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高血压肾损害水肿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治疗高血压肾损害水肿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一种治疗高血压肾损害水肿的中药制剂,该中药制剂的原料组成及其重量份比为:茯苓15‐30、车前子10‐15、赤小豆10‐15、益母草10‐15、木香4‐6、白术5‐10、陈皮5‐10、桂枝3‐5、猪苓5‐10、泽泻5‐10、大腹皮5‐10、姜皮5‐10、桑白皮5‐10,制备时,先将粉碎后的各原料加水或乙醇提取以得到提取物,再向提取物中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制备成药学上常用的制剂。本设计具有补益脾肾、通畅气血、消除水肿的功效,且无毒副作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25832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湖北省中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1410462022.X

  • 发明设计人 巴元明;

    申请日2014-09-11

  • 分类号A61K36/9068(20060101);A61P7/10(20060101);

  • 代理机构42215 武汉荆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健;刘牧

  • 地址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花园山4号湖北省中医院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2:29:0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1-20

    授权

    授权

  • 2015-02-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9068 申请日:201409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1-0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高血压肾损害引起的水肿的中药制剂 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证属脾肾阳虚兼水湿血瘀证的水肿,适用于补益脾肾、通畅气 血、消除水肿。

背景技术

WHO将2013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定为“控制高血压”,旨在提高世界各国政府社 会对高血压问题的重视程度,并提出其终极目标是减少心脏病和中风的发作。而高血 压除可导致心脑血管损害外,其对另一个重要脏器一一肾脏也具有明显的损伤作用。 高血压导致的肾损害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引起终末期肾病(ESRD)的第二位或第三位病 因,美国肾脏数据系统(USRDS)的报告显示,1981年以来,由于高血压肾损伤导致的 ESRD的患者较30年前增加了8倍。据统计,2006年北京市透析患者中,高血压肾损害 是ESRD的第三位病因。但目前对高血压肾损害的相关研究较少,也少有中西医诊疗现 状方面的分析文献。

水肿是高血压肾损害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早期发现水肿有利于肾脏病的防治,有 利于提高肾脏病的知晓率,防止病情加重。同时,水肿常常反复发生,大多较为顽固, 重则伴腹水、胸水,甚至因引起心衰肺水肿危及生命,减轻和控制水肿,改善患者生 活质量,在临床上显得十分必要。

高血压肾损害水肿属于中医的“水”、“水气”、“水肿”等范畴。中医药防治 高血压肾损害水肿以其疗效较好、毒副作用小,被越来越的医家所认可,近年来已成 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开展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包括中药复方和单味药,并取 得了较大成就。

高血压肾损害水肿外因多为外邪,邪毒,内因责之于肺、脾、肾及三焦气化不利, 饮食及过劳。其病机总属多系本虚标实的虚实夹杂,临床多为虚实交错,病证复杂。 水肿的病机主要是肺、脾、肾三脏所导致的气、血、水三者代谢、运输环节异常而成, 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本虚与标 实相互影响,共同致病,形成恶性循环,以致病程缠绵,见症多端,因此治疗水肿当 扶正祛邪兼顾。

中国专利:专利公布号为CN103800736A,公布日为2014年5月21日的发明专利公 开了一种治疗高血压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该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材原 料制备而成:桔梗23‐28份,玉米须8‐13份,黄芪27‐34份,薏苡仁13‐17份,糯 稻根10‐15份,甘草梢18‐23份,茜草8‐13份,芦根18‐23份,白茅根8‐13份,紫 河车13‐17份,丹参18‐23份,浙贝母27‐34份,黄芩13‐17份,牵牛子6‐10份, 小茴香13‐17份,赤小豆27‐35份。虽然该发明能有效改善高血压肾病患者的肾功能, 消除水肿、尿蛋白等症状与体征,提高本病的疗效,毒副作用低,但仍然存在以下缺 陷:

该方中牵牛子为毒性物质,服用不当会产生副作用甚至中毒,主要症状为呕吐、 腹痛、腹泻等;紫河车即胎盘,由于胎盘和母体相连,如果孕妇本身有一些可以通过 血液传播的疾病,病原体如艾滋病、梅毒、乙肝、麻疹等很可能也会污染胎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药物存在的副作用大、易传播疾病的问题,提供一种无 毒副作用、且不会传播疾病的治疗高血压肾损害水肿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高血压肾损害水肿的中药制剂,该中药制剂的原料组成及其重量份比 为:茯苓15‐30、车前子10‐15、赤小豆10‐15、益母草10‐15、木香4‐6、白术 5‐10、陈皮5‐10、桂枝3‐5、猪苓5‐10、泽泻5‐10、大腹皮5‐10、姜皮5‐ 10、桑白皮5‐10。

所述中药制剂的原料组成及其重量份比为:茯苓30、车前子5、赤小豆15、益母 草15、木香6、白术10、陈皮10、桂枝5、猪苓10、泽泻10、大腹皮10、姜皮10、 桑白皮10。

