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光接入节点的管理方法及光接入节点

一种光接入节点的管理方法及光接入节点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源光网络中光接入节点的管理方法及光接入节点,管理方法包括:在光接入节点中建立一个以上管理终端节点,并构成包括所述管理终端节点的内部操作管理维护域,在管理终端节点之间发送以太网操作管理维护消息,并根据用户的虚拟局域网属性,在所述操作管理维护消息中携带与所述用户的虚拟局域网属性对应的虚拟局域网标识。本发明提供了光接入节点内部OLT和ONU之间以太网层面故障的诊断机制,且能够突破传统以太网OAM帧格式单一不适用于TR101虚拟局域网业务模型的限制,并在使用本发明方法的时候不影响业务运行,帮助运营商解决了在TR101VLAN构架下光接入节点的以太网维护需求。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99818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03-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910167123.3

  • 发明设计人 张德智;

    申请日2009-08-20

  • 分类号H04Q11/00;H04B10/08;H04L12/24;

  • 代理机构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李健

  • 地址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技术产业园科技南路中兴通讯大厦法律部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1:52:1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7-22

    授权

    授权

  • 2012-05-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Q11/00 申请日:200908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03-3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通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无源光网络(Passive OpticalNetwork,简称PON)系统中光线路终端(Optical Line Terminal,简称OLT)和光网络单元(Optical Network Unit,简称ONU)之间组成光接入节点时的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宽带论坛(BBF,Broadband Forum)标准TR101中第七章节操作管理维护(Operation,Administration,Maintenance,简称OAM)中定义了基于以太网的接入网络的维护方法。在该章节的定义中,基于IEEE标准802.1ag的方法,结合接入网络的实际情况,定义了四个层次的管理域,分别是用户(Customer),运营商(Carrier),运营商内部(Intra-Carrier)和末端接入链路(Access Link)。在每个域中,在两个端点之间实现管理终端节点(maintenance end point,简称MEP)的功能,在链路中间实现管理中间节点MIP(maintenance intermediate point,即MIP)的功能。在MEP节点和MIP节点之间进行消息的以太网操作管理维护(OAM)消息的发送、转发和回复,来协助定位具体以太网中断故障的区域。

该标准所定义的4个维护管理域的主要功能是在以太网层面上给运营商提供一种端到端的方法,帮助运营商进行链路故障的诊断和确定。因为原有接入技术主要是数字用户线路(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技术,所以接入节点(Access Node)的主要体现就是一个独立的数字用户线路接入复用(Digital Subscriber Line Access Multiplexer,简称DSLAM)设备。在接入网络中引入PON技术之后,原本单独的接入节点已经被扩展成一个OLT、ONU以及光分配网络(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简称ODN)所共同组成的一个网络。

因此按照TR101现有的对于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thernet Passive OpticalNetwork,简称EPON)而言,IEEE 802.3ah标准提供了OLT和ONU之间物理层故障的简单诊断方法(环回和误码率检测),但是在高于物理层光链路的以太网层面,没有确定具体的维护管理方法。

按照现有的TR101所定义的4个维护管理域和方法,实际上OLT无法通过现有的定义主动进行接入节点中OLT和ONU之间以太网层面故障的诊断和确定,只能被动响应;即使是被动响应,也无法获取最终的检测结果来判断在OLT和ONU之间的以太网层链路是否工作正常。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光接入节点的管理方法及光接入节点,用以提供光接入节点内部OLT和ONU之间以太网层面故障的诊断机制,帮助运营商实现接入节点内部业务层面故障点的确定。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接入节点的管理方法,包括:在光接入节点中建立一个以上管理终端节点,并构成包括所述管理终端节点的内部操作管理维护域,在管理终端节点之间发送以太网操作管理维护消息,并根据用户的虚拟局域网属性,在所述操作管理维护消息中携带与所述用户的虚拟局域网属性对应的虚拟局域网标识。

进一步地,上述管理方法还具有以下特点:

