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克氏原螯虾室内人工繁殖方法

克氏原螯虾室内人工繁殖方法

摘要

克氏原螯虾室内人工繁殖方法,属于淡水虾育种技术领域。其包括以下步骤:1)亲虾的挑选和配组;2)亲虾暂养;3)诱导集中同步产卵;4)抱卵虾的挑选及人工孵化;5)幼虾培育。上述的克氏原螯虾室内人工繁殖方法,通过人工调控克氏原螯虾繁殖的各种条件,保证了克氏原螯虾能够在室内成功繁殖,该方法简单,可操作强,其抱卵率达84%,受精率达90%,孵化率达86%,成活率达80%以上,改变了现有情况下只能依靠克氏原螯虾自然繁殖才能得到虾种的状况,解决了克氏原螯虾苗种匮乏问题,形成了稳定、批量的苗种生产能力。并且雌虾相对集中同步产卵而自然繁殖陆陆续续、无法定时定量出苗;可以提早放苗时间;苗种规格比较整齐。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85600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0-10-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申请/专利号CN201010209591.5

  • 申请日2010-06-24

  • 分类号A01K61/00(20060101);

  • 代理机构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吴秉中

  • 地址 313001 浙江省湖州市杭长桥南路999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1:00:5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1-11-16

    授权

    授权

  • 2010-11-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K61/00 申请日:201006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10-1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淡水虾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克氏原螯虾室内人工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克氏原螯虾(Procam barus clarkii)又名淡水龙虾、克氏螯虾,地方名土龙虾、小龙虾,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虫剌蛄科、螯虾亚科、原螯虾属。原产于北美洲,1918年由美国传入日本,1929年由日本进入我国南京附近。由于克氏原螯虾适应性广、繁殖力强,自然种群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淡水水体的一个物种,现主要分布于江苏、安徽、湖北、江西等长江中下游地区。该虾食性杂、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尤其是虾壳提取的虾青素、几丁质等在食品、医药、造纸等领域越来越受到广泛应用。但是,至20世纪90年代,随着对该虾研究的不断深入,其经济价值才逐渐被认识,国内外对该虾的需求量不断上升,向国外出口大量加工冷冻熟虾仁和大众消费使其供应紧张,价格持续上涨;随之而来,渔民只顾眼前利益,不惜对克氏原螯虾进行狂捕滥捞。这不仅导致了克氏原螯虾天然资源日益锐减,因此,加快克氏原螯虾人工养殖业发展迫在眉睫,特别是解决苗种匮乏问题,形成稳定、批量的苗种生产能力尤为重要。而目前克氏原螯虾苗种生产基本上处于自然繁殖、土池培育等状况,存在苗种规格不整齐、数量不稳定、损伤大、可操作性差等缺点,不能形成批量、稳定的优质苗种生产能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克氏原螯虾室内人工繁殖方法,该方法能够形成批量、稳定的优质克氏原螯虾苗种。

所述的克氏原螯虾室内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亲虾的挑选和配组

根据克氏原螯虾的自然繁殖时间,分别筛选健康、性成熟的雌雄克氏原螯虾作亲本,然后雌雄亲虾按1~2∶1进行配组;

2)亲虾暂养

将配组后的亲虾暂养在室内水泥池中,并模仿克氏原螯虾在自然环境中的洞穴习性,在水泥池底按亲虾放养数量与巢穴数量比为2~3∶1关系设置巢穴,巢穴用瓦片堆积而成;

3)诱导集中同步产卵

暂养期间,用带鱼、黄豆、沼虾配合料及大麦交替投喂,并保持水温24~28℃,水体溶氧量5mg/l以上,水体PH 7.5~8.5,以日光灯作光源进行光照刺激,光周期L∶D为12∶12,水面照度1500~2000lx,同时每周对亲虾进行一次10~20m/min的流水刺激20~30分钟,发现个别亲虾抱卵后,再培养10~15天后进行抱卵虾挑选;

4)抱卵虾的挑选及人工孵化

将水泥池中的水排干后进行人工挑选抱卵虾,根据抱卵虾的卵色棕、黄、黑三种划分不同发育阶段,将三种抱卵虾分别进行上网箱,然后将网箱分别浮置于不同的孵化池水面上进行孵化,在受精卵孵化过程中,控制水溶氧量大于等于5mg/l、PH 7.5~8.5、水温24~28℃,当孵化池中幼虾达到800~1000尾/m2时,将余下的母虾移至另一只孵化池中进行孵化;

5)幼虾培育

幼虾从母虾上脱离后进行培育,培育池中水位控制在55~65cm,水温24~28℃,培育前五天投喂罗氏沼虾或南美白对虾的粉状料,后五天投喂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0#料或绞碎的大卤虫。

所述的克氏原螯虾室内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挑选肢体完整、无病无伤、活动能力强、规格在30~50克/尾的成熟的雌雄克氏原螯虾作亲本。

所述的克氏原螯虾室内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水泥池池面积为10~20m2,水位保持在45~55cm,用民房的瓦片堆积成“众”字形结构构成巢穴。

所述的克氏原螯虾室内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投料早晚各一次,早上8~9点投饲量占日投饲量的20~30%,下午5~6点再投一次。

所述的克氏原螯虾室内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当水温低于24℃时,逐步升温诱导产卵,升温梯度为1℃/日,直至使水温稳定在24~28℃。

