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固定床多用气化炉制气装置及制气工艺

固定床多用气化炉制气装置及制气工艺

摘要

本发明属于固定床气化炉制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定床多用气化炉制气装置及制气工艺;包括顶部设有进煤口的气化炉、气化炉的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出渣口,氧气管道通过第一程控阀门与缓冲罐的进口相连,缓冲罐的出口通过管道依次与第三程控阀门,第十四程控阀门与气化炉的底部相连,第十四程控阀门与气化炉的底部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一三通,第一三通的第三端通过管道依次与第八程控阀门和第十二程控阀门相连通,第十二程控阀门与气柜相连通,具有拓宽原料煤种适应性、降低原料煤消耗、节约资源、提高单炉发气量、降低成本、不受空分制气故障影响、操作简便,稳定安全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优点。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4-19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C10J 3/20 专利号:ZL201310373276X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变更后: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变更事项:地址 变更前:453731 河南省新乡市经济开发区(小冀镇) 变更后:453731 河南新乡经济开发区(小冀镇)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九江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 新疆心连心能源化工有限公司 变更后:江西心连心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新疆心连心能源化工有限公司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20-04-21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C10J3/20 登记生效日:20200401 变更前: 变更后: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9-06-14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C10J3/2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30826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5-01-21

    授权

    授权

  • 2014-01-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10J3/20 申请日:201308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12-18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固定床气化炉制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定床多用气化炉制气装置及制气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固定床间歇式气化炉为我国氮肥生产企业的主流技术,该气化炉目前普遍采用以空气为气化剂的间歇式气化工艺,该气化工艺在吹入空气阶段需要产生一定量的吹风气放空或者燃烧,严重制约了固定床制气炉的发气量,同时也增加了原料煤的消耗。虽然采用富氧连续制气能够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但空分制氧装置故障停车后富氧制气便无法正常工作,同时由于成本因素导致企业在原料上经常在型煤与各种类型的无烟块煤之间相互切换。化肥企业对于一种能够在现有固定床空气制气与富氧制气等多种模式之间相互切换,用于匹配各种不同煤种及在空分等装置故障检修情况下仍能正常生产的多模式制气装置需要越来越强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能够适应各种原料煤种及操作工况,提供普通空气间歇制气模式、富氧间歇制气模式,富氧连续制气模式和富氧上下吹制气模式四种制气模式,且不同制气模式之间可相互切换的固定床多用气化炉制气装置及制气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顶部设有进煤口的气化炉、气化炉的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出渣口,氧气管道通过第一程控阀门与缓冲罐的进口相连,缓冲罐的出口通过管道依次与第三程控阀门,第十四程控阀门与气化炉的底部相连,第十四程控阀门与气化炉的底部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一三通,第一三通的第三端通过管道依次与第八程控阀门和第十二程控阀门相连通,第十二程控阀门与气柜相连通,空气管道通过第二程控阀门与缓冲罐的进口相连,蒸气管道依次通过第四程控阀门,第十三程控阀门和第七程控阀门与气化炉上部的进气口相连通,所述第四程控阀门和第十三程控阀门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二三通,第二三通的第三端通过管道与第五程控阀门相连,第五程控阀门与缓冲罐的进口相连,所述第十三程控阀门和第七程控阀门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三三通,第三三通的第三端通过第六程控阀门与设置在第三程控阀门和第十四程控阀门之间管道上的第七三通的第三端相连,气化炉上部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依次与第九程控阀门和第十一程控阀门相连,第十一程控阀门通过管道与设置在第八程控阀门和第十二程控阀门之间的管道上的第六三通的第三端相连,所述第九程控阀门和第十一程控阀门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四三通,第四三通的第三端通过管道依次与第十程控阀门和吹风气岗位燃烧处理装置相连,所述第一程控阀门、第二程控阀门、第三程控阀门、第四程控阀门、第五程控阀门、第六程控阀门、第七程控阀门、第八程控阀门、第九程控阀门、第十程控阀门、第十一程控阀门、第十二程控阀门,第十三程控阀门和第十四程控阀门分别与DCS微机控制系统相连,所述DCS微机控制系统分别与普通空气间歇制气模式按钮、富氧间歇制气模式按钮,富氧连续制气模式按钮和富氧上下吹制气模式按钮相连。

所述第一程控阀门和缓冲罐的进口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氧气流量计,所述第二程控阀门和缓冲罐的进口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空气流量计,所述第四程控阀门和第二三通之间的管道上设有蒸汽流量计,所述的缓冲罐上设有气体成份检测仪:所述氧气流量计、空气流量计,蒸汽流量计和气体成份检测仪分别与DCS微机控制系统相连。

所述第四三通的第三端与第十程控阀门之间设有第五三通,第五三通的第三端通过放空程控阀门与大气相连,所述DCS微机控制系统与放空程控阀门相连。

一种固定床多用气化炉的制气工艺,包括普通空气间歇制气模式、富氧间歇制气模式,富氧连续制气模式和富氧上下吹制气模式;

一、当需要进行普通空气间歇制气模式时,按下普通空气间歇制气模式按钮,通过DCS微机控制系统对程控阀门进行控制,启动普通间歇空气制气模式,普通空气间歇制气模式包括二次上吹阶段、吹净阶段、吹风阶段,上吹阶段和下吹阶段;

a、二次上吹阶段:通过DCS微机控制系统将第四程控阀门、第十三程控阀门、第六程控阀门、第十四程控阀门、第九程控阀门,第十一程控阀门和第十二程控阀门开启,压力为54KPa的蒸汽通过第四程控阀门、第十三程控阀门,第六程控阀门和第十四程控阀门进入气化炉的底部,通过气化炉内燃烧煤层后制得煤气,煤气通过气化炉上部的出气口排出,依次经过第九程控阀门,第十一程控阀门和第十二程控阀门将煤气送至气柜内;其余未涉及的程控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所述二次上吹阶段的时间共为8s;该阶段以蒸汽为气化剂;

b、吹净阶段:完成上述步骤a中的二次上吹阶段后,通过DCS微机控制系统将第二程控阀门、第三程控阀门、第十四程控阀门、第九程控阀门,第十一程控阀门和第十二程控阀门开启,压力为45KPa的空气通过第二程控阀门、缓冲罐,第三程控阀门和第十四程控阀门进入气化炉的底部,通过气化炉内燃烧煤层后制得煤气,煤气通过气化炉上部的出气口排出,依次经过第九程控阀门,第十一程控阀门和第十二程控阀门将煤气送至气柜内;其余未涉及的程控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所述吹净阶段的时间为8s;该阶段以空气为气化剂;

