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大气科学学报》 >单双参云微物理方案对强降水过程中云宏微观特征模拟的对比分析

单双参云微物理方案对强降水过程中云宏微观特征模拟的对比分析

         

摘要

将WRF3.9模式的16种云微物理方案分为单参、双参两组,分别对2016年6月30日-7月4日江淮流域的一次强降水过程进行模拟.首先利用逐小时观测降水对各组模拟降水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利用FY-2G和CALIPSO云产品数据分别评估不同方案对降水过程中总云量、云垂直结构云水含量等宏微观特征的模拟性能.结果 表明:选用不同的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均能较好地模拟出该次过程的雨带位置和中心降水强度,但不同方案对云宏微观特征的模拟结果有显著差异.分析两组试验对总云量的模拟结果发现,单参方案组除Kessler暖云方案对冰云过程描述不足导致模拟的总云量显著偏高外,其他单参方案和所有双参方案均能模拟出强降水过程中总云量的时空演变特征.从云覆盖率和云水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来看,单参方案组对600 hPa以下中低层暖云的模拟稳定性整体略优于双参方案组;而对200~500 hPa的冰相云模拟结果相反,双参方案组比单参试验组模拟的固水含量更加集中.将各层云覆盖率与CALIPSO云产品的对比也发现,对于低层暖云降水过程,选择如WSM3单参云微物理方案比双参方案得到的模拟云量更加接近实况,而对于以深对流为主要运动特征的冷云降水过程,选择如WDM5或WDM6这样双参云微物理方案模拟得出的高云量值更加稳定,误差也更小.

著录项

  • 来源
    《大气科学学报》 |2021年第4期|615-625|共11页
  • 作者

    黄乾; 钱悦;

  •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210044;

    江西省生态气象中心 江西南昌330096;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单双参云微物理方案; 强降水; 云量;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