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甘蔗玉米多样性种植控制亚洲玉米螟的方法

甘蔗玉米多样性种植控制亚洲玉米螟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甘蔗玉米多样性种植控制亚洲玉米螟的方法,在新植蔗或宿根蔗的垄边套种玉米;甘蔗选用当地主推良种,冬植蔗11月初至翌年1月底下种,春植蔗2月初至3月底下种,然后播种玉米;甘蔗行间距为90~100cm,每公顷种150000芽左右,保证密度达到82500~90000条有效茎/ha;玉米选择早熟、矮杆、株型紧凑的品种;打塘于蔗垄边播种,塘距35~40cm,每塘2株,保证种植密度达27000~33000株/ha。甘蔗玉米多样性种植防治亚洲玉米螟的效果达60~70%。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69638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云南农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210219388.5

  • 申请日2012-06-29

  • 分类号A01G1/00;A01G13/00;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650201 云南省昆明市北郊黑龙潭云南农业大学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6:37:3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8-26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G1/00 授权公告日:20131204 终止日期:20140629 申请日:20120629

    专利权的终止

  • 2013-12-04

    授权

    授权

  • 2012-11-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1/00 申请日:201206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10-0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甘蔗玉米多样性种植控制亚洲玉米螟的方法。

背景技术

作物间作套种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我国农业1985-1995年的10年间,耕作制度 措施改进对产量提高的贡献率为70%。中国之所以能用不到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 22%的人口,创造了世界奇迹,也与间套作多熟种植分不开。这种多样性间套作具有集 约利用耕地、劳力、养分、水分、光和热等资源,提高其利用率,减少病虫害,实现农 业的高产高效等优点。

玉米是是我国种植面积、总产量和单产均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作物,云南、四川、 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等11个省份的玉米播 种面积均在100万hm2以上,总播种面积为2172.91万hm2,占全国玉米总播种面积的 80.56%。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对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一般年份春玉米受害而减 产10%左右,大发生年可使玉米减产30%以上,造成巨大损失。

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其发生规律及以化学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方法已有很多 报道。如刘晓峰、王俊报道山东新民市玉米螟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孙建武报道安徽省 灵璧县玉米螟发生的新特点及防治对策;李立志等报导玉米螟的发生与测报;李正跃和 卢美榕报导有效积温法在云南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e)研究上的应用,于 洪斌报导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方法;但是用作物多样性种植来防治亚洲玉米螟的方 法,目前还未见报导。

以化学农药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技术:利用玉米螟的趋光、趋化性,在玉米螟成虫 产卵前进行诱杀;在农事操作中保护利用赤眼蜂、厉寄蝇、白僵菌等天敌控制玉米螟; 大发生时用化学农药来防治。但是易造成污染环境,对人、畜安全造成威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作物多样性种植 来控制玉米主要害虫——亚洲玉米螟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甘蔗玉米多样性种植控制亚洲玉米螟的方法,在新植蔗或宿根蔗的垄边套种玉 米;甘蔗选用当地主推良种,冬植蔗11月初至翌年1月底下种,春植蔗2月初至3月 底下种,然后播种玉米;甘蔗行间距为90~100cm,每公顷种150000芽左右,保证密度 达到82500~90000条有效茎/ha;玉米选择早熟、矮杆、株型紧凑的品种;打塘于蔗垄 边播种,塘距35~40cm,每塘2株,保证种植密度达27000~33000株/ha。

发明人研究发现,甘蔗玉米多样性种植防治亚洲玉米螟的效果达60~7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甘蔗玉米多样性种植是在新植蔗或宿根蔗的垄边套种玉米。甘蔗选用当地主推良 种,如新平推广的粤糖93/159。冬植蔗11月初至翌年1月底下种,春植蔗2月初至3 月底下种,然后播种玉米。甘蔗行间距为90~100cm,每公顷种150000芽左右,保证密 度达到82500~90000条有效茎/ha。玉米选择早熟、矮杆、株型紧凑的品种(如耕源早 1号、会单4号等)或地方早熟甜、糯玉米品种播种。打塘于蔗垄边播种,塘距35~40cm, 每塘2株,保证种植密度达27000~33000株/ha。

甘蔗玉米多样性种植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控制了玉米螟,减少了生产成本,同时又 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发明人研究发现,甘蔗玉米多样性种植防治亚洲玉米螟的效果达 60~70%。

甘蔗玉米多样性种植田与玉米单作田相比百株叶片受害数平均减少31.83片,防治 效果为69.91%;心叶期受害株率减少11.07%,防治效果为61.14%;蛀杆率减少15.74 %,防治效果为76.5%;雌穗受害率减少10.8%,防治效果为42.08%。

甘蔗和玉米同为禾本科植物,两者都是高杆作物,但两者对温度和光照的要求不同, 甘蔗只适合在热带和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种植,在13℃可发芽出苗,但生长缓慢,最适 发芽温度为30~32℃;分蘖期要求日平均气温在20℃以上,30℃分蘖最盛;拔节期12~ 18℃可缓慢伸长,最适温度也是30℃;成熟期要求气温渐降,以13~18℃为宜【13】。甘 蔗的生育期长,在热区的低温阶段生长很慢,其生长的次适宜温区已是玉米生长的适温 区,加之玉米的生育期短。因此可在甘蔗出苗时套种早熟玉米(生育期100天左右), 待甘蔗长到封行之前,玉米已成熟收割。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 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