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人文杂志》 >朱熹的“理先气后”:一种心性工夫论的论证——从清代劳余山到唐君毅

朱熹的“理先气后”:一种心性工夫论的论证——从清代劳余山到唐君毅

         

摘要

朱熹既讲理气不离不杂,又讲“理先气后”“理生气”.对此,明代有不少学者提出批评.但自明末清初开始,陆续有学者赞同朱熹的这一说法,并从本体论的危度做出阐释.清康熙年间的劳余山不仅讨论了“理先气后”,而且从心性工夫论的角度,根据人的心理体验,以“理直气壮”论证“理生气”;现代学者唐君毅则从人的道德生活入手,通过人的心理体验,讨论人心的“当然之理”与气的关系,由此论证“理先气后”.这种把朱熹的“理先气后”从本体论的理解拉回到心性工夫论的论证,不仅为今天进一步讨论朱熹“理先气后”开辟了新的思路,而且能够展现朱熹哲学的新面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