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一种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该组合物由活性成分和药用辅料制备而成,所述的活性成分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材原料经水煎后提取而成:荔枝核70-100份、小伸筋草31-40份、远志15-23份、附子7-14份。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通过外用敷于神阙穴,能兴奋肠管,促进肠蠕动,缩短肛门排气时间,从而起到消胀除滞的作用,使产妇恢复正常饮食的时间大幅度提前,从而促进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89335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杨献华;

    申请/专利号CN201410173886.X

  • 发明设计人 李正美;

    申请日2014-04-29

  • 分类号A61K36/80(20060101);A61P1/00(20060101);A61P1/14(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76017 山东省临沂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业大厦A212室金迪科技信息服务中心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3:10:4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6-13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A61K36/8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40429

    著录事项变更

  • 2017-06-13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K36/80 登记生效日:20170525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40429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5-12-23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A61K36/8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40429

    著录事项变更

  • 2015-10-28

    授权

    授权

  • 2014-07-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80 申请日:201404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7-02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剖宫产在我国俨然已成为了主流生产方式,而由此带来的术后并发症问题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腹胀是剖宫产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因精神紧张、麻醉、术中牵拉等因素,使机体的肠道出现暂时性的功能障碍,导致肠蠕动减弱甚至消失,使得肛门排气延迟,影响产妇的进食和身体康复。因此如何促进术后肠蠕动的尽早恢复,懈除肠麻痹和腹胀,也成为产科临床护理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产妇由于腹部切口的疼痛、子宫收缩痛,体位的受限等,使其舒适感降低,精神紧张,睡眠质量差,影响进食,泌乳量减少。中医认为剖宫产术后由于伤气耗血、血虚气滞、虚实夹杂,导致肠腑之气机运行降而不升,动而不静;病机是脾失健运、胃失和降、传导失职、脉络受损、气滞血瘀、中焦受阻和体虚、肾气不足、气不能推动肠蠕动所致。脐部为神阙穴,系任脉之主穴,与十二经脉相连,也与脏腑和全身相通,为通调周身经点,脐之深部直接与大肠相连,故神阙穴为开窍复苏之要穴。敷脐又称脐疗,是以中医经络学说和脏腑学说为理论基础,根据不同病症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治疗药物,是一种经穴外治法,属于经皮给药范畴,是WHO推荐的第三代给药法。通过局部药物吸收、腧穴经络传递、系统调节的作用,可达到温通元阳、扶正固本、调畅经络、健运脾胃、化塞湿积等功效。

发明内容

中药敷脐是运用中医药的特色疗法缓解患者症状的护理手段。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敷脐疗法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药物组合物,由活性成分和药用辅料制备而成,其中所述的活性成分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材原料经水煎后提取而成:荔枝核70-100份、小伸筋草31-40份、远志15-23份、附子7-14份。 

优选地,如上所述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的活性成分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材原料经水煎后提取而成:荔枝核75-90份、小伸筋草34-36份、远志17-20份、附子9-11份。

进一步优选地,如上所述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的活性成分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材原料经水煎后提取而成:荔枝核80份、小伸筋草35份、远志18份、附子10份。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采用的中药材原料具有如下来源:荔枝核选用无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 的干燥成熟种子。小伸筋草选用玄参科植物短冠草的干燥全草。远志选用远志科植物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的干燥根。附子选用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

本发明人通过大量临床应用发现,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敷于神阙穴能兴奋肠管,促进肠蠕动,缩短肛门排气时间,从而起到消胀除滞的作用,使产妇恢复正常饮食的时间大幅度提前。因此,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药新用途,即:上述的活性成分在制备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药物中的应用。优选地,上述的活性成分在制备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外用药物中的应用。