所述的克氏原螯虾室内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中上网箱后的抱卵虾集体用10ppm浓度的高锰酸钾药液浸泡消毒10~20分钟或5ppm浓度的聚维酮碘药液浸泡消毒5~10分钟。

所述的克氏原螯虾室内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中孵化池水位保持55~65cm。

所述的克氏原螯虾室内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中受精卵孵化10~15天后,在孵化池池底布置一些网片悬立在水体中,供幼虾作为隐蔽和栖息场所。

上述的克氏原螯虾室内人工繁殖方法,通过人工调控克氏原螯虾繁殖的各种条件,保证了克氏原螯虾能够在室内成功繁殖,该方法简单,可操作强,其抱卵率达84%,受精率达90%,孵化率达86%,成活率达80%以上,改变了现有情况下只能依靠克氏原螯虾自然繁殖才能得到虾种的状况,解决了克氏原螯虾苗种匮乏问题,形成了稳定、批量的苗种生产能力。并且雌虾相对集中同步产卵而自然繁殖陆陆续续、无法定时定量出苗;可以提早放苗时间;苗种规格比较整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

1.亲虾的挑选和配组

根据克氏原螯虾的自然繁殖时间,在当年6~8月份,进行亲虾挑选,主要通过解剖和外部观察的方法,要求肢体完整,无病无伤,活动能力强,规格在30~50克/尾,性成熟的克氏原螯虾雄性个体明显大于雌性,螯足粗大,其两端外侧有一明亮的红色软疣,雄性生殖孔开口在第五对步足基部。雌性相对个体较小,腹部膨大,雌性生殖孔开口在第三对步足基部。按照自然产卵自然受精方法,雌雄亲虾按1~2∶1配组。

2.亲虾暂养

将挑选后的亲虾按雌雄1~2∶1配组暂养在室内水泥池中,每只池面积10~20m2,并且经过生石灰、高锰酸钾、漂白粉等多种药物的严格消毒;水位保持在50cm左右。并模仿克氏原螯虾在自然环境中的洞穴习性,在水泥池底按亲虾放养数量设置一定比例的巢穴。巢穴是用民房的瓦片以众字状横躺池底,既作亲虾栖息,又可防止虾与虾之间相互残杀。按照雌雄配比1~2∶1,每只池放养雌虾200或400尾、雄虾100或200尾,池底铺设100个以形状瓦片巢穴。

3.诱导集中同步产卵

暂养期间,需要强化营养,主要以带鱼、黄豆、沼虾配合料及大麦等多种饲料交替投喂;早晚各一次,早上8:30,投饲量约占日投饲量的30%,下午17:00,投喂一次。特别是,为了促进克氏原螯虾胚胎的集中同步发育,采用了室内全程控温、增氧、光照、流水引产等技术。保持水温在24~28℃,当水温低于24℃时,逐步升温诱导产卵,升温梯度为1℃/日,直至使水温稳定在24℃以上;水体溶氧量保持在5mg/l以上,PH在7.5~8.5之间;以日光灯作光源进行光照刺激,光周期L∶D为12∶12,水面照度为1500~2000lx;同时还每周对亲虾进行一次20m/min的流水刺激30分钟,每天观察亲虾的抱卵情况;发现个别亲虾抱卵后,过10~15天需要进行抱卵虾的挑选工作。

4.抱卵虾的挑选及人工孵化

将亲虾池中的水排干进行人工挑选抱卵虾。为了基本确保幼虾孵出的同步性,根据卵色棕、黄、黑三种划分不同发育阶段,将三种抱卵虾分别进行上网箱,该网箱是专为抱卵虾孵化定做,主要由木框、网布构成,网箱上面有一个掀盖,当幼虾从母体上脱离后可从网目中游出,起到母虾与幼虾分离的作用,将母虾与孵出后的幼虾进行分离;上网箱后的抱卵虾集体用10ppm浓度的高锰酸钾药液浸泡消毒15或20分钟或5ppm浓度的聚维酮碘药液浸泡消毒5或10分钟,然后分别浮置于不同的孵化池水面上进行孵化,孵化池水位保持在60cm左右。在受精卵孵化过程中,采用全人工控制各项指标:水溶氧量≥5mg/l、PH 7.5~8.5、水温24~28℃。一般经过15天左右,可以在池底见到幼虾,此时需要在池底布置一些网片悬立在水体中,主要用作隐蔽和栖息场所,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幼虾间的互相残杀。根据目测池中的幼虾密度情况,一般约800~1000尾/m2时将余下的母虾移至另一只孵化池中进行孵化。

5、幼虾培育

幼虾从母虾上脱离后需要进行培育。池子水位控制在60cm左右,水温24~28℃。前五天主要投喂罗氏沼虾或南美白对虾的粉状料,后五天主要投喂罗氏沼虾或南美白对虾0#料、绞碎的大卤虫等为主。经过十天左右,虾苗即可长成1.5cm以上,平均成活率可达80%以上。

2009年9月28日采用本发明的具体方法对雌虾2000尾、雄虾1000尾(雌雄比2∶1)进行培育、交配、繁殖试验。2009年10月24日经干池检查共获得抱卵虾1680尾,算得雌虾抱卵率为84.0%,雌虾的平均抱卵量为310粒。11月中旬共育得幼虾50万尾左右,平均规格1.5厘米,算得孵化率86.75%。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