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图像处理系统和图像处理系统控制方法

图像处理系统和图像处理系统控制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系统和图像处理系统控制方法。该图像处理系统包括:图像扫描装置,用于通过扫描写在原稿上的数据获得图像数据项;图像处理装置,用于对该图像数据项进行处理,并输出为输出图像数据;以及用户接口;该控制方法包括:设置扫描和图像处理的条件;设置具有限制值的项,以基于从用户接口的输入判断是否应限制至少以下之一:进行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的大小,以及从启动扫描处理开始到输出为止的时间段;基于该项改变条件中的至少一个;基于该条件和改变后的条件,对原稿进行扫描;以及基于该条件和改变后的条件,对通过扫描所获得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并输出该输出图像数据。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20280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8-06-1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佳能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0710165954.8

  • 发明设计人 小野敦子;

    申请日2007-11-09

  • 分类号H04N1/00(20060101);H04N1/04(20060101);

  • 代理机构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刘新宇

  • 地址 日本东京都大田区下丸子3丁目30番2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0:19:2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0-09-15

    授权

    授权

  • 2008-08-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8-06-1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控制图像处理系统的方法,尤其涉及在用户设置图像扫描时的扫描条件和/或对图像扫描后所进行的图像处理进行设置时所进行的控制。

背景技术

包括如平板扫描器、胶片扫描器、多功能外围设备、复印机等的图像扫描器的已知设备和/或装置包括颜色校正单元,设置该颜色校正单元用于进行钝化蒙板(unsharp mask)、自动颜色调整、淡入淡出校正、背光校正等,作为进行图像处理所使用的参数。此外,该已知设备和/或装置包括例如用于裁减出预览图像的功能,以指定用于扫描的区域。

此外,由于该已知设备和/或装置具有自动模式功能等,从而根据通过预扫描所获得的图像数据自动判断原稿的类型和/或位置,用户可以在无需进行详细指定的情况下获得所扫描的图像数据。

此外,根据日本特开2000-244697所公开的系统,例如,用户在计算机自动进行图像处理时,选择图像质量优先模式或速度优先模式。

除图像质量外,用户认为对于扫描数据重要的因素还包括图像数据大小和/或扫描时间。难以设置如用户所期望的数据大小和/或扫描时间。同样难以实现该数据大小和扫描时间两者。

当确定了期望的区域的宽度、高度和分辨率时,在大多数情况下就确定了与所期望的区域相对应的数据大小。另一方面,当扫描写在多个原稿上的数据以将该数据记录在包括可写光盘(CD-R)等的介质上和/或将该数据上传到网络相册时,整个数据大小是重要的。在这种情况下,用户难以通过进行普通操作根据目标数据大小来设置宽度、高度和分辨率。

另一方面,在选择了方便的自动模式的情况下,需要很长时间进行原稿确定处理、图像处理等,并且难以知晓完成扫描所需的时间(扫描时间)。此外,在网络扫描时,传送数据所需的时间成为不稳定因素和瓶颈,使得难以考虑到用户的等待时间而进行设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在基于用户设置所进行的扫描和/或以自动模式进行的扫描的过程中、在参数的限制内确定用户认为适当的处理负荷的图像输入装置。

图像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构成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的某些实施例,其中,该图像处理系统包括:图像扫描装置,配置成通过扫描写在原稿上的数据获得图像数据;图像处理装置,配置成对该图像数据项进行图像处理,并输出为输出图像数据;以及用户接口。

该控制方法包括:设置用于进行扫描处理的条件和用于进行图像处理的条件;设置具有限制值的项,以基于从用户接口的输入确定是否应限制至少以下之一:进行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项的大小;以及从启动扫描处理开始到输出该输出图像数据为止的时间段;基于具有限制值的项,改变扫描处理条件和图像处理条件的至少其中一个;基于扫描处理条件和改变后的条件,通过使用图像扫描装置,对原稿进行扫描处理;以及基于图像处理条件和改变后的条件,对通过扫描处理所获得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并输出该输出图像数据。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点和方面将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扫描设备的示例性结构和图像处理设备的框图;

图2是图像扫描设备的剖视图;

图3是图像扫描设备的外观图;

图4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驱动程序软件的示例性用户界面(UI);