c、吹风阶段:完成上述步骤b中的吹净阶段后,DCS微机控制系统控制第二程控阀门、第三程控阀门、第十四程控阀门,第九程控阀门和第十程控阀门开启,压力为45KPa的空气通过第二程控阀门、缓冲罐,第三程控阀门和第十四程控阀门进入气化炉的底部,通过气化炉内燃烧煤层后制得吹风气,吹风气通过气化炉上部的出气口排出,依次经过第九程控阀门和第十程控阀门将吹风气送至吹风气岗位燃烧处理装置中;上述状态中,其余未涉及的程控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吹风阶段的时间共为21s,所述的21s中最后的7s的时间内,关闭第十程控阀门,同时打开第十一程控阀门和第十二程控阀门,将所产吹风气送至气柜内;该阶段以空气为气化剂;

d、上吹阶段:完成上述步骤c中的吹风阶段后,通过DCS微机控制系统将第四程控阀门、第十三程控阀门、第六程控阀门、第十四程控阀门、第九程控阀门,第十一程控阀门和第十二程控阀门开启,压力为54KPa的蒸汽通过第四程控阀门、第十三程控阀门,第六程控阀门和第十四程控阀门进入气化炉的底部,通过气化炉内燃烧煤层后制得煤气,煤气通过气化炉上部的出气口排出,依次经过第九程控阀门,第十一程控阀门和第十二程控阀门将煤气送至气柜内;其余未涉及的程控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所述上吹阶段的时间共为29s;该阶段以蒸汽为气化剂;

e、下吹阶段:完成上述步骤d中的上吹阶段后,通过DCS微机控制系统将第四程控阀门、第十三程控阀门、第七程控阀门,第八程控阀门和第十二程控阀门开启,压力为54KPa的蒸汽通过第四程控阀门,第十三程控阀门和第七程控阀门进入气化炉的上部,通过气化炉内燃烧煤层后制得煤气,煤气通过气化炉的底部排出,依次经过第八程控阀门和第十二程控阀门将煤气送至气柜内;其余未涉及的程控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所述下吹阶段的时间共为54s;该阶段以蒸汽为气化剂;完成上述下吹阶段后,可进行二次上吹阶段,如此循环即可;

二、当需要进行富氧间歇制气模式时,按下富氧间歇制气模式按钮,通过DCS微机控制系统对程控阀门进行控制,启动富氧间歇制气模式,富氧间歇制气模式包括富氧二次上吹阶段、富氧吹净阶段、富氧吹风阶段、富氧上吹阶段和富氧下吹阶段;

a、富氧二次上吹阶段:通过DCS微机控制系统将第四程控阀门、第十三程控阀门、第六程控阀门、第十四程控阀门、第九程控阀门,第十一程控阀门和第十二程控阀门开启,压力为54KPa的蒸汽通过第四程控阀门、第十三程控阀门,第六程控阀门和第十四程控阀门进入气化炉的底部,通过气化炉内燃烧煤层后制得煤气,煤气通过气化炉上部的出气口排出,依次经过第九程控阀门,第十一程控阀门和第十二程控阀门将煤气送至气柜内;其余未涉及的程控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所述富氧二次上吹阶段的时间共为12s;该阶段以蒸汽为气化剂;

b、富氧吹净阶段:完成上述步骤a中的富氧二次上吹阶段后,通过DCS微机控制系统将第一程控阀门、第二程控阀门、第三程控阀门、第十四程控阀门、第九程控阀门,第十一程控阀门和第十二程控阀门开启,压力为45KPa的空气通过第二程控阀门进入缓冲罐,压力为48KPa的氧气通过第一程控阀门进入缓冲罐内,DCS微机控制系统根据氧气流量计和空气流量计的数据来控制第一程控阀门和第二程控阀门的开启程度,且通过气体成份检测仪来检测缓冲罐内的气体成分含量,使缓冲罐内的富氧空气压力为:42KPa,缓冲罐内气化剂的氧含量为32%~35%;缓冲罐的出口通过第三程控阀门和第十四程控阀门进入气化炉的底部,通过气化炉内燃烧煤层后制得煤气,煤气通过气化炉上部的出气口排出,依次经过第九程控阀门,第十一程控阀门和第十二程控阀门将煤气送至气柜内;其余未涉及的程控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所述富氧吹净阶段的时间为7s;该阶段以富氧空气为气化剂;

c、富氧吹风阶段:完成上述步骤b中的富氧吹净阶段后,DCS微机控制系统控制第一程控阀门、第二程控阀门、第三程控阀门、第十四程控阀门,第九程控阀门和第十程控阀门开启,压力为45KPa的空气通过第二程控阀门进入缓冲罐内,压力为48KPa的氧气通过第一程控阀门进入缓冲罐内,DCS微机控制系统根据氧气流量计和空气流量计的数据来控制第一程控阀门和第二程控阀门的开启程度,且通过气体成份检测仪来检测缓冲罐内的气体成分含量,使缓冲罐内的富氧空气压力为42KPa,缓冲罐内气化剂的氧含量为32%~35%;缓冲罐的出口通过第三程控阀门和第十四程控阀门进入气化炉的底部,通过气化炉内燃烧煤层后制得吹风气,吹风气通过气化炉上部的出气口排出,依次经过第九程控阀门和第十程控阀门将吹风气送至吹风气岗位燃烧处理装置中;上述状态中,其余未涉及的程控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富氧吹风阶段的时间共为13s,所述的13s中最后的8s的时间内,关闭第十程控阀门,同时打开第十一程控阀门和第十二程控阀门,将所产吹风气送至气柜内;该阶段以富氧空气为气化剂;

d、富氧上吹阶段:完成上述步骤c中的富氧吹风阶段后,通过DCS微机控制系统将第四程控阀门、第十三程控阀门、第六程控阀门、第十四程控阀门、第九程控阀门,第十一程控阀门和第十二程控阀门开启,压力为54KPa的蒸汽通过第四程控阀门、第十三程控阀门,第六程控阀门和第十四程控阀门进入气化炉的底部,通过气化炉内燃烧煤层后制得煤气,煤气通过气化炉上部的出气口排出,依次经过第九程控阀门,第十一程控阀门和第十二程控阀门将煤气送至气柜内;其余未涉及的程控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所述富氧上吹阶段的时间共为34s;该阶段以蒸汽为气化剂;

e、富氧下吹阶段:完成上述步骤d中的富氧上吹阶段后,通过DCS微机控制系统将第四程控阀门、第十三程控阀门、第七程控阀门,第八程控阀门和第十二程控阀门开启,压力为54KPa的蒸汽通过第四程控阀门,第十三程控阀门和第七程控阀门进入气化炉的上部,通过气化炉内燃烧煤层后制得煤气,煤气通过气化炉的底部排出,依次经过第八程控阀门和第十二程控阀门将煤气送至气柜内;其余未涉及的程控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所述富氧下吹阶段的时间共为59s;该阶段以蒸汽为气化剂;完成上述富氧下吹阶段后,可进行富氧二次上吹阶段,如此循环即可;

