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类具有促进运动神经元生长作用的中药单体

一类具有促进运动神经元生长作用的中药单体

摘要

本发明属于神经保护药物的研发领域,该发明公开了一类可促进运动神经元生长的中药单体。该类中药化合物在离体细胞水平,该类化合物可以显著性的促进运动神经元突起生长;在整体动物水平,该类化合物可以显著性的促进受损坐骨神经与股神经的功能恢复。可作为用于进行肌萎缩侧索硬化及相关运动神经元病症的药物开发。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69081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0-04-0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药科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0910035486.1

  • 发明设计人 廖红;秦靖;殷志琦;张陆勇;

    申请日2009-10-09

  • 分类号A61K45/00;A61K31/352;A61P25/02;A61P25/28;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10009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童家巷24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3:40:0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11-24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45/00 授权公告日:20110504 终止日期:20161009 申请日:20091009

    专利权的终止

  • 2011-05-04

    授权

    授权

  • 2010-05-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45/00 申请日:200910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04-0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神经保护药物的研发领域,特别是从中药中寻找到了能用于治疗运动神经元损伤及相关疾病的中药单体及其衍生物。

背景技术:

运动神经元病作为一种神经系统慢性致死性变性疾病,目前尚无将其治愈的方法。但自从发现运动神经元病的一百多年来,人们就一直与它作斗争,尝试了近百种药物治疗。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对运动神经元病的病因和病理生理学的深入认识,人们对这个难治性疾病的挑战中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当前的主要治疗包括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和多种非药物的支持治疗。现阶段治疗研究的发展方向包括神经保护剂、抗兴奋毒性药物、神经营养因子、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剂、干细胞和基因治疗等方面。

运动神经元病属中医痿证,痿证是肢体筋脉弛缓软弱废用的病证。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骨生髓。中医痿证,其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先天禀赋不足,精亏血少不能营养肌肉筋骨,逐渐出现肌肉无力、萎缩。同时,脾胃为后天之本,化生气血,营养五脏六腑、肌肉筋骨,且脾主肌肉,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肌肉无以营养则肌肉萎缩、肌肉无力等

采用中医纯中药方剂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等肌肉神经疾病、痿证,会取得良好的治疗功效。因为适宜的中草药作为螯合剂,能够跟人体组织、器官内沉积的、过多的、有害的自由基、钙质、脂质、胶原蛋白、粘多糖、铅、汞、砷、铝、铜等物质螯合,排泄掉体内蓄积的种种致病因子,去除患者血浆中的抗体、免疫复合物等致病因素,消除了病症;同时,通过螯合剂的螯合作用,排泄掉了体内大量物质,致使机体内的这些有害的或无害的物质急剧减少,通过这些的物质锐减,刺激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消化、循环、呼吸、泌尿、生殖等中枢系统,进行应激反应,产生了一系列内源性物质如神经递质、激素、免疫因子等,使机体“推陈出新”、“脱胎换骨”等效应,为整个人体解毒,恢复了机体的代谢平衡,从而祛除了机体内的种种隐患和病灶,最终达到了防病治病之目的。目前临床报道有效的中药方剂包括加味健步虎潜丸、益髓汤、类补阳还五汤、愈痿汤等。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公开了一类有特殊结构的中药单体,此类化合物具有促进运动神经元生长的功能,其特征在于:在离体细胞水平,该类化合物可以显著性的促进运动神经元突起生长;在整体动物水平,该类化合物可以显著性的促进受损坐骨神经与股神经的功能恢复。

其中所述的用于筛选中药化合物的运动神经元是指用原代细胞培养方法所得到的运动神经元。

此类活性化合物再进行动物整体水平功能验证,其特征在于,从行为学和形态学、免疫组化三方面为指标,验证此类化合物是否能够促进损伤的坐骨神经和股神经恢复活力。

此类具有促进运动神经元的中药单体,其特征在于,属于黄酮类化合物,其结构苷元为黄酮,A环必需结构为5,7-二羟基,6位和8位可以无取代基,也可以为羟基取代或者甲氧基取代;B环可有1-5个羟基,或其它取代基;C环3位为氢,如芹菜素、白杨素、黄芩素、4′-羟基黄芩素、木犀草素、千层纸素A、香叶木素、小麦黄素等。

结构苷元若是黄酮醇,A环必需结构为5,7-二羟基,6位和8位可以无取代基,也可以为羟基取代或者甲氧基取代;B环可有1-5个羟基,或其它取代基;C环3位为羟基。如槲皮素、山柰酚、金合欢素、异鼠李素、甘草黄酮醇等。

结构苷元若是异黄酮,A环必需结构为5,7-二羟基,6位和8位可以无取代基,也可以为羟基取代或者甲氧基取代;B环可有1-5个,或其它取代基;C环2位为氢。如香豌豆酚、3′-甲氧基香豌豆酚、染料木素等。

此类中药单体可以用于制备促进运动神经元生长的药物,亦可是用于制备促进受损神经修复的药物。

其中所述的神经元受损具有广泛的可能性,包括由创伤、突发性疾病、机能紊乱、运动性疾病、脱髓鞘疾病、神经退行性病变引起的神经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中药单体结构式。

图2:药物对细胞突起的长度的影响。药物对于细胞轴突的生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Scale bar(标尺长度)=100μm

图3:药物对于细胞轴突的生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PBS(磷酸盐缓冲溶液)组相比**P<0.01。

图4:不同药物对SFI(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值的影响。S.O:ShamOperated(假手术)。与S.O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1。

图5:不同药物对足尾角的影响。S.O:Sham Operated。与S.O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1。

图6:不同药物对足底角的影响。S.O:Sham Operated。与S.O比较*P<0.05;与S.O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1。

图7:不同药物对伸腿长度比例的影响。S.O:Sham Operated。与S.O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

图8:坐骨神经神经组织形态(HE苏木精-伊红染色100×)。A:假手术组;B:手术造模组损伤处;C:手术造模组损伤处远端;D:手术后生理盐水给药2周;E:手术后槲皮素(20mg/kg)给药2周;F:手术后黄芩素(20mg/kg)给药2周;G:手术后生理盐水给药4周;H:手术后槲皮素(20mg/kg)给药4周;I:手术后黄芩素(20mg/kg)给药4周.黄色箭头表示炎性细胞浸润,黄色三角表示空泡变性。

具体实施方式:

1、从细胞水平进行药物功能验证

将药物分别作用于原代培养的运动神经元24h后,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轴突生长情况,每组3孔,每孔随机选取若干视野拍照,用IPP软件测量统计突起长度,各组值均与PBS对照组比较,评价药物对运动神经元突起长度的影响(图2)。接下来,分别统计了各种中药单体在不同浓度下运动神经元轴突长度,结果发现,该五种药物均能在一定浓度下促进神经元突起的生长,与PBS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图3)。

2、从整体动物水平进行药物功能验证

对Wistar大鼠进行坐骨神经及股神经钳夹手术,手术后将药物分别以腹腔注射方式给药28天。通过检测给药前,给药14天,给药28天时实验动物的运动能力和组织学变化,评价药物对实验动物运动能力恢复的帮助作用。分别统计了不同组别的实验动物在行为学检测中的:SFI值(图4),足尾角(图5),足底角(图6),伸腿长度比例(图7)等检测指标,证实药物均能在一定浓度下促进实验动物运动能力的恢复,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再通过HE染色方法比较了不同组的实验动物坐骨神经组织学上的差异(图8),同样证实了药物能够促进受损的坐骨神经及股神经的功能恢复。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