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触控面板结构、触控显示面板结构及形成触控面板的方法

触控面板结构、触控显示面板结构及形成触控面板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在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的结构以及整合触控显示面板结构中,天线图样可形成于触控模块或显示模块或触控显示模块的上方,使天线图样与底下电子元件的距离相对增加,减少电子元件所造成的电磁效应,进一步改善天线效能。另一方面,天线图样分别沿着触控模块、显示模块或触控显示模块表面的上下两边缘以及框体侧面走向,使天线图样避开可视区,在维持天线图样的面积,改善天线效能,以增加天线工作距离范围的同时,有效减少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结构或整合触控显示面板结构的侧边宽度。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59308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2-1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210464294.4

  • 发明设计人 叶至善;郭彦良;

    申请日2012-11-16

  • 分类号G06F3/041(20060101);H01Q1/22(20060101);H01Q1/38(20060101);

  • 代理机构11105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陈小雯

  • 地址 中国台湾桃园县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2:05:5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5-25

    授权

    授权

  • 2014-03-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F3/041 申请日:201211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2-1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天线图样的触控与显示面板结构以及整合触控显示面板结构以及形成具有天线图样的触控面板的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将天线设置在远离手持式装置的背盖的结构形成具有天线图样的触控面板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天线用来发射或接收无线电波,以传递或交换无线电信号。一般具无线网络(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通讯功能的电子产品,如笔记型电脑,通常通过内建的天线来存取无线网络与进行相关数据的传输。随着无线通讯技术的演进,不同无线通讯系统的操作频率可能不同,如电机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所订定的无线区域网络标准IEEE 802.11a的载波中心频率约为5GHz,而IEEE 802.11b的载波中心频率则约为2.4GHz。而近场无线通讯(near-field communication,NFC)技术则为另一种新的趋势,其载波中心频率约为13.56MHz。因此,为了让使用者能更方便地存取不同的无线通讯网络,理想的天线设计与配置须更有弹性,以使天线能操作于不同无线通讯网络所需的频带。另外,尺寸设计上应尽可能地减小,以配合可携式无线通讯器材体积缩小的趋势,将天线整合入移动装置中。 

随着手机体积设计得越来越小,以往凸出设计的天线结构显得突兀,故目前手机的天线多为板状天线并设置于壳体内。天线利用在空间中行进的电磁波传送或接收讯息,因此任何电磁波均有可能干扰天线正常运作。手机内尚包含许多电子元件,每一个电子元件于运作中不可避免地均会额外辐射出电磁波,在目前手机体积小巧的限制下,这些辐射出的电磁波对天线的运作或多或少都有些影响。故目前有些手机的设计将靠近天线的电子元件屏蔽,以降低自电子元件溢漏出的电磁波对天线运作的干扰。此设计往往将天线局 限在壳体的单一边侧或角落,限制了天线布局空间,也限制了天线传送、接收的能力。其次,以NFC天线来说,通常该天线都设置在装置的背盖内,但对于使用金属背盖的手持式装置来说,金属背盖也会对天线的信号传送接收造成遮蔽。传统上,可先将软性电路板或电镀膜固定在塑胶件上以形成天线结构,然后将之组合在手机的背盖上。另外,并非每一个电子元件均得以金属壳或其他吸波及磁性材料加以屏蔽,例如触控面板,其需为使用者碰触,故不易完全屏蔽,溢漏电磁波的现象也无法避免,造成天线于溢漏电磁波的范围内易受干扰。又随着触控面板尺寸设计越来越大,手机内仅残存少许空间供天线设置,使得前述问题更形严重。 

