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黑茶散茶金花发花的方法及用于黑茶散茶金花发花工序的温湿度控制培养箱

一种黑茶散茶金花发花的方法及用于黑茶散茶金花发花工序的温湿度控制培养箱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黑茶散茶金花发花的方法及用于黑茶散茶金花发花工序的温湿度控制培养箱。一种黑茶散茶金花发花的方法包括原材料选择、渥堆发酵、洒茶汁、气蒸、控温湿度发花、干燥包装步骤。一种用于黑茶散茶金花发花工序的温湿度控制培养箱包括喷雾器、封闭夹层、温湿度控制器、空气干燥层、培养容器:空气干燥层一侧设有热风入口;封闭夹层一侧设有汽液出口,封闭夹层另一侧设有汽液入口;封闭夹层上部设有喷雾器;温湿度控制器安装于封闭夹层外部。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及温湿度控制培养箱可使黑茶散茶实现自然发花、且能够简单、有效、准确地实现黑茶散茶培养金花所需苛刻培养环境中的温湿度调控,发花效果好,从而显著提高金花黑茶散茶的品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22235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周壮生;刘建良;

    申请/专利号CN201410358235.8

  • 发明设计人 周壮生;刘建良;周威;

    申请日2014-07-25

  • 分类号A23F3/10;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413400 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武潭镇伏祖湾村周井坝村民组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2:04:0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7-14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23F3/10 授权公告日:20171215 终止日期:20190725 申请日:20140725

    专利权的终止

  • 2017-12-15

    授权

    授权

  • 2015-01-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23F3/10 申请日:201407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12-2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黑茶散茶金花发花的方法及用于黑茶散茶金花发花工序的温湿度控制培养箱。

背景技术

茯茶属六大茶类中的黑茶中最具特色的产品,是后发酵茶。因在伏天加工,故称伏茶。茶中的金花(学名冠突散囊菌),是茯茶加工中特有的一种益生菌,不仅赋予了茯茶不同于其他茶类的色、香、味,还具有去油腻、促消化、降脂减肥、治疗心血管疾病等保健功效。早期,对茯茶发花技术研究只是停留在紧压茶工艺上,即均是将茶叶紧压成形后培育金花,此种方式冠突散囊菌在某些温度、湿度或者高渗透压等条件下生长缓慢,并可同时进行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呈黄绿色或者黄褐色,子囊孢子萌发时间较长,不但延长了发花周期,而且使得砖茶品质下降;同时由于水分散失过快,只有茶砖内部长有金花,导致茶叶中金花数量减少;且由于紧压茶块大体重紧实,饮用携带极其不便,群体消费能力受到较大限制。

近年来对金花散茶的研究越来越多。采用散茶发花工艺可缩短冠突散囊菌子囊孢子的萌发时间,缩短发花周期,还可将其制成饮用方便,品质优良的“金花”黑茶。但仍存在以下缺点:1. 目前,散茶发花技术均是利用“金花”菌的培养液,添加一些诱导剂诱导茶叶发花,操作流程复杂繁琐,需要预先制备冠突散囊菌悬浮液,然后接种茶叶,有可能出现培养基或其他化学添加剂的污染;2. 散茶发花过程中大多选则成熟度较高的老叶、带梗,经高温杀青、揉捻、渥堆发酵、干燥等流程加工得到,所得黑茶外形粗糙、滋味浓郁但不细腻、叶底杂碎,从现有技术成果来看发花效果并不好,产出的金花较小。3. 由于金花的保健功效,金花黑茶的需求量居高不下,但是黑茶金花的培养却只集中在一年中的几个月,从而使得金花黑茶处于供不应求的市场状态,且金花的发花环节对生长环境要求极其严格,需要同时对温湿度进行调控,且调控操作不当时会影响散茶发花效果,导致金花颗粒小,发花密度低分布不均匀等,因此要培养出质量高、口感纯正的金花散茶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是一大挑战。嫰茶由于具有很好口感而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因此为了满足人们对茶叶品质的要求,亟待寻找一种能够利用黑茶嫩散茶实现自然发花、且发花条件可精确调控、发花效果好的方法及发花调控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黑茶散茶金花发花的方法及用于黑茶散茶金花发花工序的温湿度控制培养箱,利用本发明涉及的金花发花方法及温湿度控制培养箱可以使黑茶嫩散茶实现自然发花、且能够简单、有效、准确地实现黑茶嫰散茶培养金花所需苛刻培养环境中的温湿度调控而不受气候影响,便于人工管理与控制,发花效果好,金花普遍茂盛、色泽鲜艳金黄、颗粒大,从而显著提高金花黑茶散茶的品质。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黑茶散茶金花发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黑茶原材料选择:选用二叶一芯的黑茶茶蕊制作成黑茶,并将上述黑茶进行去灰沫、粗叶片、杆茶工序后备用;

