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柑橘园控制柑橘木虱和黄龙病的方法

一种柑橘园控制柑橘木虱和黄龙病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柑橘园控制柑橘木虱和黄龙病的方法。它包括:营造防风林:在柑橘园的四周种植至少有2~3层树木的防风林;防治和杀灭柑橘园周围2000m以内的柑橘木虱寄主上的柑橘木虱,所用的药剂为常规的杀柑橘木虱的杀虫剂,喷药为每年2月下旬、5月上旬、8月下旬和11月下旬定期常规喷药,以杀灭柑橘木虱;防治和杀灭柑橘园内的柑橘木虱,柑橘园的柑橘木虱防治时期为各新梢萌芽期,在每梢期各喷药,重点防治期为早夏梢期和早秋梢期,在平常,如果发现柑桔木虱,马上喷药防治,所用的药剂为常规的杀柑橘木虱的杀虫剂,常规喷药,以杀灭柑桔木虱。经过近5年的观察,结果表明,柑橘园柑橘木虱防治效果稳定,柑橘黄龙病发病率低,可以控制在0.1‰以下。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12010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5-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申请/专利号CN201310049089.6

  • 申请日2013-02-07

  • 分类号A01G13/00(20060101);A01G23/00(20060101);A01M1/20(20060101);

  • 代理机构44001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刘明星

  • 地址 510260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05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7:28:0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11-23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A01G13/0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30207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4-12-10

    授权

    授权

  • 2013-06-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13/00 申请日:201302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5-2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害虫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柑橘园控制柑橘木虱和黄龙病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的柑橘生产大国,柑橘产业是我国农业支柱产业,在农业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促进农民增收、增加社会就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柑橘病虫害是柑橘产业发展的重大障碍,其中最严重的是被称为柑橘“癌症”的柑橘黄龙病。随着柑橘生产的快速发展,柑橘黄龙病的发生和为害越来越严重。该病是一种为害极大的传染性病害,其流行持续时间长、发病范围广、发病率高,造成我国大部分地区柑橘寿命短、产量低、生产成本高,每年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严重困扰和制约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柑橘产业的发展。研究结果已证明,田间的黄龙病病菌传播是由柑橘木虱引起的。因此,防治柑橘木虱,减少田间柑橘木虱的种群数量,成为解决黄龙病的核心问题。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在柑橘木虱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田间结果表明,如果控制好柑橘木虱,黄龙病是可以有效控制的。我们的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柑橘木虱和黄龙病发生严重的主要原因是:(1)人为因素。首先,在市场和天气原因造成收成不好情况下,农户就会疏于管理或干脆不管理,造成柑橘木虱种群上升。其次,由于高速公路、工业园区的兴建,一些果园坐等政府赔偿,不进行管理,这些果园最后变废弃园,也就成为柑橘木虱滋生地和种源库。根据我们在广东四会、郁南、德庆等地的调查,高速公路修建路过地、工业园区附近均存在不同数量的沙糖橘、贡柑、黄皮废弃园,园内柑橘木虱数量多,种群密度高。(2)没有直接针对黄龙病病原菌的防治技术。虽然很早就有研究表明黄龙病病原对抗生素类敏感,并有研究和试验表明用注射方法可以治疗黄龙病,但一直没有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分析其原因,我们认为,首先由于该类研究报道较早,当时注射技术相对较为落后,所以操作性不强;其次是抗生素种类较少,药的效果较差,很难在田间取得满意的防治效果,因此无法广泛推广和应用。

因此,需要全面控制柑橘木虱的技术和有效防治黄龙病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柑橘园中能全面控制柑橘木虱和黄龙病的方法

本发明的柑橘园控制柑橘木虱和黄龙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营造防风林:在柑橘园的四周种植至少有2~3层树木的防风林;

(b)防治和杀灭柑橘园周围2000m以内的柑橘木虱寄主上的柑橘木虱,所用的药剂为常规的杀柑橘木虱的杀虫剂,喷药为每年2月下旬、5月上旬、8月下旬和11月下旬定期常规喷药,以杀灭柑橘木虱;

(c)防治和杀灭柑橘园内的柑橘木虱,柑橘园的柑橘木虱防治时期为各新梢萌芽期,在每梢期各喷药,重点防治期为早夏梢期和早秋梢期,在平常,如果发现柑桔木虱,马上喷药防治,所用的药剂为常规的杀柑橘木虱的杀虫剂,常规喷药,以杀灭柑桔木虱。