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天线频宽,将天线由装置的背面移至装置的正面,同时满足小型化移动装置的空间限制,已成为业界所努力的目标之一。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天线图样的触控面板结构、触控与显示面板结构、整合触控显示面板结构以及形成具有天线图样的触控面板的方法,以增加天线与内部电子元件间的距离,减少电磁效应以及改善天线效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天线图样的触控面板结构,其包含一框体、一触控模块、一天线载体以及一天线图样。该触控模块设置在该框体内,该天线载体设置在该触控模块之上。该天线载体由一第一区段组以及一第二区段组构成,其中该第一区段组与该第二区段组彼此相连,且该第一区段组位于该触控模块的一表面上,该第二区段组位于该框体的一侧面上。该天线图样设置于该天线载体上,该天线图样于该天线载体上依序沿该第一区段组以及该第二区段组形成一回圈型天线。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具有天线图样的触控与显示面板结构,包含一框体、一显示模块、一触控模块、一天线载体以及一天线图样。该显示模块设置在该框体内,该触控模块设置在该显示模块上,该天线载体设置在该触控模块上。该天线载体由一第一区段组以及一第二区段组构成,其中该第一区段组与该第二区段组彼此相连,且该第一区段组位于该触控模块的一表面,该第二区段组位于该框体的一侧面上。该天线图样设置该天线载体上,该天线图样于该天线载体上依序沿该第一区段组以及该第二区段组形成一回圈型天 线。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具有天线图样的整合触控显示面板结构,包含一框体、一整合触控显示模块、一天线载体以及一天线图样。该整合触控显示模块设置在该框体内。该天线载体设置在该整合触控显示模块上,该天线载体由一第一区段组以及一第二区段组构成,其中该第一区段组与该第二区段组彼此相连,且该第一区段组位于该整合触控显示模块的一表面,该第二区段组位于该框体的一侧面上。该天线图样设置该天线载体上。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形成具有天线图样的触控面板的方法。在一触控面板中具有一框体、一触控模块、一天线载体以及一天线图样,该天线载体由一第一区段组以及一第二区段组构成,其中该第一区段组与该第二区段组彼此相连。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将该触控模块设置在该框体内;将该天线载体的该第一区段组设置于该触控模块的一表面上,将该第二区段组设置于该框体的一侧面上;以及将该天线图样设置于该天线载体上,使该天线图样于该天线载体上依序沿该第一区段组以及该第二区段组形成一回圈型天线。 

本发明所提供的触控面板结构、触控与显示面板结构、整合触控显示面板结构以及形成具有天线图样的触控面板的方法,将天线图样所在的天线载体第一区段组设置在触控模块或显示模块的表面上,而第二区段组设置在侧边的框体内侧或外侧,如此一来可以减少电子装置因天线图样设置在同一表面上而占用的额外的面积,同时避开显示模块的可视区,使电子装置的整体尺寸更为接近显示模块的可视区,同时维持天线图样的面积,改善天线效能,以增加天线工作距离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触控与显示面板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触控与显示面板结构组装中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触控与显示面板结构组装完成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触控与显示面板结构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4的触控与显示面板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整合触控显示面板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提供一种形成具有天线图样的触控面板的方法的流程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         触控与显示面板结构 3        整合触控显示面板结构 

10        框体               12        侧面 

20        显示模块           21        可视区域 

30        触控模块           31        表面 

40        天线载体           41        第一区段组 

42        第二区段组         50        天线图样 

51        第一段             52        第二段 

60        保护玻璃           311、312  边缘 

411、412  第一区段           421、422  第二区段 

120       整合触控显示模块   200       方法 

202~208  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具有天线图样的触控与显示面板结构(或具有天线图样的触控面板结构)的示意图。触控与显示面板结构1用于一手持式电子装置或通讯装置。该手持式电子装置或通讯装置可为一智慧型手机、个人数字助理、平板电脑等,而不限于此。触控与显示面板结构1包含有一框体10、一显示模块(display module)20、一触控模块(touch module)30、一天线载体40以及一保护玻璃(cover lens)60,其中框体10属于该手持式电子装置或通讯装置的壳体的一部分,触控模块30至少包含由触控感测器(touch sensor)、铟锡氧化物层(ITO)…等等组成的触控感应单元。显示模块20设置于框体10内,触控模块30设置于显示模块20上。触控与显示面板结构1另包含一天线图样(antenna pattern)50,设置于天线载体40上。天线图样50可形成于天线载体40的一表面上,并可与一透明层粘合。在本发明中,天线图样50较佳地以电镀或以铟锡氧化物成形的方式印刷在天线载体40上,天线载体40可为一薄膜或一软性电路板。此外,触控模块30与显示模块20也可整合为一触控显示模块。 