三、当需要进行富氧连续制气模式时,按下富氧连续制气模式按钮,通过DCS微机控制系统对程控阀门进行控制,启动富氧连续制气模式,富氧连续制气模式包括富氧连续上吹阶段;

a、富氧连续上吹阶段:DCS微机控制系统控制第一程控阀门、第二程控阀门、第三程控阀门、第四程控阀门、第五程控阀门、第十四程控阀门、第九程控阀门,第十一程控阀门和第十二程控阀门开启,压力为45KPa的空气通过第二程控阀门进入缓冲罐内,压力为48KPa的氧气通过第一程控阀门进入缓冲罐内,压力为54KPa的蒸汽通过第四程控阀门和第五程控阀门进入缓冲罐内,DCS微机控制系统根据氧气流量计,空气流量计和蒸汽流量计的数据来控制第一程控阀门,第二程控阀门和第四程控阀门的开启程度,且通过气体成份检测仪来检测缓冲罐内的气体成分含量,使缓冲罐内的气化剂压力为44KPa,缓冲罐内气化剂的氧含量为27%~29%,气化剂的水蒸气含量为45%~47%,气化剂的氮气含量为25%~27%;缓冲罐的出口通过第三程控阀门和第十四程控阀门进入气化炉的底部,通过气化炉内燃烧煤层后制得煤气,煤气通过气化炉上部的出气口排出,依次经过第九程控阀门,第十一程控阀门和第十二程控阀门将煤气送至气柜内;其余未涉及的程控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该阶段以富氧蒸气为气化剂;

四、当需要进行富氧上下吹制气模式时,按下富氧上下吹制气模式按钮,通过DCS微机控制系统对程控阀门进行控制,启动富氧上下吹制气模式:富氧上下吹制气模式包括富氧蒸汽上吹阶段和富氧蒸汽下吹阶段;

a、富氧蒸汽上吹阶段:DCS微机控制系统控制第一程控阀门、第二程控阀门、第三程控阀门、第四程控阀门、第五程控阀门、第十四程控阀门、第九程控阀门,第十一程控阀门和第十二程控阀门开启,压力为45KPa的空气通过第二程控阀门进入缓冲罐内,压力为48KPa的氧气通过第一程控阀门进入缓冲罐内,压力为54KPa的蒸汽通过第四程控阀门和第五程控阀门进入缓冲罐内,DCS微机控制系统根据氧气流量计,空气流量计和蒸汽流量计的数据来控制第一程控阀门,第二程控阀门和第四程控阀门的开启程度,且通过气体成份检测仪来检测缓冲罐内的气体成分含量,使缓冲罐内的气化剂压力为44KPa,缓冲罐内气化剂的氧含量为27%~29%,气化剂的水蒸气含量为45%~47%,气化剂的氮气含量为25%~27%;缓冲罐的出口通过第三程控阀门和第十四程控阀门进入气化炉的底部,通过气化炉内燃烧煤层后制得煤气,煤气通过气化炉上部的出气口排出,依次经过第九程控阀门,第十一程控阀门和第十二程控阀门将煤气送至气柜内;其余未涉及的程控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所述富氧蒸汽上吹阶段为90s;该阶段以富氧蒸气为气化剂;

b、富氧蒸汽下吹阶段:完成步骤a中的富氧蒸汽上吹阶段后,DCS微机控制系统控制第一程控阀门、第二程控阀门、第三程控阀门、第四程控阀门、第五程控阀门、第六程控阀门、第七程控阀门,第八程控阀门和第十二程控阀门开启,压力为45KPa的空气通过第二程控阀门进入缓冲罐内,压力为48KPa的氧气通过第一程控阀门进入缓冲罐内,压力为54KPa的蒸汽通过第四程控阀门和第五程控阀门进入缓冲罐内,DCS微机控制系统根据氧气流量计,空气流量计和蒸汽流量计的数据来控制第一程控阀门,第二程控阀门和第四程控阀门的开启程度,且通过气体成份检测仪来检测缓冲罐内的气体成分含量,使缓冲罐内的气化剂压力为44KPa,缓冲罐内气化剂的氧含量为27%~29%,气化剂的水蒸气含量为45%~47%,气化剂的氮气含量为25%~27%;缓冲罐的出口通过第三程控阀门,第六程控阀门和第七程控阀门进入气化炉的上部,通过气化炉内燃烧煤层后制得煤气,煤气通过气化炉的底部排出,依次经过第八程控阀门和第十二程控阀门将煤气送至气柜内;其余未涉及的程控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所述富氧蒸汽下吹阶段的时间共为30s;该阶段以富氧蒸气为气化剂,完成上述富氧蒸汽下吹阶段后,可进行富氧蒸汽上吹阶段,如此循环即可。

所述富氧连续制气模式中的富氧连续上吹阶段;富氧上下吹制气模式包括富氧蒸汽上吹阶段和富氧蒸汽下吹阶段;上述三个阶段开始前第一程控阀门和第二程控阀门延时2s开启。

所述四种制气模式进行切换时,按照如下步骤:步骤一:对气化炉进行停炉;第二步:完成步骤一后,DCS微机控制系统控制第九程控阀门和放空程控阀门开启,其余未涉及的程控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进行安全放空处理,安全放空处理的时间为10s;步骤三:完成步骤二中安全放空处理后,DCS微机控制系统关闭第九程控阀门和放空程控阀门,步骤四:完成步骤三后,对气化炉进行开炉,步骤五:完成步骤四的气化炉开炉后,DCS微机控制系统自动进入相应的制气模式,即可。

按照上述方案制成的固定床多用气化炉制气装置,能够适应各种原料煤种及操作工况,提供普通空气间歇制气模式、富氧间歇制气模式,富氧连续制气模式和富氧上下吹制气模式四种制气模式,且具有不同制气模式之间可相互切换的特点,上述四种制气模式适用煤种,原料消耗情况,发气量和优点见下表:

通过本发明可解决固定床气化炉原料煤种单一和模式单一的缺点,使企业利用价格便宜的当地煤种及劣质煤种作为原料,具有拓宽原料煤种适应性、降低原料煤消耗、节约资源、提高单炉发气量、降低成本、不受空分制气故障影响、操作简便,稳定安全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控制关系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包括顶部设有进煤口的气化炉20、气化炉20的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出渣口,氧气管道通过第一程控阀门1与缓冲罐21的进口相连,缓冲罐21的出口通过管道依次与第三程控阀门3,第十四程控阀门14与气化炉20的底部相连,第十四程控阀门14与气化炉20的底部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一三通26,第一三通26的第三端通过管道依次与第八程控阀门8和第十二程控阀门12相连通,第十二程控阀门12与气柜相连通,空气管道通过第二程控阀门2与缓冲罐21的进口相连,蒸气管道依次通过第四程控阀门4,第十三程控阀门13和第七程控阀门7与气化炉20上部的进气口相连通,所述第四程控阀门4和第十三程控阀门13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二三通27,第二三通27的第三端通过管道与第五程控阀门5相连,第五程控阀门5与缓冲罐21的进口相连,所述第十三程控阀门13和第七程控阀门7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三三通28,第三三通28的第三端通过第六程控阀门6与设置在第三程控阀门3和第十四程控阀门14之间管道上的第七三通32的第三端相连,气化炉20上部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依次与第九程控阀门9和第十一程控阀门11相连,第十一程控阀门11通过管道与设置在第八程控阀门8和第十二程控阀门12之间的管道上的第六三通31的第三端相连,所述第九程控阀门9和第十一程控阀门11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四三通29,第四三通29的第三端通过管道依次与第十程控阀门10和吹风气岗位燃烧处理装置相连,所述第一程控阀门1、第二程控阀门2、第三程控阀门3、第四程控阀门4、第五程控阀门5、第六程控阀门6、第七程控阀门7、第八程控阀门8、第九程控阀门9、第十程控阀门10、第十一程控阀门11、第十二程控阀门12,第十三程控阀门13和第十四程控阀门14分别与DCS微机控制系统19相连,所述DCS微机控制系统19分别与普通空气间歇制气模式按钮15、富氧间歇制气模式按钮16,富氧连续制气模式按钮17和富氧上下吹制气模式按钮18相连。所述第一程控阀门1和缓冲罐21的进口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氧气流量计22,所述第二程控阀门2和缓冲罐21的进口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空气流量计23,所述第四程控阀门4和第二三通27之间的管道上设有蒸汽流量计24,所述的缓冲罐21上设有气体成份检测仪25;所述氧气流量计22、空气流量计23,蒸汽流量计24和气体成份检测仪25分别与DCS微机控制系统19相连。所述第四三通29的第三端与第十程控阀门10之间设有第五三通30,第五三通30的第三端通过放空程控阀门33与大气相连,所述DCS微机控制系统19与放空程控阀门33相连。本发明所述第一三通26的第一端与第十四程控阀门14相连,第二端与气化炉20的底部相连,第三端与第八程控阀门8相连,所述第二三通27的第一端与蒸汽流量计24相连,第二端与十三程控阀门13相连,第三端与第五程控阀门5相连,所述第三三通28的第一端与第十三程控阀门13相连,第二端与第七程控阀门7相连,第三端与第六程控阀门6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四三通29的第一端与第九程控阀门9相连,第二端与第十一程控阀门11相连,第三端与第五三通30的第一端相连,第五三通30的第二端与吹风气岗位燃烧处理装置相连,第五三通30的第三端与放空程控阀门33相连,所述第六三通31的第一端与第八程控阀门8相连,第二端与第十二程控阀门12相连,第三端与第十一程控阀门11相连,所述第七三通32的第一端与第三程控阀门3相连,第二端与第十四程控阀门14相连,第三端与第六程控阀门6的另一端相连。

一种固定床多用气化炉的制气工艺,包括普通空气间歇制气模式、富氧间歇制气模式,富氧连续制气模式和富氧上下吹制气模式;

一、当需要进行普通空气间歇制气模式时,按下普通空气间歇制气模式按钮15,通过DCS微机控制系统19对程控阀门进行控制,启动普通间歇空气制气模式,普通空气间歇制气模式包括二次上吹阶段、吹净阶段、吹风阶段,上吹阶段和下吹阶段;

a、二次上吹阶段:通过DCS微机控制系统19将第四程控阀门4、第十三程控阀门13、第六程控阀门6、第十四程控阀门14、第九程控阀门9,第十一程控阀门11和第十二程控阀门12开启,压力为54KPa的蒸汽通过第四程控阀门4、第十三程控阀门13,第六程控阀门6和第十四程控阀门14进入气化炉20的底部,通过气化炉20内燃烧煤层后制得煤气,煤气通过气化炉20上部的出气口排出,依次经过第九程控阀门9,第十一程控阀门11和第十二程控阀门12将煤气送至气柜内;其余未涉及的程控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所述二次上吹阶段的时间共为8s;该阶段以蒸汽为气化剂;

b、吹净阶段:完成上述步骤a中的二次上吹阶段后,通过DCS微机控制系统19将第二程控阀门2、第三程控阀门3、第十四程控阀门14、第九程控阀门9,第十一程控阀门11和第十二程控阀门12开启,压力为45KPa的空气通过第二程控阀门2、缓冲罐21,第三程控阀门3和第十四程控阀门14进入气化炉20的底部,通过气化炉内燃烧煤层后制得煤气,煤气通过气化炉20上部的出气口排出,依次经过第九程控阀门9,第十一程控阀门11和第十二程控阀门12将煤气送至气柜内;其余未涉及的程控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所述吹净阶段的时间为8s;该阶段以空气为气化剂;

c、吹风阶段:完成上述步骤b中的吹净阶段后,DCS微机控制系统19控制第二程控阀门2、第三程控阀门3、第十四程控阀门14,第九程控阀门9和第十程控阀门10开启,压力为45KPa的空气通过第二程控阀门2、缓冲罐21,第三程控阀门3和第十四程控阀门14进入气化炉20的底部,通过气化炉内燃烧煤层后制得吹风气,吹风气通过气化炉20上部的出气口排出,依次经过第九程控阀门9和第十程控阀门10将吹风气送至吹风气岗位燃烧处理装置中;上述状态中,其余未涉及的程控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吹风阶段的时间共为21s,所述的21s中最后的7s的时间内,关闭第十程控阀门10,同时打开第十一程控阀门11和第十二程控阀门12,将所产吹风气送至气柜内;该阶段以空气为气化剂;

d、上吹阶段:完成上述步骤c中的吹风阶段后,通过DCS微机控制系统19将第四程控阀门4、第十三程控阀门13、第六程控阀门6、第十四程控阀门14、第九程控阀门9,第十一程控阀门11和第十二程控阀门12开启,压力为54KPa的蒸汽通过第四程控阀门4、第十三程控阀门13,第六程控阀门6和第十四程控阀门14进入气化炉20的底部,通过气化炉20内燃烧煤层后制得煤气,煤气通过气化炉20上部的出气口排出,依次经过第九程控阀门9,第十一程控阀门11和第十二程控阀门12将煤气送至气柜内;其余未涉及的程控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所述上吹阶段的时间共为29s;该阶段以蒸汽为气化剂;

e、下吹阶段:完成上述步骤d中的上吹阶段后,通过DCS微机控制系统19将第四程控阀门4、第十三程控阀门13、第七程控阀门7,第八程控阀门8和第十二程控阀门12开启,压力为54KPa的蒸汽通过第四程控阀门4,第十三程控阀门13和第七程控阀门7进入气化炉20的上部,通过气化炉20内燃烧煤层后制得煤气,煤气通过气化炉20的底部排出,依次经过第八程控阀门8和第十二程控阀门12将煤气送至气柜内;其余未涉及的程控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所述下吹阶段的时间共为54s;该阶段以蒸汽为气化剂;完成上述下吹阶段后,可进行二次上吹阶段,如此循环即可;