步骤2、渥堆发酵:将步骤1得到的黑茶控制温度在55℃-65℃之间渥堆、发酵10-14h;

步骤3、在步骤2所述发酵好的黑茶渥堆上均匀洒上茶汁水,30-50min后搅伴黑茶渥堆,敞凉、降温至室温,保持茶叶湿度在22%-25%之间;

步骤4、气蒸:对步骤3所得黑茶进行汽蒸1.5-2.5min,气蒸过程中温度控制在100-110℃之间;

步骤5、控温湿度发花:将蒸好的黑茶放入纸质材料做成的长方形袋中,然后连袋带茶放入由金属网板组合而成的培养容器中,将培养容器连同茶一起放入温湿度控制培养箱内并盖上粗土布,打开热风入口通入热空气进行干燥,温度34-36℃,时间48h;两天后,利用温湿度控制培养箱的蒸气加温、通循环冷却水降温、喷雾加湿、箱底通风管通风干燥减湿的功能,白天控制温度34-36℃,茶叶湿度20-22%,晚上控制温度22-24℃,茶叶湿度25-27%,时间7-9天;待微生物酶活性由低到高产生变化及主要生化成份产生变化时,白天将温度调到22-24℃,茶叶湿度22-24%,晚上29-31℃,茶叶湿度21-23%,时间4-6天;待酶变化合物和亚麻酸甲酯等酸类化合物的含量增加后,控制温度为24-26℃,茶叶湿度17-19%,时间4-5天;

步骤6、干燥、包装:发花结束后将由金属网板组合而成的培养容器连同茶叶一同取出,拿掉培养容器将已发花黑茶散茶放到通风处,常温、自然干燥30天至茶叶湿度低于9%,包装常温保存。

较佳实施情况下,所述的步骤2中渥堆发酵的黑茶渥堆高度为1.5-2m,且控制温度在60℃渥堆、发酵12h。

较佳实施情况下,所述步骤4中的汽蒸条件为温度控制在105℃气蒸2min。

较佳实施情况下,所述步骤5中的发花条件为将蒸好的黑茶放入纸质材料做成的长方形袋中,然后连袋带茶放入由金属网板组合而成的培养容器中,将培养容器连同茶一起放入温湿度控制培养箱内并盖上粗土布,打开热风入口通入热空气进行干燥,温度35℃,时间48h;两天后,利用温湿度控制培养箱的蒸气加温、通循环冷却水降温、喷雾加湿、箱底通风管通风干燥减湿的功能,白天控制温度35℃,茶叶湿度21%,晚上控制温度23℃,茶叶湿度26%,时间8天;待微生物酶活性由低到高产生变化及主要生化成份产生变化时,白天将温度调到23℃,茶叶湿度23%,晚上30℃,茶叶湿度22%,时间5天;待酶变化合物和亚麻酸甲酯等酸类化合物的含量增加后,控制温度为25℃,茶叶湿度18%,时间5天。

