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具有平面的放电容器的用于介电阻挡放电的放电灯

具有平面的放电容器的用于介电阻挡放电的放电灯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放电灯,该放电灯具有底板和盖板,该放电灯设计用于介电阻挡放电,在该放电灯中在电极之间的最小放电间距为至少10mm。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45486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9-06-1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奥斯兰姆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780019840.0

  • 申请日2007-05-31

  • 分类号H01J65/04;

  • 代理机构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萍

  • 地址 德国慕尼黑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2:06:1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7-22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H01J65/04 授权公告日:20110810 终止日期:20140531 申请日:20070531

    专利权的终止

  • 2011-08-10

    授权

    授权

  • 2009-08-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9-06-1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底板和盖板的放电灯,该放电灯设计用于介电阻挡放电。

背景技术

较长时间来已公开了如下放电灯:在这些放电灯中通过在电极或者至少阳极与放电媒介之间的介电层产生所谓的介电阻挡放电。一种重要的应用情形在于所谓的平面辐射器,该平面辐射器的放电容器由底板和盖板构建,或者除了其他组成部分例如连接这两个盖板的框之外至少包含这两个板作为主要组成部分。这种平面辐射器尤其可以用于监视器、屏幕和其他显示设备的背光照明,但是也适于通用照明。放电容器平面地构建,即在一个维度上比在另外两个维度上明显更小地构建。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用于相应的放电灯的新的并且改进的构型。

对此,本发明针对一种放电灯,该放电灯具有:底板;用于光出射的盖板,该盖板至少是部分透光的;在底板与盖板之间的、用于容纳放电媒介的放电室;用于在放电媒介中产生介电阻挡放电的电极集;在电极集中的至少一部分与放电媒介之间的介电层,其特征在于,在电极之间的最小放电间距为至少10mm。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放电灯与电子镇流器的组合以及一种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包含根据本发明的放电灯用于背光照明。例如,这可以是电视屏幕或者计算机监视器。

优选的扩展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说明并且以下除本发明的中心思想之外还予以进一步阐述。

术语介电阻挡放电或者阻挡放电灯在本发明中涉及如下放电:该放电在无汞的放电媒介中、尤其是在主要含惰性气体的放电媒介中进行。特别重要的是在此为氙和氙准分子的辐射。

本发明的基本思想在于,与相关的现有技术不同地使用特别大的放电间距或者“放电距离(Schlagweiten)”。非常令人吃惊的是,在超过10mm、特别是优选甚至超过11mm、12mm或者在最有利的情况下超过13mm的放电间距的情况下,可以实现不同寻常的良好效率,与具有较小的放电间距的类似电极结构相比,效率可以超过两位数的百分值。

由此实现的改进是明显的,以至于它表明对镇流器方面的技术提高的要求是合理的,这些要求由于所需的更高的工作电压而产生。

在灯中用于介电阻挡放电的传统的放电间距典型在4mm或者5mm的范围中。目前为止假设的是,过大的放电间距在任何情况下在镇流器侧会产生不必要的损耗并且因此应被避免。

此外,优选地将阳极和阴极构建为具有这样的特征并且可彼此区分以及为条状,并且至少阳极通过介电层与放电媒介分开,其中阴极和阳极(除边缘区域之外)分别成对出现,即每个阳极与一个阳极及一个阴极相邻而每个阴极与一个阴极及一个阳极相邻。

本发明的基本思想在于,阴极和阳极都成对地设置。也就是说,每个阳极一侧应与一个阴极相邻而另一侧应与另一阳极相邻,而相反,每个阴极一侧应与一个阳极相邻而另一侧应与另一阴极相邻。其中自然不涉及边缘区域,因为边缘侧的电极在一侧自然没有相邻电极。

其中阳极和阴极不能彼此区分的放电灯也落入本发明的该方面中,只要这些放电灯与针对单极驱动而设计的镇流器组合。

发明人确定,通过这样的电极结构,可以使放电结构沿着电极的条长度方向更为容易地“张开”成更长的放电结构(尤其是在大功率的情况下),并且从整体上看,在相应的紧邻的阳极和阴极之间的放电运行几乎不受到在其他阳极和阴极之间的放电运行影响。这与在现有技术中已公开的条状的具有交替的阴极和阳极的电极结构不同。在那里,放电结构在相同电极的不同侧结束,并且彼此会相互作用,也即相互干扰。这尤其是涉及上面提及的放电结构的“张开”,该张开在本发明的范围中甚至在整个电极长度上是可能的。此外,双电极允许各个放电结构沿着电极条更密的序列,并且由此在一对内的相同极性的电极之间的距离不太大的情况下总体上允许整个放电分布密得惊人。

