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具有触摸屏的电子装置及腕戴式电子装置

具有触摸屏的电子装置及腕戴式电子装置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触摸屏的电子装置及腕戴式电子装置,该腕戴式电子装置包括显示屏和触摸屏,该显示屏具有凸起的显示面,该显示面包括凸出的第一区域和围绕该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该触摸屏贴合在该显示面上,该触摸屏包括第一触摸区域和第二触摸区域,该第一触摸区域和第二触摸区域分别与该显示面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相对应,该第一触摸区域的灵敏度大于该第二触摸区域的灵敏度。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触摸屏的电子装置。本发明的具有触摸屏的电子装置的触摸屏具有不同的灵敏度,能降低因接触面积不足而造成使得该触摸屏无法侦测到用户的触摸的几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96386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02-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1010518196.5

  • 发明设计人 庄品洋;

    申请日2010-10-25

  • 分类号G06F3/041(20060101);G06F3/044(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龙华镇油松第十工业区东环二路2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1:39:2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10-16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G06F3/041 授权公告日:20121219 终止日期:20171025 申请日:20101025

    专利权的终止

  • 2017-06-27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G06F3/041 登记生效日:20170608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01025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7-06-27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G06F3/041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01025

    著录事项变更

  • 2015-12-23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G06F3/041 登记生效日:20151202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01025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2-12-19

    授权

    授权

  • 2011-03-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F3/041 申请日:201010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02-02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触摸屏的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不同灵敏度的触摸屏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触摸屏作为一种直观、便捷的人机交互工具,已经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中。通常,触摸屏的各个位置的灵敏度是一致的。然而,这并不能满足某些特定情况下的需求。例如,一种具有触摸屏的手表,若该手表的显示屏具有凸起的显示面,则贴合在该显示面上的触摸屏的中间位置凸起。用户轻触该中间位置时可能因接触面积不足而造成使得该触摸屏无法侦测到用户的触摸。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不同灵敏度的触摸屏的电子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腕戴式电子装置,包括显示屏和触摸屏,该显示屏具有凸起的显示面,该显示面包括凸出的第一区域和围绕该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该触摸屏贴合在该显示面上,该触摸屏包括第一触摸区域和第二触摸区域,该第一触摸区域和第二触摸区域分别与该显示面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相对应,该第一触摸区域的灵敏度大于该第二触摸区域的灵敏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触摸屏的电子装置,包括包括显示屏和触摸屏,该触摸屏贴合在该显示屏上,该触摸屏包括第一触摸区域和第二触摸区域,该第一触摸区域和第二触摸区域具有不同的灵敏度。

本发明的具有触摸屏的电子装置的触摸屏具有不同的灵敏度,能降低因接触面积不足而造成使得该触摸屏无法侦测到用户的触摸的几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具有触摸屏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子装置的触摸屏和显示屏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电子装置的触摸屏的电极布置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腕戴式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电子装置10显示屏20

第一区域21第二区域22触摸屏30第一电极31第二电极32基板33宽幅部34,34a线状部35第一触摸区域36第一触摸区域37伪电极38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和图2,一种具有触摸屏的电子装置10包括显示屏20和触摸屏30,该触摸屏30贴合在该显示屏20的面向观察者的显示面上。该显示屏20大致为矩形状,其显示面包括大致位于中心位置的第一区域21和围绕该第一区域21的第二区域22。

一并参考图3,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触摸屏30为互电容式投射触摸屏,其包括沿X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电极31和沿Y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电极32。与已有的互电容式投射触摸屏相同:该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依次叠加在透明的基板33上,且二者之间具有隔离层(图未示)。该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可由透明的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构成。通常,该第一电极31包括交替排列的宽幅部34和连接宽幅部线状部35构成。同样的,该第二电极32包括交替排列的宽幅部34和线状部35构成。该触摸屏30包括与第一区域21一致的第一触摸区域36,及与第二区域22一致的第二触摸区域37。

当手指触摸到触摸屏30时会使得触摸位置附近的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之间的耦合电容发生改变,电子装置10中的控制器(未示出)根据侦测到的耦合电容的变化来确定触摸位置。根据已经公开的资料,手指接触触摸屏30时引起的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之间的耦合电容的变化和背景噪声的比(以下简称信噪比)是反映触摸屏30的灵敏度的指标,若需提高触摸屏30的灵敏度,则需要提高耦合电容的变化或降低噪声。耦合电容的变化和接触触摸屏30的手指与电极(第一电极31或第二电极32)间形成的电容成正比。背景噪声来源于显示屏20为了进行显示而产生的电压信号。通常,第一电极31或第二电极32的宽幅部34的面积越大,则背景噪声越容易被检测出来,即背景噪声越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触摸区域36内的每一个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的宽幅部34a的面积均小于第二触摸区域37内的每一个宽幅部34的面积,故第一触摸区域36内的宽幅部34a相对于第二触摸区域37的宽幅部34具有更低的背景噪声。同时,该第一触摸区域36内的宽幅部34a的周围设置有伪电极38,该伪电极38与宽幅部34a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该二者大致构成了与第二触摸区域37内的宽幅部34大致相同的形状,如此,在降低了第一触摸区域36的背景噪声的同时,亦保证了当手指触摸第一触摸区域36时所形成的电容不随着第一触摸区域36内的宽幅部34a的面积的减小而降低,亦即,手指触摸第一触摸区域和第二触摸区域37会形成大致相同的电容。通过上述设置,第一触摸区域36比第二触摸区域37具有更高的信噪比,亦即,第一触摸区域36比第二触摸区域37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一并参考图4,该触摸屏30在下列情形具有明显的优势:该电子装置10为腕戴式电子装置,其显示屏20a具有凸起的显示面。设置该第一触摸区域36与该显示面的凸出部分相对应,设置该第二触摸区域37的与该显示面上的其他部分相对应。由于该第一触摸区域36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够保证用户轻触该凸起的显示面时也能被侦测到,而不会因接触不足而无法侦测到用户的触摸。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