在光线路终端的网络侧接口建立管理终端节点一,在光网络单元的用户侧网络接口建立管理终端节点二,构成内部操作管理维护域;将所述管理终端节点一和管理终端节点二中的一个节点作为测试起节点,另一个节点作为测试终节点;所述测试起节点向所述测试终节点发送以太网操作管理维护消息,并在此光接入节点处于多对一虚拟局域网业务环境中时,在所述以太网操作管理维护消息中携带用户在多对一业务虚拟局域网业务环境中光网络单元用户侧网络接口的虚拟局域网标识;在此光接入节点处于一对一虚拟局域网业务环境中时,在所述以太网操作管理维护消息中携带用户在一对一业务虚拟局域网业务环境中光网络单元用户侧网络接口的虚拟局域网标识;所述测试终节点接收到所述以太网操作管理维护消息后向所述测试起节点返回响应;如果所述测试起节点收到所述测试终节点对此以太网操作管理维护消息的响应后,则判定所述内部操作管理维护域内以太网联通性正常;如果所述测试起节点未收到所述测试终节点对此以太网操作管理维护消息的响应,则判定所述内部操作管理维护域内以太网联通性异常。

进一步地,上述管理方法还具有以下特点:

在光线路终端的网络侧接口建立管理终端节点一,在光线路终端的物理接口建立管理中间节点;在光网络单元的用户侧网络接口建立管理终端节点二,构成内部操作管理维护域;将所述管理终端节点一和管理终端节点二中的一个节点作为测试起节点,另一个节点作为测试终节点;所述测试起节点向所述管理中间节点发送以太网操作管理维护消息,并在此光接入节点处于多对一虚拟局域网业务环境中时,在所述以太网操作管理维护消息中携带用户在多对一业务虚拟局域网业务环境中光网络单元用户侧网络接口的虚拟局域网标识,在此光接入节点处于一对一虚拟局域网业务环境中时,在所述以太网操作管理维护消息中携带用户在一对一业务虚拟局域网业务环境中光网络单元用户侧网络接口的虚拟局域网标识;所述管理中间节点接收到所述以太网操作管理维护消息后向所述测试起节点返回响应,并向所述测试终节点转发所述以太网操作管理维护消息;所述测试终节点接收到所述以太网操作管理维护消息后向所述测试起节点返回响应;如果所述测试起节点收到所述管理中间节点的响应但未收到所述测试终节点的响应,则判定所述内部操作管理维护域中以太网连通性故障点存在于光线路终端的物理接口和光网络单元的用户侧网络接口之间。

进一步地,上述管理方法还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以太网操作管理维护消息中还指示此消息的类型为环回或跟踪。

进一步地,上述管理方法还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以太网操作管理维护消息中还包括发送此以太网操作管理维护消息的节点的物理层地址和接收此以太网操作管理维护消息的节点的物理层址址。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光接入节点,所述光接入节点,用于在光接入节点中建立一个以上管理终端节点,并构成包括所述管理终端节点的内部操作管理维护域,在管理终端节点之间发送以太网操作管理维护消息,并根据用户的虚拟局域网属性,在所述操作管理维护消息中携带与所述用户的虚拟局域网属性对应的虚拟局域网标识。

进一步地,上述光接入节点还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光接入节点,还用于在光线路终端的网络侧接口建立管理终端节点一,在光网络单元的用户侧网络接口建立管理终端节点二,构成内部操作管理维护域;所述管理终端节点一,用于向所述管理终端节点二发送以太网操作管理维护消息,并在此光接入节点处于多对一虚拟局域网业务环境中时,在所述以太网操作管理维护消息中携带用户在多对一业务虚拟局域网业务环境中光网络单元用户侧网络接口的虚拟局域网标识,在此光接入节点处于一对一虚拟局域网业务环境中时,在所述以太网操作管理维护消息中携带用户在一对一业务虚拟局域网业务环境中光网络单元用户侧网络接口的虚拟局域网标识;还用于在收到所述管理终端节点二对此以太网操作管理维护消息的响应后,则判定所述内部操作管理维护域内以太网联通性正常;如果未收到所述管理终端节点二对此以太网操作管理维护消息的响应,则判定所述内部操作管理维护域内以太网联通性异常;所述管理终端节点二,用于接收到所述以太网操作管理维护消息后向所述管理终端节点一返回响应。

