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外文期刊>收藏界 >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馆藏系列(二)白釉瓷器
【24h】

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馆藏系列(二)白釉瓷器

机译: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馆藏系列(二)白釉瓷器

获取原文
获取原文并翻译 | 示例
           

摘要

据考证,邢窑始烧于北朝,衰于五代,终于元代,烧造时间大约为九百多年。执壶,又称“注子”、“注壶”,隋代出现的酒具;执壶最初的造型是由青铜器而来,南北朝早期的青瓷已经完成了这种执壶的造型。此件白釉执壶是唐代邢窑产品,高19厘米,釉面洁白光润,胎质坚硬,达到了陆羽所谓“类雪”、“类银”乃至“白胜霜雪”的程度。壶嘴的设计对于线的运用非常娴熟,在造型上是一条向上斜挑起来的弧线,从壶身的一端向空间延伸开去,略呈抛物线形状。壶嘴的顶端和壶身保持一定距离,构成大约30。的锐角。同时顶端为圆润尖顶壶盖,增加了娟秀精致的感觉,避免了一般执壶钝重的缺点。壶身另一面的把手像一条彩结一样,滑腻而婉转地附在壶身上,同时还对称地调整了壶嘴和壶身的关系,使它左右均衡。此件藏品实为邢窑白瓷执壶的代表佳器。
机译:据考证,邢窑始烧于北朝,衰于五代,终于元代,烧造时间大约为九百多年。执壶,又称“注子”、“注壶”,隋代出现的酒具;执壶最初的造型是由青铜器而来,南北朝早期的青瓷已经完成了这种执壶的造型。此件白釉执壶是唐代邢窑产品,高19厘米,釉面洁白光润,胎质坚硬,达到了陆羽所谓“类雪”、“类银”乃至“白胜霜雪”的程度。壶嘴的设计对于线的运用非常娴熟,在造型上是一条向上斜挑起来的弧线,从壶身的一端向空间延伸开去,略呈抛物线形状。壶嘴的顶端和壶身保持一定距离,构成大约30。的锐角。同时顶端为圆润尖顶壶盖,增加了娟秀精致的感觉,避免了一般执壶钝重的缺点。壶身另一面的把手像一条彩结一样,滑腻而婉转地附在壶身上,同时还对称地调整了壶嘴和壶身的关系,使它左右均衡。此件藏品实为邢窑白瓷执壶的代表佳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外文文献
  • 中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