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h】

家书

机译:家书

获取原文
获取原文并翻译 | 示例
           

摘要

《石室之死亡》,洛夫著,创世纪诗社1965年1月出版,为“创世纪诗丛”之一种。长诗共64节,后附李英豪《论“石室之死亡”》,有作者自序《诗人之镜》。洛夫讲:“《石室之死亡》从最初发表到出版,共历五年之久,其间曾以十行一节,或不定行形式,分别载于《创世纪》诗刊、《蓝星诗选》《现代文学》《笔汇》《文星》等刊物。这段期间,我的文学生命正处于狂热的巅峰状态,诗情丰沛,感性敏锐,阅读广泛而专注,吸取西洋文学和艺术观念及创作技巧,如长鲸饮水,涓滴不遗,而当时的现实环境却极其恶劣,精神之苦闷,难以言宣,一则因个人在战争中被迫远离大陆母体,以一种飘萍的心情去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因而内心不时激起被遗弃的放逐感,再则由于当时海峡两岸的政局不稳,个人与国家的前景不明,致由大陆来台的诗人普遍呈现游疑不定、焦虑不安的精神状态,于是探索内心苦闷之源,追求精神压力的纾解,希望通过创作来建立存在的信心,便成为大多数诗人的创作动力,《石室之死亡》也就是在这一特殊的时空中孕育而成。”(《关于(石室之死亡)》,见侯吉谅主编《洛夫(石室之死亡〉及相关重要评论》,汉光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6月出版)
机译:《石室之死亡》,洛夫著,创世纪诗社1965年1月出版,为“创世纪诗丛”之一种。长诗共64节,后附李英豪《论“石室之死亡”》,有作者自序《诗人之镜》。洛夫讲:“《石室之死亡》从最初发表到出版,共历五年之久,其间曾以十行一节,或不定行形式,分别载于《创世纪》诗刊、《蓝星诗选》《现代文学》《笔汇》《文星》等刊物。这段期间,我的文学生命正处于狂热的巅峰状态,诗情丰沛,感性敏锐,阅读广泛而专注,吸取西洋文学和艺术观念及创作技巧,如长鲸饮水,涓滴不遗,而当时的现实环境却极其恶劣,精神之苦闷,难以言宣,一则因个人在战争中被迫远离大陆母体,以一种飘萍的心情去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因而内心不时激起被遗弃的放逐感,再则由于当时海峡两岸的政局不稳,个人与国家的前景不明,致由大陆来台的诗人普遍呈现游疑不定、焦虑不安的精神状态,于是探索内心苦闷之源,追求精神压力的纾解,希望通过创作来建立存在的信心,便成为大多数诗人的创作动力,《石室之死亡》也就是在这一特殊的时空中孕育而成。”(《关于(石室之死亡)》,见侯吉谅主编《洛夫(石室之死亡〉及相关重要评论》,汉光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6月出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外文文献
  • 中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