一种用于黑茶散茶金花发花工序的温湿度控制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此装置包括喷雾器(4)、封闭夹层(6)、温湿度控制器(8)、空气干燥层(9)、培养容器(11);所述培养容器(11)外部设置有空气干燥层(9),空气干燥层(9)外部设置有封闭夹层(6);所述空气干燥层(9)的一侧设置有热风入口(7);所述封闭夹层(6)的一侧设置有汽液出口(1),汽液出口(1)上设置有出口压力控制开关(3),封闭夹层(6)的另一侧设置有汽液入口(2);所述汽液入口(2)由循环冷却水入口(21)和循环蒸汽入口(22)组成,循环冷却水入口(21)和循环蒸汽入口(22)分别设置有循环冷却水入口电磁阀(211)和循环蒸汽入口电磁阀(221);所述封闭夹层(6)的上部设置有喷雾器(4),喷雾器(4)上设置有喷雾电磁开关(10);所述用于监测、调控培养容器(11)内部温湿度的温湿度控制器(8)安装于封闭夹层(6)的外部。

所述喷雾器(4)设置有旋转接头(5)。

所述空气干燥层(9)内安装有依照培养容器(11)形状设置的金属网板。

所述培养容器(11)由金属网板组合而成。

综上所述,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黑茶散茶金花发花的方法,该方法中选用二叶一芯的黑茶茶蕊作为原材料制作成为黑茶嫩散茶,发花后得到的金花黑茶散茶滋味浓郁且细腻,口感更佳。

(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黑茶散茶金花发花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控制发花培养的温湿度实现黑茶散茶自然发花,避免了利用冠突散囊菌培养液并添加诱导剂诱导茶叶发花可能出现的培养基或其他化学添加剂的污染,保证金花黑茶散茶的品质;且操作简单,利于实现大批量生产化作业,以满足市场对于金花黑茶散茶的需求。

(3)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黑茶散茶金花发花工序的温湿度控制培养箱,将该装置应用到本发明涉及的金花发花方法中,能够简单、有效、准确地实现黑茶嫰散茶培养金花所需的苛刻培养环境,即根据具体环境可及时、准确地对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便于人工管理与控制;且通过调节可使该装置容器内部昼夜温差拉大,利于发花,培养出的金花颗粒大,发花茂盛且普遍,从而显著提高金花黑茶散茶的品质。

(4)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黑茶散茶金花发花工序的温湿度控制培养箱,将其应用于黑茶散茶发花工艺中可以使发花工艺不受气候影响,一年四季均可生产,解决了只有夏天才能生产茯茶的问题,同时提高金花黑茶散茶的年产量,达到满足市场对于金花黑茶需求的目的。

(5)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黑茶散茶金花发花工序的温湿度控制培养箱,其结构简单,操作便捷,能够为黑茶金花的生长提供理想的环境,从而提高黑茶金花的产量和品质,且本装置利用的是循环水冷却和循环蒸汽加热,即利用较少冷却水和蒸汽就可实现对金花培养温度的控制,不仅节省能源,还方便人工管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一种用于黑茶散茶金花发花工序的温湿度控制培养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涉及的一种用于黑茶散茶金花发花工序的温湿度控制培养箱的右视图。

图3是本发明涉及的一种用于黑茶散茶金花发花工序的温湿度控制培养箱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涉及的一种用于黑茶散茶金花发花工序的温湿度控制培养箱沿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采用本发明涉及的金花发花方法及温湿度控制培养箱得到的金花黑茶散茶的40倍放大图片。

在说明书附图1-4中所述的数字标注表示为:1、汽液出口;2、汽液入口;21、循环冷却水入口;211、循环冷却水入口电磁阀;22、循环蒸汽入口;221、循环蒸汽入口电磁阀;3、出口压力控制开关;4、喷雾器;5、旋转接头;6、封闭夹层;7、热风入口;8、温湿度控制器;9、空气干燥层;10、喷雾电磁开关;11、培养容器。

在说明书附图5中所述的数字标注表示为:51、金花;52、黑茶散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实施例1:

参看图1、图2、图3、图4,一种用于黑茶散茶金花发花工序的温湿度控制培养箱,此装置包括喷雾器4、封闭夹层6、温湿度控制器8、空气干燥层9、培养容器11,培养容器11外部设置有空气干燥层9,空气干燥层9外部设置有封闭夹层6,空气干燥层9的一侧设置有热风入口7。温湿度控制器8安装于封闭夹层6的外部,其用于监测、调控培养容器11内部温湿度。培养容器11是由金属网板组合而成,在使用时,会在培养容器11的上部盖有一土布,使茶叶不直接接触到喷雾带来的湿度;在空气干燥层9内安装有依照培养容器11形状设置的金属网板。

