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肺胃热盛引起鼻衄的中药

一种治疗肺胃热盛引起鼻衄的中药

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治疗由于肺胃热盛引起的鼻衄,主要组成成分及重量百分比为:地黄10%~30%、牡丹皮5%~15%、荷叶6%~18%、艾叶5%~15%、泽泻3%~9%、莲子6%~18%、柏子仁5%~15%、山药6%~18%、山茱萸5%~15%;其产品功能主治为:清热凉血、收敛止血,用于肺胃热盛引起的鼻衄,症见鼻中出血、量多、色鲜红、鼻腔干燥、灼热感,口渴引饮,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数;其剂型可以为颗粒剂、胶囊剂、丸剂、片剂、口服液。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16792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8-04-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赵因;

    申请/专利号CN200710050388.6

  • 发明设计人 赵因;

    申请日2007-11-05

  • 分类号A61K36/8945;A61K36/899;A61K9/08;A61K9/10;A61K9/16;A61K9/20;A61K9/48;A61P11/02;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高朋大道10号C座3502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0:02:4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3-12-1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6/8945 授权公告日:20101201 终止日期:20121105 申请日:20071105

    专利权的终止

  • 2010-12-01

    授权

    授权

  • 2008-06-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8-04-3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肺胃热盛引起的鼻衄有明显疗效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鼻衄,即鼻中出血。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之一。严重的鼻出血可引起失血性休克,有生命危险,因此也是耳鼻喉科急症之一。据统计,约60%的人一生中曾有过鼻血史,其中6%需要医疗关注,男性发病较女性稍多(52%比48%)。年龄范围也宽,小儿和老年人均可发病,其中50岁以上者约占71%。寒冷干燥季节发病率明显增高,这与空气干燥寒冷、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高有关。

春秋两季也是鼻出血的频发期,其比例要远远高于其他季节,

如果上呼吸道感染时,发生高热时,全身的皮肤黏膜血管发生充血、肿胀,鼻粘膜同样发生这种病理变化,鼻黏膜急性充血、肿胀更容易造成破裂出血,因为鼻腔黏膜血管表浅,一旦重度发热,再加上用力擤鼻涕的外力作用下,黏膜下血管就会破裂出血,这个原因较为多见。

另外外伤、鼻腔异物、血液性疾病、鼻炎也可以引起鼻血。

出血部位大多在鼻中隔前下方的立特氏区,儿童患者几乎全部发生在该部位,青年患者也以该部位多见,少数严重出血发生在鼻腔后部的鼻咽静脉丛。鼻腔立特氏区出血的患者往往有一定程度的鼻中隔偏曲、鼻黏膜干燥糜烂。

长期出鼻血日积月累就会导致继发性贫血,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现在鼻衄一般去医院就诊,医院也是采取一些局部止血的方式,比如:冷冻、激光、电灼、明胶海绵、人造止血棉、各种封闭、血管结扎术,以及采用的压迫止血等,这些都是只治其标,不治其本的方法,只能暂时止血不能根治疾病。那种只满足于出血症状的控制而忽视出血原因的根除是十分有害的,那么怎么样才能进行鼻血根治呢?那就是应该采取内服外治并举的方法,尤其是采用我们传统医学的方法可以达到药到病除。

因为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局部病变可影响全身,全身的病变也会表现与局部,而且中医认为血液不能在人体的血管里正常运行就会出现出血,比如中医讲的“血热迫血妄行”与“脾虚不能统摄”等等都是说明出血与机体之间关系,在历代文献中有关鼻衄的记载屡见不鲜,鼻衄一词最早见于《内经》,

