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文OA文献 >Research on electronic evidences-focus on adimissbility of electronic evidences
【2h】

Research on electronic evidences-focus on adimissbility of electronic evidences

机译:电子证据的研究-以电子证据的可容许性为重点

摘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技术的成熟,电子证据也就随之产生;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日益普及,电子证据也就越来越普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涉及网络知识产权、电子合同纠纷、网络侵犯隐私权、网络与电子商务中的计算机犯罪等民事、行政、刑事案件中也越来越多,电子证据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因此,对于电子证据的准确定位日益显得重要。纵观全文,本文分析了构建电子证据立法框架必须研究的电子证据基本问题,即从电子证据的科学定义、分类定位到立法模式的选择再到证据能力规则的制定最后是其证明力条款,为我国未来电子证据规范立法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模式。本文除前言及结语外,共分为三章:第一章,电子证据概述。从狭义与广义的电子证据定义说...
机译: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技术的成熟,电子证据也就随之产生;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日益普及,电子证据也就越来越普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涉及网络知识产权、电子合同纠纷、网络侵犯隐私权、网络与电子商务中的计算机犯罪等民事、行政、刑事案件中也越来越多,电子证据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因此,对于电子证据的准确定位日益显得重要。纵观全文,本文分析了构建电子证据立法框架必须研究的电子证据基本问题,即从电子证据的科学定义、分类定位到立法模式的选择再到证据能力规则的制定最后是其证明力条款,为我国未来电子证据规范立法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模式。本文除前言及结语外,共分为三章:第一章,电子证据概述。从狭义与广义的电子证据定义说...

著录项

  • 作者

    沈轩;

  • 作者单位
  • 年度 2008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zh_CN
  • 中图分类

相似文献

  • 外文文献
  • 中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