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中药祛湿止泻汤

一种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中药祛湿止泻汤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中药祛湿止泻汤。该病属中医“泄泻”范畴。中医认为脾虚湿盛,中焦虚寒为本病的基本病理特点,为此,本发明选择具有补脾益肺、清热祛湿、温中止泻的中药小檗、马尾连、黄芪、苍术、茯苓、白扁豆、草果、人参、五倍子、肉豆蔻、炮姜,制成汤剂,经我院临床试验,总有效率达到96.5%,止泻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60044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杨素梅;

    申请/专利号CN201210112867.7

  • 发明设计人 杨素梅;

    申请日2012-04-09

  • 分类号A61K36/9068(20060101);A61P1/12(20060101);A61P31/14(20060101);A61K35/64(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76400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通达路临沂市兰山区计划生育妇幼保健服务中心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6:17:1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6-09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K36/9068 登记生效日:2020052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20409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5-01-21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K36/9068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50104 申请日:20120409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3-08-14

    授权

    授权

  • 2013-07-24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K36/9068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30703 申请日:20120409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3-07-24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A61K36/9068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20409

    著录事项变更

  • 2012-09-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9068 申请日:201204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7-25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中药祛湿止泻汤。

背景技术

小儿秋季腹泻一般以轮状病毒感染多见,又称轮状病毒肠炎,多发生于秋冬季节,好发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常在每年秋冬季引起较大的流行,是儿科常见的急性腹泻病,它主要通过消化道或呼吸道感染,其病理为轮状病毒侵入小肠,破坏肠黏膜绒毛,造成小肠蠕动亢进和吸收功能障碍,此病发病急、进展快,一般有高热、呕吐,尔后出现腹泻,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样,每天5~10次,甚至数十次,该病虽为自限性疾病,但若不及时治疗,易造成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出现脱水和酸中毒,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甚至危及生命,西医在临床上缺乏特效治疗,多采用对症及支持疗法,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中药祛湿止泻汤。该病属中医“泄泻”范畴。中医认为脾虚湿盛,中焦虚寒为本病的基本病理特点,为此,中医以补脾益肺、清热祛湿、温中止泻为治则。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中药祛湿止泻汤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小檗10-15份、马尾连10-15份、黄芪9-11份、苍术9-11份、茯苓9-11份、白扁豆9-11份、草果9-11份、人参9-11份、五倍子8-10份、肉豆蔻8-10份、炮姜5-7份。

优选的,该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中药祛湿止泻汤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小檗13份、马尾连13份、黄芪10份、白扁豆10份、茯苓10份、草果10份、苍术10份、人参10份、五倍子9份、肉豆蔻9分、炮姜6份。

方中:黄芪、马尾连、白扁豆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小檗、茯苓、草果、苍术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健脾安神;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五倍子、肉豆蔻涩肠止泻,温中行气;炮姜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治疗组86例,男45例,女41例,年龄6个月-2岁10个月。伴发热者26例,呕吐者32例,脱水者33例;对照组82例,男42例,女40例,年龄6个月-2岁1个月,伴发热者22例,呕吐者34例,脱水者者31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诊断标准参照中国腹泻病会议制定的标准,显效:服药24-48小时,大便次数减少至≤2次/天或恢复到正常次数,大便性状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服药48-72小时,大便次数才减少到≤2次/天,大便性状好转,水分明显减少,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效:服药后72小时,大便次数仍>2次/天或性状无明显好转,甚至病情加重。

3.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中药祛湿止泻汤,汤中小檗13g、马尾连13g、黄芪10g、白扁豆10g、茯苓10g、草果10g、苍术10g、人参10g、五倍子9g、肉豆蔻9g、炮姜6g。用水煎剂,剂量:<6月,每次5m,6月-1岁,每次5-8ml;1-3岁,每次8-10ml,每日3次,餐前服用,7天为一个疗程。对照组:病毒唑,剂量10-15mg/kg/日,分2次肌注或加入10%葡萄糖溶液中静滴,7天为一个疗程。

4.疗效标准(1)显效:治疗3天,大便次数减少一天2次或恢复正常次数,大便性状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2)有效:治疗3天,大便次数减少为一天3次,大便性状好转,水分明显减少,症状缓解。(3)无效:治疗3天后大便次数仍超过1天3次,症状无明显好转,甚至腹泻加重。

5.治疗结果

治疗两个疗程后统计疗效。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两组疗效比较[例(%)]

从表1中可以看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大便正常、脱水、酸中毒纠正,精神及食欲好转)观察疗效,如表2所示。

P<0.05。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称取小檗13g、马尾连13g、黄芪10g、白扁豆10g、茯苓10g、草果10g、苍术10g、人参10g、五倍子9g、肉豆蔻9g、炮姜6g;用水煎煮半小时后取汁,早、晚各服1次,7天为1个疗程。

实施例二:称取小檗15g、马尾连10g、黄芪9g、白扁豆9g、茯苓9g、草果9g、苍术9g、人参9g、五倍子8g、肉豆蔻8g、炮姜5g;用水煎煮半小时后取汁,早、晚各服1次,7天为1个疗程。

实施例三:称取小檗10g、马尾连15g、黄芪11g、白扁豆11g、茯苓11g、草果11g、苍术11g、人参11g、五倍子10g、肉豆蔻10g、炮姜7g;用水煎煮半小时后取汁,早、晚各服1次,7天为1个疗程。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