始称“衄”,鼻衄属中医“血证”范畴,如《灵枢.百病始生》篇云:“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其病位有在肺、在胃、在肝之不同。人根据病因及症状不同而命名,如《诸病源候论》有伤寒鼻衄、时气鼻衄、热病鼻衄、温病鼻衄、虚劳鼻衄等,采取“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根据病因辩证论治。《诸病源候论·鼻衄候》说:“凡血与气,内荣脏腑,外循经络,相随可行于身,周而复始,血性得寒则凝涩,热则流散,而气、肺之所生也,肺开窍于鼻,热乘于血,则气亦热也,血气俱热,血随气发于鼻,为鼻衄。”从气与血相互关系论:气有余便是火,由于火热蒸灼,则可使血热而外行,越出血脉而鼻衄。鼻衄的产生是各种原因引起鼻部阳络损伤的结果,有的学者认为,引起血症的原因有三:“一为火,二为气不摄血,三为瘀血。”治疗原则为塞流、清源、端本;治疗方法有三种:(1)治血,凡血分有热,宜凉血止血;出血过多,宜收敛止血;若离经之血,宜祛瘀止血。(2)治火,实火宜清热泻火,虚火宜滋阴降火。(3)治气,实证当清气降气,虚证宜温补益气。

本发明就是根据通过清热凉血、收敛止血来治疗鼻衄的。目前有关专门针对鼻衄治疗的中药制剂还是一个空白,目前临床一般使用一些清热解毒药物治疗鼻衄,开发一个专门针对鼻衄的安全有效的中药是目前临床与患者的需要,因此我们开发具有清热凉血养阴止血的成方制剂具有创新性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纯中药配伍,治疗肺胃热盛引起的鼻衄有明显疗效的中药制剂。本发明提供了该中药制剂在制药的应用

本发明其特征在其主要组成成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地黄10%~30%牡丹皮5%~15%  荷叶6%~18%  艾叶5%~15%  泽泻3%~9%莲子6%~18%  柏子仁5%~15%  山药6%~18%  山茱萸5%~15%,可制成颗粒剂、胶囊剂、丸剂、片剂、口服液等剂型。

上述主案中还可以加地榆10%~30%和或白茅根10%~30%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以中医的辩证论治,整体观念为指导进行组方立题,根据九味药性味特点和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采用现代化工艺制剂手段研制开发的治疗鼻衄的中药制剂,其临床和药理试验以证明该药有很好的止血作用,具有清热凉血、收敛止血的效果。

由于肺胃热盛,邪热灼伤鼻窍脉络,则衄血且血色鲜红,量多;热胜伤津,故鼻腔干燥、灼热感,口渴引饮,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数。本方首先选用的地黄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osch的根,甘、苦、寒,归心、肝、肺经;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擅长用于血热妄行的癍疹吐衄,《珍珠囊》记载“凉血、生血,补肾水真阴”,地黄现代研究表明其提取物能促进血液凝固。地黄常常与牡丹皮配伍使用,牡丹皮为毛莨科多年生落叶小灌木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Sndr.的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功能,也是擅长于清营分、血分实热,所以常常用于治疗癍疹吐衄,曾经在《本草纲目》上面也记载“治血中伏火、除烦热”,还有《珍珠囊》记载“治肠胃积血,衄血、吐血”等等,可见牡丹皮从古代就是大量用于出血疾病,同时现代研究表明牡丹皮含有丹皮酚、芍药苷等成分,这些成分具有抗炎、镇静、解热、镇痛、解痉等中枢抑制作用,牡丹皮与地黄配伍,在本方中共为君药,行使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之效;同时选用清暑利湿升阳止血的荷叶为臣药,共同加强君药清热凉血的作用;本方再选用温经止血的艾叶防其寒凉太过而留瘀,且可加强止血之效;而选用泽泻利水泻热,而柏子仁、莲子通过养心除烦,山药益气养阴、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来增强本方的止血效果,同时防止君药清热太过,苦寒伤阴。