在其中已经提出了双阳极条的现有技术WO 98/43276中,阴极共同地(即单个地)实施,并且出于节约位置和光密度分布的均匀化的原因也明确地争取实现这一点。该文献仅为如下的灯而设计了仅仅成对的电极条:这些灯针对双极驱动而设计并且因此并不区分阴极和阳极。然而在本发明的范围中,涉及如下的灯:这些灯专为单极驱动而设计,并且阴极与阳极彼此可区分。由此,这例如可以是如下情况:阳极(但不是阴极)与放电媒介介电分离。这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提供:阴极具有用于固定放电结构的凸出部分,阳极并不具有这些凸出部分或者这些凸出部分在阳极中并不非常明显地形成,这在本情况下是优选的并且下面还将对此进行介绍。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电极结构允许将电极对有利地与放电容器部分关联,对此同样还将进一步介绍。最后,该电极结构允许有利的布线,其中电极被成组分开地激励,其中这些组可以由相应的多个对或者也可以由单个的对构成。

已提及的用于定位各个放电结构的明显的凸出部分可以是横向于电极的主条方向的鼻状的凸出部分,如实施例所示。当阳极总体上具有类似结构时,放电结构在阴极中优选更为明显,即比在阳极中更尖或者以其他方式更受到局限。在阳极中,较少优选实际的“鼻状凸起”,而是更优选略微波浪形或者锯齿形状,这些形状沿着条长度方向略微改变放电间距,并且典型的是,在“阴极鼻状凸起”的区域中也通过阳极略微朝向阴极而产生最小的放电间距。从那里出发,放电结构在大功率的情况下可以朝着侧面“张开”,并且由此也填满具有较大放电间距的区域。

用于定位各放电结构的凸出部分也可以以不均匀的密度分布,例如在边缘区域比中部区域略微更密,以便在边缘克服变暗。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阴极对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凸出部分沿着条方向交替,即在条的方向上跟随右边阴极的指向右边的凸出部分的是左边阴极的指向左边的凸出部分,并且反之亦然,使得朝着两侧定位的放电结构交替地定位。

此外,优选的是,内部对的间距小于在极性不同的紧邻的电极之间的间距,使得各个放电结构的整个布置保持相当紧密并且未形成过大的无用的条。

甚至令人惊讶地表明的是,不管在各个放电结构中和在沿着电极条完全“张开”之前在放电结构之间的、与放电间距相关的缝隙大小如何,都可以实现非常好的整体均匀性。这一点尤其是在与所提及的双电极对相关的情况中成立,这些双电极对如所提及的那样允许放电位置沿着电极条较密地布置。

在本发明的另一优选的扩展方案中,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承元件,该支承元件建立底板与盖板之间的连接用于彼此支承,并且以底板与盖板彼此的线性靠置部(Anlage)肋状地构建,其中电极条状地构建并且在其主方向上与肋状的支承元件平行地走向,并且通过支承元件分开的放电室的部分的每一个都分别与至少两个极性不同的电极关联,并且电极在放电区域中与底板和盖板在支承元件的区域中的线性靠置部间隔。

在此,在平面辐射器放电容器的底板和盖板之间,在实际上感兴趣的结构中不可避免的支承元件以线性的、肋状的构型设置。在此,本发明也包括如下情况:仅仅存在单个这样的肋状支承元件,然而其中具有多个支承元件的情况是优选的。