一种所述的治疗高血压肾损害水肿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是指:先 将粉碎后的各原料加水或乙醇提取以得到提取物,再向提取物中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 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制备成药学上常用的制剂。

所述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煎煮:将粉碎后的各原料按所需量加水煎煮2次以得到煎液,其中,所述水的添 加重量为各原料重量的8‐10倍,每次煎煮的时间为1‐2h;

剂型制备:先将所述煎液合并后减压浓缩以得到浓缩物,然后向浓缩物中加入辅 料制备成口服制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一种治疗高血压肾损害水肿的中药制剂的原料组成及其重量份比为: 茯苓15‐30、车前子10‐15、赤小豆10‐15、益母草10‐15、木香4‐6、白术5‐ 10、陈皮5‐10、桂枝3‐5、猪苓5‐10、泽泻5‐10、大腹皮5‐10、姜皮5‐10、 桑白皮5‐10,该配方中茯苓、白术性甘、淡,平,归心、脾、肾经,有利水消肿, 渗湿健脾之功,车前子利水而不耗气,与猪苓合用则利水作用更强,泽泻直达肾与膀 肤以淡渗利湿,配茯苓、猪苓可加强利水作用,益母草善于通利血脉,木香行气利水, 桂枝温阳化气行水,既能温化膀肤之气而利小便,又可疏表散邪,配茯苓可通阳利水, 大腹皮辛温下气宽中,利水消肿,赤小豆能通气、健脾胃,本方在化气活血、利水消 肿治标的同时,健脾益肾治本,从而达到补益脾肾、通畅气血、消除水肿的功效,且 不含毒性和易传播疾病的药材,无毒副作用、不会传播疾病。因此,本发明不仅补益 脾肾、通畅气血、消除水肿,而且无毒副作用、不会传播疾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质性内容。

一种治疗高血压肾损害水肿的中药制剂,该中药制剂的原料组成及其重量份比 为:茯苓15‐30、车前子10‐15、赤小豆10‐15、益母草10‐15、木香4‐6、白术 5‐10、陈皮5‐10、桂枝3‐5、猪苓5‐10、泽泻5‐10、大腹皮5‐10、姜皮5‐ 10、桑白皮5‐10。

所述中药制剂的原料组成及其重量份比为:茯苓30、车前子5、赤小豆15、益母 草15、木香6、白术10、陈皮10、桂枝5、猪苓10、泽泻10、大腹皮10、姜皮10、 桑白皮10。

一种所述的治疗高血压肾损害水肿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是指:先 将粉碎后的各原料加水或乙醇提取以得到提取物,再向提取物中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 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制备成药学上常用的制剂。

所述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煎煮:将粉碎后的各原料按所需量加水煎煮3次以得到煎液,其中,所述水的添 加重量为各原料重量的8‐10倍,每次煎煮的时间为1‐2h;

剂型制备:先将所述煎液合并后减压浓缩以得到浓缩物,然后向浓缩物中加入辅 料制备成口服制剂。

本发明的原理说明如下: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包括茯苓、车前子、赤小豆、益母草、木香、白术、陈皮、桂 枝、猪苓、泽泻、大腹皮、姜皮、桑白皮。该配方采用健脾益肾、化气活血、利水消 肿的治疗原则,白术既可补气健脾,又可燥湿利水,可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为君药; 车前子利水而不耗气,与猪苓合用则利水作用更强,泽泻直达肾与膀肤以淡渗利湿, 配茯苓、猪苓可加强利水作用,该三药共为臣药;益母草、木香、茯苓、陈皮、桂枝、 大腹皮、姜皮、桑白皮为佐药,益母草入血分,善于通利血脉,在利水剂中辅佐以活 血之品,符合“血不行则病水”、“治水当治血”之说,木香行气利水,茯苓配白术 可实脾利水,桂枝温阳化气行水,既能温化膀肤之气而利小便,又可疏表散邪,以解 除太阳之表证,一药二用,表里同治,配茯苓以温化水饮,可通阳利水,生姜皮辛凉 解散宣发胃阳散水,大腹皮辛温下气宽中、利水消肿,陈皮理气调中、醒脾化湿,桑 白皮泻肺降气以清水源,令水自下趋,源清流洁,赤小豆性善下行不仅通利水道、利 水消肿,而且能通气,健脾胃。本方具有标本兼治、扶正祛邪的作用。

实施例1:

一种治疗高血压肾损害水肿的中药制剂,该中药制剂的原料组成及其重量份比 为:茯苓30、车前子15、赤小豆15、益母草15、木香6、白术10、陈皮10、桂枝5、 猪苓10、泽泻10、大腹皮10、姜皮10、桑白皮10;

制备时,依次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煎煮:将粉碎后的各原料按所需量加水煎煮2次以得到煎液,其中,所述水的添 加重量为各原料重量的8倍,每次煎煮的时间为1.5h;