由于肺胃热盛,邪热灼伤鼻窍脉络,则衄血且血色鲜红,量多;热胜伤津,故鼻腔干燥、灼热感,口渴引饮,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数。本方首先选用的地黄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osch的根,甘、苦、寒,归心、肝、肺经;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擅长用于血热妄行的癍疹吐衄,《珍珠囊》记载“凉血、生血,补肾水真阴”,地黄现代研究表明其提取物能促进血液凝固。地黄常常与牡丹皮配伍使用,牡丹皮为毛莨科多年生落叶小灌木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Sndr.的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功能,也是擅长于清营分、血分实热,所以常常用于治疗癍疹吐衄,曾经在《本草纲目》上面也记载“治血中伏火、除烦热”,还有《珍珠囊》记载“治肠胃积血,衄血、吐血”等等,可见牡丹皮从古代就是大量用于出血疾病,同时现代研究表明牡丹皮含有丹皮酚、芍药苷等成分,这些成分具有抗炎、镇静、解热、镇痛、解痉等中枢抑制作用,牡丹皮与地黄配伍,在本方中共为君药,行使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之效;同时选用清暑利湿升阳止血的荷叶为臣药,共同加强君药清热凉血的作用;本方再选用温经止血的艾叶防其寒凉太过而留瘀,且可加强止血之效;而选用泽泻利水泻热,而柏子仁、莲子通过养心除烦,山药益气养阴、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来增强本方的止血效果,同时防止君药清热太过,苦寒伤阴。

本发明产品明称为“鼻衄净”,其剂型可以是胶囊剂、颗粒剂、片剂、口服液等剂型。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本发明不限于所述实施例:

实施例1:

取地黄10%  牡丹皮14%  荷叶15%  艾叶12%  泽泻8%莲子10%  柏子仁14%  山药12%  山茱萸5%,将牡丹皮加20倍水浸泡30分钟,共水蒸馏4小时,收集馏出液,静置,冷藏过夜,滤取丹皮酚结晶,置干燥器中干燥,研细,备用,药液滤过,药渣加8倍水,煎煮1小时,滤过,余下八味,加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第一次加10倍量水,第二次加8倍水,滤过,合并上述药液,静置过夜,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80℃)的稠膏,70℃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丹皮酚细粉,混匀,装入胶囊,即得鼻衄净胶囊。

实施例2:

取地黄18%  牡丹皮9%  荷叶13%  艾叶9%  泽泻6%莲子13%  柏子仁9%  山药13%  山茱萸10%,将牡丹皮加20倍水浸泡30分钟,共水蒸馏4小时,收集馏出液,静置,冷藏过夜,滤取丹皮酚结晶,置干燥器中干燥,加10倍量β-环糊精包合,40℃干燥,研细,备用,药液滤过,药渣加8倍水,煎煮1小时,滤过,余下八味,加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第一次加10倍量水,第二次加8倍水,滤过,合并上述药液,静置过夜,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80℃)的稠膏,70℃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丹皮酚包合物及甜菊素,混匀,用85%乙醇制成颗粒,低温干燥,整粒,分装,即得鼻衄净颗粒。

实施例3:

取地黄25%  牡丹皮12%  荷叶5%  艾叶7%  泽泻6%莲子12%  柏子仁10%  山药15%  山茱萸8%,将牡丹皮碾碎,通水蒸汽蒸馏4小时,收集馏出液,静置,冷藏过夜,滤取丹皮酚结晶,置干燥器中干燥,加10倍量β-环糊精包合,40℃干燥,研细,备用;药渣与余下八味一并加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第一次加10倍量水,第二次加8倍水,滤过,合并上述药液,静置过夜,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80℃)的稠膏,70℃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丹皮酚包合物,混匀,用85%乙醇制成颗粒,低温干燥,整粒,加入适量硬脂酸镁,混匀,压片,包薄膜衣,制成鼻衄净片。

实施例4:

取地黄14%  牡丹皮7%  荷叶13%  艾叶14%  泽泻7%莲子8%  柏子仁12%  山药10%  山茱萸15%,将牡丹皮碾碎,通水蒸汽蒸馏4小时,收集馏出液,加入TW-80适量,搅匀,备用;药渣与余下八味一并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8倍水,煎煮1小时,滤过,合并上述药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0(80℃)的清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80%,混匀,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搅拌加入适量单糖浆中,混匀;取0.2%山梨酸,加适量乙醇溶解,加入上述药液中,再加入上述馏出液,加水至全量,混匀,灌装,制成鼻衄净口服液。