按照支承元件的数目,在盖板与底板之间的放电室被划分为类似沟道的部分,然而这些部分不必彼此分开。于是这些支承元件不必在整个长度上连续。

与DE 100 48 187.6、DE 100 48 186.8、DE 101 38 924.8和DE 101 38925.6的现有技术不同,附加地设计的是,放电室的由支承元件分开的部分在此与至少两个极性不同的电极、即至少一个阴极和至少一个阳极关联,并且这些电极与对应于支承元件的线性靠置部的区域间隔。该间隔至少存在于放电区域中,即至少在放电处和在放电处之间,但也(并非一定地)存在于馈电线的区域中。在此,术语“间隔”涉及电极条位于其中的平面。即,该术语意味着在至该平面的投影中是二维的。当电极或者电极的一部分位于放电容器之外时,如在本发明的范围中无论如何优选的那样,则不指由于相应的板厚度在电极与线性靠置部之间形成的间距。更确切地说,电极在到所提及的平面上的投影中并非位于线性靠置部之下,而是位于该靠置部旁。

此外,术语线性靠置部在此并非一定意味着对应于近似零的线宽度。更确切地说,靠置部的宽度应该比长度明显更小。然而,比较窄的支承面是明显优选的。

在所引用的现有技术中,尽管已经提及肋状的支承元件,然而这些支承元件置于电极条上。换言之,电极条部分地在支承元件下方穿过,以便被支承元件“阻塞”。由此,各个放电结构应彼此分开。

然而与此不同,在本发明中不应利用支承元件或者主要是放电容器壁对放电结构的阻塞影响,而更为确切地说应避免这种影响。因此,电极应与其间隔地走向。在外部的电极的情况下,例如在底板之下,在放电容器内的放电大约在离外部的电极最近的位置。该位置于是同样应与靠置线间隔。

已经发现的是,支承元件和盖板或者底板的区域可以静电充电并且可以防止放电的无干扰的构建。发明人的出发点是,这对放电的有效的且几何结构上有利的构建是不利的。必要时,在本发明中也应提供放电沿着电极条长度方向的一部分“张开(Aufziehen)”的可能性。当电极(在所阐述的至电极条的平面的投影中)在板之间或者板与支承元件之间的线性靠置部的区域中时,这会受到干扰。

此外优选的是,支承元件由透光的材料、尤其是玻璃构成,以便尽可能少地吸收所产生的光。

如已在所引用的现有技术中所提及的那样,支承元件可以有利地一体式地构建为底板或者盖板的整体的组成部分。例如,盖板可以具有相应的波浪形结构,其“波谷”作为支承元件向下伸到底板上。为了说明,参考实施例。

优选地,支承元件在其接近板中之一并且形成线性靠置部的地方与该板形成范围在35°到55°、特别优选在40°到50°之间的角度。这样的角度在现有的放电容器、光分布、供放电结构使用的空间以及所有现有的灯厚度方面已证明是有利的。

底板或者盖板可以在支承元件之间完全或者部分圆形凹入地弯曲,其中术语“凹入”可以从放电容器内部的透视图中看出。例如,盖板可以具有集成的支承元件,这些支承元件以45°角V形地接触底板,并且在这些V形结构之间形成完全或者部分倒圆的过渡。

对放电容器壁、尤其是盖板和底板,有利的板厚度在0.8mm到1.1mm之间的范围(包括两端值),特别优选地在0.9mm到1.0mm之间的范围(包括两端值)。

目前为止已多次提及的支承元件至板中之一上的靠置并非一定必须是没有固定连接意义上的靠置。支承元件可以被粘合或者以其他方式安装。然而实际上优选的是单纯的靠置,而不需其他粘合或者也不需要密封。这可以特别简单地制造并且由于省去了附加的材料而不会将其他污物引入放电室。

已提及的是,电极优选设置在放电容器外面。这些电极例如可以以膜的方式靠置到板中之一上,尤其是粘到板中之一上。该膜可以支承有通过刻蚀技术一同结构化的铜层,通过铜层形成电极。外部的电极提供了在电极和放电媒介之间所需的电介质的特别简单、可靠和无故障的实现,并且在制造技术上是特别有利的并且也是低廉的。

此外优选设计的是,电极可以成组地激励,即可以在其工作参数上彼此偏离地驱动或者也可以完全彼此独立地驱动。在此,这些组可以分别包括多个电极对,但是也可以由单个的电极对构成。优选地,分组与将电极分配到支承元件之间的放电室部分相协调。特别地,这些组可以分别对应于在这样的放电室部分中的电极。成组的驱动例如可以用于行状的或者更为普遍而言线状的电路,其中确定的组比其余组更亮或者更暗地驱动。

