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Survivin-MUC1融合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Survivin-MUC1融合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素(Survivin)和粘蛋白(MUC1)的融合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融合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本发明还同时提供了编码所述融合蛋白的核酸分子,以及含有所述核酸分子的重组载体、表达盒、重组细胞、重组菌或重组病毒;所述核酸分子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实验证明,将本发明所提供的Survivin-MUC1融合蛋白以及经所述Survivin-MUC1融合蛋白致敏的DC免疫小鼠后,能够显著的提高小鼠血清中Survivin和/或MUC1蛋白特异性IgG抗体的水平。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84891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6-1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罗保君;

    申请/专利号CN201410058974.5

  • 发明设计人 罗保君;

    申请日2014-02-21

  • 分类号C07K19/00;C07K16/28;C07K16/18;C12N15/62;C12N15/63;C12N7/01;C12N5/0784;

  • 代理机构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关畅

  • 地址 100142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28号航医大厦1512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3:32:3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1-20

    授权

    授权

  • 2014-07-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7K19/00 申请日:201402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6-1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素(Survivin)和粘蛋白(MUC1)的融合蛋白及其编码基因 与应用。

背景技术

生存素(Survivin)是目前已知作用最强的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为肿瘤生长所必需。Survivin有其进化上高度保守的凋亡抑制功能,能以特 征性的结构直接或间接抑制caspase依赖或caspase不依赖的凋亡途径,有效地对抗细 胞的凋亡过程。高表达的Survivin通过启动抗凋亡机制引起细胞增殖,肿瘤形成。 Survivin经CMyc最终阻止细胞分裂造成的端粒缩短,从而延长细胞的寿命,导致细 胞增生,永生化和癌变。

Survivin特异地表达于G2/M期,在绝大多数肿瘤组织中呈高表达,确定的有脑肿 瘤、膀胱癌、肝癌、卵巢癌、结肠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食管癌、急性白血病、乳 腺癌、淋巴瘤、胰腺癌等。而在分化成熟的正常组织中,则未见Survivin表达。这一 特性,使得靶向Survivin的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能够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抑制其增 殖,正常组织却能不受损伤和影响。Mesri等人把含有磷酸化缺失的Survivin突变体 (Thr34Ala)的腺病毒PADT34A于体外分别转染前列腺癌、肺癌、宫颈癌和结肠癌 细胞后都发生了自发性的凋亡,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及caspase3的活性增加。相反, 用PADT34A感染正常的人类细胞,如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其增生能力不受影响。

可见,作为一种广泛的肿瘤抗原,Survivin可以作为抗肿瘤免疫治疗的一个广泛 适用的靶基因。

MUC1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多种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在介导内皮细胞与外环境 的相互作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据研究发现MUC1的作用有促进肿瘤生长和生存、 参与致癌和肿瘤迁移过程、参与应激诱导凋亡及化疗因素等。MUC1正常情况下主要 表达于多种组织、器官上皮细胞近管或腺腔面,呈顶端表达,极性分布,是糖基化的 内在膜蛋白。在许多肿瘤中MUC1异常表达,主要见于唾液腺、消化道、呼吸道及生 殖道的上皮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在恶性肿瘤中,MUC1过度表达,失去极性分布, 表现为NH2端功能区低糖基化或糖基化紊乱,碳链缩短,暴露蛋白核心位点。这种异 常糖链表位具有肿瘤抗原相对特异性,使其成为一种潜在的肿瘤生物学标志物,目前 已用于肿瘤的诊断和生物学治疗。

MUC1在癌变时可发生质和量的改变,出现新的抗原表位。同时,MUC1也是最 先与机体免疫系统接触的细胞表面分子之一。肿瘤MUC1可以非MHC限制性和MHC 限制性方式活化CTLs,这些活化的CTLs可杀伤表达MUC1的肿瘤细胞。因此, MUC1是肿瘤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理想的靶分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素(Survivin)和粘蛋白(MUC1)的融合蛋白及其 编码基因与应用。

本发明所提供的Survivin-MUC1融合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

为了便于Survivin-MUC1融合蛋白的纯化,可在由序列表中序列1的氨基酸残基 序列组成的蛋白质的氨基末端或羧基末端连接上如下表所示的标签。

表:标签的序列

标签 残基 序列 Poly-Arg 5-6(通常为5个) RRRRR Poly-His 2-10(通常为6个) HHHHHH FLAG 8 DYKDDDDK Strep-tag II 8 WSHPQFEK c-myc 10 EQKLISEEDL