图5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用于在自动模式扫描时设置具有限制值的项所执行的示例性对话框;

图6是示出在选择自动模式时所进行的示例性操作的流程图;

图7是在用户指定整个数据大小时所进行的示例性对话框;

图8示出分辨率指定对话框;

图9示出用于确定计算时给予优先的项所执行的对话框;

图10示出用于指定与单个裁剪相对应的数据的最大大小所执行的对话框;

图11示出用于设置在扫描分辨率设置时给予优先的项所执行的设置对话框;

图12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整个扫描时间指定对话框;

图13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示例性高级设置对话框;

图14示出用于指定数据容量调整方法所执行的示例性对话框。

具体实施方式

典型实施例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扫描设备100的示例性结构和图像处理设备150和151的框图。

图像扫描设备100包括光学图像形成透镜2、电荷耦合装置(CCD)行传感器3、模拟增益调整器4、模拟-数字(A/D)转换器5、图像处理电路6、行缓冲器7、接口电路组8和扫描器控制器9。图像扫描设备100还包括内部光源ON/OFF控制电路10、内部光源11、电动机驱动器电路12、脉冲电动机13、偏移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4、伽马RAM15、接口(IF)检测电路16、液晶显示器(LCD)18和视频RAM(VRAM)19。

从由内部光源11照明的原稿1所反射的光经过光学图像形成透镜2,并在作为光电检测器组的CCD行传感器3上形成图像。CCD行传感器3具有设置用以防止曝光量饱和的电子快门功能。模拟增益调整器4可变地放大从CCD行传感器3发送的模拟图像信号。A/D转换器5将从模拟增益调整器4发送的模拟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

图像处理电路6使数字图像信号经过包括以下图像处理:偏移校正、遮光(shading)校正、数字增益调整、颜色平衡调整、蒙板和在主扫描方向和/或副扫描方向上所进行的分辨率转换等。配置行缓冲器7以临时存储图像数据,并作为通用RAM得以实现。

接口电路组8包括接口电路81和接口电路82。接口电路81与图像处理设备150进行通信,而接口电路82与图像处理设备151进行通信。图像处理设备150和151中的每一个是与用户接口连接的、包括键盘、鼠标、显示器等(未示出)的主机。接口电路81支持USB2.0,并且设置接口电路82作为局域网(LAN)。此外,接口电路组8与IF检测电路16连接。IF检测电路16检测与接口电路81和82连接的各接口的类型和通信速度。

扫描器控制器9根据从图像处理设备150发出的指令控制扫描器。扫描器控制器9还控制电动机驱动器电路12、内部光源ON/OFF控制电路10、图像处理电路6等。

内部光源ON/OFF控制电路10控制打开/关闭内部光源11。这里,可使用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等代替CCD行传感器3而作为光电检测器。

此外,可以使用包括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CSI)、并行接口、IEEE 1394、局域无线网(LAWN)、蓝牙(注册商标)等接口。

配置电动机驱动器电路12以驱动脉冲电动机13。偏移RAM14用作为进行图像处理所使用的工作区。使用偏移RAM14以校正CCD行传感器3的三个RGB线之间的偏移的值。此外,偏移RAM14临时存储包括通过遮光校正等所获得的数据的各种数据。

伽马RAM15存储关于伽马曲线的数据,并进行伽马校正。配置LCD18以将图像显示在图像扫描设备100的操作单元上。

图2是图像扫描设备100的剖视图。图像扫描设备100包括框体21、传感器单元22、基准轴23、操作带24、步进电动机25、齿轮组26、基板27和USB连接器28。图像扫描设备100还包括LAN连接器29、扁平线缆30和连接器31。扁平线缆30将传感器单元22连接到基板27。连接器31用于建立与作为外部电源的AC适配器之间的连接。

图3是图像扫描设备100的外观图。图像扫描设备100包括原稿台盖41、保护座42、胶片扫描光源单元43、原稿扫描单元44、原稿台玻璃部45、和扫描按钮46。图像扫描设备100还包括原稿定位标记47、胶片导轨48和校准区域49。校准区域49用于读取设置在原稿台玻璃部45的背面上的黑色标记和白色标记。术语“校准”表示用以生成示出遮光的标准的黑遮蔽数据和白遮蔽数据从而正确识别颜色所进行的处理。