本发明的另一扩展方案针对如下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具有作为屏幕的可局部控制的亮度滤波器和如上所描述的那样构建的用于背光照明的放电灯,在该显示设备中将电极集划分成局部分开的组,这些组可以彼此分开地激励,亮度滤波器具有线性激励的像素并且电极组形成与像素线性平行的条,其中显示设备设计为,将电极组与用于将亮度图像信息新写入到相应的行中的像素的激励同步地、比在其余运行阶段中更亮地驱动。

该扩展方案的基本思想在于,放电灯的电极集的已知成组的划分与其对于屏幕的背光照明的应用结合,并且在工作时与屏幕的确定图像行的像素的激励相协调。像素的这种激励意味着写入实际的图像亮暗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形成所显示的图像和轮廓。当与其同步的电极组比对相应的行区域进行背光照明的其他电极组更亮地驱动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产生任意采用的隔行扫描方法。在此,具有新的图像信息的屏幕行显现得比其余行更亮,其中术语“更亮”也包含其余电极组切换到暗。

优点在于,以这样的方式在图像信息快速运动的情况下、即在图像图案在屏幕上快速运动的情况下,在人眼中产生更清晰的图像感知。在亮度滤波器意义上的典型屏幕(即特别是液晶屏幕)具有受限的反应时间,并且由此在写入新的图像信息时只能以受限的速率驱动。在快速显示的运动时,这导致在产生新图像的各个再写入过程之间,运动的图像非常大地游移。当在与图像刷新速率对应的时间内,图像的先前显示在一定程度上余辉发光直至新写入图像信息时,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眼睛提供了一系列持续确定时间的停顿、这些停顿带有其间的跳跃运动的意义上的突然运动。人眼将这样的显示作为不清晰的图像的运动来感知。

当替代地例如借助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设备来显示运动的点时,则这更意味着相应的图像信息的短暂闪烁,随后该图像信息变得更暗或者完全变暗,直至同样的点在新写入信息时在新的位置又短暂(更亮)地显现。当图像刷新速率足够高并且人眼由此进行内插,则人眼将这样的显示作为清晰或者较为清晰的轮廓点来感知。这些基本的关联本身作为所谓的“扫描背光”已知。

本发明提出的是,在显示设备中、尤其是在具有特别平的用于背光照明的阻挡灯的平面屏幕中,利用这样的阻挡灯的基本上有利的可能性用于成组的布线,并且由此利用较大的灯(或者少的比较大的灯)实现扫描背光技术,该技术可以省去多个较小的灯或者同样可以省去传统的电极束技术。

优选地,在各亮运行阶段之间分别设置交叠,即其亮运行阶段在时间上彼此相继的电极组在与亮运行阶段相比更小的时间间隔中同时切换为亮。对此的阐述参照实施例。

此外优选的是,在对阻挡放电灯反正是非常有利的并且以前已公开的相关脉冲驱动方法中(其中实际的灯运行以在两位数的千赫兹值或者在其之上的千赫兹值的量级的脉冲频率驱动),使电极组的驱动同步。即当在最重要的应用中也在时间上彼此相继地经过其亮运行阶段的相邻电极组之间由于所提及的交叠或者出于其他原因出现其中这些相邻的电极组同时与镇流器的输出端相连的状态时,通常在不同步的情况下会出现击穿,尤其是在同名的电极之间也会出现击穿。然而如果存在同步,则电压脉冲是同时的并且由此不会形成特别的困难。在处于亮运行阶段的电极组与切换为更暗的相邻电极组之间的同步也是有益的,因为至少相对电压的大小明显更低。切换为完全暗的电极组在此必定不会引起问题,因为电极组在供电侧可关断并且由此可以电流隔离或者高欧姆性地连接。

可以使未处于亮运行阶段的电极组完全暗淡并且由此实际上被关断的可能性形成了本发明的一个特别的优点。事实上,例如以含汞的等离子体驱动的放电灯极少可以应用于与持续彼此相继的重新启动过程相联系的工作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扩展方案,可分开驱动的组的划分还可以进一步进行划分为在此称作电极子组的单元。这些子组应该与具有不同颜色的色素相关,优选三种颜色或者更多颜色,使得在具有用图像信息恰好新地描述的像素的屏幕区域的相应的脉冲式背光照明中形成不同颜色的背光照明脉冲的连续序列。由此,可以在无需实际传统上常用的并且高损耗的滤色器的情况下和在没有损失亮度滤波器(尤其是液晶屏幕)的位置分辨率的情况下进行彩色显示。