编码所述Survivin-MUC1融合蛋白的核酸分子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所述核酸分子可以是DNA,如cDNA、基因组DNA或重组DNA;所述核酸分子 也可以是RNA,如mRNA、hnRNA或tRNA等。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核酸分子具体为编码所述Survivin-MUC1融合蛋 白的基因(命名为Survivin-MUC1);所述基因是如下1)或2)所述的DNA分子:

1)编码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2的第3-575位DNA分子;

2)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DNA分子。

其中,序列1由191个氨基酸组成;第1-131位氨基酸为生物素(Survivin),第 132-191位氨基酸为粘蛋白(MUC1)。序列2由575个核苷酸组成,第3-575位为编 码序列,编码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蛋白质。

下述a)-f)中的任一种生物材料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a)含有所述核酸分子的重组载体;

b)含有所述核酸分子的表达盒;

c)含有所述核酸分子的重组细胞;

d)含有所述核酸分子的重组微生物;

e)含有所述核酸分子的重组病毒;

f)经所述Survivin-MUC1融合蛋白致敏的树突状细胞。

上述生物材料中,a)所述的重组载体可为重组表达载体,也可为重组克隆载体。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重组表达载体中启动所述Survivin-MUC1基因转录的 启动子具体为T7启动子。更为具体的,所述重组表达载体为在pET28a载体的多克隆 位点处插入所述Survivin-MUC1基因得到的重组质粒。所述多克隆位点具体为BamH I 和Xho I。b)所述的表达盒由能够启动所述Survivin-MUC1基因表达的启动子,所述 Survivin-MUC1基因,以及转录终止序列组成。c)所述重组细胞不包括动植物繁殖材 料。d)所述重组微生物具体可为细菌,酵母,藻和真菌。在本发明中,所述重组微生 物具体为表达所述Survivin-MUC1融合蛋白的大肠杆菌BL21(DE3)。e)所述重组病毒 可为携带有所述Survivin-MUC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重组腺相关病毒等。f)所述树突 状细胞可为小鼠来源(如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或人来源(如人外周血来源) 的树突状细胞。在本发明中,所述树突状细胞为由小鼠骨髓来源的细胞经终浓度为 20ng/ml的GM-CSF,以及终浓度为20ng/ml的IL-4诱导所得。

上述Survivin-MUC1融合蛋白,或核酸分子,或上述生物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在制 备下述产品中的应用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提高血清中Survivin和/或MUC1蛋白 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的产品。

活性成分为上述Survivin-MUC1融合蛋白,或核酸分子,或上述生物材料中的至 少一种的如下产品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提高血清中Survivin和/或MUC1蛋白特 异性IgG抗体水平的产品。

所述Survivin-MUC1融合蛋白的制备方法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Survivin-MUC1融合蛋白的编码基因在生物细胞 中进行表达得到所述Survivin-MUC1融合蛋白;所述生物细胞可为微生物细胞、非人 动物细胞或植物细胞。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物细胞具体为大肠杆菌(具 体如BL21DE3)。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Survivin-MUC1融合蛋白为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蛋白;具 体的,所述Survivin-MUC1融合蛋白的编码基因(Survivin-MUC1基因)是如下1)或 2)所述的DNA分子:

1)编码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2的第3-575位DNA分子;

2)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DNA分子。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Survivin-MUC1基因具体通过重组表达载体的形 式导入所述目的大肠杆菌中;所述重组表达载体具体为在pET28a载体的多克隆位点 处插入所述Survivin-MUC1基因得到的重组质粒。

在本发明中,以上所有的所述Survivin-MUC1融合蛋白均是按照如下方法制备得 到的:将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DNA片段替换pET28a载体的酶切位点BamH I和Xho I之间的小片段后,经原核表达得到所述Survivin-MUC1融合蛋白。

实验证明,将本发明所提供的Survivin-MUC1融合蛋白以及经所述Survivin-MUC1 融合蛋白致敏的DC免疫小鼠后,能够显著的提高小鼠血清中Survivin和/或MUC1蛋 白特异性IgG抗体的水平。

附图说明

图1为重组表达载体pET-SM的PCR鉴定电泳结果。其中,泳道M为DNA maker 2000,泳道1-7为不同克隆的PCR鉴定结果,目的条带大小约为600bp。

