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青年记者》 >从“四不”到“二不”:《大公报》的变与常

从“四不”到“二不”:《大公报》的变与常

         

摘要

基于多年的对社会政治的观察,特别是辛亥革命以后在新闻圈里摸爬滚打多年的经验,张季鸾等在新记《大公报》接办之初,即提出著名的“不党、不卖、不私、不盲”。此“四不”原则曾被视为新记公司的立报之本和成功之因,乃至被奉为现代中国新闻传统的重要典范。不过,十多年后,也就是在全面抗战进行到第六个年头的特定情境下,相关表述又有所调整。1945年9月,回顾接办《大公报》以来的十七年,特别是当年发刊辞标举的那四条,胡政之提出:“归纳起来,即是不私不盲而已。”随后在解释社训和同人公约时,他又说:“我们的社训,只有简单的四个字,就是‘不私不盲’。”

著录项

  • 来源
    《青年记者》 |2017年第1期|93|共1页
  • 作者

    刘宪阁;

  •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