在图1中,天线载体40由一第一区段组41以及一第二区段组42所构成,其中第一区段组41包含第一区段411、412,第二区段组42包含第二区段421、422。第一区段组41以及第二区段组42彼此相连,而形成一封闭式的中空矩型框架。天线图样50设置在天线载体40上,且依序沿着第一区段组41以及第二区段组42形成一回圈型天线(Loop Antenna)。回圈型天线是一种在一平面上绕成闭合曲线形状的导电体,通常绕成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其原理与偶极天线相似,也为共振式天线,其具有薄型(Low Profile)的特点,使得所需的设置空间较小。此外,天线图样50也可为一近距离通讯天线,例如:近场通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天线或一无线频率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ty,RFID)天线,其频率范围于10~20MHz间,最佳收发频带为13.56MHz。以天线载体40以及其上的天线图样50整合于触控模块30(或与显示模块20整合的触控显示模块)上来说,由于天线图样50位于触控模块30的上方,更具体来说,在图1的实施例中是夹持在触控模块30与保护玻璃60之间,使得天线图样50与底下电子元件的距离相对增加,减少电子元件所造成的电磁效应,因此可减少一亚铁盐层(Ferrite Sheet),降低生产成本。除了通过印刷方式将天线图样50印刷形成于天线载体40的表面,也可通过特殊的工艺技术,例如雷雕(Laser DirectStructuring,LDS)技术,先将天线图样50形成于一薄膜上,再利用电镀或化镀长出金属膜至所需的膜厚及电气特性,举凡能将天线图样50形成于天线载体40上的技术皆属于本发明的范围,而不限于此。 

请参考图2以及图3,图2为图1的触控与显示面板结构组装中的示意图,图3为图1的触控与显示面板结构组装完成的示意图。在本发明的实施 例中,触控与显示面板结构1的天线图样50除了设置在电子装置中远离主要电子元件的位置外,其在保护玻璃60与触控模块30之间也经过特殊设计,以进一步避开显示模块20的可视区,使电子装置的整体尺寸更为接近显示模块20的可视区,同时维持天线图样50的面积(即有效共振路径),改善天线效能,以增加天线工作距离范围。请一并参考图1。当天线载体40以及天线图样50夹持在触控模块30与保护玻璃60之间时,天线载体40的第一区段组41直接位于触控模块30的一表面31上,而第二区段组42则延伸出触控模块30的表面31之外(如图2的组装中的状态)。由图2的图示即可看出天线图样50可设计成较显示模块20面积来得大的包围面积,增加有效共振路径。而图2的天线载体40的第二区段组42的两个第二区段421、422再分别于两侧沿着R方向向下弯折,而贴附位于框体10的两侧面12上,最后如图3所示。可理解地,因应各种不同的天线设计与操作频带,第二区段421、422也可分别于两侧沿着R方向向下弯折,而贴附位于框体10的侧面12与框体10的背面(图示因视角缘故而未标绘出)上。 

请参考图4以及图5,其中图4为图1的触控与显示面板结构的局部分解示意图,图5为图4的触控与显示面板结构的区域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前所述,天线载体40的第二区段组42位于框体10的侧面12上,而在触控与显示面板结构1的设计中,框体10作为承载与包覆触控与显示面板结构1其他元件的壳体,其侧面12实质上与触控模块30的表面31垂直或呈某一非共平面的角度。因此当天线载体40的第二区段组42贴附于框体10的侧面12(可在框体10的内侧或外侧)时,天线载体40的第二区段组42与第一区段组41彼此非共平面,或较佳地在图5中,天线载体40的第二区段421与第一区段412彼此垂直,当第二区段组42延伸到框体10的背面时,也可形成与第一区段组41非共平面但平行的相对结构关系,而设置在天线载体40上的天线图样50中的第一段51与第二段52也彼此垂直。 