图2为重组表达载体pET-SM的BamHⅠ和XhoⅠ双酶切鉴定电泳结果。其中, 泳道M为DNA maker2000plus,泳道1为pET-SM经BamHⅠ和XhoⅠ双酶切后的电 泳结果(目的条带大小约为600bp)。

图3为纯化后的Survivin-MUC1融合蛋白的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其中,泳道 M为蛋白分子量标准;泳道1为纯化后的Survivin-MUC1融合蛋白。

图4为体外诱导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鉴定结果。其中,对照组为未经诱 导的骨髓细胞;结果显示有94.7%成熟的mDC细胞表达CD11c分子,有93.8%成熟 的mDC细胞表达CD86分子,两分子的表达量均较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

图5为ELISA检测血清中Survivin和/或MUC1特异性抗体的结果。其中,A为 第一次免疫后7天的检测结果;B为第二次免疫后7天的检测结果。A和B中,1均 为PBS DC组;2均为Survivin-MUC1融合蛋白(50μg/ml)负载DC组;3均为 Survivin-MUC1融合蛋白(100μg/ml)负载DC组;4均为Survivin-MUC1融合蛋白免 疫组(100μg/只)。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8周龄的雄性Balb/C小鼠:军事医学科学院动物中心,Cat10062。

人淋巴细胞cDNA:北京傲锐东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at:10006

pET-28a质粒:Merck公司,产品目录号TB273。

抗MUC1单克隆抗体:鼠源,中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货号:D10001。

HRP标记的羊抗鼠IgG:中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货号:B20056。

GM-CSF(鼠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北京鸿跃创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 目录号:315-03。

IL-4(小鼠白细胞介素-4):北京鸿跃创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目录号:214-14。

LPS(鼠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北京鸿跃创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目录 号:315-03。

FITC标记的CD86、CD11c、CD80、CD83、HLA-DR、CD40、CD1a抗体均购 自BD公司。

NaHCO3包被液(pH9.6的0.05M碳酸盐缓冲液):1.59克Na2CO3(北京鸿跃创 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目录号:118-02)、2.93克NaHCO3(北京鸿跃创新生物科 技有限公司,产品目录号:118-04),加蒸馏水至1000ml。

PBST:将吐温20溶于PBS磷酸盐缓冲液,使吐温20的终浓度为0.05%的体积 含量。

PBS磷酸盐缓冲液:北京鸿跃创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目录号:308-04。

实施例1、Survivin-MUC1融合蛋白的制备

一、重组表达载体pET-SM的构建

以人淋巴细胞的cDNA为模板,以S-up和S-down为上下游引物进行PCR扩增, 获得Survivin基因片段;以M-up和M-down为上下游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MUC1 基因片段。

S-up:5’-acat gaaggaccac cgcatctcta-3’(序列2的第1-24位)

S-down:5’-a agcttatcca tggcagccag-3’(序列2的第375-395位的反向互补序列)

M-up:5’-ggtgtcacc tcggccccgg-3’(序列2的第396-414位)

M-down:5’-ttag tgggctgggg gggcggtgga-3’(该序列的第4-24位为序列2的第 555-575位的反向互补序列)

以回收所得的Survivin基因片段和MUC1基因片段为模板,设计如下四条引物, 通过融合PCR将扩增的Survivin-MUC1基因融合,在其引物中分别引入酶切位点 BamH I(TaKaRa:D101A)和Xho I(TaKaRa:D1094A)。

Survivin上游:5’-aggatccacat gaaggaccac-3’(下划线部分为BamH I的识别位点, 其后的序列为序列2的第1-14位)

Survivin下游:5’-ggggccga ggtgacacca agcttatcca-3’(序列2的第385-412位的反 向互补序列)

MUC1上游:5’-tggataagct tggtgtcacc tcggcccc-3’(序列2的第385-412位)

MUC1下游:5’-aa ctcgag g tgggctgggg-3’(下划线部分为Xho I的识别位点,其后 的序列为序列2的第565-575位的反向互补序列)

原核表达载体pET-28a(XhoⅠ识别位点的下游有由6个His组成的标签)用BamH I和Xho I双酶切将其线性化后,与经过同样双酶切的Survivin-MUC1融合片段于 14℃连接过夜。连接产物转入大肠杆菌DH5α中,接种LB卡那霉素抗性固体培养基 37℃培养过夜,挑取单克隆至1.5ml含有卡那霉素的LB培养基中,37℃220rpm 培养过夜,16小时后提取质粒用于PCR(所用引物为“Survivin上游”和“MUC1下 游”)、酶切和测序鉴定。