所述的防风林优选为3层,其中2层桉树林Eucalyptus sp.,1层木麻黄林CasuarinaequisetifoliaL。

所述的步骤(2)的喷药为每年2月下旬、5月上旬、8月下旬和11月下旬定期常规喷药各一次,每年4次。

所述的步骤(3)的在每梢期各喷药优选是在每梢期各喷药1-2次。

本发明人发现,如果在柑橘园周围营造防风林,并且在控制柑橘园柑橘木虱的同时,对周边区域的柑橘木虱进行喷药杀灭(如果柑橘园中存在非柑橘类柑橘木虱寄主植物,也进行喷药防治),柑橘园中柑桔木虱的防治效果会显著提高,黄龙病的发病率极低。在多地果园实施本发明,经过近5年的观察,结果表明,柑橘园柑橘木虱防治效果稳定,柑橘黄龙病发病率低,可以控制在0.1‰以下,因此本发明适用于不同面积、不同品种的柑橘园,尤其是种植时间不长的新果园。本发明可以有效的防治柑桔木虱和控制黄龙病的发生,但不能治疗已经发生黄龙病的病树,对于已经发生黄龙病的病树,在确认为黄龙病病树后,铲除病树。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柑橘园内柑橘木虱种群动态,A.成虫数量动态变化,B.若虫数量动态变化,C.卵数量动态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选择一规模化生产的夏橙园其中一个种植区505区实施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园内种植夏橙奥林达,柑橘苗木均为无毒苗,种植面积约20000亩,行距7m,株距3m,园内实施机械化操作。行间实施生草栽培,保留杂草。

1、营造防风林:果园周围造林,规格为2层桉树林Eucalyptus sp.,1层木麻黄林CasuarinaequisetifoliaL。

2、调查橘园周围的柑橘木虱寄主植物

柑橘木虱寄主植物,包括所有可提供柑橘木虱生活的植物,主要为芸香科Rutaceae植物,其中重点调查包括柑橘Citrus spp.、九里香属Murraya、黄皮属Clausena、酒饼簕属Atalantia和金橘属Fortunella的植物。

调查柑橘园基地其中的种植区505区周围2000m以内的柑橘木虱主要寄主,包括柑橘树Citrus spp.、柚树C.maxima、黄皮树Clausena lansium、九里香Murraya paniculata(L.)Jacks等。记录调查结果,绘制柑橘木虱主要寄主植物分布情况,以便于喷药防治。由于柚类树型高大,因此调查中与其他柑橘属植物分开调查统计。

本发明调查发现柑橘园外共有9处有柑橘木虱寄主植物存在,按寄主植物分布点由近到远距离归纳如表1。

表1:柑橘园505种植区周边地区柑橘木虱寄主植物种类、数量和分布距离

如表1所示,柑橘种植周围2000m以内柑橘树、柚树、黄皮树、九里香等柑橘木虱寄主植物,寄主植物总数达803株,黄皮树684株、柑橘树83株、柚子树16株、九里香20株。其中,最近分布点距柑橘园200m,该距离有柑橘木虱寄主植物42株,分别为黄皮树35株、柑橘树5株、柚子树2株、没有九里香生长;最近分布点距柑橘1500m,该距离有柑橘木虱寄主植物14株,分别是黄皮树10株、柑橘树2株、柚子树0株,九里香2株。

3、防治和灭杀柑橘园种植区505区周围2000m内柑橘木虱寄主植物上的柑橘木虱

每年喷药4次。喷药时间:第1次在2月下旬,第2次在5月上旬,第3次在8月下旬,第4次在11月下旬。常用药物与使用浓度:5%甲维盐高氯微乳剂1000倍、3%啶虫脒乳油1000倍、5%阿维菌素乳4000倍、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5000倍,常规喷施。各药物轮流使用。以杀灭柑橘木虱。

4、防治和灭杀柑橘园种植区505区内的柑橘木虱

在每梢期各喷药1-2次。柑橘新梢萌芽期,尤其是早夏梢和早秋梢时重点防治。操作时,与柑橘潜叶蛾同时进行,在柑橘潜叶蛾防治药剂中加入防治柑橘木虱药剂。防治柑橘木虱药剂的常用药物与使用浓度:5%甲维盐高氯微乳剂1000倍、3%啶虫脒乳油1000倍、5%阿维菌素乳4000倍、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5000倍,常规喷施。平时虫情普查中如发现有柑橘木虱发生,对发生的柑橘园地块马上喷药防治。防治措施以喷药为主,喷施药剂以生物制剂为主。