剂型制备:先将所述煎液合并后减压浓缩以得到浓缩物,然后向浓缩物中加入辅 料制备成口服制剂。

实施例2:

步骤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

所述中药制剂的原料组成及其重量份比为:茯苓15、车前子15、赤小豆15、益 母草15、木香6、白术10、陈皮10、桂枝5、猪苓10、泽泻10、大腹皮10、姜皮10、 桑白皮10;

所述煎煮步骤中,水的添加重量为各原料重量的9倍。

实施例3:

步骤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

所述中药制剂的原料组成及其重量份比为:茯苓30、车前子10、赤小豆10、益 母草15、木香6、白术10、陈皮10、桂枝5、猪苓10、泽泻10、大腹皮10、姜皮10、 桑白皮10;

所述煎煮步骤中,每次煎煮的时间为2h。

实施例4:

步骤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

所述中药制剂的原料组成及其重量份比为:茯苓20、车前子13、赤小豆10、益 母草10、木香5、白术5、陈皮5、桂枝3、猪苓5、泽泻5、大腹皮5、姜皮5、桑白 皮5。

实施例5:

步骤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

所述中药制剂的原料组成及其重量份比为:茯苓30、车前子10、赤小豆12、益 母草12、木香4、白术10、陈皮10、桂枝5、猪苓10、泽泻10、大腹皮10、姜皮10、 桑白皮10。

所述煎煮步骤中,水的添加重量为各原料重量的10倍,每次煎煮的时间为2h。

实施例6:

步骤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

所述中药制剂的原料组成及其重量份比为:茯苓15、车前子15、赤小豆15、益 母草15、木香4、白术7、陈皮7、桂枝4、猪苓7、泽泻7、大腹皮7、姜皮7、桑白 皮7。

所述煎煮步骤中,每次煎煮的时间为1h。

以下通过临床试验或具体药效学试验证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本研究病历来自湖北省中医院门诊及住院病房收治的高血压肾损害 水肿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治疗组60例。治疗组男27例,女33 例,年龄43.28±15.58岁,病程3.48±3.17个月,治疗前积分为17.23±2.87;对 照组男29例,女31例,年龄47.63±13.76岁,病程4.12±2.68个月,治疗前积分 为17.06±2.79。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治疗前中医症状总积分以及病程等方面情况相似,无 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对照组:

不使用有损于肾脏的药物,限制食物中蛋白及磷入量,采用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 食;

使用ACEI或ARB药物减少蛋白尿,控制血压,尿蛋白≥1g/d,血压应控制在 125/75mmHg以下;尿蛋白<1g/d,血压可放宽到130/80mmHg;

对于严重水肿的患者,加用利尿剂呋塞米或安体舒通。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本发明药物治疗。

疗程均为1个月,随访期为3个月,观察复发率。

3.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王海燕主编《肾 脏病学》(第二版)。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1995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辩证标准参照2002年版《中 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慢性肾炎脾肾气虚兼水湿证、血瘀证和疗效判定标准。

4.观察指标

4.1.安全性观察

问诊和一般体格检查项目;

行血、尿、便常规检查;

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测。

不良反应,记录症状程度、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并分析原因,记录采取的相应措 施。

4.2.疗效性观察

临床症状、体征、舌、脉象;

浮肿程度:轻中重;

尿量及体重:每天记录小便量及体重;

辅助检查:尿液检查,尿蛋白定量等。

5.统计学处理数据

所有数据用医学统计软件Spss19.0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分析。P<0.05为有显著 性差异;P<0.01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为无显著性差异。

结果

1.两组病例总疗效比较

治疗组痊愈18例,有效3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痊愈11例,有 效28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65%。

两组疗效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2.两组病例中医主要症状疗效比较(见表1)

表1治疗后两组病例主要中医主要症状疗效比较

治疗后两组病例中医主要症状均有改善,且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或P<0.01),治疗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

3.两组治疗前、后积分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症状积分为17.23±2.87,治疗后症状积分为6.00±3.06;对照组 治疗前症状积分为17.06±2.79,治疗后症状积分为9.87±3.68。

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4.两组治疗前、后尿液RBC计数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尿液RBC为26.36±8.51个/HP,治疗后尿液RBC为7.67±2.5个 /HP;对照组治疗前尿液RBC为27.63±7.93个/HP,治疗后尿液RBC为12.87±5.69 个/HP。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尿液RBC计数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两组治疗后尿液 RBC计数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5.两组治疗前、后尿酸比较

治疗组在治疗前的尿酸浓度为416.64±111.78,治疗后的尿酸浓度为326.77± 52.91;对照组在治疗前的尿酸浓度为386.77±52.91,治疗后的尿酸浓度为350.38 ±53.5。

治疗前两组尿酸浓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 尿酸浓度均有所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前、后尿酸浓度在正常 范围内,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6.不良反应

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本发明中药制剂对高血压肾损害水肿有较好的疗效,临床应用安全有 效,无毒副作用,是治疗高血压肾损害水肿的一种有效方法。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