二、当需要进行富氧间歇制气模式时,按下富氧间歇制气模式按钮16,通过DCS微机控制系统19对程控阀门进行控制,启动富氧间歇制气模式,富氧间歇制气模式包括富氧二次上吹阶段、富氧吹净阶段、富氧吹风阶段、富氧上吹阶段和富氧下吹阶段;

a、富氧二次上吹阶段:通过DCS微机控制系统19将第四程控阀门4、第十三程控阀门13、第六程控阀门6、第十四程控阀门14、第九程控阀门9,第十一程控阀门11和第十二程控阀门12开启,压力为54KPa的蒸汽通过第四程控阀门4、第十三程控阀门13,第六程控阀门6和第十四程控阀门14进入气化炉20的底部,通过气化炉20内燃烧煤层后制得煤气,煤气通过气化炉20上部的出气口排出,依次经过第九程控阀门9,第十一程控阀门11和第十二程控阀门12将煤气送至气柜内;其余未涉及的程控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所述富氧二次上吹阶段的时间共为12s;该阶段以蒸汽为气化剂;

b、富氧吹净阶段:完成上述步骤a中的富氧二次上吹阶段后,通过DCS微机控制系统19将第一程控阀门1、第二程控阀门2、第三程控阀门3、第十四程控阀门14、第九程控阀门9,第十一程控阀门11和第十二程控阀门12开启,压力为45KPa的空气通过第二程控阀门2进入缓冲罐21,压力为48KPa的氧气通过第一程控阀门1进入缓冲罐21内,DCS微机控制系统19根据氧气流量计22和空气流量计23的数据来控制第一程控阀门1和第二程控阀门2的开启程度,且通过气体成份检测仪25来检测缓冲罐21内的气体成分含量,使缓冲罐21内的富氧空气压力为42KPa,缓冲罐21内气化剂的氧含量为32%~35%;缓冲罐21的出口通过第三程控阀门3和第十四程控阀门14进入气化炉20的底部,通过气化炉内燃烧煤层后制得煤气,煤气通过气化炉20上部的出气口排出,依次经过第九程控阀门9,第十一程控阀门11和第十二程控阀门12将煤气送至气柜内;其余未涉及的程控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所述富氧吹净阶段的时间为7s;该阶段以富氧空气为气化剂;

c、富氧吹风阶段:完成上述步骤b中的富氧吹净阶段后,DCS微机控制系统19控制第一程控阀门1、第二程控阀门2、第三程控阀门3、第十四程控阀门14,第九程控阀门9和第十程控阀门10开启,压力为45KPa的空气通过第二程控阀门2进入缓冲罐21内,压力为48KPa的氧气通过第一程控阀门1进入缓冲罐21内,DCS微机控制系统19根据氧气流量计22和空气流量计23的数据来控制第一程控阀门1和第二程控阀门2的开启程度,且通过气体成份检测仪25来检测缓冲罐21内的气体成分含量,使缓冲罐21内的富氧空气压力为42KPa,缓冲罐21内气化剂的氧含量为32%~35%;缓冲罐21的出口通过第三程控阀门3和第十四程控阀门14进入气化炉20的底部,通过气化炉内燃烧煤层后制得吹风气,吹风气通过气化炉20上部的出气口排出,依次经过第九程控阀门9和第十程控阀门10将吹风气送至吹风气岗位燃烧处理装置中;上述状态中,其余未涉及的程控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富氧吹风阶段的时间共为13s,所述的13s中最后的8s的时间内,关闭第十程控阀门10,同时打开第十一程控阀门11和第十二程控阀门12,将所产吹风气送至气柜内;该阶段以富氧空气为气化剂;

d、富氧上吹阶段:完成上述步骤c中的富氧吹风阶段后,通过DCS微机控制系统19将第四程控阀门4、第十三程控阀门13、第六程控阀门6、第十四程控阀门14、第九程控阀门9,第十一程控阀门11和第十二程控阀门12开启,压力为54KPa的蒸汽通过第四程控阀门4、第十三程控阀门13,第六程控阀门6和第十四程控阀门14进入气化炉20的底部,通过气化炉20内燃烧煤层后制得煤气,煤气通过气化炉20上部的出气口排出,依次经过第九程控阀门9,第十一程控阀门11和第十二程控阀门12将煤气送至气柜内;其余未涉及的程控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所述富氧上吹阶段的时间共为34s,该阶段以蒸汽为气化剂;

e、富氧下吹阶段:完成上述步骤d中的富氧上吹阶段后,通过DCS微机控制系统19将第四程控阀门4、第十三程控阀门13、第七程控阀门7,第八程控阀门8和第十二程控阀门12开启,压力为54KPa的蒸汽通过第四程控阀门4,第十三程控阀门13和第七程控阀门7进入气化炉20的上部,通过气化炉20内燃烧煤层后制得煤气,煤气通过气化炉20的底部排出,依次经过第八程控阀门8和第十二程控阀门12将煤气送至气柜内;其余未涉及的程控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所述富氧下吹阶段的时间共为59s;该阶段以蒸汽为气化剂;完成上述富氧下吹阶段后,可进行富氧二次上吹阶段,如此循环即可;

三、当需要进行富氧连续制气模式时,按下富氧连续制气模式按钮17,通过DCS微机控制系统19对程控阀门进行控制,启动富氧连续制气模式,富氧连续制气模式包括富氧连续上吹阶段;

a、富氧连续上吹阶段:DCS微机控制系统19控制第一程控阀门1、第二程控阀门2、第三程控阀门3、第四程控阀门4、第五程控阀门5、第十四程控阀门14、第九程控阀门9,第十一程控阀门11和第十二程控阀门12开启,压力为45KPa的空气通过第二程控阀门2进入缓冲罐21内,压力为48KPa的氧气通过第一程控阀门1进入缓冲罐21内,压力为54KPa的蒸汽通过第四程控阀门4和第五程控阀门5进入缓冲罐21内,DCS微机控制系统19根据氧气流量计22,空气流量计23和蒸汽流量计24的数据来控制第一程控阀门1,第二程控阀门2和第四程控阀门4的开启程度,且通过气体成份检测仪25来检测缓冲罐21内的气体成分含量,使缓冲罐21内的气化剂压力为44KPa,缓冲罐21内气化剂的氧含量为27%~29%,气化剂的水蒸气含量为45%~47%,气化剂的氮气含量为25%~27%;缓冲罐21的出口通过第三程控阀门3和第十四程控阀门14进入气化炉20的底部,通过气化炉内燃烧煤层后制得煤气,煤气通过气化炉20上部的出气口排出,依次经过第九程控阀门9,第十一程控阀门11和第十二程控阀门12将煤气送至气柜内;其余未涉及的程控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该阶段以富氧蒸气为气化剂;