将经PCR和酶切鉴定正确的质粒(图1和图2)送样测序。将经测序表明在pET-28a 的多克隆位点BamHⅠ和XhoⅠ之间插入序列表中序列2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ET-SM。

二、Survivin-MUC1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及鉴定

1、Survivin-MUC1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

将步骤一中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pET-SM转化到大肠杆菌宿主菌BL21(DE3)中, 用终浓度为1.0mmol/L的IPTG,在37℃诱导3h,收集菌悬液,5000g离心收集菌 体,将细菌重悬于Buffer A(终浓度为0.5mo l/L的NaCl,终浓度为20mmo l/L的 Tris-HCl,pH8.0)中,4℃条件下超声10分钟,破碎细菌,离心洗涤沉淀(包涵体), 8mol/L尿素变性增溶,获得待纯化的粗制蛋白。

由于目的蛋白Survivin-MUC1的C端带有6个His,故而将待纯化粗制蛋白经 Ni-NTA agarose亲和柱(Merck:HB223)分离纯化,根据产品操作说明书进行。

纯化后的蛋白使用透析方法复性,尿素浓度梯度依次为6mol/L、4mo l/L、2mol/ L、1mo l/L、0.25mol/L、0.1mo l/L、0mol/L,每个浓度透析时间为12h。

2、Survivin-MUC1融合蛋白的SDS-PAGE检测及Western blot检测

PBS缓冲液(pH7.4)配方:磷酸二氢钾(KH2PO4):0.27g,磷酸氢二钠(Na2HPO4): 1.42g,氯化钠(NaCl):8g,氯化钾(KCl)0.2g,加去离子水约800mL,充分搅拌溶 解,然后加入浓盐酸调pH至7.4,最后定容到1L。高温高压灭菌后室温保存。

样品稀释液:5g脱脂奶粉溶于100ml PBS缓冲液。

TBST(pH7.4)缓冲液:Tris(三羟甲基胺基甲烷):12.1g,NaCl:17.5g,加蒸 馏水1500ml,加入20ml Triton X-100磁性搅拌下滴加浓HCl至pH为7.4,再加蒸馏 水至2000ml,即可。

将步骤1获得的纯化后的Survivin-MUC1融合蛋白进行SDS-PAGE电泳,电泳后 转移硝酸纤维素膜,用5%脱脂奶粉(5g脱脂奶粉溶于100ml PBS缓冲液)封闭;加 抗MUC1单克隆抗体(用样品稀释液按照1:2000的体积比稀释),室温轻摇作用2h; TBST缓冲液洗涤3次,每次5min;加入HRP标记的羊抗鼠IgG(用样品稀释液按 照1:2000的体积比稀释),室温反应2h,同上洗涤;ECL显色。

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纯化后得到了单一的大小约为32KD的目的条带,与 Survivin+MUC1融合蛋白分子量相符,且无其他杂带。可见,步骤1获得的纯化后的 Survivin-MUC1融合蛋白具有较高的纯度。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如图3所示,可见, 纯化后的Survivin-MUC1融合蛋白具有保持了较好的抗原性。以上结果说明步骤1获 得的纯化后的Survivin-MUC1融合蛋白满足实验需求,可用于以下实施例的动物实验。

实施例2、Survivin-MUC1融合蛋白致敏的树突状细胞的制备

一、体外诱导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取健康雄性10周龄Balb/c小鼠6只,颈椎脱位法将小鼠处死,75%乙醇浸泡10min, 无菌状态下取出股骨及胫骨,浸泡在生理盐水中,分别用5ml、2ml、1ml注射器吸取 5ml的生理盐水将股骨及胫骨中的骨髓冲出,将细胞悬液过200目筛网,去除多余的 脂肪及组织后1500rpm×10min,弃上清,加入2ml红细胞裂解液,将细胞混匀,于4 ℃反应15min。加入40ml生理盐水混匀,1500rpm×10min,弃上清,重复2次,弃上 清,加入5ml RPMI-1640培养基(北京茂健联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细胞混匀,取 出部分细胞计数,调整细胞浓度为1.0×106个/ml,将细胞铺入6孔板中,每孔2ml培 养基。于CO2培养箱中培养2h,2h后,弃培养上清,用生理盐水洗一次,每孔加入 含有细胞因子的RPMI-1640培养基,细胞因子的终浓度分别为:GM-CSF(20ng/ml)、 IL-4(20ng/ml),37℃、CO2培养箱培养,此时计为d0天,d2、d5天分别半量换液, 并在d5天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鉴定和计数。方法如下:采用1000r/min离心10min, 分别收集上述培养的细胞,再用含0.1%(0.1g/100ml)BSA的PBS冲洗封闭细胞一 次,离心去上清后将细胞浓度调整为1.0×106个/ml,重悬于1.5mL的EP管中,分别 加入2μL荧光标记的抗体(FITC标记的CD80、CD86、CD83、HLA-DR、CD11c、 CD40、CD1a抗体),常温下染色20min,离心并取300μL的PBS把染色后的细胞转 移于流式管,用于流式细胞仪检测,软件WinMDI2.9分析数据。实验同时设置未经 诱导的骨髓细胞作为对照组。

