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促进水稻生长和提高水稻产量的方法

一种促进水稻生长和提高水稻产量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促进水稻生长或提高水稻产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构建过量表达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的基因序列的载体;(2)以步骤(1)构建的载体转化水稻植株。本发明发现SEQ ID NO:1基因一方面能够明显促进水稻植株的长势,另一方面能够显著提高水稻的单产,将其用于水稻遗传改良上将会有助于解决粮食危机的难题,进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61857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8-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申请/专利号CN201110035411.0

  • 发明设计人 何晨阳;吴茂森;陈华民;李广旭;

    申请日2011-02-01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北京瑞恒信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曹津燕

  • 地址 100094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6:11:5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3-29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C12N15/82 授权公告日:20130612 终止日期:20160201 申请日:20110201

    专利权的终止

  • 2013-06-12

    授权

    授权

  • 2012-09-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12N15/82 申请日:201102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8-0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促进水稻生长或提高水稻产量的方法,具体来说,涉 及一种通过转基因技术促进水稻生长或提高水稻产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全球性的粮食短缺、产量锐减、价格涨幅过快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的粮 食危机,以致于形成了近40年来前所未有的粮食恐慌。联合国粮食及农 业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联合公布的年度报告显示,全球共有37个国家 面临粮荒,2009年全球饥饿人口突破10亿,达到过去40年来的最高值。

水稻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提高水稻的产量是解决 我国乃至世界粮食危机的一个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水稻的产量被认为是 由多基因共同控制的一种复杂性状,很难通过生物技术手段针对某一特定 基因进行改造而达到提高产量的效果。然而,最近的研究结果却表明,水 稻的产量是可以由单一基因来调控的。中、日科学家在各自独立的研究中 都发现通过调控水稻单一基因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他们的研究成果于 2010年5月在Nature Genetics杂志上在线发表,实验表明水稻产量可以由 单一基因来调控。

2009年,我国公开颁发了水稻的转基因安全证书,这为利用生物技术 手段来改良水稻的产量提供了新的契机和信号。寻求和开发更多调控水稻 产量的基因,并应用于水稻的遗传改良,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是解决我 国乃至世界粮食危机的一个捷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促进水稻生长或提高水稻产量的方 法。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促进水稻生长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构建过量表达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的基因序列的载体;

(2)以步骤(1)构建的载体转化水稻植株。

优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3)将步骤(2)转化的水稻植株与其它水稻植株进行杂交。

在上述方法中,优选地,步骤(1)包括以下步骤:

(a)以水稻基因组c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核苷酸序列为 SEQ ID NO:1的基因序列;更优选地,在PCR方法采用引物中,上游引 物的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2,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 3;

(b)将扩增的基因序列克隆到植物双元表达载体中。

优选地,步骤(2)包括采用农杆菌侵染水稻植株,所述农杆菌包含 携带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的基因序列的植物双元表达载体。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水稻产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 步骤:

(1)构建过量表达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的基因序列的载体;

(2)以步骤(1)构建的载体转化水稻植株。

优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3)将步骤(2)转化的水稻植株与其它水稻植株进行杂交。

在上述方法中,优选地,步骤(1)包括以下步骤:

(a)以水稻基因组c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核苷酸序列为 SEQ ID NO:1的基因序列;更优选地,在PCR方法采用引物中,上游引 物的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2,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 3;

(b)将扩增的基因序列克隆到植物双元表达载体中。

优选地,步骤(2)包括采用农杆菌侵染水稻植株,所述农杆菌包含 携带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的基因序列的植物双元表达载体。

本发明经过大量实验研究发现水稻OsBTFL1(GenBank中其mRNA 序列Locus:NM_001055244,CDS序列见SEQ ID NO:1(528bp)。Gene  ID:4331347,全基因序列Locus:NC_008396 Os03g0109600,基因全长序 列见SEQ ID NO:4(2306bp),mRNA序列见SEQ ID NO:5(870bp)。基 因注解为“Similar to Transcription factor homolog BTF3-like protein; contains InterPro domain(s):IPR002715;supported by AK121478”)具有两种 突出的生物学功能特性,一是OsBTFL1基因能够显著提高水稻的单产, 二是OsBTFL1基因能够明显促进水稻植株的长势,证明将水稻OsBTFL1 基因用于水稻遗传改良上将会有助于解决粮食危机的难题,进而产生巨大 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来说,过量表达OsBTFL1的水稻转基因植 株产量提高,而利用RNAi技术降低OsBTFL1的表达水平,则转基因水 稻植株的产量明显降低。这一特性表明水稻OsBTFL1基因影响了水稻产 量的高低。OsBTFL1的表达水平还影响了转基因水稻植株的生长状态,过 量表达OsBTFL1的水稻转基因植株长的明显高大、粗壮;而利用RNAi 技术降低OsBTFL1的表达水平后,转基因水稻植株长的明显偏矮、细小。 因此,过量表达OsBTFL1可以增加水稻产量的特性可用在水稻品种的遗 传改良上,可以构建OsBTFL1的过量表达载体直接转化水稻生产品种, 将遗传稳定的转基因材料应用于生产。另一方面,构建OsBTFL1的过量 表达载体转化水稻材料,将获得的转基因水稻材料与其它水稻生产品种进 行杂交,从而达到水稻遗传改良的作用。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其中:

图1显示OsBTFL1 RNAi表达载体的构建图谱。其中,图1A为 OsBTFL1上片段82L的克隆图谱;图1B为OsBTFL1上片段82S的克隆 图谱;图1C为RNAi表达载体pCAMBIA1300-35S-82LS的构建图谱。

图2显示PCR扩增82L和82S DNA序列的电泳结果图。其中,M为 marker(200bp ladder),1,2为82L;3,4为82S。

图3显示OsBTFL1转基因T1代植株中OsBTFL1表达水平的检测结 果(QRT-PCR)。其中,WT:对照株;OE:过表达OsBTFL1的植株;RI: OsBTFL1的RNAi植株,数字表示单株的序号。

图4显示OsBTFL1转基因植株T1代不同生长阶段的长势比较。左: 幼苗期,中:分蘖期,右:抽穗期。WT:对照株,OE37:过表达OsBTFL1 的植株;RI30:OsBTFL1的RNAi植株。

图5显示OsBTFL1转基因T1代植株的穗长。WT:对照株,OE37: 过表达OsBTFL1的植株;RI30:OsBTFL1的RNAi植株。

图6显示OsBTFL1转基因植株T1代的单株稻粒数。WT:对照株; OE:过表达OsBTFL1的植株;RI:OsBTFL1的RNAi植株;数字表示单 株的序号。

图7显示OsBTFL1转基因植株T1代稻米的千粒重。WT:对照株; OE:过表达OsBTFL1的植株;RI:OsBTFL1的RNAi植株;数字表示单 株的序号。

图8显示OsBTFL1转基因植株T1代的单株穗粒重。WT:对照株; OE:过表达OsBTFL1的植株;RI:OsBTFL1的RNAi植株;数字表示单 株的序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给出的实施 例仅为了阐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各种试验材料、试剂、载体等,均可通过 商业途径获得;所涉及的各种试验操作方法,包括RNA的提取、cDNA 的制备、克隆或表达载体的构建、酶切、连接、菌株转化、筛选等等,均 为本领域内常规的试验手段,具体可参见相关产品的目录、技术支持和产 品说明书部分,如Invitrogen、Takara等公司。

实施例1

利用反向遗传学方法证明OsBTFL1基因的表达对水稻产量以及水稻 植株长势的影响。

1、克隆OsBTFL1基因

OsBTFL1基因定位于水稻第3号染色体上,在Genbank的基因组Locus: Os03g0109600,本申请将其命名为水稻OsBTFL1(BTF3-like 1,OsBTFL1) 基因,其碱基编码序列如见SEQ ID NO:1,全基因碱基序列见SEQ ID NO: 4,mRNA序列见SEQ ID NO:5。

利用Trizol提取法提取水稻叶片总RNA,DNase处理后反转录合成 cDNA,利用该cDNA为PCR模板,扩增OsBTFL1的编码序列(SEQ ID NO: 1),扩增用特异性引物如下:

上游引物(SEQ ID NO:2):

5′-ATGAATGTCGACAAGCTTAAGAAG-3′;

下游引物(SEQ ID NO:3):

5′-CTAGGACGACTCTTTCTTCTCTTCC-3′。

2、构建OsBTFL1过表达载体

利用特异性引物扩增OsBTFL1基因,以水稻cDNA为模板,引物分 别加上限制性酶切位点,序列如下:

上游引物:5′-CGGGATCCATGAATGTCGACAAGCTTAAGAAG-3′;

下游引物:5′-CGTCTAGACTAGGACGACTCTTTCTTCTCTTCC-3′。

可以利用各种带选择性标记或不带选择标记的表达载体,也可以利用 CaMV 35S强启动子或玉米Ubiquitin强启动子来驱动OsBTFL1的表达。 本实施例中将扩增产物及植物转化双元载体pCAMBIA1300-35S (pCAMBIA1300经EcoRI-SacI双酶切后插入35S启动子序列得到))分别 用特定限制性酶BamHI和XbaI酶切,T4连接酶连接后,转化大肠杆菌, 筛选、验证序列信息正确的阳性克隆,即为OsBTFL1过表达载体。

