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文OA文献 >格物致知:一种方法论的知识——以食物为例兼说叶舒宪的四重证据法
【2h】

格物致知:一种方法论的知识——以食物为例兼说叶舒宪的四重证据法

机译:格物致知:一种方法论的知识——以食物为例兼说叶舒宪的四重证据法

摘要

“格物致知“是中国学问传统(知识)中问学(求知)的方法论表率。而在“抽象“成为人类思维的一种认知霸权后,“格物“的认知方式已经与人类渐行渐远。从认知角度而言,“物“始终存在于人的视野中,成为“人类“(HuMAn)审视和认知自我(SElf)的“镜像“(MIrrOr-IMAgO)。人类学对“物“的研究,可以说是以“物“为“标本“的研究,不仅体现着人类独具特色的“文化叙事“,也包含着“制造“的因素。“品尝民族志“研究范式的提出,是对传统“六经注我“式民族志研究范式的挑战;而我国的饮食传统中的“格“(度量)是更接近于宇宙观之方法论问题。近年来叶舒宪教授在践行“格物致知“问学方式后提出的四重证据法,既是其学问之问学的整体性方法论的归纳,也是其对表述范式的深刻反思;同时也体现了当下人文社会科学所出现的新学科整合态势。
机译:“格物致知“是中国学问传统(知识)中问学(求知)的方法论表率。而在“抽象“成为人类思维的一种认知霸权后,“格物“的认知方式已经与人类渐行渐远。从认知角度而言,“物“始终存在于人的视野中,成为“人类“(HuMAn)审视和认知自我(SElf)的“镜像“(MIrrOr-IMAgO)。人类学对“物“的研究,可以说是以“物“为“标本“的研究,不仅体现着人类独具特色的“文化叙事“,也包含着“制造“的因素。“品尝民族志“研究范式的提出,是对传统“六经注我“式民族志研究范式的挑战;而我国的饮食传统中的“格“(度量)是更接近于宇宙观之方法论问题。近年来叶舒宪教授在践行“格物致知“问学方式后提出的四重证据法,既是其学问之问学的整体性方法论的归纳,也是其对表述范式的深刻反思;同时也体现了当下人文社会科学所出现的新学科整合态势。

著录项

  • 作者

    彭兆荣;

  • 作者单位
  • 年度 2013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zh_CN
  • 中图分类

相似文献

  • 外文文献
  • 中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