进一步地,上述光接入节点还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光接入节点,还用于在光线路终端的网络侧接口建立管理终端节点一,在光线路终端的物理接口建立管理中间节点;在光网络单元的用户侧网络接口建立管理终端节点二,构成内部操作管理维护域;所述管理终端节点一,用于向所述管理中间节点发送以太网操作管理维护消息,并在此光接入节点处于多对一虚拟局域网业务环境中时,在所述以太网操作管理维护消息中携带用户在多对一业务虚拟局域网业务环境中光网络单元用户侧网络接口的虚拟局域网标识,在此光接入节点处于一对一虚拟局域网业务环境中时,在所述以太网操作管理维护消息中携带用户在一对一业务虚拟局域网业务环境中光网络单元用户侧网络接口的虚拟局域网标识;还用于在收到所述管理中间节点的响应但未收到所述管理终端节点二的响应,则判定所述内部操作管理维护域中以太网连通性故障点存在于光线路终端的物理接口和光网络单元的用户侧网络接口之间;所述管理中间节点,用于接收到所述以太网操作管理维护消息后向所述管理终端节点一返回响应,并向所述管理终端节点二转发所述以太网操作管理维护消息;所述管理终端节点二,用于接收到所述以太网操作管理维护消息后向所述管理终端节点一返回响应。

进一步地,上述光接入节点还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以太网操作管理维护消息中还指示此消息的类型为环回或跟踪。

进一步地,上述光接入节点还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以太网操作管理维护消息中还包括发送此以太网操作管理维护消息的节点的物理层地址和接收此以太网操作管理维护消息的节点的物理层地址。

本发明提供了光接入节点内部OLT和ONU之间以太网层面故障的诊断机制,且能够突破传统以太网OAM帧格式单一不适用于TR101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简称VLAN)业务模型的限制,并在使用本发明方法的时候不影响业务运行,帮助运营商解决了在TR101VLAN构架下光接入节点的以太网维护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无源光网络中光接入节点的组成结构图;

图2是实施例的无源光网络中光接入节点的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光接入节点由OLT、ODN和ONU构成。

光接入节点,用于在光接入节点中建立一个以上管理终端节点,在管理终端节点之间发送以太网操作管理维护消息,并根据用户的虚拟局域网属性,在操作管理维护消息中携带与用户的虚拟局域网属性对应的虚拟局域网标识。

光接入节点,实施方式一情况下,在光线路终端的网络侧接口建立管理终端节点一,在光网络单元的用户侧网络接口建立管理终端节点二,构成内部操作管理维护域;在实施方式二情况下,除了建立管理终端节点一和管理终端节点二外,还在光线路终端的物理接口建立管理中间节点,构成内部操作管理维护域。

管理终端节点一,在实施方式一情况下,向管理终端节点二发送以太网操作管理维护消息;在实施方式二情况下,向管理终端节点发送以太网操作管理维护消息;并在此光接入节点处于多对一虚拟局域网业务环境中时,在以太网操作管理维护消息中携带用户在多对一业务虚拟局域网业务环境中光网络单元用户侧网络接口的虚拟局域网标识,在此光接入节点处于一对一虚拟局域网业务环境中时,在以太网操作管理维护消息中携带用户在一对一业务虚拟局域网业务环境中光网络单元用户侧网络接口的虚拟局域网标识;在实施方式一情况下,在收到管理终端节点二对此以太网操作管理维护消息的响应后,则判定内部操作管理维护域内以太网联通性正常;未收到管理终端节点二对此以太网操作管理维护消息的响应,则判定内部操作管理维护域内以太网联通性异常。在实施方式二情况下,在收到管理中间节点的响应但未收到管理终端节点二的响应,则判定内部操作管理维护域中以太网连通性故障点存在于光线路终端的物理接口和光网络单元的用户侧网络接口之间。

管理中间节点,在实施方式二情况下,用于接收到以太网操作管理维护消息后向管理终端节点一返回响应,并向管理终端节点二转发以太网操作管理维护消息。

管理终端节点二,用于接收到以太网操作管理维护消息后向管理终端节点一返回响应。

如图2所示,无源光网络中光接入节点的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在光接入节点中建立一个以上管理终端节点,并构成包括所述管理终端节点的内部操作管理维护域;

步骤202,在管理终端节点之间发送以太网操作管理维护消息,并根据用户的虚拟局域网属性,在所述操作管理维护消息中携带与所述用户的虚拟局域网属性对应的虚拟局域网标识。

下面结合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一:

实施例一中建立两个MEP节点,无源光网络中光接入节点的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在OLT的网络侧接口(即北向接口)建立MEP1节点,在光网络单元的用户侧网络接口(即南向接口)建立MEP2节点,将该两个MEP节点定义为独立层级的管理点(层级取值点和其他现有的层级取值都不同),构成了一个独立的内部操作管理维护域,称为Intra-AN域;

