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外文期刊>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92例应用半夏与附子配伍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24h】

292例应用半夏与附子配伍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机译:292例应用半夏与附子配伍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获取原文
获取原文并翻译 | 示例
   

获取外文期刊封面封底 >>

       

摘要

目的:探讨半夏和附子安全有效的配伍方法.方法:对南阳张仲景医院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间的292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记录半夏、附子不同配伍对治疗效果、疗程、剂量的分析,方中附子附特殊煎煮方案,在用药期间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并根据疾病分类和中医辨证类型对处方配伍进行分析.结果:在同方应用数量中中医辨证分型排序,第一位为脾虚证,第二位为痰浊证,第三位为脾肾亏虚证;按照疾病归属排序,第一位为肿瘤,第二位为内分泌系统疾病,第三位为消化系统疾病;附子和半夏较为常用的配伍比例为1:1,两种药物各选用10 g的情况最多.结论:中医治疗应从辨证归属的角度出发,遵循配伍的个体化治疗原则,根据患者辨证为痰阻、阳虚寒湿可配以半夏和附子配伍治疗,按照患者实际情况调整配伍比例,明确疗程和用量,在药师指导下正确合理使用附子和半夏配伍治疗,提高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机译:目的:探讨半夏和附子安全有效的配伍方法.方法:对南阳张仲景医院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间的292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记录半夏、附子不同配伍对治疗效果、疗程、剂量的分析,方中附子附特殊煎煮方案,在用药期间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并根据疾病分类和中医辨证类型对处方配伍进行分析.结果:在同方应用数量中中医辨证分型排序,第一位为脾虚证,第二位为痰浊证,第三位为脾肾亏虚证;按照疾病归属排序,第一位为肿瘤,第二位为内分泌系统疾病,第三位为消化系统疾病;附子和半夏较为常用的配伍比例为1:1,两种药物各选用10 g的情况最多.结论:中医治疗应从辨证归属的角度出发,遵循配伍的个体化治疗原则,根据患者辨证为痰阻、阳虚寒湿可配以半夏和附子配伍治疗,按照患者实际情况调整配伍比例,明确疗程和用量,在药师指导下正确合理使用附子和半夏配伍治疗,提高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外文文献
  • 中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