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浙江学刊》 >世俗化、反世俗化与'消解世俗化'--评伯格的宗教复兴与政治伦理

世俗化、反世俗化与'消解世俗化'--评伯格的宗教复兴与政治伦理

         

摘要

1997-98年,霍金斯大学尼采学院的"外国政治研究所"同"伦理与公共政治研究中心"合作举办了"宗教与政治"系列讲座.波士顿大学经济文化研究所所长、社会学家PeterLBerger应邀作了主题发言:The Desecularization of the World:A Global Overview.应邀主讲的还有杜维明,Jonathan Sacke,George Weigel,Davie Martin,Grace Davie,Abdullahi A An Naim,他们依序分别就当代中国宗教、犹太教与现代世界政治、John Paul Ⅱ时代的罗马天主教、福音派的崛起及其政治含义、欧洲例外论及当代伊斯兰运动等发表自己的见解.报告人认为,近20年的事实表明,除了西欧,在当代世界宗教不但没有削弱,而且更加引人注目,对世界政治和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对这一现象,伯格提出用Desecularization来解释.他认为,"现代化必然导致宗教在社会层面和个人精神层面的衰落,这个基本观点业已证明是不对的.现代化的确招致某些世俗化的结果,但是它同时也唤起强有力的反世俗化运动.而且社会层面的世俗化同个人意识方面的世俗化并无必然联系.……至少可以说,宗教和现代性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1]伯格接着分别介绍了本世纪末福音派的崛起、伊斯兰民族主义运动、南美和非洲的天主教的扩展等等,认为正在兴起一场宗教复兴运动,所以,可以预言"21世纪的宗教决不会比本世纪逊色"[2].本文认为,伯格等7位演讲人所列举的事实无疑是存在的,中国近20年有过一阵宗教热也是确实无疑的,问题在于怎样解释这一现象以及怎样评估它在未来政治和伦理生活的作用.文章围绕伯格的Desecularization理论作了深刻剖析,并提出了不同意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