在具体操作中,茶叶放入由纸质材料做成的长方形袋中,再放入由金属网板组合而成的培养容器11中,空气干燥层9的金属网板与培养容器11的四面侧壁及底部之间均设有2.5cm距离。封闭夹层6的一侧设置有汽液入口2,汽液入口2由循环冷却水入口21和循环蒸汽入口22组成,循环冷却水入口21和循环蒸汽入口22分别设置有循环冷却水入口电磁阀211和循环蒸汽入口电磁阀221。

在具体操作中,通过对温湿度控制器8进行温湿度时间设定,当培养容器11内需增温时,温湿度控制器8控制循环蒸汽入口电磁阀221自动打开,向容器夹层内通入蒸汽,培养容器11内温度迅速升高,达到设定温度后自动停止;

当培养容器11内需降温时,温湿度控制器8控制循环冷却水入口电磁阀211自动打开,向培养容器11夹层内通入冷却水,培养容器11内温度迅速下降,达到设定温度后自动停止;

当培养容器11内需增湿时,温湿度控制器8控制喷雾电磁开关10自动打开,向盖在培养容器11上的土布喷雾,达到设定湿度后自动停止;

当培养容器11内需除湿时,温湿度控制器8控制容器右下方热风入口7上的热风电动阀门自动打开,向容器内前、后、左、右、底部的空间吹进热空气进行干燥,达到设定湿度后自动停止。

封闭夹层6的另一侧设置有汽液出口1,汽液出口1上设置有出口压力控制开关3,当培养容器11外壳内蒸汽压力超过设定压力时,出口压力控制开关3自动打开,蒸汽通过汽液出口1排出,并进入蒸汽主管道进行蒸汽循环;当培养容器11外壳内冷却水压力超过设定压力时,出口压力控制开关3自动打开,冷却水通过汽液出口1排出,并进入冷却水主管道进行冷却水循环。

封闭夹层6的上部设置有喷雾器4,喷雾器4上设置有喷雾电磁开关10,且喷雾器4设置有旋转接头5,便于多方位的喷洒水汽。

实施例2:

一种黑茶散茶金花发花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黑茶原材料选择:选用二叶一芯的黑茶茶蕊制作成黑茶,并将上述黑茶进行去灰沫、粗叶片、杆茶工序后备用;

步骤2、渥堆发酵:将步骤1得到的黑茶控制温度在55℃渥堆、发酵14h,渥堆高度2m;

步骤3、在步骤2所述发酵好的黑茶渥堆上均匀洒上茶汁水,30min后搅伴黑茶渥堆,敞凉、降温至室温,保持茶叶湿度为25%;

步骤4、气蒸:对步骤3所得黑茶进行汽蒸1.5min,气蒸过程中温度控制在110℃;

步骤5、控温湿度发花:将蒸好的黑茶放入纸质材料做成的长方形袋中,然后连袋带茶放入由金属网板组合而成的培养容器中,将培养容器连同茶一起放入温湿度控制培养箱内并盖上粗土布,打开热风入口通入热空气进行干燥,温度34℃,时间48h;两天后,利用温湿度控制培养箱的蒸气加温、通循环冷却水降温、喷雾加湿、箱底通风管通风干燥减湿的功能,白天控制温度34℃,茶叶湿度22%,晚上控制温度22℃,茶叶湿度27%,时间9天;待微生物酶活性由低到高产生变化及主要生化成份产生变化时,白天将温度调到22℃,茶叶湿度24%,晚上29℃,茶叶湿度23%,时间6天;待酶变化合物和亚麻酸甲酯等酸类化合物的含量增加后,控制温度为24℃,茶叶湿度17%,时间5天;

步骤6、干燥、包装:发花结束后将由金属网板组合而成的培养容器连同茶叶一同取出,拿掉培养容器将已发花黑茶散茶放到通风处,常温、自然干燥30天至茶叶湿度低于9%,包装常温保存。

实施例3:

一种黑茶散茶金花发花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黑茶原材料选择:选用二叶一芯的黑茶茶蕊制作成黑茶,并将上述黑茶进行去灰沫、粗叶片、杆茶工序后备用;

步骤2、渥堆发酵:将步骤1得到的黑茶控制温度在65℃渥堆、发酵10h,渥堆高度1.5m;

步骤3、在步骤2所述发酵好的黑茶渥堆上均匀洒上茶汁水,50min后搅伴黑茶渥堆,敞凉、降温至室温,保持茶叶湿度为22%;

步骤4、气蒸:对步骤3所得黑茶进行汽蒸2.5min,气蒸过程中温度控制为100℃;

步骤5、控温湿度发花:将蒸好的黑茶放入纸质材料做成的长方形袋中,然后连袋带茶放入由金属网板组合而成的培养容器中,将培养容器连同茶一起放入温湿度控制培养箱内并盖上粗土布,打开热风入口通入热空气进行干燥,温度36℃,时间48h;两天后,利用温湿度控制培养箱的蒸气加温、通循环冷却水降温、喷雾加湿、箱底通风管通风干燥减湿的功能,白天控制温度36℃,茶叶湿度20%,晚上控制温度24℃,茶叶湿度25%,时间7天;待微生物酶活性由低到高产生变化及主要生化成份产生变化时,白天将温度调到24℃,茶叶湿度22%,晚上31℃,茶叶湿度21%,时间4天;待酶变化合物和亚麻酸甲酯等酸类化合物的含量增加后,控制温度为26℃,茶叶湿度17%,时间4天;

步骤6、干燥、包装:发花结束后将由金属网板组合而成的培养容器连同茶叶一同取出,拿掉培养容器将已发花黑茶散茶放到通风处,常温、自然干燥30天至茶叶湿度低于9%,包装常温保存。

实施例4:

一种黑茶散茶金花发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黑茶原材料选择:选用二叶一芯的黑茶茶蕊制作成黑茶,并将上述黑茶进行去灰沫、粗叶片、杆茶工序后备用;

步骤2、渥堆发酵:将步骤1得到的黑茶控制温度在60℃渥堆、发酵12h,渥堆高度1.75m;

步骤3、在步骤2所述发酵好的黑茶渥堆上均匀洒上茶汁水,40min后搅伴黑茶渥堆,敞凉、降温至室温,保持茶叶湿度为23%;

步骤4、气蒸:对步骤3所得黑茶进行汽蒸2min,气蒸过程中温度为105℃;

步骤5、控温湿度发花:将蒸好的黑茶放入纸质材料做成的长方形袋中,然后连袋带茶放入由金属网板组合而成的培养容器中,将培养容器连同茶一起放入温湿度控制培养箱内并盖上粗土布,打开热风入口通入热空气进行干燥,温度35℃,时间48h;两天后,利用温湿度控制培养箱的蒸气加温、通循环冷却水降温、喷雾加湿、箱底通风管通风干燥减湿的功能,白天控制温度35℃,茶叶湿度21%,晚上控制温度23℃,茶叶湿度26%,时间8天;待微生物酶活性由低到高产生变化及主要生化成份产生变化时,白天将温度调到23℃,茶叶湿度23%,晚上30℃,茶叶湿度22%,时间5天;待酶变化合物和亚麻酸甲酯等酸类化合物的含量增加后,控制温度为25℃,茶叶湿度18%,时间5天;

步骤6、干燥、包装:发花结束后将由金属网板组合而成的培养容器连同茶叶一同取出,拿掉培养容器将已发花黑茶散茶放到通风处,常温、自然干燥30天至茶叶湿度低于9%,包装常温保存。

利用本发明涉及的金花发花方法及温湿度控制培养箱可以使黑茶嫩散茶实现自然发花、且能够简单、有效、准确地实现黑茶嫰散茶培养金花所需苛刻培养环境中的温湿度调控而不受气候影响,便于人工管理与控制,发花效果好,金花普遍茂盛、色泽鲜艳金黄、颗粒大,从而显著提高金花黑茶散茶的品质。采用本发明涉及的金花发花方法及温湿度控制培养箱得到的金花黑茶散茶的40倍放大图片如图5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哪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