5、调查柑橘园种植区505区内的柑橘木虱

5.1调查方法:

包括常规调查和重点调查。

常规调查是每月对全柑橘园种植区505区的柑橘树进行虫情常规调查,调查园内红蜘蛛、柑桔潜叶蛾、蚧壳虫、柑橘木虱等害虫,对园内发生情况进行普查,调查每月进行1次。

重点调查是在每年的4月下旬至5月上旬(早夏梢萌芽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早秋梢萌芽期)易发现柑橘木虱的2个时期,专门调查柑橘木虱发生情况,特别是对近路边、路口、风口、低洼气流易下沉地块、近村庄的地块的柑橘树,进行重点反复调查。

调查方法为目测调查。调查时,绕样本树一周,记录观察到的成虫,同时每株树按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各选3枝梢,新梢抽发时选择3-4cm的新梢,调查记录柑橘木虱成虫、若虫和卵。调查时,若下午太阳光较强,重点调查背光叶片背面。记录调查到成虫、若虫和卵数量。

4.2调查结果

每行调查株10树,第一行调查该行第1-10株,每二行调查该行的第11-20株,如此类推,到行的末端时折回继续。共调查3600株柑橘树。

实验园(柑橘园种植区505区)中成虫、若虫和卵在每年内不同月份中表现如图1,可以看出成虫在每年4-5月有一个高峰期,7-8月出现第二个高峰期,10月有时会有一个小高蜂期出现;若虫和卵也有相似的规律,但不同年份峰值有所不同。

柑橘木虱成虫数量如表2,表2为每月调查样本树上成虫总数,可以看出,2008年刚实施本发明时,成虫数量最高,总数达56头/3600株,随着本发明的实施,成虫数量逐渐降低,2009至2012年分柑橘木虱成虫总数分别为35、27、24、17。单次调查中数量最多发生在2008年7月,达到15头/3600株,单次调查时,统计数量单位为头/3600株,无法反应田间柑橘木虱成虫发生情况,另外由于柑橘木虱的防治指标为只要在田间发现柑橘木虱即需防治,因此,需将数量进行转换,本文将“头/3600株”数量转换为单位面积内柑橘木虱成虫数量“头/亩”,换算时按每亩36株计,表2是换算后每亩柑橘木虱成虫数量,从表中看出,成虫最高虫口密度为0.15头/亩,成虫数量被控制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平。从表2中不难看出,柑橘园柑橘木虱没有得到根除,却可以控制在一个很低的密度水平。

表2:实验园内柑橘木虱成虫发生情况

注:A.早夏梢萌发,B.晚夏梢萌发,C.早秋梢萌发,D.晚秋梢萌发

自2008年在该柑橘园种植区505区实施用本发明处理后,其黄龙病树率如表3所示:

表3:不同年份的黄龙病树率

时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黄龙病树率(%)0.80.650.380.220.01

从表3可以看出,自2008年在该柑橘园实施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开始,黄龙病树率从0.8%下降到0.01%,由此可见,利用本发明可以有效的对柑桔黄龙病进行控制和治疗。

对比例1:

韶关乐昌HaoTian果园,1000亩,2009年栽种,品种为脐橙,栽种时为无毒苗。该柑橘园周围无防风林,并且未调查和控制柑橘园周围环境中柑橘木虱,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只防治柑橘园内的柑橘木虱。

2012年1月23日的调查结果表明,柑橘园内黄龙病发生率超过60%,并有柑橘木虱存在,在园内一废弃的苗圃中,有嫩梢的柑橘园上,存在柑橘木虱成虫。

由此可见,只防治柑橘园内柑橘木虱,是无法达到控制黄龙病的要求的。

对比例2:

BeiHair-夏橙果园,3000亩,1998年栽种,品种为夏橙,栽种时为无毒苗。具有防风林,防风林为:2层桉树林1层木麻黄,未调查和控制柑橘园周围环境中柑橘木虱,只防治柑橘园内柑橘木虱。

2003年全园黄龙病爆发,2005-2008年间柑橘树全部铲除。

由实施例1,对比例1和对比例2可以看出,单纯的防风林或者单纯的对柑橘园内的柑桔木虱进行防治都不能对柑桔黄龙病进行控制和治疗,只有有机的将防风林、防治和灭杀柑橘园周围2000米内的柑桔木虱,防治和灭杀柑橘园内的柑桔木虱三个手段结合才能够有效的控制和防治柑桔黄龙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