对细胞的鉴定结果显示所示,经成熟诱导后的细胞,高表达HLA-DR、CD40、 CD80、CD86、CD83、CD11c、CD1a,其中CD86和CD11c的表达量较诱导前(即对 照组)有显著提高(图4)。可见经上述条件诱导已获得成熟的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 状细胞。

二、Survivin-MUC1融合蛋白致敏的树突状细胞的制备

将步骤一获得的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按照1×106个细胞/孔的用量进行6孔 板铺板。分为3组,向其中一组中加入终浓度为50μg/ml的Survivin-MUC1融合蛋白, 向其中的另一组加入终浓度为100μg/ml的Survivin-MUC1融合蛋白,其余的一组不加 Survivin-MUC1融合蛋白,作为对照组。待Survivin-MUC1融合蛋白与细胞孵育12-16 小时后,加入终浓度为100ng/ml的LPS(没加蛋白的对照组也同时加入),孵育16-24 小时后,收集各组DC细胞,并计数,准备用于免疫小鼠。

实施例3、用Survivin-MUC1融合蛋白致敏的树突状细胞以及Survivin-MUC1 融合蛋白免疫小鼠

用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Survivin-MUC1融合蛋白和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 Survivin-MUC1融合蛋白致敏的树突状细胞免疫小鼠,通过ELISA的方法分析小鼠血 清中Survivin和/或MUC1特异性IgG抗体的产生情况。

一、小鼠免疫

实验分组及各组的免疫情况见表1。融合蛋白或树突状细胞溶于PBS中,分别于 第0天和第8天各注射1针,每只小鼠每次皮下注射100微升。

表1小鼠免疫实验的分组及各组的免疫情况

二、ELISA检测血清中抗体水平

在步骤一第一次免疫后7天和第二次免疫后7天分别取小鼠尾血,采用ELISA的 方法分析小鼠血清中Survivin和/或MUC1特异性IgG抗体的产生情况。具体操作如下:

以MUC1合成肽(序列3)、Survivin+MUC1蛋白(包被用量均为200ng/孔,用 pH9.6的NaHCO3包被液稀释)分别4℃包被过夜,封闭液(PBS+3g/100ml的BSA) 封闭2小时后,PBST洗涤4次;将小鼠血清按体积比1:25进行稀释,37℃孵育1h; PBST洗涤4次,每次5分钟;加羊抗小鼠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IgG抗体(Sigma,按 1:4000稀释),37℃孵育1h。每孔加入底物TMB,37℃避光显色5-15min,每孔加入 50μl终止液(2mol/L H2SO4)终止显色,置于450nm测定每孔光密度值。各组中每只 小鼠每个稀释度的血清设置3个复孔,同时以未经注射的健康小鼠的血清作为阴性对 照。

一次免疫后7天的ELISA检测结果如图5中A所示,Survivin+MUC1融合蛋白 免疫小鼠产生较强的特异性免疫抗体,而融合蛋白致敏的DC细胞免疫的小鼠与对照 相比没明显差异。第二次免疫后7天的ELISA检测结果如图5中B所示,第二次免疫 后,与融合蛋白免疫的小鼠相似,融合蛋白致敏的DC细胞免疫小鼠也产生了特异抗 体。以上结果表明,通过两次免疫,融合蛋白致敏的DC在小鼠机体产生了与融合蛋 白相似的体液免疫反应。由于致敏的DC还可诱发机体产生针对融合蛋白的T细胞免 疫反应;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外周血分离肿瘤病人DC,用肿瘤特异蛋白 Survivin-MUC1在体外致敏DC,回输病人,从而诱导机体产生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 体液反应和细胞免疫反应,杀死肿瘤细胞。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