此外,在图像的某些部分中也可以与图像内容即亮度值协调。这样,例如在暗的下部图像区域之上具有明亮的天空的图像中,在上部区域中的电极组以比下部区域中更大的功率驱动。

以下,借助具有不同的变形方案的实施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在此公开的特征也可以以其他组合反映本发明的实质。

以下,借助具有不同的变形方案的实施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在此公开的特征也可以以其他组合反映本发明的实质。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阻挡放电灯的示意性俯视图,其右侧示出了放电灯的一部分的剖面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放电灯的剖面图的一部分。

图3在右上部以进一步的详细视图示出了用于根据本发明的放电灯的示例性电极结构的俯视图。

图4以进一步的详细视图示出了在图3中所示的用于根据本发明的放电灯的示例性电极结构的俯视图的一种变形方案。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图3的电极结构的放电灯的成组切换驱动的示意性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阻挡放电灯1的放电容器的俯视图。在其右侧作为剖面图C-C示出了通过放电容器的盖板的横截面。图2以同样的观察方向和剖切平面示出了放电容器的一部分,然而其一同带有盖板和电极结构。可以看出的是,平面辐射放电容器基本上由肋状构建的盖板2和基本平坦的底板3构建,其中盖板2具有相对于底板3成45°的作为支承元件的V形肋,这些肋在其线性地靠置在底板3的位置上用4编号。在这些肋状的支承元件4之间,盖板2圆形凹入地伸展,即近似圆形地拱起于放电室上。

在盖板3下设置有电极膜5(其带有设置于其中的铜电极6),使得底板3作为电极6与放电室之间的介电阻挡物起作用。电极膜是厚度为50-100μm并且具有所粘合的大约15-45μm的铜层的PEN支承材料或者PET支承材料,该支承材料通过刻蚀方法来结构化。该膜也以50-100μm的丙烯酸粘合剂粘合到底板上。此外,在图2中表明了两个在那里所示的电极6之间的弧形单个放电部7。

在此所使用的在线状靠置面4之间的支承元件间距为22.9mm。盖板2和底板3在放电灯1的总厚度为6.7mm,并且长度为322mm和宽度为246mm的情况下分别具有0.9mm的厚度。这是16.2”的灯。底板3在其上侧以Al2O3构成的未绘出的反射层涂覆,用于反射可见光,在该反射层上也如在盖板2的下侧有同样未绘出的发光物质层。支承元件4仅仅在放电容器的以这样的方式涂覆的底部上,并且借助玻璃焊剂的气密性连接仅仅设置在外部灯边缘上。填充物由冷填充压力为110mbar的Xe和冷填充压力为250mbar的Ne构成。

图3和图4示出了这种类型的放电灯的示例性电极结构。在右上侧分别绘出了整个电极结构的俯视图,而其余的视图表示用字母A-E编号的电极结构的细节。

在此,阴极分别用6a标记而阳极用6b标记,其中阴极6a带有现有技术中已公开的用于固定各个放电结构的鼻状凸起的凸出部分。可看到的是,这些凸出部分在条的边缘处略微更密,以便抵消边缘变暗(Randabdunkelung)。

在图3中可看到的是,忽略用作电流输送的边缘区域,电极条6a和6b在那里直线地并且平行连续地构建并且分别形成对。在图4中,尽管电极条不带有已提及的鼻状凸起,但电极条、更确切地说阳极条6b也带略微波浪形。

图4中的变形方案对应于图1中的放电灯1的形式,而图3中的变形方案较大,即对应于在总厚度为6.7mm的情况下长度为722mm和宽度为422mm的32”的灯。出于稳定性的原因,盖板在此厚1.0mm。肋间距保持相等。在这两种情况下,也存在13.7mm的相同电极间距,其中这些电极间距是平均的电极间距。电极宽度分别为1.45mm。

此外,图3的电极结构划分成总共六个阳极组和六个阴极组,其中由此得到总共六个平行的并且从上到下相继的电极组,这些电极组可分开地驱动并且由此对应于可切换的发光条。在图4的变形方案中并未绘出相应地划分成电极组,但如容易看出的那样这可容易地实现。