四、当需要进行富氧上下吹制气模式时,按下富氧上下吹制气模式按钮18,通过DCS微机控制系统19对程控阀门进行控制,启动富氧上下吹制气模式:富氧上下吹制气模式包括富氧蒸汽上吹阶段和富氧蒸汽下吹阶段;

a、富氧蒸汽上吹阶段:DCS微机控制系统19控制第一程控阀门1、第二程控阀门2、第三程控阀门3、第四程控阀门4、第五程控阀门5、第十四程控阀门14、第九程控阀门9,第十一程控阀门11和第十二程控阀门12开启,压力为45KPa的空气通过第二程控阀门2进入缓冲罐21内,压力为48KPa的氧气通过第一程控阀门1进入缓冲罐21内,压力为54KPa的蒸汽通过第四程控阀门4和第五程控阀门5进入缓冲罐21内,DCS微机控制系统19根据氧气流量计22,空气流量计23和蒸汽流量计24的数据来控制第一程控阀门1,第二程控阀门2和第四程控阀门4的开启程度,且通过气体成份检测仪25来检测缓冲罐21内的气体成分含量,使缓冲罐21内的气化剂压力为44KPa,缓冲罐21内气化剂的氧含量为27%~29%,气化剂的水蒸气含量为45%~47%,气化剂的氮气含量为25%~27%;缓冲罐21的出口通过第三程控阀门3和第十四程控阀门14进入气化炉20的底部,通过气化炉内燃烧煤层后制得煤气,煤气通过气化炉20上部的出气口排出,依次经过第九程控阀门9,第十一程控阀门11和第十二程控阀门12将煤气送至气柜内;其余未涉及的程控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所述富氧蒸汽上吹阶段为90s;该阶段以富氧蒸气为气化剂;

b、富氧蒸汽下吹阶段:完成上述步骤a中的富氧蒸汽上吹阶段后,DCS微机控制系统19控制第一程控阀门1、第二程控阀门2、第三程控阀门3、第四程控阀门4、第五程控阀门5、第六程控阀门6、第七程控阀门7,第八程控阀门8和第十二程控阀门12开启,压力为45KPa的空气通过第二程控阀门2进入缓冲罐21内,压力为48KPa的氧气通过第一程控阀门1进入缓冲罐21内,压力为54KPa的蒸汽通过第四程控阀门4和第五程控阀门5进入缓冲罐21内,DCS微机控制系统19根据氧气流量计22,空气流量计23和蒸汽流量计24的数据来控制第一程控阀门1,第二程控阀门2和第四程控阀门4的开启程度,且通过气体成份检测仪25来检测缓冲罐21内的气体成分含量,使缓冲罐21内的气化剂压力为44KPa,缓冲罐21内气化剂的氧含量为27%~29%,气化剂的水蒸气含量为45%~47%,气化剂的氮气含量为25%~27%;缓冲罐21的出口通过第三程控阀门3,第六程控阀门6和第七程控阀门7进入气化炉20的上部,通过气化炉20内燃烧煤层后制得煤气,煤气通过气化炉20的底部排出,依次经过第八程控阀门8和第十二程控阀门12将煤气送至气柜内;其余未涉及的程控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所述富氧蒸汽下吹阶段的时间共为30s;该阶段以富氧蒸气为气化剂,完成上述富氧蒸汽下吹阶段后,可进行富氧蒸汽上吹阶段,如此循环即可。

所述富氧连续制气模式中的富氧连续上吹阶段;富氧上下吹制气模式包括富氧蒸汽上吹阶段和富氧蒸汽下吹阶段;上述三个阶段开始前第一程控阀门1和第二程控阀门2延时2s开启。本发明中四种制气模式的顺序与第一程控阀门1和第二程控阀门2延时2s开启相结合,可使蒸汽首先进入该发明系统内部对管道及气化炉内对上一步骤生产的半水煤气进行置换以保证安全。

所述四种制气模式进行切换时,按照如下步骤:步骤一:对气化炉20进行停炉;第二步:完成步骤一后,DCS微机控制系统19控制第九程控阀门9和放空程控阀门33开启,其余未涉及的程控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进行安全放空处理,安全放空处理的时间为10s;步骤三:完成步骤二中安全放空处理后,DCS微机控制系统19关闭第九程控阀门9和放空程控阀门33,步骤四:完成步骤三后,对气化炉20进行开炉,步骤五:完成步骤四的气化炉20开炉后,DCS微机控制系统19自动进入相应的制气模式,即可。

实施例一

当需要进行普通空气间歇制气模式时,按下普通空气间歇制气模式按钮15,通过DCS微机控制系统19对程控阀门进行控制,启动普通间歇空气制气模式,普通空气间歇制气模式包括二次上吹阶段、吹净阶段、吹风阶段,上吹阶段和下吹阶段;

a、二次上吹阶段:通过DCS微机控制系统19将第四程控阀门4、第十三程控阀门13、第六程控阀门6、第十四程控阀门14、第九程控阀门9,第十一程控阀门11和第十二程控阀门12开启,压力为54KPa的蒸汽通过第四程控阀门4、第十三程控阀门13,第六程控阀门6和第十四程控阀门14进入气化炉20的底部,通过气化炉20内燃烧煤层后制得煤气,煤气通过气化炉20上部的出气口排出,依次经过第九程控阀门9,第十一程控阀门11和第十二程控阀门12将煤气送至气柜内;其余未涉及的程控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所述二次上吹阶段的时间共为8s;该阶段以蒸汽为气化剂;

b、吹净阶段:完成上述步骤a中的二次上吹阶段后,通过DCS微机控制系统19将第二程控阀门2、第三程控阀门3、第十四程控阀门14、第九程控阀门9,第十一程控阀门11和第十二程控阀门12开启,压力为45KPa的空气通过第二程控阀门2、缓冲罐21,第三程控阀门3和第十四程控阀门14进入气化炉20的底部,通过气化炉内燃烧煤层后制得煤气,煤气通过气化炉20上部的出气口排出,依次经过第九程控阀门9,第十一程控阀门11和第十二程控阀门12将煤气送至气柜内;其余未涉及的程控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所述吹净阶段的时间为8s;该阶段以空气为气化剂;

c、吹风阶段:完成上述步骤b中的吹净阶段后,DCS微机控制系统19控制第二程控阀门2、第三程控阀门3、第十四程控阀门14,第九程控阀门9和第十程控阀门10开启,压力为45KPa的空气通过第二程控阀门2、缓冲罐21,第三程控阀门3和第十四程控阀门14进入气化炉20的底部,通过气化炉内燃烧煤层后制得吹风气,吹风气通过气化炉20上部的出气口排出,依次经过第九程控阀门9和第十程控阀门10将吹风气送至吹风气岗位燃烧处理装置中;上述状态中,其余未涉及的程控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吹风阶段的时间共为21s,所述的21s中最后的7s的时间内,关闭第十程控阀门10,同时打开第十一程控阀门11和第十二程控阀门12,将所产吹风气送至气柜内;该阶段以空气为气化剂;