实施例5:

取地黄28%  牡丹皮10%  荷叶9%  艾叶5%  泽泻4%莲子16%  柏子仁8%  山药8%  山茱萸12%,将牡丹皮、莲子、山药粉碎成细粉,备用,余下六味,加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第一次加10倍量水,第二次加8倍水,滤过,合并上述药液,静置过夜,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80℃)的稠膏,加入上述细粉,混匀,加水适量,制软材,用制丸机制成丸剂,即得鼻衄净丸。

另外实施例一到例5,也可以按上述重量范围加入地榆和白芧根任意一种或两种,得到所需产品,在此不一一例举。

下面通过动物实验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有益效果:

应用实施例1

——急性毒性试验

小鼠灌胃鼻衄净8.5g生药/ml(最大浓度),0.4ml/10g(最大体积),1日3次,观察14天内小鼠无死亡。单次给药最大耐受量(MTD)为340.0g生药/kg,该剂量为临床推荐使用剂量的425倍。1日内最大给药量为1020.0g生药/kg,相当于临床使用剂量的1270倍,提示该品种在此剂量下未见急性毒性反应。

结论:鼻衄净给药安全剂量范围较大。

应用实施例2

——长期毒性试验

以临床用量的20、40、80倍的剂量(即16g生药/kg/d、32g生药/kg/d、64g生药/kg/d),给大鼠连续灌胃给药1月,停药2周恢复期,观察鼻衄净对动物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该药对大鼠一般状况、体重、摄食量、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学指标、凝血指标、脏器指数等均无明显的影响;各脏器大体及镜下检查均未见明显中毒性病理改变。提示该品种在以上剂量下未见长期毒性反应。

应用实施例3:

——药效学实验

1、鼻衄净对小鼠出血时间的影响。采用断尾法。起效剂量为4g生药/kg体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剂量均使剪尾小鼠出血时间缩短(P<0.05)。

2、鼻衄净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采用血丝挑起法。起效剂量为4g生药/kg体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剂量均使血丝出现时间缩短(P<0.05)。

3、鼻衄净对凝血因子的影响。给药后取血检查凝血因子的活力。高、中剂量能缩短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致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P<0.05)。

4、鼻衄净对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测定给药后扩大型血小板数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高、中剂量有显著提高血小板聚集性的作用(P<0.05)。

5、鼻衄净对家兔全血浆凝块溶解时间的影响。给药后取血测血浆凝块开始溶解的时间。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剂量组均使全血浆凝块溶解时间增长(P<0.05)。

6、鼻衄净对家兔血浆复钙时间的影响。给药后取血测血浆复钙时间。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高、中剂量使全血浆凝块溶解时间缩短(P<0.05)。

7、鼻衄净对2,4-二硝基苯酚致热模型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高、中剂量在给药后1、2、3h都能降低大鼠体温(P<0.05)。

主要药效学试验结果显示:鼻衄净的起效剂量为4g生药/kg体重,给药2天后出现止血、清热的药效。出血时间能反映机体的止血功能状况,与机体纤溶系统、血小板的数量和质量等密切相关;凝血时间能反映机体血液凝固的功能状态。鼻衄净颗粒能缩短小鼠的出血、凝血时间,说明本方能加强止血、凝血功能。APTT和PT分别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和外源性凝血系统的活性,本研究表明,鼻衄净颗粒能使小鼠的APTT和PT均缩短,说明鼻衄净颗粒能同时促进内源性、外源性凝血途径。总而言之,鼻衄净颗粒具有较为显著的止血功效,其机理与抑制纤溶过程,促进血小板的生成,激活内外凝血系统,增加血容量有关。

本发明的优点是:目前有关专门针对鼻衄治疗的中药制剂还没有,目前用于临床一般使用一些清热解毒药物治疗鼻衄,开发一个专门针对鼻衄的安全有效的中药是目前所需要的,因此开发具有清热凉血养阴止血的鼻衄具有创新性意义。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