2),则该情景为亚强势 语言B人口为主、强势语言A较少和弱势语言C极少的社群。图11表示在S2下的7种语言 所占的人口比例变化趋势。单语A虽然为强势语言,但由于亚强势语言地位接近,人口比例 占绝对优势,A语言兼用B语言成为双语AB的情形较S1增加,导致最终只有少量的单语A 人口比例,同时B语言则兼用A语言的比例比S1情形减少,最终还有较大人口比例的单语 B存在。C语言人口比例最低,加之社会地位最低,需要兼用强势语言A和亚强势语言B, 而且由于A、B的人口比例与S1情形不同,兼用B成为BC的比例高于兼用A成为AC的比 例,与S1的情形AC的比例高于BC的比例发生了改变,C同时还有部分兼用第三种预言成 为ABC。所以在亚强势语言为主的社群中,个体有较强的民族内部凝聚力,人口较少的弱势 语言和强势语言为了交流,就会兼用亚强势语言,因此亚强势语言人口的聚居,有利于保护 自己的母语,但C语言主要是通过兼用其他语言以双语BC、AC和ABC的形式延续保存。 令模型人口比例为NA%=10%,NB%=30%,NC%=60%为第三种模拟情景(S3),该情景为 弱势语言C为主、亚强势语言B较少和强势语言A极少的社群。图12表示在S3下的7种语 言所占的人口比例变化趋势。单语C作为弱势语言兼用强势语言A和亚强势语言B成为AC 和BC,但由于A语言人口最少,所以C兼用B的人口BC明显多语兼用A的人口AC,同 时由于C人口最多,C语言兼用三语的ABC人数明显比S1和S2的情景多,由于C语言社 会地位底,大部分成为兼用语者,最终只剩极少量的单语C存在。亚强势预言B由于人口较 多加上语言地位较高,只有少量兼用A成为AB,还有较多的单语B保留。A语言人口虽然 语言地位最高,但由于人口极少,所以仍有较多A语言兼用B称为AB,所以经过一段时间 后只有少量单语B语言人口存在。在弱势语言为主的社群中,语言兼用得情况变得复杂了。 弱势语言C为虽然人口比例占绝对优势,但是由于语言地位低,首先兼用人口较多的亚强势 语言B,其次兼用强势语言A,甚至同时兼用两者成为三语人ABC,相对于S1情景C兼用 B的比例比兼用A的比例大;B语言作为亚强势语言和人口比例为中等的成员,由于强势语 言A的人口比例极小,B兼用A成为AB双语的比例远小于S1的情景;作为强势语言A, 有一定比例人兼用了弱势语言C和亚强势B主要成为双语AB和AC中的一部分,单语B人 口比例极小。从中可以看出在三语社群中人口集聚状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语言兼用得方 向性,但是作为弱势语言C紧靠改变语言的人口比例无法改变整体趋于消亡的趋势。

从最终的仿真趋势看:S1情形,AB人口最多,强势单语A人口比例最大,同时又较少 比例的亚强势单语B存在,AC、BC和ABC比例较少,AC比例大于BC,ABC大于BC小 于AC;S2情形,双语AB人口最多,但比S1有所减少,亚强势语言单语B比例最大,AC, BC和ABC较少,且BC比例大于AC比例,ABC小于BC大于AC;S情形,双语BC人口 最多但远小于S1和S2的AB人口比例,亚强势语言单语B比例最大,但比S2减少,AC、 BC和ABC较S1和S2明显增加,BC人口明显比例大于AC人口比例,ABC在三者中最小, 但均远大于S1和S2的ABC人口比例。总的来讲随着弱势语言和亚强势语言人口比例增加 其他语言兼用它们的情形增加,但对于弱势语言C来讲只通过增加人口比例无法改变其同时 兼用其他两种语言并且单语人口极少的命运,语言的社会地位才是最重要的因素。提高社会 地位,同时增加人口聚居和减少人口大量流动对弱势语言的保护有积极作用。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 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 各种变化。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