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口支撑部件与口角撑开装置及口角撑开方法

口支撑部件与口角撑开装置及口角撑开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支撑部件与口角撑开装置及口角撑开方法,支撑部件包括连接部及两个支撑臂,两个支撑臂分别连接于连接部的两侧,且两个支撑臂的端部朝咬合部同一个方向弯曲,使得连接部及两个支撑臂呈U形。一种口角撑开装置,包括支撑部件、咬口部件;咬口部件具有固定元件,所述固定元件具有咬合部及呼吸通孔,所述固定元件具有两个朝同一个方向弯曲的延伸边,两个所述延伸边及固定元件的构成匹配于牙齿的U字形;所述支撑部件的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固定元件,两个所述支撑臂的端部与两个所述延伸边朝同一方向弯曲。本发明涉及的口角撑开装置,既可实现对口角部位良好的撑开,又不影响呼吸,便于吞咽口水,可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43435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省人民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1410765278.8

  • 发明设计人 卞徽宁;黄晓穗;赖文;陈华德;

    申请日2014-12-12

  • 分类号A61F5/00(20060101);

  • 代理机构44224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园园;万志香

  • 地址 510080 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二路106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3:27:1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12-07

    授权

    授权

  • 2015-04-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F5/00 申请日:201412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3-2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康复医疗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支撑部件与口角撑开装置及口 角撑开方法。

背景技术

颜面部是创伤的高发部位,当各种原因的损伤累计口周部位时,由于愈合 后瘢痕增生挛缩,常遗留不同程度的小口畸形。小口畸形不仅影响容貌,严重 者可造成进食困难、通气障碍及发音困难。早期使用口角撑开器对抗瘢痕挛缩 在临床治疗中效果确切。国内一般使用的撑开器多为各单位手工制作,形状和 尺寸有较大的随意性,无法达到良好的支撑效果。且有些撑开器使得患者口部 撑开后大量唾液分泌无法吞咽,不能进行语言交流,严重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 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实现对口角部位良好的撑开的支撑装置。

一种支撑部件,包括连接部及两个支撑臂,两个所述支撑臂分别连接于所 述连接部的两侧,且两个所述支撑臂的端部朝所述咬合部同一个方向弯曲,使 得所述连接部及两个支撑臂呈U形。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可实现对口角部位良好的撑开,又不影 响呼吸,便于吞咽口水,可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的口角撑开装置。

一种口角撑开装置,具有所述的支撑部件,还包括咬口部件;

所述咬口部件具有固定元件,所述固定元件具有咬合部及呼吸通孔,所述 固定元件具有两个朝同一个方向弯曲的延伸边,两个所述延伸边及固定元件的 构成匹配于牙齿的U字形;

所述支撑部件的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固定元件,两个所述支撑臂的端部与两 个所述延伸边朝同一方向弯曲。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件呈W字形,所述固定元件呼吸通孔其 中一个开口处具有所述延伸边,所述支撑部件的中部连接于所述固定元件呼吸 通孔的另一个开口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件的端部还具有曲面状的外翻边,所述 外翻边的端部朝向远离咬口部件的方向,所述外翻边与所述支撑部件的端部构 成U字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件的弯折处均呈圆滑状过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延伸边的内壁具有用于牙齿咬合的咬合臂形成 所述咬合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咬合臂朝向延伸边端部方向的一侧呈圆滑状过 渡,咬合臂的上下两个表面上具有多个凸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件采用硬性塑料制成,所述咬口部件采 用弹性材料制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件的中部具有两个分别朝向上部及下部 的两个凸起,所述咬口部件上与延伸边相对的一侧的呼吸通孔开口的上侧壁及 下侧壁具有凹槽,所述凸起匹配于所述凹槽,所述支撑部件通过其凸起卡设于 所述凹槽内连接于所述咬口部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口角撑开方法。

一种口角撑开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咬口部件的延伸边朝向口腔方向置入口腔中,且将延伸边置于牙齿与口 腔前庭之间,牙齿咬住咬口部件的咬合部,支撑部件的两个支撑臂分别支撑至 牙齿与口腔前庭之间的两颊处,咬口部件的固定元件上的呼吸通孔一端开口朝 向于口腔内部,另一端开口朝向口腔外侧。

本发明涉及的口角撑开装置,通过咬口部件及支撑部件的配合,通过所述 咬口部件具有的两端开口的固定元件,便于在使用过程中的呼吸通畅,有咬口 部件与口外相通,不影响呼吸,便于吞咽口水,可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

本发明涉及的口角撑开装置,所述支撑部件的端部还具有曲面状的外翻边, 使得支撑部件在撑开口角时,对脸颊不造成损失,也不会造成锥刺感,使用者 的体验舒适。并且,利用“W”型弹性支撑臂弹性撑开口角,外翻边提供持续 有效的支撑,简单轻便。