d、上吹阶段:完成上述步骤c中的吹风阶段后,通过DCS微机控制系统19将第四程控阀门4、第十三程控阀门13、第六程控阀门6、第十四程控阀门14、第九程控阀门9,第十一程控阀门11和第十二程控阀门12开启,压力为54KPa的蒸汽通过第四程控阀门4、第十三程控阀门13,第六程控阀门6和第十四程控阀门14进入气化炉20的底部,通过气化炉20内燃烧煤层后制得煤气,煤气通过气化炉20上部的出气口排出,依次经过第九程控阀门9,第十一程控阀门11和第十二程控阀门12将煤气送至气柜内;其余未涉及的程控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所述上吹阶段的时间共为29s;该阶段以蒸汽为气化剂;

e、下吹阶段:完成上述步骤d中的上吹阶段后,通过DCS微机控制系统19将第四程控阀门4、第十三程控阀门13、第七程控阀门7,第八程控阀门8和第十二程控阀门12开启,压力为54KPa的蒸汽通过第四程控阀门4,第十三程控阀门13和第七程控阀门7进入气化炉20的上部,通过气化炉20内燃烧煤层后制得煤气,煤气通过气化炉20的底部排出,依次经过第八程控阀门8和第十二程控阀门12将煤气送至气柜内;其余未涉及的程控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所述下吹阶段的时间共为54s;该阶段以蒸汽为气化剂;完成上述下吹阶段后,可进行二次上吹阶段,如此循环即可。

实施例二

当需要进行富氧间歇制气模式时,按下富氧间歇制气模式按钮16,通过DCS微机控制系统19对程控阀门进行控制,启动富氧间歇制气模式,富氧间歇制气模式包括富氧二次上吹阶段、富氧吹净阶段、富氧吹风阶段、富氧上吹阶段和富氧下吹阶段;

a、富氧二次上吹阶段:通过DCS微机控制系统19将第四程控阀门4、第十三程控阀门13、第六程控阀门6、第十四程控阀门14、第九程控阀门9,第十一程控阀门11和第十二程控阀门12开启,压力为54KPa的蒸汽通过第四程控阀门4、第十三程控阀门13,第六程控阀门6和第十四程控阀门14进入气化炉20的底部,通过气化炉20内燃烧煤层后制得煤气,煤气通过气化炉20上部的出气口排出,依次经过第九程控阀门9,第十一程控阀门11和第十二程控阀门12将煤气送至气柜内;其余未涉及的程控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所述富氧二次上吹阶段的时间共为12s;该阶段以蒸汽为气化剂;

b、富氧吹净阶段:完成上述步骤a中的富氧二次上吹阶段后,通过DCS微机控制系统19将第一程控阀门1、第二程控阀门2、第三程控阀门3、第十四程控阀门14、第九程控阀门9,第十一程控阀门11和第十二程控阀门12开启,压力为45KPa的空气通过第二程控阀门2进入缓冲罐21,压力为48KPa的氧气通过第一程控阀门1进入缓冲罐21内,DCS微机控制系统19根据氧气流量计22和空气流量计23的数据来控制第一程控阀门1和第二程控阀门2的开启程度,且通过气体成份检测仪25来检测缓冲罐21内的气体成分含量,使缓冲罐21内的富氧空气压力为42KPa,缓冲罐21内气化剂的氧含量为32%~35%;缓冲罐21的出口通过第三程控阀门3和第十四程控阀门14进入气化炉20的底部,通过气化炉内燃烧煤层后制得煤气,煤气通过气化炉20上部的出气口排出,依次经过第九程控阀门9,第十一程控阀门11和第十二程控阀门12将煤气送至气柜内;其余未涉及的程控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所述富氧吹净阶段的时间为7s;该阶段以富氧空气为气化剂;

c、富氧吹风阶段:完成上述步骤b中的富氧吹净阶段后,DCS微机控制系统19控制第一程控阀门1、第二程控阀门2、第三程控阀门3、第十四程控阀门14,第九程控阀门9和第十程控阀门10开启,压力为45KPa的空气通过第二程控阀门2进入缓冲罐21内,压力为48KPa的氧气通过第一程控阀门1进入缓冲罐21内,DCS微机控制系统19根据氧气流量计22和空气流量计23的数据来控制第一程控阀门1和第二程控阀门2的开启程度,且通过气体成份检测仪25来检测缓冲罐21内的气体成分含量,使缓冲罐21内的富氧空气压力为42KPa,缓冲罐21内气化剂的氧含量为32%~35%;缓冲罐21的出口通过第三程控阀门3和第十四程控阀门14进入气化炉20的底部,通过气化炉内燃烧煤层后制得吹风气,吹风气通过气化炉20上部的出气口排出,依次经过第九程控阀门9和第十程控阀门10将吹风气送至吹风气岗位燃烧处理装置中;上述状态中,其余未涉及的程控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富氧吹风阶段的时间共为13s,所述的13s中最后的8s的时间内,关闭第十程控阀门10,同时打开第十一程控阀门11和第十二程控阀门12,将所产吹风气送至气柜内;该阶段以富氧空气为气化剂;

d、富氧上吹阶段:完成上述步骤c中的富氧吹风阶段后,通过DCS微机控制系统19将第四程控阀门4、第十三程控阀门13、第六程控阀门6、第十四程控阀门14、第九程控阀门9,第十一程控阀门11和第十二程控阀门12开启,压力为54KPa的蒸汽通过第四程控阀门4、第十三程控阀门13,第六程控阀门6和第十四程控阀门14进入气化炉20的底部,通过气化炉20内燃烧煤层后制得煤气,煤气通过气化炉20上部的出气口排出,依次经过第九程控阀门9,第十一程控阀门11和第十二程控阀门12将煤气送至气柜内;其余未涉及的程控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所述富氧上吹阶段的时间共为34s,该阶段以蒸汽为气化剂;

e、富氧下吹阶段:完成上述步骤d中的富氧上吹阶段后,通过DCS微机控制系统19将第四程控阀门4、第十三程控阀门13、第七程控阀门7,第八程控阀门8和第十二程控阀门12开启,压力为54KPa的蒸汽通过第四程控阀门4,第十三程控阀门13和第七程控阀门7进入气化炉20的上部,通过气化炉20内燃烧煤层后制得煤气,煤气通过气化炉20的底部排出,依次经过第八程控阀门8和第十二程控阀门12将煤气送至气柜内;其余未涉及的程控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所述富氧下吹阶段的时间共为59s;该阶段以蒸汽为气化剂;完成上述富氧下吹阶段后,可进行富氧二次上吹阶段,如此循环即可。

