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食用油抗氧化包装容器以及食用油保鲜食用方法

食用油抗氧化包装容器以及食用油保鲜食用方法

摘要

一种食用油抗氧化包装容器以及食用油保鲜食用方法,用于包装保鲜抗氧化的食用油,该食用油可以包括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菜籽油,花生油,小麦胚胎油,茶油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其中通过向食用油抗氧化包装容器密封空间中冲入氮气,避免食用油被氧化,延长食用油包装开启后的使用时间。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933522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黄燕云;

    申请/专利号CN201811262003.7

  • 发明设计人 黄燕云;

    申请日2018-10-27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杨桥西路50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06:45:2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7-28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 IPC(主分类):B65D25/04 专利号:ZL2018112620037 登记号:Y2023980047833 登记生效日:20230710 出质人:宁夏六盘珍坊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质权人:石嘴山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固原分行 发明名称:食用油抗氧化包装容器以及食用油保鲜食用方法 申请日:20181027 授权公告日:20200630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20-06-30

    授权

    授权

  • 2020-06-16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B65D25/04 登记生效日:20200528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81027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9-03-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5D25/04 申请日:201810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9-02-1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油的食用油抗氧化生产包装容器以及食用油保鲜食用方法。

背景技术

油脂是人类膳食中的基础营养素,食用油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在烹饪过程中,食用油可以改善菜肴的色泽以及增加营养成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油的安全也越来越受关注。食用油和含油食品在贮存过程中很容易发生酸败现象。从而导致油脂和食品变质。

食用油的氧化是造成油脂变质的主因,因为油脂氧化酸败过程会产生低分子量的羰基化合物醛、酮、酸等,不仅会影响油脂食品的风味、色泽,降低食品品质,还会产生许多有毒物质。酸败后的食用油会产生令人不愉快的哈喇味,不仅气味改变,其营养成分如维生素、脂肪酸等也被破坏,若被食用,一些产物在体内难以被代谢出,可能会导致人体某些器官受损。

食用油的氧化稳定性是指油脂在加工和储藏过程中的抗氧化能力,氧化稳定性是决定油脂质量和货架期的重要指标。

采用添加抗氧化剂是防止食用油氧化酸败目前最为主要的方法,特别是一些合成抗氧化剂因为高效、廉价,在食用油中应用较为普遍,而抗氧化剂存在潜在毒性。同时随着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渐增强,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存在排斥心理。

氮气是一种惰性气体,它不会与油脂发生化学反应.对人体也没有任何危害。利用高纯氮气将油脂与空气分开。就能有效地避免油脂被氧化。因此充氮保鲜已广泛应用在原料油脂和成品油脂的贮存以及油脂精炼过程中,具有成本低、效果好、安全性高的特点。在小包装油的容器中充入氮气,可有效延长食用油的货架期。然而,当消费者将油瓶开封后,瓶内氮气被空气替换,也就失去了对食用油的保护作用。如不尽快食用完,食用油会因氧化而变质。消费者也有可能因误食而导致对身体健康的伤害。

现有技术中,CN201310284992.0中公开了一种食用油抗氧化充氮保护包装方法以及容器,其中设置氮气供气装置,在生产时食用油包装上方冲入氮气,使用时通过气体氮气供气装置向容器内通入氮气,使食用油出油管排出,从而能够避免食用油被氧化,延长食用油开启的使用时间。然而,该发明中需要设置独立的供气装置,在日常生活中难以实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食用油的食用油抗氧化生产包装容器以及食用油保鲜食用方法,能够使用时避免食用油被氧化,同时也不需要设置独立的供气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食用油抗氧化包装容器,包括:第一部结构,所述第一部结构的侧面包括第一侧部以及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侧部高于所述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交界处设置竖板,其与所述第一部结构的底部具有间隔,使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成为底部连通;所述第一侧部与竖板之间形成容纳食用油的第一空间,所述第一空间的上方具有开口,使其成为所述包装容器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侧部与竖板之间形成容纳食用油的第二空间,第二侧部上方设置密封的第二部结构;所述第二部结构上设置能够密封的第二开口,用于冲入并且容纳氮气,所述第二部结构与第二空间的食用油上部形成保鲜抗氧化空间;所述第二部结构为柔性材料制作,在其内部压强小于外部压强时体积减小。