图4示出由主机或图1所示的图像处理设备150执行的、并配置用以控制图像扫描设备100的驱动程序软件的用户界面的示例性显示图像。设置有区域64,其中,区域64根据在与图4的左部分相对应的并示出先前读取的图像的预览区域上所生成的裁剪框61和/或裁剪框62的大小、以及在输出分辨率区域63中所确定的分辨率,示出关于扫描图像的数据的大小。区域64示出在作为当前使用的焦点裁剪的裁剪框61中所示出的数据的大小。焦点裁剪的框较其它裁剪的框厚。

设置用以指定整个数据大小的区域65,使得用户可以指定任意的数据大小。例如,当生成如裁剪框61和62等相同大小的两个裁剪,并且确定其整个数据大小为20MB时,在各裁剪的数据容量为10MB或更小的范围内,确定分辨率并进行扫描。当没有将关于整个数据大小的数据输入到指定区域65时,判断出用户没有进行指定,并进行正常处理。

此外,在将关于数据大小的数据输入到整个数据大小指定区域65后,自动计算分辨率,并且改变在输出分辨率显示区域中所示的数据。随后,向用户清楚地显示分辨率。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图像扫描设备100以自动模式进行操作,其中,图1~3示出图像扫描设备100。由于以自动模式进行的包括扫描区域(主扫描区域)检测、原稿类型检测等的原稿识别方法是已知的,因而省略对原稿识别方法的说明。

图5示出用以确定自动模式扫描时所限制的设置所进行的示例性对话框。用户可以选择限制数据大小或限制扫描时间。在使自动模式有效前进行上述设置。

图6是示出以自动模式进行的操作的流程图。当在步骤S1启动了自动模式时,在步骤S2进行预扫描(在前扫描)。在进行了预扫描后,在步骤S3识别原稿,并检测扫描区域以确定通过主读取所进行的扫描的区域。此外,检测原稿类型以判断适于原稿的图像处理和分辨率。其后,当在步骤S4判断了具有限制值的项时,根据图5所示的设置使处理分支。也就是说,根据是限制数据大小还是限制扫描时间来使处理分支。如果限制数据大小,则在步骤S5,用户确认整个数据大小应该为多大。

图7示出在步骤S5用户确认整个数据大小时所执行的示例性对话框。在图7中,示出整个数据大小,默认为650MB。然而,用户可以设置特定值作为整个数据大小。在检测到单个原稿和检测到多个原稿的任一情况下,可以有效设置整个数据大小。在步骤S6进行扫描分辨率确定处理,以使用于扫描的数据量等于或小于整个数据大小。接着,在步骤S7根据设置进行扫描,然后,在步骤S8完成自动模式。

作为设置用以进行与步骤S6相对应的分辨率确定处理的选择,可以使用几种方法。

图8示出分辨率步长指定对话框。根据第一种方法,通过执行图8所示的分辨率步长指定对话框指定已确定的分辨率的步长。根据该分辨率步长指定对话框,可以确定包括10dpi分辨率、100dpi分辨率等易处理的(comprehensible)分辨率,这使得可以减少转换分辨率所需的时间。此外,根据图8所示的分辨率步长指定对话框,可以指示在与传感器的分辨率相对应的主扫描方向上使用该易理解的分辨率。随后,可以减少转换分辨率所需的时间。这里,使用600dpi分辨率作为CCD行传感器3的基本分辨率,并且可以指定基本分辨率1/2n

图9示出用于指定计算时给予优先的设置的对话框。根据第二种方法,通过图9所示的对话框指定计算时给予优先的设置。用以存储关于裁剪大小之间的关系的数据的设置允许以相同分辨率扫描写在多个原稿上的数据。根据上述结构,存储关于该原稿大小的数据,并且以相同分辨率进行扫描。随后,可以一次扫描与所检测到的多个原稿的大部分相对应的区域上所写的数据。

相反,当选择了用以相互添加裁剪的数据容量的设置时,即使放置了不同大小的原稿,例如,2L大小(127×178mm)、L大小(89×127mm)等的原稿,也可以相互添加裁剪的容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以与裁剪相对应的分辨率扫描数据的方法、以最大分辨率扫描裁剪的其中之一上的数据并转换其它裁剪上的数据的分辨率的方法、以及以最小分辨率扫描裁剪的其中之一并转换其它裁剪上的数据的分辨率的方法。