利用这种类型的灯,在例如16.2”的灯时80W的系统功率和32”的灯时193W的系统功率(包括镇流器)的情况下,实现了13500cd/m2或者7000cd/m2的光密度,这对应于11.7cd/W或者10.2cd/W的效率。色度坐标在x=0.312和y=0.327或者x=0.297和y=0.293处,其中使用三基色发光材料(Dreibandenleuchtstoff),该发光材料具有蓝色成分BaMgAl10O17:Eu2+、绿色成分LaPO4:(Tb3+,Ce3+)和红色成分(Y,Gd)BO3:Eu3+

此外,分别使用两级电子镇流器,该电子镇流器具有第一升压调节器级和在80V到100V之间的中间电路电压以及根据反向变换器原理(Sperrwandlerprinzip)用于脉冲供给的第二单极功率级。

当然,在15mm到40mm之间的其他支承体间距以及在该范围之上的支承体间距也是可能的,以及达到30mm范围中的其他电极间距以及在该范围之上的电极间距也是可能的。

相对于具有大约4.5mm的放电间距的类似灯的效率提高达到40%的量级。进一步增大到15.7mm的放电间距甚至达到50%和更高的效率提高。基本上,在此支撑位置间距必须被匹配。尤其是,电极距相邻的“肋”的间距、即距根据在图2中的参考标记4的靠置线的间距至少在阳极中、优选在所有电极中为1mm、优选的是2mm、更优选的是3mm和更大。

不同的可能的填充物组分例如是130mbar的Xe和230mbar的Ne或者90mbar的Xe和270mbar的Ne。

除了效率增益之外,该放电容器构型具有以下优点: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节状的支承元件相比,减小了放电部与盖板2的表面接触。这在效率增益和更高的燃烧稳定性上是显著的。带有肋的盖板2可以更为简单且更为低廉地制造,带来更低的工具费用并且简化了用于盖板2的发光材料涂层的涂覆过程。

尽管板厚度相对小,但实际由于一维的带有肋的形状导致的令人担心的稳定性损失保持在限度之内。通过所说明的数据未看到特别的困难。

除了可分开工作性和与通过肋状的支承元件4分开的放电室部分的清楚的关联之外,成对的电极结构也具有如下优点:每个单个的电极条仅分别朝一侧“带有”放电部。这些放电部由此相互阻挡更小,可以沿着条方向更密地包装,并且尤其是在明显提高功率的情况下也可以沿着条长度方向更好地“张开”。尽管有鼻状凸起的凸出部分,这还是进行到使得沿着整个条长度方向延伸的放电结构是可能的。由此,鼻状凸起仅仅限定了在较小的功率的情况下的各个放电部的附接位置并且使得点燃过程变得容易。

图5借助示例性的时序图示出了通过根据图3的成组划分的电极结构和通过图4的相应成组划分的电极结构的变形方式能够实现的工作方法。首先,在图5的下部区域中示出,根据在图3的描述中已经进行过的阐述,由根据图3的电极结构占据的矩形面对应于六个可分开驱动的发光条S1-S6。图5的上部区域示出了在周期T内的这六个条的时间上的强度变化过程的非常示意性的视图。在此,在垂直轴上的参考标记I1-I6代表由各个组发射的强度,而水平轴表示时间。

看出的是,在周期T开始时,对脉冲持续时间t在组或者发光条S1中产生明显提高的强度,而在其余的时间期间组S1仅仅产生其大约30%的强度。在所有其他组S2-S6中存在持续时间t的相应的亮运行阶段,更为确切地说,在时间上分别偏移,使得在这些组之间得到t/3的亮运行阶段的时间交叠,并且在周期持续时间T结束之后,组S6的亮运行阶段t/3地交叠,即又与组S1的下一个亮运行阶段交叠。

由此,发光条在屏幕上从上向下连续地穿过,这些发光条在本例子中分别交叠其发光持续时间t的三分之一,其中恰好不是由亮条检测的剩余区域以更低的强度被驱动。

例如,周期T可以为20ms,而各个亮运行阶段持续时间t为大约5ms。在一个变形方案中,可以取消交叠,其中t于是为3.3ms。在另一阻挡放电灯特别适合的变形方案中,强度在亮运行阶段之外可以为0,即恰好不处于亮运行阶段中的电极组完全被关断。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