优选的,所述第二侧部的截面积远大于所述第一侧部的截面积。

优选的,所述第二侧部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侧部的截面积的8倍。

优选的,所述柔性材料为橡胶或者乳胶。

优选的,所述第一部结构以及所述竖板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容器的底面为圆形或者椭圆形或者四边形。

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口在食用油使用时打开作为出油口。

优选的,所述第二开口在食用油使用时封闭。

优选的,所述食用油包括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菜籽油,花生油,小麦胚胎油,茶油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作为本发明的另外一个方面,提供上述方食用油抗氧化包装容器内食用油保鲜食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食用油在烹调食用时,第一开口作为出油口,食用油容器倾斜使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的食用油高度差降低,在气压作用下食用油通过第一开口流出;(2)食用油倒出后将容器正立,由于流出食用油导致保鲜抗氧化空间内的体积增大,此时大气压作用于第二部结构使其体积减小从而保持保鲜抗氧化空间内的气压大于或者等于大气压,维持第一空间的高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空间之间的高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食用油抗氧化包装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 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的食用油抗氧化包装容器,参见图1,包括在大气压下保持刚性的第一部结构10,柔性的第二部结构20以及竖板30。第一部结构10使用PET材料制备,其包括底面11以及侧面。第一部结构10的侧面包括第一侧部11以及第二侧部12,第一侧部11的高度高于第二侧部12。第二侧部12的截面积远大于第一侧部11的截面积,例如可以设置为第二侧部12的截面积大于第一侧部11的截面积的8倍或者10倍以上。

第一侧部11和第二侧部12交界处设置竖板30,其高度与第一侧部11的高度相等,使第一侧部11与竖板30之间形成容纳食用油的第一空间40,第一空间40的上方可以完全设置为开口或者部分封闭,形成第一开口41。第一部结构10可以与竖板30一体成型。

竖板30与第一侧部11之间的与第一部结构10的底部具有间隔,使第一侧部11和第二侧部12成为底部连通。

第二侧部12上方设置密封的第二部结构20,第二部结构20为柔性材料制备,其在内部压强小于大气压时会产生体积变化,该柔性材料可以是例如硅胶或者乳胶。第二侧部12与竖板30之间形成容纳食用油的第二空间50。第二部结构30上设置能够密封的第二开口31,用于冲入并且容纳氮气,第二部结构30与第二空间50的食用油上部形成保鲜抗氧化空间60。所述保鲜抗氧化空间60内的气压略高于大气压,使第一空间40的食用油高度高于第二空间50的食用油高度。

本发明的食用油在烹调使用时,第一开口40作为出油口,食用油容器倾斜使第一空间40与第二空间50的食用油高度差降低,在气压作用下食用油通过第一开口40流出;食用油倒出后将容器正立,由于流出食用油导致保鲜抗氧化空间60内的体积增大,此时大气压作用于第二部结构30使其体积减小从而保持保鲜抗氧化空间60内的气压大于或者等于大气压,维持第一空间40的高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空间50之间的高度。由于第二侧部12的截面积远大于第一侧部11的截面积,食用油大部分保存于第二空间50内,其上方具有氮气能够保鲜抗氧化,仅有部分食用油位于第一空间40内,其与空气的接触面很小,并且在烹调使用时首先被使用,只有食用油被使用到其高度等于竖板30底部高度时,空气才能够进入保鲜抗氧化空间60内,因此本发明的食用油在开封使用后,也能够减小食用油的氧化,延长食用油的使用时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中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