中药敷脐前,要向产妇说明用药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等,寒冷季节要注意保暖。护理人员动作要熟练,用药量要准确。操作时,要注意充分消毒脐部,用药后也要认真清洗,保持脐部干燥。清洁脐部皮肤时,不可用力擦拭,防止皮肤破损。用油剂、糊剂和散剂敷脐时,贴敷药物时要敷以塑料膜或胶布固定牢固,以保持药效,防止药物流失或污染衣被。中药敷脐后,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不适,如有不适应立即停药。注意皮肤有无过敏、皮疹和水泡等现象,避免覆盖的纱布或胶布潮湿、污染,防止皮肤感染。切忌用用停停,以免影响疗效。脐部皮肤有炎症、破损或对药物过敏者禁用。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称取荔枝核70-100份、小伸筋草31-40份、远志15-23份、附子7-14份,洗净去杂,晾干,粉碎成颗粒,然后加入药材重量10-15倍量的水煎煮1-1.5h,过滤,收集滤液;再在药渣中加入药材重量10倍量的水煎煮0.5-1h,过滤,收集滤液,将两次滤液合并,浓缩至溶液体积∶药材重量=0.5-1∶1的药物浸膏,将浸膏喷雾干燥(条件为进风温度为100℃,出风温度为80℃,物料温度为80℃,雾化压力为0.2兆帕,喷雾速度为5ml/s。),粉碎过100目筛,得到清膏粉;将清膏粉与辅料按照常规工艺制备为各种外用制剂,如凝胶剂、乳膏剂、软膏剂、擦剂、巴布剂,等等。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通过外用敷于神阙穴,能兴奋肠管,促进肠蠕动,缩短肛门排气时间,从而起到消胀除滞的作用,使产妇恢复正常饮食的时间大幅度提前,从而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该药在敷脐使用过程中,产妇无痛苦,患者用药依存性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作描述,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凡是不背离本发明构思的改变或等同替代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称取荔枝核7.5kg、小伸筋草3.1kg、远志1.5kg、附子1.4kg,洗净去杂,晾干,粉碎成颗粒,然后加入药材重量12倍量的水煎煮1h,过滤,收集滤液;再在药渣中加入药材重量10倍量的水煎煮1h,过滤,收集滤液,将两次滤液合并,浓缩至溶液体积∶药材重量=1∶1的药物浸膏,将浸膏喷雾干燥(条件为进风温度为100℃,出风温度为80℃,物料温度为80℃,雾化压力为0.2兆帕,喷雾速度为5ml/s。),粉碎过100目筛,得到清膏粉。

实施例2 

称取荔枝核9.0kg、小伸筋草3.6kg、远志2.3kg、附子1.1kg,洗净去杂,晾干,粉碎成颗粒,然后加入药材重量10倍量的水煎煮1.5h,过滤,收集滤液;再在药渣中加入药材重量10倍量的水煎煮0.5h,过滤,收集滤液,将两次滤液合并,浓缩至溶液体积∶药材重量=1∶1的药物浸膏,将浸膏喷雾干燥(条件为进风温度为100℃,出风温度为80℃,物料温度为80℃,雾化压力为0.2兆帕,喷雾速度为5ml/s。),粉碎过80目筛,得到清膏粉。

实施例3 

称取荔枝核8.0kg、小伸筋草3.5kg、远志1.8kg、附子1.0kg,洗净去杂,晾干,粉碎成颗粒,然后加入药材重量15倍量的水煎煮1h,过滤,收集滤液;再在药渣中加入药材重量10倍量的水煎煮1h,过滤,收集滤液,将两次滤液合并,浓缩至溶液体积∶药材重量=1∶1的药物浸膏,将浸膏喷雾干燥(条件为进风温度为100℃,出风温度为80℃,物料温度为80℃,雾化压力为0.2兆帕,喷雾速度为5ml/s。),粉碎过100目筛,得到清膏粉。

实施例4

称取荔枝核10.0kg、小伸筋草4.0kg、远志1.8kg、附子0.7kg,洗净去杂,晾干,粉碎成颗粒,然后加入药材重量12倍量的水煎煮1h,过滤,收集滤液;再在药渣中加入药材重量10倍量的水煎煮1h,过滤,收集滤液,将两次滤液合并,浓缩至溶液体积∶药材重量=1∶1的药物浸膏,将浸膏喷雾干燥(条件为进风温度为100℃,出风温度为80℃,物料温度为80℃,雾化压力为0.2兆帕,喷雾速度为5ml/s。),粉碎过100目筛,得到清膏粉。

临床应用例

首次行剖腹产分娩的单胎孕足月初产妇76例,年龄21-33岁,孕周38-41周,无妊娠合并症,均在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留有镇痛泵。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将76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8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等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产妇术后安返病房后,进行抗炎补液治疗,护理人员并给予常规护理:去枕平卧、禁食禁水6h,6h后进高热量、少渣、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如稀粥等,通过饮食的咀嚼动作诱发胃肠蠕动。同时,自产妇下腹回盲肠部开始循结肠向上运行,向左向下按摩推揉,手法由慢到快,由弱到强,每次20min,每天2次。术后8h开始每2h翻身1次,24h以后下床进行简单活动,并随时间加大运动量并延长活动时间。

试验组产妇在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术后6h开始采用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清膏粉进行脐部敷贴,每天1次,外敷3d,一贴为1疗程。实施方法:用棉签蘸75%酒精消毒肚脐后,带好手套将消毒纱布一块(10cm×10cm),取清膏粉5-8g,用少许蜂蜜调和成糊状,涂于纱布上,将纱布平铺在肚脐上,再将另一块纱布打开覆盖在上面,用胶布适当固定,敷药时间为60min,注意保暖,敷药后整理产妇衣服和床单位。由护理人员观察并记录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治疗结束后,统计试验结果,两组初产妇剖宫产术后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的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初产妇剖宫产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的比较(h)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通过表1的疗效结果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治疗的试验组患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这表明了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敷于神阙穴能兴奋肠管,促进肠蠕动,缩短肛门排气时间,从而起到消胀除滞的作用,使产妇恢复正常饮食的时间大幅度提前。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