3、构建OsBTFL1RNAi表达载体

以水稻cDNA为模板,设计特异引物,分别扩增OsBTFL1的长、短 片段(中间有重叠序列),反向连接后形成一个茎环结构(这种结构是切 割出短的双链小片段以完成基因沉默的特征结构),克隆入植物双元表达 载体,构成OsBTFL1的RNAi表达载体,具体的载体构建过程参见图1A 至1C,操作步骤如下:

1)长片段82L和短片段82S的PCR扩增:

针对转录因子OsBTFL1的序列,设计两个上游引物和一个下游引物, 分别扩增82L和82S片段。并在两个扩增产物5’端加上XbaI酶切位点,3’ 端加上BamHI位点。从图2可以看出,大小与目的DAN序列一致,为所 需要的PCR产物。

具体引物序列如下:

82L上游引物(SEQ ID NO:6):

5’-TCTAGATTAAGAAGATGGCGGGTGC-3’;

82S上游引物(SEQ ID NO:7):

5’-TCTAGACTGCTTCCAACAATCATCAACC-3’;

下游引物(SEQ ID NO:8):

5’-GGATCCTAGGACGACTCTTTCTTC-3’。

2)目的片段82L克隆入T载体

具体操作可参见PMDTM18-T载体(购自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厂 商说明。

3)目的片段82S克隆入T载体

具体操作可参见PMDTM18-T载体(购自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厂 商说明。

4)含有重组片段82LS的质粒构建

利用82S和82L的酶切位点,构建含重组片段82LS的质粒。先BamHI 单酶切质粒T-82S(载体上保留有82S片段),回收质粒并进行去磷酸化处 理(CIP);同时用BamHI酶切消化质粒T-82L,回收目的片段82L。T4 连接酶连接,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JM109,筛选阳性克隆。

5)表达载体pCAMBIA1300-35S-82LS的构建

利用pMDTM18-T-82LS的酶切位点,SacI和SalI双酶切切下片段82LS, 回收。SacI和SalI双酶切表达载体pCAMBIA1300-35S,回收载体。T4DNA 连接酶连接回收的82LS片段和pCAMBIA1300-35S。连接产物电转化大肠 杆菌DH5a。筛选阳性克隆,即为OsBTFL1 RNAi表达载体。

4、获得OsBTFL1过量表达和RNAi干扰的转基因水稻植株

利用碱裂解法提取OsBTFL1过量表达和RNAi干扰载体质粒,通过 电击转化法转化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筛选阳性转化子。

利用携带OsBTFL1过表达的双元载体的农杆菌侵染水稻,获得转基 因植株,得到OsBTFL1表达明显增高的植株(见图3)。

利用携带OsBTFL1 RNAi干扰表达的载体的农杆菌侵染水稻,获得转 基因植株,得到OsBTFL1表达明显降低的植株(见图3)。

此外,也可以采用基因枪法转化水稻,提取表达载体质粒,用金粉包 埋后,轰击水稻组织,获得相关转基因植株。

5、检测T1代转基因植株的长势

结果表明,在水稻的不同发育时期,OsBTFL1过表达的植株明显高于 对照植株,而OsBTFL1表达降低的植株明显低于对照植株(见图4),表 明OsBTFL1的表达影响了植株的生长状况。

6、检测T1代转基因植株的产量

OsBTFL1过表达的植株的穗更长、更大(见图5),穗粒数也明显比 对照植株多(见图6),过表达植株的种子千粒重明显高于对照植株(见图 7),表明过表达植株的种子饱满度非常好,这些因素汇集在一些则导致了 过表达植株的单穗重或单株产量明显比对照植株增高,增高幅度达到 31.1%左右(见图8);反之,OsBTFL1表达降低的植株穗比较小(见图5), 穗粒数也明显比对照植株少(见图6),种子千粒重明显低于对照植株(见 图7),表明OsBTFL1表达水平降低的RNAi技术处理的植株的种子饱满 度比较差,这些因素汇集在一些则导致了OsBTFL1 RNAi技术处理的植株 的单穗重或单株产量明显比对照植株低,降低幅度平均达到28.3%左右(见 图8)。这些结果证明OsBTFL1的表达水平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生长状况。

实施例2

先转化实验用水稻材料,通过杂交将OsBTFL1过表达性状转移到生 产品种,筛选表达水平较高植株,构建高表达稳定遗传株系。

将实施例1中获得的过量表达OsBTFL1的转基因水稻与生产品种杂 交,收获杂交一代的种子,杂交二代分离群体中挑选农艺学性状接近杂交 用生产品种,而OsBTFL1表达量高的植株;挑选出的植株经过自交后, 再继续挑选农艺学性状更接近杂交用生产品种,而OsBTFL1表达量高的 植株;如此循环几次后,使最终筛选到植株的农艺学性状与生产品种非常 接近,而OsBTFL1的表达量明显增高的植株,即为OsBTFL1高表达的稳 定遗传株系。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