本发明涉及的口角撑开装置,所述延伸边的内壁具有用于牙齿咬合的咬合 臂形成所述咬合部,借助牙齿的咬合至咬合臂上,增加口角撑开装置在口腔内 的稳定性。

本发明涉及的口角撑开装置,在治疗早期时,支撑部件和咬口部件可联合 使用,达到稳固支撑的效果,治疗后期功能改善后,可单独使用塑料支撑部件, 使用起来更简单便捷。

本发明涉及的口角撑开方法,使用方法简便,操作简单,对使用者的影响 较小,不影响使用者正常的口腔活动,且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咬口部件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咬口部件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咬口部件正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支撑部件正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支撑部件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口角撑开装置正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口角撑开装置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咬口部件;101、固定元件;102、延伸边;103、咬合臂;104、凸点; 105、凹槽;106、保护边;200、支撑部件;201、支撑臂;202、外翻边;203、 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 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 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 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 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 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 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 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 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一种口角撑开装置,参见图1-图7所示,包括支撑部件200及咬口部件100; 所述支撑部件200包括连接部及两个支撑臂201,两个所述支撑臂201分别连接 于所述连接部的两侧,且两个所述支撑臂201的端部朝所述咬合部同一个方向 弯曲,使得所述连接部及两个支撑臂201呈U形。

所述咬口部件100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咬口部件100具有固定元件101, 所述固定元件101具有咬合部及呼吸通孔,所述固定元件101呼吸通孔的其中 一个开口处具有两个朝同一个方向弯曲的延伸边102,两个所述延伸边102及固 定元件101的构成匹配于牙齿的U字形;所述支撑部件200的中部即连接部连 接于所述固定元件101呼吸通孔的另一个开口处,两个所述支撑臂201的端部 与两个所述延伸边102朝同一方向弯曲。

参见图4-图5所示,所述支撑部件200采用硬性塑料制成,所述支撑部件 200具有支撑臂201,所述支撑部件200呈W字形,所述支撑部件200的中部 具有两个分别朝向上部及下部的两个凸起203,所述咬口部件100上与延伸边 102相对的一侧的呼吸通孔开口的上侧壁及下侧壁具有凹槽105,所述凸起203 匹配于所述凹槽105,所述支撑部件200通过其凸起203卡设于所述凹槽105内 连接于所述咬口部件100,使得支撑臂201的中部拆卸式地连接于所述固定元件 101的另一端部。所述支撑臂201的长度大于两个所述延伸边102之间的最大距 离,支撑臂201的两个端部朝向咬口部件100方向弯曲。所述支撑部件200的 弯折处均呈圆滑状过渡。

所述支撑部件200的端部还具有曲面状的外翻边202,所述外翻边202的端 部朝向远离咬口部件100的方向,所述外翻边202与所述支撑部件200的端部 构成U字形。

所述延伸边102的内壁具有用于牙齿咬合的咬合臂103形成所述咬合部。 所述咬合臂103朝向延伸边102端部方向的一侧呈圆滑状过渡,咬合臂103的 上下两个表面上具有多个凸点104,两个所述咬合臂103相互靠近的边缘具有朝 向和向下的保护边106,在使用过程中牙齿咬合于延伸边102与保护边106之间。

本发明涉及的口角撑开装置在使用时涉及的口角撑开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参见图6及图7所示,将咬口部件100的延伸边102朝向口腔方向置入口 腔中,且将延伸边102置于牙齿与口腔前庭之间,牙齿咬住所述咬合臂103,支 撑部件200上支撑板201外侧的两个外翻边202分别支撑至牙齿与口腔前庭之 间的两颊处,牙齿咬合于延伸边102与保护边106之间的咬合臂103上,咬口 部件100的固定元件101的开口一端朝向于口腔内部,另一端朝向嘴唇;

后期功能改善后,拆开咬口部件100与支撑部件200,将支撑部件200单独 置于口腔中,支撑部件200的两个支撑臂201两侧的外翻边202分别支撑至牙 齿与口腔前庭之间的两颊处。

本发明涉及的口角撑开装置,通过咬口部件及支撑部件的配合,通过所述 咬口部件具有的两端开口的固定元件,便于在使用过程中的呼吸通畅,有咬口 部件与口外相通,不影响呼吸,便于吞咽口水,可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

本发明涉及的口角撑开装置,所述支撑部件的端部还具有曲面状的外翻边, 使得支撑部件在撑开口角时,对脸颊不造成损失,也不会造成锥刺感,使用者 的体验舒适。并且,利用“W”型弹性支撑臂弹性撑开口角,外翻边提供持续 有效的支撑,简单轻便。

本发明涉及的口角撑开装置,所述延伸边的内壁具有用于牙齿咬合的咬合 臂,借助牙齿的咬合至咬合臂上,增加口角撑开装置在口腔内的稳定性。

本发明涉及的口角撑开装置,在治疗早期时,支撑部件和咬口部件可联合 使用,达到稳固支撑的效果,治疗后期功能改善后,可单独使用塑料支撑部件, 使用起来更简单便捷。

本发明涉及的口角撑开方法,使用方法简便,操作简单,对使用者的影响 较小,不影响使用者正常的口腔活动,且使用安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 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 权利要求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