图10示出用于指定与单个裁剪相对应的数据的最大大小所执行的对话框。根据第三种方法,通过图10所示的对话框指定与单个裁剪相对应的数据的最大大小。根据第三种方法,确定与单个裁剪相对应的数据的最大大小,从而限制单个图像的大小,这对于容易地使用所扫描的图像上的数据是有效的。

图11示出用于进行在扫描分辨率设置时给予优先的设置所执行的对话框。第四种方法允许通过执行图11所示的对话框,选择在扫描分辨率设置时给予优先的设置。也就是说,如果在最终存储数据的分辨率不同于图8所示的传感器基本分辨率和/或基本分辨率的1/2n时,设置了高图像质量模式,则以高于最终所需分辨率的分辨率进行扫描,并且进行分辨率转换。此外,如果当最终存储数据的分辨率不同于传感器基本分辨率时,设置了高速模式,则以低于最终所需分辨率的分辨率进行扫描,并进行分辨率转换。从基本分辨率和与基本分辨率的1/2n相对应的分辨率之间选择根据第四种方法所使用的分辨率。

图12示出整个扫描时间指定对话框。当在步骤S4用户限制了扫描时间时,处理进入步骤S15以便确认整个扫描时间。这里,在确认关于完成扫描所需的时间的设置后,其中,通过该整个扫描时间指定对话框指定扫描时间,处理进入步骤S16,且在步骤S16进行扫描设置确定处理。接着,在步骤S7,根据该设置进行扫描,然后在步骤S8,完成自动模式。

可以对图12所示的整个扫描指定对话框进行高级设置。随后,可以确定在减少扫描时间时应该对什么图像处理设置优先。

图13示出用于预先设置关于自动模式图像处理的详细资料所执行的高级设置对话框。这里,如果应减少扫描时间,则优先省略没有做出优先设置的图像处理。当扫描胶片原稿上所写的数据,并且根据图13所示的设置应减少扫描时间时,则省略淡入淡出校正。

在设置了整个扫描时间并启动了扫描后,根据网络和/或将图像数据发送至的外部设备的状态,实际扫描时间通常可能长于预期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如果在设置了整个扫描时间并启动了扫描后,实际扫描时间似乎将长于预期时间,则显示对话框以使得用户可以判断是否应降低用于扫描的图像数据的分辨率和大小,并且判断是否应在扫描的进程中发送数据。

如果用户确定降低分辨率,则转换用于扫描的图像数据的分辨率,以在能够在剩余时间中发送图像数据的范围内最大化图像数据的分辨率,并且发送图像数据。此外,可以选择用以取消扫描的设置或者选择即使需要长时间仍继续扫描的设置。

根据上述实施例,根据分辨率调整了图像数据的整个大小。这里,在给予由用户所设置的分辨率和/或根据以自动模式所判断的原稿类型所确定的分辨率优先的同时,进行扫描。最后,在将图像数据存储为文件数据时压缩图像数据,从而使得整个数据的大小等于或小于用户所期望的整个数据大小。

图14示出用于指定数据容量调整方法所执行的示例性对话框。根据图14所示的示例性对话框,根据分辨率或文件存储时所进行的压缩比,专门地判断是否应调整数据容量。根据图像数据的详细资料,图像数据的容量因压缩而改变。因此,根据应将图像数据缩小的多少百分比,即缩小率,进行平均压缩。如果压缩后的数据的容量大于用户期望的整个数据的容量,则进行重试,以便以更高比率进一步压缩图像数据。

根据上述实施例,在根据用户所做出的设置进行扫描和/或进行自动模式扫描时,选择用户认为重要的参数。因此,可以在参数的范围内确定用户认为适当的处理负荷。

而且,根据上述实施例,明确提出了针对由于不稳定因素所引起的条件变化的措施,这使得用户可更容易操作图像扫描设备100,而毫无困惑。

此外,根据上述实施例,如图1所示,配置包括图像扫描设备100、以及图像处理设备150和151的图像处理系统。然而,图像处理系统可以是作为家庭适用的图像扫描设备100而提供的多功能外围设备和/或复印机,以及图像处理设备150和151。

尽管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类修改以及等同结构和功能。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