步骤12,OLT如果需要检测此内部操作管理维护域内的以太网链路的连通性时,将MEP1节点和MEP2节点中的一个作为测试起节点,另一个作为测试终节点;即MEP1节点作为测试起节点发起测试消息,MEP2节点作为测试终节点;或者MEP2节点作为测试起节点发起测试消息,MEP1节点作为测试终节点;

步骤13,测试起节点向测试终节点发送以太网OAM消息,以太网OAM消息的结构如表1所示:

表1

  DA  SA  VID  CFM EtherType  Intra-AN level  Message

DA是发送此消息的接口的MAC地址;(在实施例一中是ONU的用户侧网络接口的MAC地址);

SA是此消息的目的接口的MAC地址;(在此实施例一中是OLT的网络侧接口的MAC地址)。

VID是VLAN业务环境中光网络单元用户侧网络接口的VLAN标识;

Intra-AN MD Level是此内部操作管理维护域设置成具体的独立层级,视实际情况而定;

Message是标识该帧操作类型的指示,要求ONU进行对应的处理,可以指示环回(Loopback)或跟踪(Linktrace)操作。

上述VID字段,如果应用情况为ONU的UNI口和OLT之间是进行的是N:1VLAN业务时,VID字段是在多对一(N:1)VLAN业务环境中用户的虚拟局域网属性(用户标识)对应的光网络单元用户侧网络接口的VLAN标识;如果应用情况为ONU的UNI口和OLT之间是进行的是1:1VLAN业务时,VID字段是在一对一(1:1)VLAN业务环境中用户的虚拟局域网属性(业务标识)对应的光网络单元用户侧网络接口的VLAN标识。

N:1VLAN指的是一个S-VLAN(业务标识)对应于多个用户,每个用户有自己的C-VLAN(用户标识)。1:1VLAN指的是每一个用户有自己的一个S-VLAN标识。如果统一采用S-VLAN进行标识OAM帧的话,在N:1VLAN的应用模式中,找不到具体的某一个ONU用户对应。上述方法中,区分N:1VLAN和1:1VLAN两种情况,使以太网OAM消息对应到每个具体用户。

步骤14,测试终节点接收到以太网操作管理维护消息后向测试起节点返回响应;

测试终节点返回以太网OAM响应消息可以是表2的格式。

表2

  DA  SA  VID  CFM EtherType  Intra-AN level  Message Reply

表2中前四个字段与表1中所示的相同,第五个字段表示此消息为响应消息。

步骤15,如果测试起节点收到测试终节点对此以太网操作管理维护消息的响应后,则判定内部操作管理维护域内以太网联通性正常;如果测试起节点未收到测试终节点对此以太网操作管理维护消息的响应,则判定内部操作管理维护域内以太网联通性异常,可以进一步采用其他方法进行细化检测具体是OLT存在故障还是ONU存在故障。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中建立两个MEP节点,并在两个MEP节点中建立一MIP节点,无源光网络中光接入节点的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在光线路终端的网络侧接口建立MEP1节点,在光线路终端的物理接口建立管理中间节点;在光网络单元的用户侧网络接口建立MEP2,将创建的MEP和MIP定义为独立层级的管理点(层级取值点和其他现有的层级取值都不同),这样构成了一个独立的管理域,取名为Intra-AN域。

步骤22,OLT如果需要确定此内部操作管理维护域内以太网链路的故障点时,将MEP1节点和MEP2节点中的一个作为测试起节点,另一个作为测试终节点;即MEP1节点作为测试起节点发起测试消息,MEP2节点作为测试终节点;或者MEP2节点作为测试起节点发起测试消息,MEP1节点作为测试终节点;

步骤23,测试起节点向测试终节点发送以太网OAM消息,以太网OAM消息的结构如上述表1所示,且表1中各字段的意义与步骤101中相同。

步骤24,管理中间节点接收到以太网操作管理维护消息后向测试起节点返回响应,并向测试终节点转发以太网操作管理维护消息;测试终节点接收到以太网操作管理维护消息后向测试起节点返回响应;

管理中间节点和测试终节点返回的以太网OAM响应消息可以是表2的格式。

步骤25,如果测试起节点收到管理中间节点的响应但未收到测试终节点的响应,则判定内部操作管理维护域中以太网连通性故障点存在于光线路终端的物理接口和光网络单元的用户侧网络接口之间,而在OLT内部不存在以太网连通性故障,可以采用其他方法进行细化检测具体是ODN存在故障还是ONU内部存在故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