在这样的结构下,回圈型天线结构的天线图样50由天线载体40的第一区段411开始其信号馈入端,接着沿第二区段421垂直走向于框体10的侧面12,再回到触控模块30的表面31的第一区段412,接着沿第二区段422垂直走向于框体10的另一侧面12,最后回到触控模块30的表面31的第一区段411,而为接地端(或另一馈入端,视天线图样50的类型而定)。其中天线载体40的第一区段组41的第一区段411、412分别位于触控模块30的 表面31上的两相对边缘311、312,因此组装完成后的触控与显示面板结构1,其天线图样50仅有其第一段51位在触控模块30的表面31,而第二段52则垂直(或非共平面)设置在侧边的框体10上。如此一来,在天线图样50设置于显示模块20的可视区域21外时,可以有效减少触控与显示面板结构1的侧边宽度Z,进而使可视区域21与触控与显示面板结构1的宽度W更为接近。 

请参考图6,图6为本发明的一整合触控显示面板结构(in-cell or on-cell)的分解示意图。如前所述,触控模块30与显示模块20也可整合为一触控显示模块结构3,本发明的天线图样也可使用于整合触控显示面板结构。与图1的触控与显示面板结构1相仿,整合触控显示面板结构3包含有一框体10、一整合触控显示模块(display module)20、一天线载体40、一天线图样(antenna pattern)50以及一保护玻璃(cover lens)60。整合触控显示模块20设置于框体10内。天线载体40设置在整合触控显示模块120上,天线图样50设置于天线载体40上。天线图样50可形成于天线载体40的一表面上,并可与一透明层粘合。在本发明中,天线图样50较佳地以电镀或以铟锡氧化物成形的方式印刷在天线载体40上,天线载体40可为一薄膜或一软性电路板。同样地,天线载体40由一第一区段组41以及一第二区段组42所构成,其彼此相连而形成一封闭式的中空矩型框架。在图6的实施例中,天线载体40是夹持在整合触控显示模块120与保护玻璃60之间。而其他元件间的相对结构,以及天线载体40设置在整合触控显示模块120与框体10上的结构关系与前述实施例相仿,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7,其为本发明所提供一种形成具有天线图样的触控面板的方法200,方法200包含下列步骤: 

步骤202:将触控模块30设置在框体10内; 

步骤204:将天线载体40的第一区段组41设置于触控模块30的表面31上,将第二区段组42设置于框体10的侧面12上; 

步骤206:将天线图样50设置于天线载体40上,使天线图样50于天线载体40上依序沿第一区段组41以及第二区段组42形成一回圈型天线; 

步骤208:将保护玻璃60设置于触控模块30上,以将天线载体40夹持于触控模块30与保护玻璃60之间。 

其中如前所述,在步骤204中,将天线载体40的第一区段组41设置于 触控模块30的表面31上,同时更将第一区段组41设置于触控模块30的表面31的两相对边缘上,将第二区段组42设置于框体10的侧面12时,也可另外将第二区段组42进一步设置于框体10的背面上。而在步骤206中,将天线图样50设置于天线载体40上时,可以电镀或以铟锡氧化物成形的方式将天线图样50印刷在天线载体40上。 

在步骤202中,另可先将显示模块20设置在框体10内,再将触控模块30设置在框体内10的显示模块20上,以形成一触控与显示面板结构,也可直接将一整合触控显示模块(其为整合显示模块20与触控模块30的单一模块)先设置于框体10内,接着再于步骤204以及后续步骤中,将天线载体40以及天线图样50设置于其上。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天线图样形成于触控与显示模块或整合触控显示模块的上方,使天线图样与底下电子元件的距离相对增加,减少电子元件所造成的电磁效应,进一步改善天线效能。另一方面,天线图样分别沿着触控与显示模块或整合触控显示模块表面的上下两边缘以及框体侧面走向,使天线图样避开可视区,在维持天线图样的面积,改善天线效能,以增加天线工作距离范围的同时,有效减少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的结构或整合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的侧边宽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