实施例三

当需要进行富氧连续制气模式时,按下富氧连续制气模式按钮17,通过DCS微机控制系统19对程控阀门进行控制,启动富氧连续制气模式,富氧连续制气模式包括富氧连续上吹阶段;

a、富氧连续上吹阶段:DCS微机控制系统19控制第一程控阀门1、第二程控阀门2、第三程控阀门3、第四程控阀门4、第五程控阀门5、第十四程控阀门14、第九程控阀门9,第十一程控阀门11和第十二程控阀门12开启,压力为45KPa的空气通过第二程控阀门2进入缓冲罐21内,压力为48KPa的氧气通过第一程控阀门1进入缓冲罐21内,压力为54KPa的蒸汽通过第四程控阀门4和第五程控阀门5进入缓冲罐21内,DCS微机控制系统19根据氧气流量计22,空气流量计23和蒸汽流量计24的数据来控制第一程控阀门1,第二程控阀门2和第四程控阀门4的开启程度,且通过气体成份检测仪25来检测缓冲罐21内的气体成分含量,使缓冲罐21内的气化剂压力为44KPa,缓冲罐21内气化剂的氧含量为27%~29%,气化剂的水蒸气含量为45%~47%,气化剂的氮气含量为25%~27%;缓冲罐21的出口通过第三程控阀门3和第十四程控阀门14进入气化炉20的底部,通过气化炉内燃烧煤层后制得煤气,煤气通过气化炉20上部的出气口排出,依次经过第九程控阀门9,第十一程控阀门11和第十二程控阀门12将煤气送至气柜内;其余未涉及的程控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该阶段以富氧蒸气为气化剂。

实施例四

当需要进行富氧上下吹制气模式时,按下富氧上下吹制气模式按钮18,通过DCS微机控制系统19对程控阀门进行控制,启动富氧上下吹制气模式:富氧上下吹制气模式包括富氧蒸汽上吹阶段和富氧蒸汽下吹阶段;

a、富氧蒸汽上吹阶段:DCS微机控制系统19控制第一程控阀门1、第二程控阀门2、第三程控阀门3、第四程控阀门4、第五程控阀门5、第十四程控阀门14、第九程控阀门9,第十一程控阀门11和第十二程控阀门12开启,压力为45KPa的空气通过第二程控阀门2进入缓冲罐21内,压力为48KPa的氧气通过第一程控阀门1进入缓冲罐21内,压力为54KPa的蒸汽通过第四程控阀门4和第五程控阀门5进入缓冲罐21内,DCS微机控制系统19根据氧气流量计22,空气流量计23和蒸汽流量计24的数据来控制第一程控阀门1,第二程控阀门2和第四程控阀门4的开启程度,且通过气体成份检测仪25来检测缓冲罐21内的气体成分含量,使缓冲罐21内的气化剂压力为44KPa,缓冲罐21内气化剂的氧含量为27%~29%,气化剂的水蒸气含量为45%~47%,气化剂的氮气含量为25%~27%;缓冲罐21的出口通过第三程控阀门3和第十四程控阀门14进入气化炉20的底部,通过气化炉内燃烧煤层后制得煤气,煤气通过气化炉20上部的出气口排出,依次经过第九程控阀门9,第十一程控阀门11和第十二程控阀门12将煤气送至气柜内;其余未涉及的程控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所述富氧蒸汽上吹阶段为90s;该阶段以富氧蒸气为气化剂;

b、富氧蒸汽下吹阶段:完成上述步骤a中的富氧蒸汽上吹阶段后,DCS微机控制系统19控制第一程控阀门1、第二程控阀门2、第三程控阀门3、第四程控阀门4、第五程控阀门5、第六程控阀门6、第七程控阀门7,第八程控阀门8和第十二程控阀门12开启,压力为45KPa的空气通过第二程控阀门2进入缓冲罐21内,压力为48KPa的氧气通过第一程控阀门1进入缓冲罐21内,压力为54KPa的蒸汽通过第四程控阀门4和第五程控阀门5进入缓冲罐21内,DCS微机控制系统19根据氧气流量计22,空气流量计23和蒸汽流量计24的数据来控制第一程控阀门1,第二程控阀门2和第四程控阀门4的开启程度,且通过气体成份检测仪25来检测缓冲罐21内的气体成分含量,使缓冲罐21内的气化剂压力为44KPa,缓冲罐21内气化剂的氧含量为27%~29%,气化剂的水蒸气含量为45%~47%,气化剂的氮气含量为25%~27%;缓冲罐21的出口通过第三程控阀门3,第六程控阀门6和第七程控阀门7进入气化炉20的上部,通过气化炉20内燃烧煤层后制得煤气,煤气通过气化炉20的底部排出,依次经过第八程控阀门8和第十二程控阀门12将煤气送至气柜内;其余未涉及的程控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所述富氧蒸汽下吹阶段的时间共为30s;该阶段以富氧蒸气为气化剂,完成上述富氧蒸汽下吹阶段后,可进行富氧蒸汽上吹阶段,如此循环即可。

实施例五

当需要将普通空气间歇制气模式切换为富氧间歇制气模式时,需要进行如下步骤:步骤一:对气化炉20进行停炉;第二步:完成步骤一后,DCS微机控制系统19控制第九程控阀门9和放空程控阀门33开启,其余未涉及的程控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进行安全放空处理,安全放空处理的时间为10s;步骤三:完成步骤二中安全放空处理后,DCS微机控制系统19关闭第九程控阀门9和放空程控阀门33,步骤四:完成步骤三后,对气化炉20进行开炉,步骤五:完成步骤四的气化炉20开炉后,DCS微机控制系统19自动进入相应的制气模式,即富氧间歇制气模式即可。

本发明中的制气工艺包括普通空气间歇制气模式、富氧间歇制气模式,富氧连续制气模式和富氧上下吹制气模式,上述四种制气模式中任何制气模式的切换都需要经过实施例五中的步骤,如:普通空气间歇制气模式切换至富氧连续制气模式、普通空气间歇制气模式切换至富氧上下吹制气模式、富氧间歇制气模式切换至普通空气间歇制气模式、富氧间歇制气模式切换至富氧连续制气模式、富氧间歇制气模式切换至富氧上下吹制气模式、富氧连续制气模式切换至普通空气间歇制气模式、富氧连续制气模式切换至富氧间歇制气模式、富氧连续制气模式切换至富氧上下吹制气模式、富氧上下吹制气模式切换至普通空气间歇制气模式,富氧上下吹制气模式切换至富氧间歇制气模式和富氧上下吹制气模式切换至富氧连续制气模式等,其操作方式和步骤都与实施例5相同。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下,还有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